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仍称为壮族2
不在做少数民族3
建议用老的称呼,这样全民族的陛侬们(包括布依陛侬们)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布壮在我们桂西北是不可理解的,倒是布依还可理解和接受。所以建议国家民委纠正当初的错误,将壮族和布依族合称为唐时的称呼“僚族人”,这样各地的陛侬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当然要杜绝错别字,网上经常有人写作“撩人”,不知是无意的或是别有用心的,但还没有发现写成“獠人”的。
在一定程度上有理.但改与不改可能不是我们这一代可以搞定的.
我觉得,现阶段还是仅以“僚人”涵盖而不是取代壮族、布依族、岱族、侬族等法定族称,即“僚人”作为统称比较好。现在提“僚族”似乎为时尚早。
赞同第三楼的建议,用“僚族”或“僚民族”来称呼现在的“壮”、“布依”、“岱侬”......既可以避免人为地改变历史族延和人为地分开以“僮”、“布依”、“岱侬”......自称的同一个民族,有利于僚人内部的团结。
现在的“中华民族”包括了京族、俄罗斯族, 而僚人却要被分成“壮”、“布依”、“岱侬”.....几个不同的民族, 叫人纳闷费解, 也很不科学。
我觉得,现阶段还是仅以“僚人”涵盖而不是取代壮族、布依族、岱族、侬族等法定族称,即“僚人”作为统称比较好。现在提“僚族”似乎为时尚早。
哈哈,“少数民族”是什么意思?不过是客观上中性的描述罢了。这个世界有集体的地方分类就会有多数和少数之分。居然投票来决定做不做,只有投票....才能...。
哈哈... 什么屁股脸的... 年轻人不入大流可是一种酷的表现;毛又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精英也不会是多数哦。
建议用老的称呼,这样全民族的陛侬们(包括布依陛侬们)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布壮在我们桂西北是不可理解的,倒是布依还可理解和接受。所以建议国家民委纠正当初的错误,将壮族和布依族合称为唐时的称呼“僚族人”,这样各地的陛侬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当然要杜绝错别字,网上经常有人写作“撩人”,不知是无意的或是别有用心的,但还没有发现写成“獠人”的。
唐时的僚人? 那可不只壮族和布依,还有后来的侗族,水族,黎族,仡佬族,仫佬族...僚人家园任务艰巨啊。
不支持改名,“壮族”族称已在百性心目中定型,改名没有实际意义。就像一个成年人去改名,但在自己内心和熟人朋友之间还是老是记着原名。
BBS里的投票中支持改族称的票数高并不能代表生活中老百性的心里愿望。 如果拿到生活中让广大老百姓评评看,不用多讲,是什么结果各位贝侬心知肚明。
不支持改名,“壮族”族称已在百性心目中定型,改名没有实际意义。就像一个成年人去改名,但在自己内心和熟人朋友之间还是老是记着原名。
BBS里的投票中支持改族称的票数高并不能代表生活中老百性的心里愿望。 如果拿到生活中让广大老百姓评评看,不用多讲,是什么结果各位贝侬心知肚明。
上述情况是真实的,同意恢复历史真貌,最起码应当确定、承认、表明僮和布依实际上是同一个民族。
(有谁能够说出僮和布依分属两个不同民族的理由?!)
第一,历史上布僮、布依等僚族支系本来一直就是一个民族,现在将其分成两个或几个不同的民族,而且将其中的一个最大、最有影响的改名为壮族,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做?
(布僮和布依的区别不知道是否大于客家人与疍民的区别?)
第二,为了民族的整合和凝聚,连京族和俄罗斯族都属中华民族,而历史上本是同一个民族的布僮和布依却要分开为不同的民族,是否不利于民族间的亲和?
改为壮族据说是周恩来总理的善意提议,不知大多数僚人是否同意?
唐时的僚人? 那可不只壮族和布依,还有后来的侗族,水族,黎族,仡佬族,仫佬族...僚人家园任务艰巨啊。
僚人家园的贝侬们甚至能够尊重布依族同胞自立为一个民族的现实,对于亲近的水族,黎族,仡佬族,毛南族...同胞,只会更加尊重!
在你所指的方向,僚人家园却无法望其项背---京族和俄罗斯族不都已经属于了中华民族吗?
进入壮族在线首页右上角,就有明确说明。
唐时的僚人? 那可不只壮族和布依,还有后来的侗族,水族,黎族,仡佬族,仫佬族...僚人家园任务艰巨啊。
侗族,水族,黎族,仡佬族,仫佬族这几个民族和布依族壮族同属壮侗语族,但不同语支,语言差异很大,就是同语支的傣族和布依族壮族差异也相当大,不是我们界定的僚人范畴。
彝族苗族的内部差异更大,如果以他们的标准划分,整个壮侗语民族都是一个民族,更不用说布依族壮族了,盘江红水河两岸的布依族壮族交流沟通无碍,就算隔得较远的黔中土语也与桂西土语也基本能沟通,中国有哪两个民族是这种情况?
多选?!
上述情况是真实的,同意恢复历史真貌,最起码应当确定、承认、表明僮和布依实际上是同一个民族。
(有谁能够说出僮和布依分属两个不同民族的理由?!)
第一,历史上布僮、布依等僚族支系本来一直就是一个民族,现在将其分成两个或几个不同的民族,而且将其中的一个最大、最有影响的改名为壮族,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做?
(布僮和布依的区别不知道是否大于客家人与疍民的区别?)
第二,为了民族的整合和凝聚,连京族和俄罗斯族都属中华民族,而历史上本是同一个民族的布僮和布依却要分开为不同的民族,是否不利于民族间的亲和?
改为壮族据说是周恩来总理的善意提议,不知大多数僚人是否同意?
1) 历史上布僮、布依等僚族支系本来一直就是一个民族, 不知历到什么时候?系出同门,后自立一家的民族历史上多的时;唐时的僚人的确包括我列举的一些民族,唐代后逐渐分开,(当然不会是一夜之间),有人把壮/布依的两个不同族属的划分归罪于汉人/甚至共产党的阴谋是失之偏颇的,明代时布依人就有了单独的名称“仲夷”“仲家”。布依族的南部方言同红水河右岸的壮族土语的确极为相似,但我们也要看到布依语也有南北方言之分的,壮族的方言也有较大差别,之间又没有相同的文字作为纽带,某些人宣称的“僚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怕有许多“僚人”不会认同。
如果,此僚人不是唐时意义上的僚人,而是能够得到现在大部分族人的认同的名称,那改名也好啊,为什么不可以呢?韩国人还要“汉城”改为“首乌尔"呢,关键是否自己同意了, 人的意见倒是其次, hehe.
2)我理解的中华民族的民族和俄罗斯族,京族的“民族”不是一个相等的概念,中华民族倾向于大于民族的民族集团。从这个角度看,大体上壮/布依等民族的确关系紧密,从民族学,语言学上都有相关的表述。从四个标准的定义来衡量这两者的关系就会有许多人有不同看法了。越南人也把布依族分列。
3)语言只是一个民族界定的一个要素之一,许多民族,如汉族,怒族,瑶族等的语言相互不能通话,瑶族的甚至不是同一语支。而许多不同民族操同一种相同或相近的语言。语言不是唯一。
4)当然,如果相近地区的人们从各方面来说都符合此民族的定义,我支持从新考虑民族的划分。
壮族据说是周恩来总理的善意提议, 我也听说是他老人家把“僮”改为壮的。而且据说布依这个名称也是官僚们征集了并不全面的群众的意见定的。
建议用老的称呼,这样全民族的陛侬们(包括布依陛侬们)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布壮在我们桂西北是不可理解的,倒是布依还可理解和接受。所以建议国家民委纠正当初的错误,将壮族和布依族合称为唐时的称呼“僚族人”,这样各地的陛侬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当然要杜绝错别字,网上经常有人写作“撩人”,不知是无意的或是别有用心的,但还没有发现写成“獠人”的。
撩!僚!寮!獠!是没有区别的,因为是汉字音译而已。没什么别有用心。汉语只是一门常用外语而已。(可惜比僚母语更常用)
31 楼的同志,
可能不了解布依语的情况,布依语没有方言之分,只有土语之分,有三个土语,第一土语(黔南包括黔南州南部和黔西南州大部分),第二土语(黔中地区包括黔南州北部贵阳地区安顺地区东部),第三土语(黔西地区安顺地区一部分六盘水和黔西北)。布依语内部差异极小,通话基本没有问题,我属于黔中土语的,但和黔西南的人沟通基本没有问题,也和广西的部分人交流过,也问题不大,主要是借词的引入不同造成的差异。布依语和北部壮语根本就是一种语言的同一方言,只有土语差别,看一个民族的族称主要看他的自称,布依族的自称有qyaix qyuix qyix qyuic等发音基本是一致的,其他的称呼都是他称,也有说“仲”就是“僮”的,因为贵州也有一些自称壮的布依族。
汉人为什么会对布依和壮与不同的认识?原因就是汉文化进入僚区的方向不同,广西,汉文化由东而西,贵州,则是由北而南,而且时代不同。壮在东部当然最先认识壮了,
中央政权对贵州民族的认识直到清朝都还是很模糊的,清朝嘉庆间的《百苗图》分不清楚苗族和布依族彝族的关系,更分不清楚壮侗语言各民族的关系了,所以明清以来布依族的组成很多,且和自称有较大的区别。布依族和壮族的关系在一般人来说是不清楚的,但到过广西听过壮话的布依族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要强调的是,民族划分阴谋论是站不住脚的(有人说是阴谋吗?谁说的?),当时不存在阴谋,只是比较仓促,而且民族普查是以省为单位,当时的布依族上层人士多为第三土语的,他们对广西的情况不了解,也没有那么充分的时间去了解。
以下是引用节选越僚在2004-12-22 09:36的发言:〈要强调的是,民族划分阴谋论是站不住脚的(有人说是阴谋吗?谁说的?),当时不存在阴谋,只是比较仓促,而且民族普查是以省为单位,当时的布依族上层人士多为第三土语的,他们对广西的情况不了解,也没有那么充分的时间去了解。〉
一 :比较仓促的说法就站得住脚吗?是不是怕老蒋反攻而没有那么充分的时间呢?
二: 民族普查是以省为单位说得过去吗?云南是不是中央直接普查?
奉劝有良知的同胞别再为一些人的恶行开脱了!!!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