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怎样学历史? [打印本页]
作者: 临尘居士 时间: 2019-9-20 13:27
标题: 怎样学历史?
以下文字转自互联网,不代表我赞同或者反对其观点,仅供有兴趣了解历史(历史书上的历史和由各种史料构成的历史是可能截然相反的)的同学参考:
----------------------------
我们要理解历史,首先要理解历史的各个作用主体在整个格局中的相对位置。如果你把所有主体的相对位置搞混了,那么你把史料堆积起来是不能给你清晰的理解的。首先要把层次格局搞对,把相应的比例感调整好,然后才能懂得各个角色之间的相互位置。
这种做法照陈寅恪的说法就是各族政权盛衰之连环性,这个说法的意思是你不能用从汉到唐的王朝政治逻辑考虑中古时代的历史演变,而要把整个亚洲北部的各个种族和政治势力的连环互动考虑进去。
因为隋唐也不是亚洲北部真正的主人,在某一段时间内,它在突厥面前是被动的。而许多历史学家故意的忽略了隋唐中原以外的其它政治势力对中原的重大作用,因此丧失了适当的比例感。所以仅仅把视野放在中原内部,就会对中原本身的政治发展做出非正确适当的认识。要理解隋唐,就要理解隋唐的来源,他们毫无疑问是鲜卑人的后裔,直接秉承了五胡十六国以来蛮族南入中原的整个格局。所以中古史的问题,是整个中亚到内亚的历史格局演变造成的被动和附带的结果。他的看法比其他历史学家高的地方,就是因为他的眼界更广阔一些,所以理清线索比较容易。
近代以来的远东也是类似的情况,不能像在春秋战国时那样将其看成一个相对孤立的整体。而近代世界的国际体系中心,毫无疑问在欧洲,无论是拉丁美洲、中东、南亚还是远东,他们的内部的小体系或者是子系统的运动,都是欧洲国际体系运动产生的余波。
所以如果你把近代史的中心放在东亚大陆,那么你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不正确的。这种不正确的程度,有点像汤因比曾经描绘过的一种东非中心的历史。据他说在坦桑尼亚或者肯尼亚一带,德属坦噶尼喀的某一个黑人部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这样的解释:由于英国登山队员和德国登山队员,在敬拜山神的过程中有所差异,结果得罪了山神,于是山神决定,把坦噶尼喀从德国人手中夺过来交给英国人,作为这件伟大事件的附带效果,德国人在欧洲也被英国人打败了,这就是他们描绘的“东非中心论”的世界史,是当地某一个黑人部落提出的世界史观。
汤因比是一个多元论者,所以他说这个话的意思是,哪一种中心论史观都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最好什么中心论也不要搞。但是在我看来,他的意思实际在说明,欧洲中心论是比较接近于正确的看问题的方法,而“东非中心论”的歪曲程度,比“欧洲中心论”大得多。对于远东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虽然比东非更接近于中心,但是它远远没有像欧洲本身一样接近中心。
也就是说它对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冲击力度,是远远次于欧洲的。所以你不能把主要的动力源和次要的被波及的辅助原因混为一谈,那样的话你就把格局搞混了。我们的近代史无论是属于或倾向于哪一种结论和流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其实都跟坦桑尼亚的黑人部落讲究“东非中心论”一样,讲究“远东中心论”。比如著名的抗战在中国胜利,就是这种中心论的产物。
实际上我们如果撇去这些无聊的虚荣心,首先讨论任何具体问题都要有一个基本前提,无论是抗日战争也好,中国式革命也好,八国联军也好,还是以后的直到现在的种种事件也好,它的根本动力源不在东亚内部,而在欧洲。
东亚的所有政治势力,都是在应对欧洲产生的整个历史冲击波的过程中,做出各种不同的选择,然后施加了次要的历史影响。如果你有哪一本书,包括我们的中国革命史,或者说反对中国革命史观或其它的中华民族史观或其它种种史观所产生的历史,之所以不正确,不在于他们在史料方面有什么不正确。
因为史料方面,大家都有正确的地方和不正确的地方。但是一般来说正确的史料在你没有把它放在正确的位置以前是发挥不了作用的;错误的史料一般来说仅仅是出于疏忽意料的史料,跟错别字差不多,是不会影响整个格局的。能够影响格局的不是史料正确多少,而是在于有没有把不同分量的史料放对位置,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基本逻辑问题。
所以我在谈论远东格局之前,必须首先谈论19世纪的欧洲格局和20世纪有什么不同。背景问题就不详细说了,最基本的问题就是:19世纪国际体系,首先是维也纳体系确定的,然后经过1878年的《柏林条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最后远东、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都是这个基本格局调整过程中的一些附带反应。
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基本格局用简单的两句话说是这样的:在欧洲大陆内部,列强应该是实行势力均衡;在欧洲以外的海外事件,皇家海军就是最高法院。英国在这个体系中,属于超然的仲裁人地位。欧洲大陆不允许再出现拿破仑或者菲利普二世这样的霸权统治者,不允许任何人统治欧洲。
这个体系保护了欧洲的小国,不像我们远东的小国一样,很容易被暴秦这样的大国吞没而变成统一帝国。英国人负责维持欧洲的平衡,列强内部的博弈只要没有超出平衡的限度,英国人就不管。如果有一方严重越出平衡的限度,可能产生第二个拿破仑的时候,英国就要进行断然干预,不允许任何一方再利用自己的优势。
待续......
作者: 临尘居士 时间: 2019-9-20 13:27
在大国和小国发生冲突的时候,英国人尽力维护小国的独立,因此欧洲保留最多的小国。但是这个平衡体制仅限于欧洲,海外是皇家海军说了算。这个体系成功的维持了100年和平与繁荣,我们所谓的自由主义的世纪等诸如此类的说法,其实是对英国统治下和平的一种政治哲学性的描绘,没有英国皇家海军的霸权是无法维持的。
19世纪末叶,这个体系开始有局部的松动,局部松动就主要体现在英国以外的欧洲列强开始进入海外世界,对皇家海军的仲裁权提出了挑战。英国对海外世界的统治对于远东来说,就体现于李鸿章时代英国对东亚的代理人统治。因为英国皇家海军在独霸海外的时候,是不希望建立直接统治的,它的标准政策是:只建立若干个中继站和皇家海军的基地,再控制几个要害的贸易港口。在贸易港口以外的内地,尽可能的扶持对英国友好、能够维持自由贸易的本地统治者,而不对它进行直接统治。
英国的殖民主义跟我们有些人的想法相反,它不是英国人的主动扩张,而是英国在维持自由贸易的过程中间被迫、不得已对那些实在不守规矩的统治者实行司法仲裁的结果。一般来说那些统治者犯的错误就是侵犯私有财产,没收扣押外商财产,或者因为挥霍浪费弄到自己破产,牵累到外商而还不起债务之类的。像埃及、印度和印度的许多邦国、许多土邦之所以沦为殖民地,不是英国想占它的土地。英国如果真想占它的土地,它就直接派官派兵去守。那增加额外的费用,对于一个自由贸易帝国来说是错误的做法。
只有在这些土邦,像埃及的副王一样,花光了自己的钱以后,就想去抄没外商的财产,就去赖债欠外国人的钱不还,这种情况下由于影响了整个国际贸易体系,英国才被迫出兵干涉,强迫它回到英国人所认为的自由贸易的正路上。如果它实在回不来,英国人采取派员监督实行间接统治,这是英国殖民主义起源。如果按照英国人这种做法搞下去,它是根本不用占领那个地方的。
对于大清来说,这个体系就体现在香港的殖民地和上海的公共租界,以及李鸿章的清廷内部统治地位。对于大英帝国来说,占有香港和上海这两个贸易体系,跟内地进行广泛的贸易取利就足够了,他根本就不想占领大清帝国的内地各省,只要大清帝国愿意遵守条约,好好搞自由贸易,英国不但不会侵略你,而且会积极扶持你。这就体现于赫德对海关的改革和琅威理对北洋舰队的改革。
李鸿章在清廷内部的统治地位,主要也是因为他抓住这个机会窗口,变成大清和大英帝国之间的主要联络人和代理人。这个体系开始出现问题就是因为法国、德国和其它国家开始介入了海外殖民事业,而他们对自由贸易的欲望不如英国。首先最严重破坏自由贸易的是法国,它把本国的历史传统带到了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尼罗河上游,它要求直接占领海外的领土。在这些国家内推行法国式的官僚制度,给阿尔及利亚的每一个村落都配上法国的警察,让阿尔及利亚每个孩童都学会讲法语。
这种统治方式是很昂贵的,设立官僚机构是最贵不过的事情,特别是你要在殖民地建立像本国一样的官僚机构,那是非常昂贵的事情。英国人控制印度这个相当于大清帝国全部领土的地方,它有多少军队?6万军队,英印帝国6万军队控制着北到帕米尔高原,南到印度洋这块巨大的、拥有3亿多人口的土地。而且这6万人中还有一多半是廓尔喀人和本地的土著部队。
英国参加八国联军到北京的时候,虽然号称是英国军队,其实来的只有几个军官,绝大部分士兵都是在威海卫招募的山东人。英国军官把他们训练出来以后,带着他们到天津然后一路杀进北京,然后这就算是英国人的军队。这是英国人搞的极端省钱的殖民主义,其实这种东西与其叫殖民主义,不如叫自由贸易的监督体系比较合适。
但是英国人最后还是不得不扩大它的殖民地,主要是因为法国、德国也加进来了,他们直截了当的不守英国人定下的规矩,他们想要直接统治。他们如果征服了一块土地,把它变成殖民地以后,就在这块儿土地上实行贸易保护政策,通过贸易保护的高关税政策,把英国货物排斥在外,用征收到的税收养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它们是这种殖民的模式。
按照英国人的看法,第一,它是武断专横的,损害了殖民地各殖民地的原有习俗。英国人在香港和上海,都是不破坏本地的习俗,英国人按照英国人自己法律行事,华人要娶小老婆照样娶,要缠足照样缠。中华民国废除缠足多年以后,威海卫的妇女照样缠足,因为英国人不会强迫干涉,无论是强迫你缠足还是强迫你不缠足,这都违反英国人对自由的理解。
像大清帝国强迫你不要留辫子否则砍你头,这是违反普通法所规定的自由的。像中华民国那样,派警察去非要剪掉你的辫子不可,你不剪辫子就抓进派出所,这同样也是违反英国的制度。英国的制度就是什么也不管,你爱咋咋的,爱缠足就缠足,爱留辫子就留辫子,爱剪辫子随你,爱胖子也随你。
这种做法对于英国来说,一方面是他们的法律传统,另一方面是成本最低。但是法国人驻华,要教你们统统学法语,学启蒙运动的理念,把你们统统变成法国人,这种层面是非常高的。从英国的角度看,最好各国都不要搞殖民地,只搞自由贸易,搞自由贸易是对英国人最有利的。英国人不用占领大清就能得到大清的自由贸易。
但是如果各国各占一块土地,把大清挖空了的话,英国人即使分到最大的一块,其实比起占有全部自由贸易还是吃亏的。因为谁都不分殖民地的时候,等于全世界都是英国的自由贸易区。如果列强瓜分了殖民地,即使有一半或者40%的殖民地归于大英帝国,但其实大英帝国所占的份额由原来的将近百分之百,也就降到现在的40%、50%了,19世纪末的情况就是这样。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