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浅谈壮汉双语教学的发展前景 [打印本页]

作者: longlian    时间: 2016-4-24 16:30
标题: 浅谈壮汉双语教学的发展前景
一、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本质目的各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阐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纳起来,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促进少数民族快速发展。包括使少数民族个体同化到主流社会、能全面参与社会生活、使少数民族个体能够与外界交流、使少数民族个体掌握汉语言技能以便获得工作机会和提高社会地位等子目的。二是保护、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不论是基于哪种目的开展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对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作为壮族的最主要聚居地,其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对维护广西文化多样性、弘扬民族文化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广西双语教学发展的历史
广西是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的最主要聚居地,其壮汉语言相互学习、混合使用局面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以正规的学校教育为标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自发的民间双语学习。自商代起,壮族与汉族就有了一定的来往,出于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一些目的,壮汉两族开始自发学习对方的语言以便沟通。因为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所以他们习得的多是只言片语。
2.自发的学堂双语教学。广西壮族地区从东汉开始出现学校教育,主要表现为书院、学堂、私塾教育。基于汉文化的强势地位,我国学堂及科举考试的内容都是以汉语言文字为平台的。为使学生更好地习得知识、参加科举,教师多采用壮语辅助汉语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是壮族地区根据自身需要,因地制宜自觉发展起来的。
3.正规的学校双语教学。为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水平,帮助少数民族提升民族意识,建国后开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广西于1957年开始推行壮汉双语教学工作,大致经历了尝试-扩大-收缩-平稳四个发展阶段。该时期的壮汉双语教学由教育部门统一规定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考核方式等。学校以服从为主,但同时享有相关的政策、经费的倾斜。
壮汉双语教学曾为广西民族教育的发展、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双语教学发展到今天,对提升少数民族文化水平、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处于向现代化迈进、跟随全球化浪潮的今天的广西壮汉双语教学是否依旧显现出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壮汉双语教学是否有利于现今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这些更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研究。
三、广西双语教学的发展前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壮族聚居地区的经济、文化都不发达。由于交通不便、教育落后等原因,居住于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壮族人民尚不能阅读、书写汉字,即便是用汉语进行口头交流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后来一段时期内开展的壮汉双语教学的工作确对壮族人民文化素质、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政治地位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在广西的多数壮族人已相当娴熟地掌握了汉语言应用技能,能够与外界顺利交流并参与社会生活。随着与外界交流的不断增多以及信息资源的频繁增加,更随着学校汉文化主体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言不再是阻碍壮族人口向前发展的屏障,也不再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障碍。壮汉双语教学促使壮族人口提升文化素质、步入主流社会的教育功能已逐渐消逝。虽然广西双语教学已有较长的历史,各级政府、教育界工作人员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其发展前景却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主动性的壮语教学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各民族通过经济、政治与文化的交往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相互依存、基本融洽的民族关系。汉族作为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处于相对先进水平的民族,成为各少数民族学习的对象。汉语作为政府的官方通用语言,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汉语文使用的广泛性和以汉语文为载体的文化知识的先进性,以及教育制度的汉文中心制,壮族人民更倾向于选择学习汉语文。不论是在双语教学学校,还是在非双语教学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汉语学习主动性。
在这样一种自觉自动朝汉族文化靠近的思想影响下,学校的教学也深受影响,教师的教学中减少了本民族文化内涵。现在学校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民族语言教材进行壮语文教育,这种教材是直接以汉文教材为模本翻译的,缺乏民族特色,且内容重复,学生对之毫无兴趣。而与民族传统文化有关的一些内容,如传说、神话、民族节庆等许多有意义的事物都没有反映出来。双语教学近乎演变成了单纯为语言教育而教育,已背离了其原出的目的。
2.缺乏实用性的双语教学。从建国初期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壮族地区开展的双语教学曾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作为历史的存在,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广西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原本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无法使用汉语的地区现在都已经铺上了马路、装上了电视,多数人也都能够使用汉语与非本民族人口进行交流。在调查中发现,学校中来自偏僻地区的学生自幼儿园开始就能较为流畅地说汉语。如此一来,以壮语促进壮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功能将逐渐丧失。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把汉语规范化作为国家的语文政策,把推广普通话提到了首位,强调现行汉字的稳定性,从而使得普通话不仅成为汉族的共同语,同时也成了各民族之间相互交际时使用的共同语言。国家把保障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力作为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重要工作,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汉字已经深入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拼音壮文发展至今并没有很好地推广开来。现今壮族人民在进行阅读、电视、书信等等一系列的读写活动时仍以汉字为主。拼音壮文依旧被排斥在壮族人民的生活之外。
虽然壮族人口在家庭内部、邻里之间,亦或在农村、县镇中仍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但在总体上的应用并不多。在政治生活中,目前还仅限于口头交际。壮语文在小学仅作为一种教学语言使用。并且,学校中教授的壮族拼音文字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具实用性。社会生活环境中并未有播出拼音壮文的电视节目,也较少有用拼音壮文书写的出版物。即使是仅有的一些用壮文书写的作品在学校中也并不具吸引力。即便学生在学校内,也更偏好用汉文进行书写,用汉语进行阅读。拼音壮文成了一种“摆设”而毫无市场。学校的壮汉双语教学遭遇尴尬。未经悠久历史的打磨也不具有现今使用功能的拼音壮文是否还值得学校专门开课传授则有待我们认真思索。
3.缺乏文化底蕴的民族文字。壮族先民曾经创造过自己民族的文字,即古壮字,又称方块壮字。壮族人民称它为[θαω1tip9],意为“生字”或“未成熟的字”,约产生于初唐。这是由于难以用汉字来记录壮话,勉强记录也是记得不准确,特别是壮人唱的山歌,就更加难以用汉字记录了。因此壮族人民借用汉字进行改造,成为方块壮字,用来记录自己的语言。古壮字是在汉字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是壮族人民利用汉字或汉字的笔画、偏旁作基本部件,模仿汉字“六书”中的一些方法构造而成的,因此,它的结构形成和汉字的结构形成大体一致。在古壮字产生之前,壮族先民已经使用过刻画符号,由于强势文化即汉文化的进入,使得这些刻画符号没有按着原来的轨道继续发展,成为真正的文字。而古壮字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推广开来。
建国后人民政府为了提高壮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壮族快速发展,帮助壮族人民创制了拼音壮文。这套拼音壮文以拉丁字母为字母,以壮族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县的壮语语音为标准音。这种标准壮族文字在建国后才诞生,历时不长。在汉字深入壮族民心、使用极为普及之时,要在学校开展壮文的学习,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拼音壮文与汉字有着较大的差异。它属于拼音文字符号系统,不能脱离语言而独立存在。而汉字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的书写汉语的文字符号。更何况汉族地区的高经济水平、高科技水平、高生活水平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壮族来说更是具有无限的吸引力。他们自然而然地愿意向汉族学习、靠近。只有当本民族的教育机构远离了生存边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拥有较好的汉语文教学质量时,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的教育才会被提上日程。
四、小结
语言文字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语言发展演变的最大动力。社会进步了,时代改变了,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也应跟随形势作出相应的改变。我们必须以民族文化为骨架构建壮文教学及其教材,并同时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学校内的壮汉双语教学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使之为壮族文化的传承作出更大的贡献。这将是今后值得我们研究的一大课题。

http://www.qb5200.com/content/2016-01-13/179402.html



作者: 执行长    时间: 2016-4-26 13:06
壮文立法很重要,汉语再强大也靠立法推动

作者: 何曼迪    时间: 2016-4-26 15:59
好文,赞一个。目前壮语处于一个在学校学完就完了, 社会没有配套继续学习使用壮语的氛围,没有壮语电视、壮语广播频道,壮语出版物也很少,只有几个壮语专家学者在那里鼓吹,掀不起大浪。壮民族缺少民族凝聚力。心不齐。办不成大事。我到过内蒙、西藏,他们本地的官员发言烈,都是先用本民族语言,然后才用汉语翻译。他们的汉语也讲得十分流利的, 但他们都坚持先用本民族语言说一遍,再用汉语说一遍,可见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多么强大。可反观壮民族怎么样呢。
作者: 梧兰那依    时间: 2016-4-28 00:08
要有可行的鼓励措施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16-4-28 21:01
这篇文章的主调,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壮汉双语教学前景不容乐观”。
作者的观点,有些我难以认同。比如:“在汉字深入壮族民心、使用极为普及之时,要在学校开展壮文的学习,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这个观点。
壮文的学习哪有那么难?真有那么难的话,汉语拼音更是没办法教了,壮族人学汉语拼音,不仅要学汉语,还要学拼音,其难度之大按说不用想都知道了,但实际上,壮族人学汉语拼音的难度远没有那么大。
壮族人学习拼音壮文入门课程,其难度应该不会大于壮族人学习汉语拼音的难度,尤其是拼音壮文的声母、韵母与学习者的家乡话较一致的时候。
现在壮文学习的难度,是可以通过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来降低的,比如先教学习者学会用拼音壮文拼写自己家乡话中与标准壮文声母、韵母、调类一致的常用词,引导其入门,培养学习者学壮文的兴趣和信心(若能轻易学会则说明具备掌握方言拼音的能力),再逐步教学标准壮文与学习者家乡话不一样的声调调值,然后过渡到学习声母、韵母、声调当中有一项或多项与学习者家乡话不一致的词汇,如果学习者这一阶段感觉有难度不愿再学,则学习者此时已经掌握方言拼音的拼写规则,也算学过壮文入门课,不能学习掌握标准壮文(相当于另一种壮语方言)也就不勉强了,这部分学生可以放弃继续学习壮文,变成仅学习汉语文的芸芸众生。
推行这一思路,需要改变壮文实验班或壮文实验小学的考评体制。首先,要通过上述方法广泛培训测试壮族聚居区在职小学教师,如部分教师掌握壮文入门课程的能力较强,则这部分教师可进一步参加壮汉双语教学培训。其次,培训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拨经费在其学校筹办壮文实验班(任一年级均可,反正只是入门课、兴趣课,谁学了都可能有用,而且不增加学习负担),通过上述方法筛选有能力、有兴趣学习标准壮文的学生,组成新的实验班或兴趣班,进一步学习壮文课程。这一过程可以使大批学生(包括不参加壮文提高班的学生)知道如何使用壮文方案拼写自己的家乡话,为将来再次接触、学习壮文打下基础。如果本地区有高一级的壮文实验班、实验学校可供升学,而且有壮语电视频道等渠道辅助巩固壮文学习成果,那么学生们学习的动力应该还是有保障的。
以较易掌握壮文入门课程的部分教师、学生为突破口去推广壮文,进行壮汉双语教学,我认为效果要好于现行的整校“试点”体制。同时,可以以此破除类似“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的迷茫思想。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16-5-9 08:58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16-4-28 21:01
这篇文章的主调,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壮汉双语教学前景不容乐观”。
作者的观点,有些我难以认同。比如:“ ...

如果没有政府对于双语教育的强力保障,确实是“前景不容乐观”
作者: 土著虎尾    时间: 2016-5-30 08:22
把方块壮字说成是缺乏文化底蕴的民族文字。这个观点,我是不赞同的。
作者: 少年芭莱    时间: 2016-5-30 10:16
想家的人 发表于 2016-5-9 08:58
如果没有政府对于双语教育的强力保障,确实是“前景不容乐观”

世界上任何语言文字没有政府扶持引导,都是徒劳无功,走向消亡。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16-5-30 16:23
少年芭莱 发表于 2016-5-30 10:16
世界上任何语言文字没有政府扶持引导,都是徒劳无功,走向消亡。

政府公权力的介入是语言文化制度化发展前提。
作者: 少年芭莱    时间: 2016-5-30 17:47
想家的人 发表于 2016-5-30 16:23
政府公权力的介入是语言文化制度化发展前提。

是的,需引导、鼓励、强制、执行,上万种汉语都能做到统一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16-5-31 15:39
少年芭莱 发表于 2016-5-30 17:47
是的,需引导、鼓励、强制、执行,上万种汉语都能做到统一

还是对一些部门多看多听吧。
作者: 少年芭莱    时间: 2016-6-2 18:41
想家的人 发表于 2016-5-31 15:39
还是对一些部门多看多听吧。

嗯嗯!!!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16-6-6 17:18
少年芭莱 发表于 2016-6-2 18:41
嗯嗯!!!

呵呵。。。。。。。。。。。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