校园建设能否多一些民族特色?
平果梦子 突然想起这么一件事情:几年前,笔者在广西的一家报纸(报名记不清了,好像是《南国早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有一家韩国企业决定在广西那坡县城厢镇龙华村弄文屯修建一所希望小学,以取代原先破旧的小学校。几年过去了,大概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小学已经建立起来。对于弄文屯的群众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可喜可贺! 可是笔者突然想起,那坡县是黑衣壮(壮族分支,崇拜黑色,以黑为美)的主要聚居区。黑衣壮号称“壮族特色保存得最为完好”,而那坡县也是壮民族文化特色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市县之一。那坡县“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既然如此,弄文屯的那所希望小学为什么不能建设得富有一些民族特色呢?教育要现代化,教育基础设施也要现代化,这一点毋庸置疑,因而该村小的建设也应当是现代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校园建设中增加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比如:在教学楼的结构设计上,借鉴干栏式建筑的风格;在校舍装饰上,借鉴壮族传统纹饰(如壮锦的菱形纹);在校园建布局上,借鉴壮族传统庭院布局(树木、庭院、干栏“生态式”的三位一体);等等。如果能设计精巧,这座小学完全可以融合现代性和民族性于一体。学生们在这样的校园中生活、学习,潜移默化中必然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更加热爱本民族;同时也更能感受到伟大祖国多民族、多彩文化的存在,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走在广西农村,往往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村子里最高、最漂亮的房子往往是小学校。凡是三四层高的、青瓦百墙的、“鹤立鸡群”的楼房,一打听,十有八九都是小学。这多少让人感动:政府对教育还是很重视的,教育兴则国家有望、民族有望!然而,清一色的现代化教育深入民族地区,其弊端也是明显的。在“民族同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日益被湮没的过程中,现代教育的“千篇一律”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传统文化流失严重、文化传统保护呼声日高的今天,笔者认为,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建设可以、而且应该增加一些民族传统内容、增加一些民族特色。应当说,这不失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举措和选择。 关于这一问题,还可以深入研究和探讨。
最主要的是,不能忘了必须要有壮文的教育,不然,也是。。。。。。。。。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