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晓中(重庆特派员)
张晓中(摄)
由于缺少经费和师资,贵州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面临危机,许多历史悠久的文化正在消失。
尤其是近10年来,大批少数民族青年到东南沿海工作,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他们与本民族语言和文化更加疏远。在贵州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相当大比例的乡镇青年离乡到外地打工。
少数民族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本民族语言和文化面临的危机,自发到学校做语言普及工作。民间团体为小学生开办民族语言班和文化班,向下一代传授语言和文化。
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共有55个少数民族,最大的三个少数民族是苗族、侗族和布依族。在全省3870万人口当中,有近三分之一说少数民族语言。
日前,记者访问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洲。在苗族为主的雷山县,该县苗学会会长姜宏芳受访时说,要彻底改变少数民族语言面临的危机,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将少数民族语言列入小学的正规课程,使民族语言的学习正规化、制度化。
他告诉记者,苗族、侗族和布依本身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中央政府组织专家为三个民族创造了文字,采用罗马字母,音调借鉴汉语拼音。例如苗语就有8个语调。苗族有三种方言,黔东、西、中部方言。贵州、云南和美国的苗语是相通的。苗族广泛分布在云南、泰国、老挝和缅甸。
在介绍苗语的现状时,他说:“现在几乎不用了,多半是写汉字。乡下的苗族人都能讲,但是不会写。城里的年轻人,有些连说都不会。”
1995年,姜宏芳带领儿子一同参加苗语学习班,经过本个月的学习掌握了苗文。之后,他组织雷山县苗学会,向县城多间中小学提供苗语课程。
谈到掌握苗语的重要性,他指出,过去没有苗文,许多流传下来的苗歌失传,这非常可惜。
他带领记者来到距离县城有半小时车程的一所乡间小学参观,在学校一座二层楼的墙上,用苗文和汉文书写着“贵州雷山苗文陈列室”。里面展示了10多年来苗文学会为推广苗文所做的工作。
目前,雷山县以及贵州其他少数民族州县都面临着民族语文师资贫乏和老化的现象。例如姜宏芳及苗文学会会员几乎都接近退休或退休年龄。姜宏芳和同伴们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正在积极发展年轻人加入学会。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