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转帖]西游记 阿尔及利亚篇 [打印本页]
作者: marsuncle 时间: 2004-12-24 23:52
标题: [转帖]西游记 阿尔及利亚篇
《西游记》之阿尔及利亚篇
最长的一夜
从上海飞到北京出关,提着沉甸甸的全部手提行李跑上跑下,当大家终于重新安坐,飞机在黑暗中缓缓起动,翼下的灯光渐渐模糊时,我陡然惊觉:终于离开了,家乡和亲人。
旅途疲惫而漫长,耳机里反复播放着陌生的音乐,间或夹杂几句同样陌生的土耳其语提示。我很想入睡——梦里,也许能回到亲人的身边?他们是否已在梦乡等待着我?——,却怎么也睡不着,只好用蹩脚的英文,在周围英文更蹩脚同伴们的艳羡目光下,索来一杯又一杯咖啡,以刺激自己久惫的神经。
向西,向西,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国内的亲人们该开始工作了吧?
舷窗外仍是一片漆黑。由于我们向着远离太阳的西方飞行,这一夜,便比地面上的每一个人都更加地漫长。那最长的一夜里我一直在想,这次西行到底为了什么?又到底能得到什么?十多天过去了,我仍然在想,但愿不久后的一天,我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飞机掠过一片海面,轻巧地降落在伊斯坦布尔机场。土航的空中小姐们微笑着,笑得格外甜美——她们是否因为回到了家乡,才绽出这样动人的笑容呢?
土耳其的天空仍是一片黑暗,但天总会亮的。
天渐渐泛白了,几只乌鸦掠过,窗外,一切都那么陌生。远处大厅里,几十个中国工人怯怯地围坐蜷缩在一角的地面。
我长叹了一口气,努力地不再去想什么。
又起飞了,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机舱里每个人的脸上身上。
新的飞机,新的乘务员,新的一天:最长的一夜终于过去了。
同路的中国工人们都在为填写入境表发愁,而我的忧虑,已经投向入境之后,那漫长的两年光阴。
难吃的餐盒又送来了,我要了啤酒,慢慢地呷着。
阿尔及利亚是禁酒的,就让我用这最后一杯酒,暂时告别过去的生活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5 12:32:39编辑过]
作者: marsuncle 时间: 2004-12-24 23:53
阿尔及尔初见
阿尔及尔机场很寒酸,国内的机场,十个只怕有8个比它漂亮气派。
机场外有个喷水池,很普通的那种,但四周却布满了照相摊,生意似乎还都不错,看来当地人对此很看重很欣赏。
公路很好,车很多,几乎都是轿车。原来这里不收养路费和过路费,车辆也无报废期限,所以街上车辆新旧混杂,抛锚堵塞比比皆是。
这些公路都是20多年前修的,令当年来此的中国人叹为观止。可几十年过去,中国变了,这里却还是照旧。
阿尔及尔号称“白色的城”,建筑几乎清一色的雪白,城中丘山密布,山路盘旋,房屋依山错落,景色颇为别致。
市中心遍布法国式的骑楼,偶或旧天主教堂一角露出,几丛檐草萧瑟,一两只野鸽无声掠过。
清真寺满目皆是,店铺缺少,大商场更几乎没有,且清一色的晚开早打烊。我住处不远有个“非洲大市场”,规模略小于某些二流县城的小商品市场,标明10:00至19:30营业,可常常下午5、6点便早早关门大吉。
快餐厅、咖啡馆却星罗棋布,且几乎通宵营业,只是从服务生到顾客,几乎清一色的男性,晚饭后更是女人绝迹。
这里禁酒,没有歌厅、没有舞厅和夜总会——也许好歹有些的,我不感兴趣,所以不知道——,不过这里有很蓝的天,很蓝的海。
这里树不多,几人高的仙人掌却很容易见到,街边、户前,或站或蹲着许多的男子,友好地和熟人半熟人打着招呼。后来我知道,这是当地男人最通常的业余活动。
这就是我投向阿尔及尔、这个我即将生活很长时间的城市的第一瞥。这里该有很多故事、很多秘密和传说罢,希望我能有更多的发现,希望这些发现能缓解我的寂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5 12:33:04编辑过]
作者: marsuncle 时间: 2004-12-24 23:53
阿猫阿狗
刚到阿尔及尔就听当地人津津乐道,说这里的动物园里有一只世界上最老的熊猫。
我工作忙,没时间去拜望这位已在异国他乡生活了20多年的同胞,在这里,我第一眼看见的人类以外的动物,是住处门前的两只野猫。
很快地我就发现,这里野猫数量之多,已到了可怕的地步。住处周围经常露面的便有几十只,市中心的马路上、汽车底下、甚至正在营业的国家银行大门前地毯上,都可时时看见它们的身影,有的很漂亮,有的很难看,当地人从面前经过,甚至从身上跨过,它们连眼皮也懒得抬一下。但他们对我们这些外来客却莫名警惕,不等我们近身便纷纷溜之大吉。
这里的狗也不少,却几乎都是家养,且往往是很高大的品种。我们办公室本来也养了一对,后来狗主归国,两只狗被饥寒交迫的民工拖去工地,吃了一只,另一只却眼泪汪汪地让民工们下不了手,只好养起来。至今它仍在工地上只影徘徊,每当它所熟悉的我们的座车经过,它都会摇尾欢跳,兴奋好一阵子。
家猫或许也有?我不知道,不过我们的常备食品驴肉,却是一家专供猫狗食品的店铺供应的。
这些倒霉的驴和绵羊、骆驼、牛等等都是农村户口,通往外省的高速公路边总能看见它们的身影。
城里的动物则还有野鸽和麻雀,数量之多令人惊异。当地人也养鸟,一种黄绿色的小鸟,叫声甚是宛转动听。
这里的人喜欢甜食,点心店的橱窗里总是爬满了蜜蜂。其它一些肮脏的地方则爬了许多苍蝇,蚊子也不少,我曾打死了一只,却引起当地朋友的异议,据他们自己说,他们心善,从不随便杀生的。不过有一次我去拜访一家机电公司,却在其办公室里一下找到了三把苍蝇拍。
当地的猫语似乎和国内不同,不过通过手势和鱼骨头,我还是很快混熟了几只,其中最肥大的一只,我起名为黄文汉,意在弘洋我堂堂中华文明的博大精神于异域,有教无类,乃至及乎阿猫阿狗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5 12:33:33编辑过]
作者: marsuncle 时间: 2004-12-24 23:53
斋月初印象
阿尔及利亚是回教国,每年都要过斋月.
斋月的起始是依回历计算的,今年的开始日是公历11月6日,为时30天。
斋月期间自日出至日落不能生火,不能吃饭喝水乃至吸烟,违者严惩;我们外国人虽不必遵守,但一来大庭广众之下吃喝毕竟碍眼,二来此期间一应咖啡馆饭店统统日落而作日出而息,想吃也无从吃起。
斋月期间的当地工作时间是早9点至下午3点半,而实际上一到2点,那些饿得头晕眼花的工作人员就无心恋战,早早行色匆匆。由于同样原因,每到下午,公路上拥挤不堪,平常脾气温和的当地人变得个个暴躁易怒.更可怕的是,饥肠辘辘、精神恍惚的司机们此时开车极其飘忽,我们的司机本来技术甚佳。此时开来却也仿佛过山车光景。
由于斋月期间无午餐,当地单位常常把与我们开协调会的时间定在上午10:30开始,以饥饿战术迫使我们就范;而那些讨帐的却又往往晚上九点以后吃饱喝足,上门一坐几小时,让会计头痛不已。
晚饭原则上是日落而食,但具体时间要由清真寺发出的钟声和祈祷声为准。每当夕阳西下,无数的人都会引颈而望寺钟,食铺饭肆也把各类点心堆满门前,钟声响起,则一拥而上,一哄而散,或入铺,或归家,街上登时空无一人一车。
由于上班时间晚,斋月期间当地人常常通宵不眠,或在家中闲聊,或在咖啡馆扎堆,上班时却哈欠连天,办事效率可想而知。
我的朋友和司机MAMAR的父亲要去麦加朝圣,他问我要了一枚人民币硬币,说是带去奉献,可以祈福,我祝他们好运。
斋月结束后将会有长达两天的小开斋节,此后一月,还会有更热闹的大开斋节,届时,这里又将是怎样的情景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5 12:34:11编辑过]
作者: marsuncle 时间: 2004-12-24 23:54
时间概念
阿尔及利亚人的时间概念与我们有很大差别。
有时你会觉得他们很不守时。比如他们如果答应:“DEMAIN”(明天)为你做什么事情,你可千万别傻乎乎地等第二天,这个DEMAIN并非明天,而是没准哪一天。我们这里的几个手机被告知DEMAIN开通时,分别等了几天到几周不等。和熟识的当地人言及于此,他们笑道:DEMAIN本来没错,人家又没说一定是今天的明天。听毕我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但当你欠了他们什么款项,要他们DEMAIN来取时,他们次日一早准到不误,决不含糊;斋月期间下班时间是14:30分,14:25各单位一定空无一人,准时得甚至有些超前(当然上班就没这么准时了);司机加班时间和加班费用的计算,也准确到以分钟计。如此看来,说他们时间观念差,实在有些冤枉。
这里的祈祷很准时,服务很不准时;要货很准时,供货很不准时。这里是周四、周五休息,周四倒罢了,周五是祈祷日,全天各大小单位乃至商店统统关门祈祷,几无例外,斋月的周五更是连饭馆咖啡馆都关个干干净净。但工地上的监理此时却常常坚守岗位到午夜,私营的小杂货铺也偶有照开不误的,可见准时与否,也要看情况的。
那天与某客户道别之际,客户大言:DEMAIN请你们吃饭,我略一犹豫,即译作“不定哪天看情况一起吃个便饭”,果然半月过去,饭局杳然云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5 12:34:29编辑过]
作者: marsuncle 时间: 2004-12-24 23:54
民以食为先
阿国是穆斯林国家,其食品结构自然具有回教特点;但它同时又是被法国长期占领过的国家,饮食习惯中难免带有一些法兰西的色彩。
这里的主食是长棍面包、羊角面包,从形状到口味,完全是法国人的一套,价钱很低,一根长棍不过人民币0。75元;当地人喜欢吃的COUSCOUS和奶油拌米饭,看上去令人害怕,我至今没敢尝试;
面条也很常见,和国内的切面相似而稍硬;PIZZA店比国内大城市的便利店还多,味道决不亚于必胜客,价钱却极其低廉,我曾开玩笑地说,如果引进一间北非PIZZA去上海,没准能发一笔小财呢。
当地的糕点系类似苏州“蜜三刀”的蜂蜜酥类游炸点心,味道还好,就是太甜了些,招惹蜜蜂不说,也实在不好消化,但斋月期间却很受当地人的青睐,大约是吃了之后比较耐饥的缘故罢。
这里的肉食可想而知,是牛羊肉为主,但太贵,牛肉的价格在人民币45元一公斤以上,羊肉更贵。我们为了省钱常吃驴肉,可这种中国人眼中的龙肉在当地却上不得大席,为我们供应驴肉的肉铺,老板的名片下方赫然印着“专供猫狗食品”,让我们很不是滋味。
鸡肉很多,肉鸡个头大,价钱比牛肉便宜不了多少;火鸡价钱差不多且更难吃,但有一种蛋鸡,味道很好,价钱却不过11块人民币一公斤而已,真是怪事。
骆驼肉、马肉他们是允许吃的,但不多见;这里的海里盛产大鱼,但该国渔业偏偏极不发达,只靠小船捕捞,弄的价钱比牛羊肉还贵,且多是猫鱼之类,我们一帮同事去海边小开了一次洋荤,不过点了两个菜,一道大鱼,一道乌贼,就花了900块人民币,回来后足足心疼了一个星期。我的司机向我夸耀过兔子汤的美味,可这里不养兔,野兔又因为山中多土匪而无人敢去打猎,所以至今没有尝一块脔。
这里鸡蛋和蔬菜都很便宜,可品种就少得可怜了,蔬菜不过卷心菜、甜菜、土豆、番茄、黄瓜寥寥数种,而且味道极差;水果则除了葡萄香蕉都不能下咽。
穆斯林国家都禁酒,但阿国却偏偏是个以盛产优质葡萄酒著称的国度,只让酿,不让喝,也着实难为他们。
出国时间越来越长,真想念故国的一汤一饭,原来最寻常的酸甜苦辣,如今却都成了梦里最美好的回味。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5 12:34:52编辑过]
作者: marsuncle 时间: 2004-12-24 23:55
君子有疾
到阿国至今没有生过什么病,大约是一件很走运的事情。
阿国的医学似乎并不昌明,尽管药店很多,多到可怕的地步,但药店里是照例没什么药的——反正我帮同事们买药是一次没有买全过,香水、卫生纸、洗发液、发胶之类倒是一应俱全,真不明白他们到底做的什么生意。
医院不多,但设备却不错,阿尔及尔城的穆斯塔发医院号称非洲最大的医院,设备全部从法国进口,医生也都受过国外一流院校的培训,照理来说应该能满足基本治疗需求才是。可去年南通三建一位普通胃出血病人在这里治疗后不久居然穿孔死亡,另一位阑尾炎病人开刀后居然化脓不止,跑去质问,答复是“我们这里开刀都要化化脓的”。另一位其他公司的工程师去做简单的白内障手术,结果摘除了整个眼球。
我们这里一位工程师便秘,去医院打了数针,又开了药吃,总不见效,拿药一看,居然是酵母片和维他命;东海县一位工人头部疼痛并经常昏倒,我陪同去医院,结果得到的处方是多喝开水少吃盐——回国后查出是脑瘤;有一次陪同一位病人去穆斯塔发看病,量一个小小的血压居然上了四个大夫,可量出的数据还都不一样。
这里看病费用全免,只有打针要交钱,买药凭处方自己去街上药店买。所以医生都特别不耐烦作CT或X光,更不愿做手术,却极其喜欢建议病人打针;反观国内,因为这些检查都要钱,没有毛病医生都会怂恿病人检查,两相比较,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这里也有中国医疗队,但由于医疗队安排由当地卫生部负责,所以分布很不合理,首都的穆斯塔发医院只有两个中医且设备医药都不全,并只允许每天9:00-11:30出诊,其它时间必须休息;而东部小城安纳巴和南部沙漠却分别安排了一个内外科齐全、设备完善的临时医院,真不知是要给谁看病。
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经验,在这里,头疼脑热之类小病主要由上帝或安拉治疗,千万别去医院弄成大病——这里的神比医生勤快得多;扁桃体、阑尾炎、沙眼以上的大病都应立即回国治疗,免得为国际主义事业鞠躬尽瘁到最后一滴血。我们这里一位仁兄思乡心切,因为我们这些话,就天天盼着生病,可惜事之不如意,十常居六七,别人偶尔还感冒发烧,他却天天红光满面,连一点盼头都看不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5 12:35:50编辑过]
作者: marsuncle 时间: 2004-12-24 23:55
果子熟了
地中海沿岸国家多盛产水果,阿国也自不例外。
这里春夏干燥,冬季却多雨水,秋风起时,原本干枯萧瑟的原野一片葱翠,蔚为壮观,倒是一种奇景。
盛产虽说是盛产,好吃的却没几种,橙子皮虽然厚些,味道却还不错;柑橘就差些了,个头大似乒乓球不说,多核而酸,吃得让人直掉眼泪。
苹果、梨子都有,但味道又苦又涩,简直不能下咽;还有一种很大的果子,色黄而淡,皮皱巴巴的如卷纸,不知叫什么名字,味道比上面两种还要糟。
究其原因,是当地人农艺不精,几乎不知嫁接为何物,育种选优,更无从谈起,品种退化严重,自然越来越难吃。
好吃的也有,比如香蕉,但是进口货,价格腾昂,当地香蕉树是极多的,有的当地朋友也大肆吹嘘国产香蕉远胜进口货,我们院子里就有一棵,居然结了一长串果子,可月复一月,总也不熟,好吃与否,自然也无从考证了。
当地的好水果也不是没有,最出名的当然是葡萄,该国葡萄享誉世界,所酿的红葡萄酒也闻名已久,可是当地禁酒,只许酿,不许喝,种葡萄的人也便少了很多。
撒哈拉大沙漠里的野生椰枣,含糖量高,味道据说也可吃得,可惜这玩意儿太爱招惹苍蝇,还总也洗不干净,于是至今仍不敢问津。
前几日在山边工地忙碌,结识了一位拥有两公顷庄园的老人,他正忙着把自己的土地全部种上杏子。我和他谈起杏子三年熟的掌故,他大为高兴,表示等三年后杏子熟了,一定第一个请我品尝。我很想尝尝,但想起遥遥的归期,却又不禁黯然摇头不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5 12:35:28编辑过]
作者: marsuncle 时间: 2004-12-24 23:55
行有车
在阿尔及尔生活工作,没有车是很困难的。
这里也盛产石油,虽不如中东那样多,但油价却仍然很便宜。96号汽油价钱基本和国内93号相当,而柴油比起国内来更是便宜许多,加之从高速公路到大小桥梁,一律免费通行,年检开支几可忽略不计,停车费用也和国内自行车存车费一个档次,所以一般人家,养车大抵都不成什么问题。
养得起,还需买的起。该国除了一家卡车厂外别无汽车工业,但车辆进口关税也因此比国内低得多,故而车价并不算高,常见的家用车辆,如大宇、标致206、207之类,不过十万人民币以内,高档车如宝马等也不过30多万。
这里最划算的该属去二手市场买旧车,一辆七成新带牌照的六缸奔驰,最多20万人民币即可搞定,雷诺标致之类就更便宜了。
阿国有个有趣的规定,就是车辆没有年限报废的制度,所以这里几乎成了老爷车的天堂,从30年代的雪铁龙到50年代的雷诺4,随处可见,比比皆是。这里的牌照中包含年份的后两位数字,最古老的牌照,我发现有62年的,而这一年正是该国立国的年份。
车的种类五花八门,除了各色老爷车外,60、70年代的拉达、波罗乃兹,80年代的达契亚、菲亚特,和新旧不等的丰田、三菱、大宇、现代、雷诺、宝马、大众、奔驰、尼桑等,都挤在同一条路上,大抵上,欧洲品牌较多,大奔几成大路货,而日本高档车则奇货可居,我们办事处一辆六缸尼桑,据说全国仅有两辆而已。
这个国家红绿灯极少,即使有,也从来不亮,据说因为红绿灯是法国人搞的,痛恨法国人的当地革命人民在解放自己的同时也解放了车辆。不过解放久了,交通事故又成了大问题,只好设备不足人力补,于是阿国城乡大小道路上遍布荷枪实弹的交通警,手舞足蹈,蔚为壮观。
好在当地人性情平和,极其谦让,一般是快车让慢车,车辆让行人,这给交通管理减少了很多麻烦。当地司机技术十分精湛,在拥挤不堪的高速公路上开到160以上是家常便饭,让我们坐车的人不免胆战心惊。
阿尔及尔是山城,道路蜿蜒盘旋,加之该城没有方便的交通图(我们买了一份袖珍交通图,大小约相当于3张办公桌的面积),我们这些中国人只好依赖当地司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加上宗教原因,我们常常不得不眼巴巴地等待司机祈祷完毕再赶路。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如果自己开车,自然会方便得多。我们这里车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好歹也有4部。只可惜十几号人,真正能在这里勉强开车上路的只有主任自己,而这样级别的司机实在不是人人敢于调用的。我和另一位同事技术次之,大约是碰碰车的水平,蹭掉了几块油漆、经历几次惊险之后,便只敢老老实实,不敢乱说乱动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5 12:36:16编辑过]
作者: marsuncle 时间: 2004-12-24 23:56
北非雪花大如席
非洲是炎热的大陆,北非虽然纬度高些,冬天并不炎热,但20度上下却总还是有的。
不过离阿尔及尔不远就有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山巅之上,每逢冬季特别寒冷的几天,薄薄一层银白倒还是有的,这也足以让当地人惊喜上好一阵了。
可今年却有些异样,首都的气温虽然一如既往的接近20度,却时不时劈头盖脸地赏下一顿冰雹来,郊外的工地天空,白色的雪花已宛然可辨。不久电视里传来消息,由于大雪封山,首都通往各地的高速公路几乎全部中断了。
原本计划借着难得的春节假日出游的我们这下全都傻了眼,每天望着远处白茫茫的山巅发呆,盼着雪情早些缓解。可直到大年三十,得到的消息却是雪越下越大。
“那就看雪去吧!”
一位当地的朋友兴致勃勃地怂恿着。
那就看雪去。
首都附近最好的赏雪胜地是布里达,中世纪土耳其人的要塞和避暑胜地,却也是近来恐怖主义最猖獗的地方,就在前一天,我国大使接见我们时还谆谆教诲,布里达危险,万勿入内。
“没事,恐怖分子早就被赶跑了,即使没跑,也没有人会向中国人开枪的,再说,除了布里达,哪里还有这样的雪景呢?”
当然有,万里之外的故国,可是。。。。。。唉,还是去布里达罢。
汽车驶出40分钟,天色骤变,雪珠开始劈头盖脸地打在车窗玻璃上,道路也格外的难以通行。好在由于长途封路,车辆稀少,朋友又驾驶着一辆特别改装了的高尔夫,我们一路呼啸,直奔山口而去。
转上山路,远处便是白茫茫的一片山巅,天色迷朦中,透出几分神秘。我拿出相机,正想拍照,朋友不屑地拦住:
“这有什么好拍,跟我来!”
10分钟光景,车子穿过一座不长的隧道。甫出洞口,雪花便裹着风势,把我们的视野搅得一片模糊。下得车来,但见雪岭高耸,雪路通天,两侧山谷深削,雪白树绿,流水淙淙,实在是难得的奇景。
“平常这里总有猴子在公路边乞食,今天因为游人太多,都吓跑了,可惜。也难怪这些游人,知道吗?我们这里已经20多年没下过这样大的雪了。”
猴子乞食,国内也有的。游人的确不少,因为天色已晚,多是从山上驶下,车前车后,堆着厚厚的积雪。
山深处的雪,一定更可观罢?
山路蜿蜒,山势奇险陡峻,一条陈旧的铁路在群山隧洞桥梁间盘旋,这是法国人留下的,革命之后被当作殖民遗产遗弃了,不久前才重新启用,但似乎并没发挥什么作用;山间还点缀着不少别致但荒凉的建筑,据说都是法国人当初建造的旅游设施,出于同样的原因被废弃甚至摧毁了。
“如果不是十几年前来了一批喜欢旅游的南斯拉夫工程专家,修复了几处设施,这里就完了。”
朋友站在一座废墟的脚下,手捧大把积雪,感慨不已。
他的身后,白雪碧草间,一挂飞瀑破空直下,发出阵阵的轰鸣。
又穿过一座隧道,眼前登时一片开阔,山川漫漫,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天地一色,这难道是北非吗?
鹅毛大雪漫天横飞,打在我的脸上身上,让我恍惚如梦,却又只能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我们忙着拍照留念,一边,许多不相识的当地人大声欢笑着打着招呼,把大把大把的雪块扔向我们,我们也大笑着回敬。
“往前,两公里外,积雪有一米五这么厚!相信我说的话。”
我当然相信这位陌生人的话,可惜没时间了,同事们还等着我吃年夜饭呢。
朋友在车顶堆了个高高的雪人,意犹未尽地驶上了归途。
“明天,明天请你的朋友们一起来罢,我带路!”
这里的确曾经有很多恐怖分子罢?每隔十米二十米,就有几个宪兵荷枪而立。
这里大约不会有什么恐怖分子了,每隔十米二十米,就有几个宪兵荷枪而立。
“唉,这里风光如画,就因为恐怖活动,弄得游人绝踪,所以政府下狠心把第一旅的驻地搬了过来,旅长为了表示决心,把自己的司令部修在当道的第一排,再闹下去,就。。。。。。”
朋友轻轻叹息着,恋恋地不时回望着身后的弥天风雪。
到家时,已经将近六点,车顶上的雪人只剩下浅浅一层冰渣,自己身上,也已是半干半湿。
第二天停电,大家都无事可做,却没有人接受朋友的邀请去赏雪,他们似乎宁愿坐在屋里打牌。
我不好再麻烦朋友,我已经领受过他的好意了。
父母意外地打电话过来,问我这里的情况,我的第一句话便是:北非雪花大如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5 12:37:28编辑过]
作者: marsuncle 时间: 2004-12-24 23:56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现在可不是用来称呼快乐的青年的,在阿尔及利亚,这个词的意思是小偷,是贼。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当地的年青人和小孩子开始对着中国人叫阿里巴巴。原因据说很多,比如有些中国人喜欢捉当地的野猫野狗吃,奥兰的几千民工就吃光了当地的野猫,以至公园里新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这里曾经有很多猫,但因为中国人的到来,现在猫已经绝迹了。不过当地人偷中国人东西的似乎更多。当然,大多数中国人都很本分,大多数当地人也很友好。
但近来这样的叫声却多了起来,尤其是小孩子们。甚至我们邻居家本来很熟的小女孩也会这样叫,问她,说是“有人到学校教的”。唉,大选将近,政客们当然不会放过煽动民意拉票的机会,上次的大选,不是弄出个几年内乱来么?
我不喜欢听见这个词,中国人都不喜欢。
在阿拉伯世界,做强盗还有人尊敬,因为虽然不法,毕竟还有几分胆气;而小偷却为众人所不齿,按照老规矩,是要砍去双手的。
有的同胞试图用钱收买,可这帮家伙拿钱时眉开眼笑,跑出一箭之地,便又破口大骂;
有的人血气方刚,一听骂声,追上就打,却往往因为语言不同,反倒被那帮无赖倒打一耙,弄得狼狈不堪。
我却不管这些,第一次听见有人如此骂,便立即揪住扭到大街上,高声让行人过来评理,让他说说,我们这些辛勤劳作,本分踏实的外国人如何是贼,我偷过他什么,如果一个阿尔及利亚人在北京大街上被中国人当中污蔑为阿里巴巴,他会如何等等,此时好管闲事的当地人便会蜂拥而至,七嘴八舌地指责那家伙给阿拉伯人丢脸,或者纷纷跟我握手,给我赔不是,如此几回,周围不安分的年轻人见了我,立即满面堆笑。
那些小孩子就可恶了,骂不得,打不得,有些狡猾的甚至当面用中文说“你好”,走出十多步,却大骂“阿里巴巴”;对这样的孩子,我只能一路堵他们到咖啡厅、学校甚至家里,让他们的父母来解释解释,总之,我的经验就是,千万要选择人多的地方,千万要先讲道理再动手,千万不要装做没听见,否则,很快你就会发现,周围每个人都在叫:中国人,贼。
可是周围虽然太平,出远门却还不免烦恼。有一次坐公共汽车去HYDRA,一个20多岁的家伙居然在车下敲着玻璃大骂“阿里巴巴”,我愤怒莫名,却奈何不得,只好自言自语地咒骂。不料邻座一位当地人居然随声附和道:“这帮阿拉伯人太没教养。。。。。。”正诧异间,却听此人继续道:“我们卡皮里人决不会如此。。。。。。”于是恍然,这些卡皮里的柏柏尔人原是当地的主人,对于后来居上的阿拉伯人,自然一肚皮的意见。
选举活动要持续一年,40%以上的失业率,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政党,半民主半军管的政体,谁知道今后生活在当地的华人还会遇上什么麻烦?但愿,只不过是多听几声阿里巴巴,多生几次闷气而已。但愿如此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5 12:38:03编辑过]
作者: marsuncle 时间: 2004-12-24 23:57
回归
要回国了,尽管有些突然。
局势不稳,既然行程已定,就宜早不宜迟吧,于是,我订了2月26日的机票,喜滋滋地向家人报告,便心无旁骛地观光购物去者。
24日,刚刚回到住处,一位阿拉伯朋友劈头问了一句:“陶,知道么,全国总罢工。”
我大惊失色,急忙买来报纸一看,果然,由于一位工会领袖遭到暗杀,自26日起,全国罢工3天。
急匆匆赶到航空售票处,已是人满为患。无奈何换了3月5号的机票,不禁抱怨:“这对我简直是一场灾难!”
土耳其航空的那位先生横了我一眼,满脸铁青:“什么?您的灾难?知道我们公司损失多少么?这是所有人的灾难!”
也许吧,但我知道,一定有人正额首相庆呢。
罢工好不容易过去,可回国签证却让我忧虑起来,我的签证早就过期好几个月,而该死的公司却迟迟办不妥居住证,又因为和警察局关系僵化,连续签都搞不定。我可不想吃阿拉伯牢饭。
可,我又能如何?尽管和另一个省的警察主管关系良好,但总不能越区办理吧。虽然,他答应我,万一被抓住,一定去救我,但我可不希望在那样的场合再见到他。
终于到了5号,终于没有罢工。
我和同行的高翻译拖着箱子,蹒跚地进了机场。我轻松过了安检门,高翻却被拿下了:
“你,打开箱子,那些粉末是什么?”
那些粉末只不过是咖啡,不是毒品更不是炸弹。也许他们的小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就在中午,市中心刚刚被刺死了两名警察,而当时我离事发现场不到200米。
“咚!”超重的行李被重重扔上了传送带,我和高拼命地喊叫着提醒他们:“陶的去上海,高的去北京!”也不知他们听清楚没有。
要出关了,我们对望一眼,小心地分别站在两队中。
“你,签证过期,站到一边去!”抬头看时,高已经被赶在了边上,满脸煞白。
“你们,你们不能出关!”官员一脸的正气。旁边,一位女官员慈眉善目地望着我们。
“夫人,您必须帮助我。。。。。。”我只好硬着头皮开始法语演说,她必须帮助我,我不想吃阿拉伯牢饭的。
看来我的长篇大论的确有些作用,女官员凝视半晌,把护照递还我,转身找来了领导。
我抖擞精神,添油加醋,又演讲了一番。
领导威严地看看护照,又看看我,劈手拿过印章,盖了上去:“你们,我相信了;但,若让我再看见你们公司的人这样出关,我就亲手杀了他!”
谢谢领导,谢谢夫人,这将是我在阿尔及利亚最美好的回忆。。。。。。
一面嘟囔着一面赶紧抢过护照,高佩服地不知该说什么:
“你真行,一点也不紧张!”
不紧张,天知道,我的手早就汗湿掌心。
我们是出去了,可这样一来,紧接着离境的其他同事恐怕。。。。。。唉,在我走后,哪怕洪水滔天。
行李还是出了问题,我的被贴了北京,而高的贴成上海,幸好发现及时,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
飞行几小时,要在伊斯坦布尔转机,可舷窗外雷电交加,总也降不下来。随着飞机的颠簸,我的心也一起一伏
终于降落了,我们冒着大雨冲进候机楼,匆忙办了手续,又冲进了另一架飞机,长出一口气,等着它拔地而起。
“各位旅客,实在抱歉,因为天气原因,本航班要延迟一小时起飞。。。。。。”居然还是中文!我和高对望着,不觉都绽出一丝苦笑。
深夜,黎明,北京,上海,终于到了。摸索着找到行李,踉跄着拖出安检门找到久候的妻子,一路絮叨着回到已经有些陌生的家中,倒头便睡。
“滴铃铃~~~~”
电话声把我从梦中惊醒,却是父母的声音:
“回来了,太好了,知道么?就在你出发后几小时,阿尔及利亚掉下一架飞机,死了100多人。。。。。。”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5 12:38:23编辑过]
作者: 英树 时间: 2004-12-25 11:39
marsuncle,字怎么这么小,看来我得去买个放大镜才行了。。。。
如果有时间的话,能不能把字变大一点?要是你没空,我帮你变好了
作者: marsuncle 时间: 2004-12-25 12:28
字大不是不可以,就是要重叠在一起,所以我特意弄小的,既然你眼睛不好使,换大一号的字体就是
作者: Duhhenj 时间: 2004-12-25 12:34
可以通过调节网页上的菜单栏:查看 / 文字大小(X)/ 最大、较大、中、小、最小,来调整文字的显示大小
作者: 英树 时间: 2004-12-25 12:46
多谢marsuncle和duhhenj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