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南天一柱-岑毓英 [打印本页]

作者: 怀瓯    时间: 2002-10-4 13:42
标题: 南天一柱-岑毓英
岑毓英(1829-1889),字彦卿,等匡国,广西西林县人。幼年入私塾就读,学习勤奋,十七岁时拔归应县试第一名,“招入署斋读书”,①此后不久,又顺利通过府试、院试,等待仕进机会。道光末年,岑毓英与当地豪绅结仇,被迫逃离家乡,漂泊云南,一度曾以贩马草为生,“先后凡历五年”。②

咸丰初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陆续爆发少数民族起义,岑毓英回乡办团练结坞自保,以功叙县丞。咸丰六年(1856 年),岑带勇入云南投效福陛军营,助剿滇东回民起义军。次年,赏戴蓝翎,九年(1859年),率兵扑灭马鸿先、马良玉农民武装,克宜良县,权县知事。十年(1860年),克路南州,擢同知直隶州。十一年(1861y),连续攻占澄江、昆阳、海口,兼署澄江知府。岑毓英文武兼备,身材高大.擅长武术,有勇力,“性好动,善纵跳”平时“卧木榻.不用衬褥”。他治军多用少数民族将领,行军作战常常“赤足芒鞋”,③亲临阵前,故下属将士肯于效命。

同治元年(1862年),杜文秀领导的滇西回民起义军击破清军对大理的包围,挥师东进,连克楚雄、禄丰等二十余厅州县。 马如龙率领滇东回民起义军遥相呼应,夹击昆明,清军左右难以兼顾,形势危急。云南巡抚徐之铭采取“安抚”政策,选派岑毓英到马如龙军中“议和”。岑毓英轻骑简从,在起义军军营中 “住宿饮食,谈笑自如”,①最后说服马如龙向清廷投降,交出起义军所占昆阳、新兴、普宁等城,接受改编,滇东回民起义旋踵瓦解,岑毓应以“安抚”功摄云南布政使。

同治二年一月( 1863年年初),新任云贵总督潘铎企图清洗军中回民将领,激起马荣等人发动兵变,潘铎被杀,昆明陷入一 片混乱。时岑毓英企图率兵抵抗,但见双方力量悬殊,遂向回军佯降,并怂恿马荣推举回民教主马复初为总督,以稳定局面。同时又“密驰蜡九,书责马如龙赴援。”⑤九月。马如龙带兵回省,与岑内外夹攻,克复省城,岑毓英因功以道员补用。同治三年(1864年),新任两广总督劳崇光命马如龙防守昆明,筹措粮饷,派岑毓英分兵西进,围剿滇西起义军。岑率部从昆明出发, 占领富民、安宁、楚雄等地,此后,以楚雄为基地,分兵向大理进犯,逼近大理的南北门户上下两关。但岑部主力被起义军阻挡于镇南和姚州,无法前进。翌年春天,起义军在上下两关大败清 军,杜文秀挥兵由后翼向岑军发动猛攻,岑头部受伤,逃回楚雄。这时,马荣、马联升在滇东再次举事,劳崇光急调岑毓英东援。岑回师曲靖,击败马荣、马联升所部,加布政使衔,赐号勉勇巴图鲁。

岑毓英总结了清军西征失败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必须训练一支精兵才能与起义军抗衡。他在曲靖驻军两年,招集兵勇,加强训练,配备大炮枪支,筹措粮响,任用了一大批同乡、亲友担任将领,逐步建立起一支惯用火器、地营作战的滇军武装。他提出“用兵宜先东后西”的战略方针,得到劳崇光的赞同。同治五年 (1866年),贵州爆发陶新春、陶三春领导的苗民起义,起义军占领猪拱箐,利用山高谷深的险要地形多次击败清军围剿。清王朝调岑毓英入黔“会剿”。鉴于清军多次会剿“日久无功”③, 到清廷批准。第二年春,岑到达贵州毕节,他派兵牵制海马姑 (今赫章县境内),切断猪拱箐外援,率主力夺占二龙关等山口要隘,迫使起义军退守山林。岑在苗军阵地周围挖壕沟,筑木垒,连营一百余座,与苗军对峙数月之久。为了瓦解起义军军心,岑指使苗彝族士兵。“遍山环歌”,起义军缺乏粮响,“闻歌而逸去者万余人。”8 六月初九日(7月20日),清军在起义军 降卒的引导下,束草填壕,攀山越岭,纵火烧毁义军营垒,陶新 春等起义首领在战斗中牺牲。岑乘胜攻破海马姑,陶三春等二百 余名起义军将领在突围时被俘,"皆斩之",③黔西北苗民起义 队伍大部丧失。

同治六年(1867年),杜文秀调集滇西起义军十万余人大举 东征。云南提督马如龙节节败退,连失禄丰等20余城,省城“危在旦夕。”10清廷急调刘岳昭所部湘军、岑毓英所部滇军驰援昆明。同治七年(1868年),岑命焊将杨玉科由川东取道会理奔袭武定等地,切断回军退路,岑领兵扬言师出陆凉(今陆良),实际上取道马龙、宜良,秘密进至昆明附近。三月,清廷任命岑为云南巡抚,岑上疏陈述意见,主张“以本省兵剿本省贼”,专一 兵权;用“精锐六万,更番出战,既无停兵之时,亦免师老之急”;编练乡勇四十营,“易勇为兵”,扩充兵源;并请改拨川、楚京饷济滇,以保障军需。11清政府采纳了这些意见,滇军实力进一步增强。此后,岑军在昆明外围与起义军展开激战。八月,清军攻入呈贡,马开义等三千起义军阵亡。九月,下普宁、 澄江,控制了昆明市翼地区。十二月,云贵总督刘岳昭率湘军围攻寻甸,遭到起义军猛烈反击,湘军“精锐大半损折,”“全局几至动摇”。12 湘军的失败使滇军的地位更加巩固,岑毓英受到清政府重用,任命全权指挥昆明会战。同治八年(1869年),起义军屯兵昆明城下已一年有余,由于战线过长,缺乏粮食弹药, 士气受到~定的影响。大司寇李芳园不战而降,献出嵩明,大司理马天顺也向清军投降,岑继而控制了昆明以东地区。但是,杜文秀积极组织力量反攻,命杨荣率部占据杨林,由马周领导的起义军再度攻克滇东重镇澄江,“省城大震”,13牵制了滇军部分兵力。岑毓英不得不两面作战,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争夺,虽然夺取了小偏桥,十里铺等阵地,但澄江守军殊死抵抗,久攻不下。这时,昆明城南的起义军首领段成功经受不住威逼利诱,献出数十座营垒,向清军投降。岑毓英乘机向起义军发动全面进攻,分兵进击广通、元谋、易门等地,率主力猛扑起义军江右馆 大营。八月十五日(9月20日),起义军大监军杨崇章被俘,大 都督蔡廷栋屈膝投降,江右馆失守。滇西义军东征失败是云南回民起义战争由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杜文秀不得不率军退守大 理根据地。昆明解围之后,岑进而收复杨林、富民、楚雄等军事 重镇,实行先扫荡“东南两迤,然后全军西上”14的作战方针, 督军全力攻击澄江起义守军。清军在澄江城下包围长达一年之 久,起义军在城内开壕筑垒,堵截地道,“一任枪炮轰击,死拒不退”。15第二年年初,岑军采用擅长的深挖地道轰倒城垣,双方血战数日,终于攻占了澄江。

同治十年( 1871年),岁毓英统兵大举西征,命杨玉科部攻永平,李维述部袭云南(今云南驿),从东西两面夹击下关。清军进入衰牢山区,彝族起义军首领李文学遭清军袭击,突围他走。同治十一年(1872年),粤军于赵州(今大理附近)会师, 进逼上下两关。五月,清军向起义军发起攻击,夺占清风桥进入内关。十月,清军步步推进,攻占大理城外一百余座起义军营垒,进至大理城下,开掘地道。十一月,岑毓英由昆明启程西进,前往大理督战。二十日,清军掘地道轰陷大理城垣,放开花炮轰击守军营垒,杜文秀带兵突围失败,损失数千人。这时,杨荣等将领暗中向清军求降,劝说社文秀出城献降。二十六日,杜文秀幻想“捐一躯以救生灵”,16服毒后乘轿出城投降。杨玉科取首级后立即向岑报功。十二月初三(1873年1月1日),岑毓英由楚雄移节大理五里桥,秘密制定了血洗大理城的计划。初十日(9日),杨玉科佯邀杨荣并起义军首领数十人赴五里桥渴见岑毓英,行至途中“执而杀之”。17 岑纵兵进大理城连日搜剿, 不分男女老幼,杀害起义率降卒及家属一万余人。为了掩盖清军血腥屠杀的事实,岑在奏报中编造了“亲督各军登城”、“更番血战”,“起义军举火自焚”,“蹈海死者无数”等谎言,借以逃避屠城的罪责。云南回民起义坚持18年之久,黔、川、楚军多次围剿均告失败,岑毓英采取分化瓦解和残酷镇压的策略,实行先东南后西北的作战方针,攻破大理之后,又镇压了顺宁云州(今云县)、腾越起义军余部的反抗,云南全境平定。

十二年(1873年),清廷赐黄马褂,予骑都尉世职,加太子 少保衔,晋一等轻车都尉世职。七月,岑上疏建议裁兵,易勇为 营,“易弓箭为枪炮”,“请自滇始”,得旨允准。又疏请罢捐 输,缓征收,清田亩,设书院,抚流民还乡,举办铜矿,清理盐 务,并采用了一些恢复经济,赈济难民的措施。十三年(1874年), 兼署云贵总督。光绪二年(1876年),授贵州巡抚,加兵部尚书 衔。六年(1880年),岑巡阅乌江,拟修造铁索桥,“捐廉五千 金为倡,”19当地富绅共募得三万余两,修成长十八丈,宽一丈 五尺的乌江铁索桥,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七年(1881年), 岑调任福建巡抚,两次渡台巡视,“开山抚番,竣大甲溪,筑台 北城,”20筹办台湾防务。翌年,署云贵总督、主持续修《云南 通志』。

同治十三年(1874年),英国政府派上校军官柏郎(Brow- n。)带兵由缅甸人云南境内,试图开辟滇缅交通。这一行动遭到 清政府的抵制,中英双方经交涉后,由驻京英使馆派翻译马嘉理 (Marzary)到云南迎送柏郎出境。光绪元年正月 (1875年 2 月),马嘉理并“不先行知会滇省,未经(中方)委员接护”, 从缅甸非法引领柏郎等人再度入境,并宣称英军将进攻腾越(今腾冲)。十七日(2月22日),马嘉理及随行人员行至永昌(今永平、保山境内),被当地居民杀死,英兵不得不退回缅甸。马 嘉理案发生之后,英国公使威妥玛(Thomas)提出照会,向清 政府施加压力,清廷责令岑YU 迅速调查此案。岑毓英认为, 永昌居民“激于义愤,聚而防堵,无非为保卫疆全起见,”马嘉理等人“系死于'野人',非死于华民”,极力开脱责任。并派杨玉 林带兵至永昌“留心查勘”,“借弹压上司之名”,暗防某军“不测之谋”。21但是,在英国方面的压力下,清政府又派李翰章前往云南查办此案。七月,岑毓英被迫交出所谓“凶犯”十五名,作出妥协。22次年(1876年),英国政府借题发挥,逼使清廷签订屈辱丧权的《烟台条约》。

光绪九年 (1883年),中法两国外交谈判陷于僵局,矛盾日益尖锐,双方积极备战,战争一触即发。岑毓英奉命暗调清军进入越南,以“剿办土匪”为名,将部分滇军交由刘永福节制,黑旗军的“粮银军火由滇密为接济”,23以此和法军抗衡。中法战争爆发前夕,岑毓英请命率滇军出关作战,十一月,督兵启行, 统带所部二十营,开赴山西前线。正当岑军于行进途中,中法战争爆发,法军按照先攻山西,后取北宁的作战方针,向山西发动攻击。由于云南巡抚唐炯消极避战,滇军主力推进迟缓,山西失 守,刘永福兵败退至兴化。光绪十年【1884年】二月,岑毓英进驻兴化,重新扩充整编黑旗军十二营四千人,命唐景菘偕刘永福赶赴东线战场支援北宁。当时越南前线集结了桂、滇、淮系以及黑旗军四万余人,岑被指定为北桥东西两线总指挥,但各军互有矛盾,事权不一,岑又不敢挑此重担,致使东西两线难以协调作战。法军乘势向北宁进犯,徐延旭指挥的东线清军一触即溃,北宁、太原相继失陷.余部集结于谅山一带。三月,法军转向西线作战,岑不敢与法军接仗,以“兴化万难驻师,转饷不继”为由,焚毁兴化城,全军退至保胜避敌,法军轻取临洮、宣光等军事重镇。山西、北宁失守后,清政府更换全部军机大臣,处罚主将徐延旭、唐炯等人,岑亦被革职留任。七月,清廷发布宣战诏旨,命岑毓英再度出关,“与法决战”。24岑毓英制定了夺取馆司、宣光,打开通道,与东线清军会师合力进攻北宁、河内的作战计划。八月,西线滇军连下馆司、镇安。清波等地,兵临宣光城下。两军在这里展开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争夺战。岑调集滇军主力及黑旗军一万余人反复攻城,用“滚草龙”的办法夺取了南门炮台,多次击退援军,但宣光向称天险,易守难攻,法军拼命拒守,清军久攻不克。宣光之战清军日夜攻城,死伤近三千人,是越南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坚战役。此战牵制了东线法军的进攻,保持了西线攻防均势,为陆路大捷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光绪十一年 (188年)二月,法军一千余人向临洮清军发动攻击。岑招募民勇千余人扎前营,刘永福军继后,与滇军精锐共同防守阵 地。初匕日(3月23日)法军连续几次攻击失败。入夜,清军利用地营,引发地雷击败法军,“阵毙白帽法匪二百余名,红衣鬼四百余名,教匪千余名”,25 获得西线战场的重大胜利。同一天,东线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节节败退,岑军乘胜夺取梅枝关、广威、永祥等地,兵锋直指山西、河内。二十二日(4月 7 日),清政府下诏停战撒兵,岑率军回国,加一等云骑尉世职。 十二年(1886年),岑抱病出关合勘中越边界,兼署巡抚事。 十五年(1889年),晋太子太保衔,五月初十日( 6月 5日), 于昆明病卒,赠六号太傅,溢襄勤,遗有《岑襄勤公奏稿》四十卷。■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