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西频道 2005年01月26日 11:22:20 稿件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新华网广西频道1月26日电(记者潘剑 何丰伦)一部《刘三姐》表现了广西少数民族热爱唱歌、出口成歌的美好形象,而现代社会商业文化的冲击却有可能让广西“壮乡歌海”的美称成为历史名词。正在南宁举行的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广西区委会在提案中呼吁加大对广西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力度。
如今,韩国偶像剧、日本动画片、美国好莱坞大片以及层出不穷的流行歌手吸引了许多青少年,民族传统文化却由于得不到足够的宣传而在不知不觉间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在广西,许多古村寨、木楼变成了现代楼房,石板路也被水泥路所代替,空中回荡的不再是青年男女的山歌对唱,而是从音箱中传出来的流行歌曲。
歌圩是壮族群众聚会唱歌的传统活动形式,对歌是年轻人交流感情、寻求意中人的独特方式。此外,歌圩还有着走亲访友、文体活动、商品贸易等内容。可是现在很少有人对歌了,即使有也是一些老人纯属怀旧娱乐的那种对歌,而年轻人多数不会唱山歌,歌圩已名不副实。
在壮族聚集度最高的广西靖西县(99.6%),县城公园里每晚都有对歌活动,但民进广西区委会组织专人在2004年农历八月十五当晚实地观察的结果却是,唱歌的全都是老年人,而没有一个青年参与。
为了不让广西民族民间文化成为历史名词,民进广西区委会在提案中建议政府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保护性规划并将其列入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完)
还有语言文化,而且这样的呼吁太少了
想起来真的好悲哀啊。大家努力啊。
我会唱山歌,但只是会唱汉语版的。比如:刘三姐里面的,还有、、、、、我家乡的对歌也很好听,不过都是老人会唱,我们那里的山歌可能要、、、、、、
壮族的所谓“山歌”(我宁可称之为Fwen“欢”或Sei“诗”),其实是一种交际手段,如今随着社会的变迁,壮族社会已经不需要借助这种手段来进行交际了,所以山歌的衰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呼吁抢救山歌文化的时候,应该注意传承的方式,因为年轻一代已经不可能重头去过老一辈的生活了,我认为有两个方式可以让山歌得到重生:
1、将山歌文字化,伴随着壮族母语语文教育的普及,放到课本里让下一代去学习(如壮语文课堂的“本族诗歌”、音乐课堂的“本族音乐”),组织学生在课余进行对诗(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智力发展,甚至在歌圩的日子组织学生集体参加歌圩,让学生们通过参加传统文化活动了解本民族文化;
2、将山歌经典化,把各地壮族山歌的曲调、曲牌、格律等全数搜集整理,制作集山歌文化大成于一身的壮族歌剧,搬上舞台,让族人欣赏。
真的,唱山歌的年轻人太少了!
我听歌王谢庆良讲,他去宜山民族师范上山歌课,几个月了,居然没有学生会山歌!
但学别的却很快!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