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回南宁和众贝侬聚会,大家谈到上林壮话,不约而同地提到“能一字不差地念报纸”的特点。 回来在网上搜索到一篇论文的标题:《上林“壮语读书音”》(韦树关著,广西语言研究(第二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哪位贝侬方便查到这篇文章,让大家共享一下?
我在广西图书馆见过《广西语言研究》这本论文集,但没注意是第一辑还是第二辑。下次我到广西图书馆的时候再看看吧。广西图书馆开工扩建以来,我已经有将近一年没进过那里了。
楼上说得非常好!为什么古代壮族人都可以用“老借词”(已经出版的《壮汉词汇》录入大量的老借词,这就是明证,相信各地壮语方言的贝侬都认可并读得懂),而如今他们的后代偏偏喜欢“借”桂柳话呢?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其实,上林壮话不但可以用“老借词”的读音系统来读“书”,而且日常用语也是用“老借词”的。一旦有人讲壮话“借用”桂柳音,便被旁人耻笑为“Gun cab Cuengh 衮(汉)杂壮”呢。
支持老借词,但是壮版的汉话,那还能叫壮语吗?!壮版的汉话=汉语的方言,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不好意思,跟你咬文嚼字来了
就对你这句“不好意思,跟你咬文嚼字来了”来说,现行壮文可以这样说:mbouj ndei eiqsei,caeuq mwngz geq cih gej saw lo. 用桂西北壮话方言这样说:mbouj ndei yisih,doengz mwngz yaujvwnzgyauzsw lo. 用上林壮话方言这样说:mbouj ndei eiqsei,caeuq mwngz nyaux faenz giux cih lo. 哪一种更像壮语?
又如:如果上林壮话真能“一字不差地念报纸”的话,那族人还有什么理由改说桂柳话呢? 现行壮文:danghnaeuz vahcuengh Sanglin ndaej "cih ndeu mbouj ca bae doeg bauq" dahraix,yienghneix bouxcuengh lij miz gijmaz lijyouz gaij gangj Gveiliujva ne?
桂西北壮话方言:langhnaeuz Sanglin cangva caen ndaej "cih ndeu mbouj ca bae doeg baucij",neix cuzyinz lij miz maz lijyouz gaij gangj Gveiliujva ni?
上林壮话方言:langh Sienghlimz cuenghvah caen naengz "cih ndeu mbouj ca bae doeg bauqceij",nax cugsinz vanz miz gaejmaz leixyouz gyaij gyangj Gveiqliuxvah ne?
如果还想了解上林壮话方言如何表述,大家可以提出不同的例句出来,我愿意解释。
通过比较“咬文嚼字”的翻译,感觉现行方案是意译(比较容易懂),上林方言是直译(如果没有学过该成语,就会感到莫名其妙),如果要我直译我会翻译成“haeb saw geux cih”。桂西北壮话方言是不译!
至于“不好意思”我觉得那一种都翻译得不地道,因为我那里有更土的说法“mboj(mbouj) yaenxdaeuz bw!”。“不好意思,跟你咬文嚼字来了”翻译成“mbouj yaenxdaeuz bw,haeb henx haeuj coenz vah mwngz bae(或caeuq mwngz gangjgoj dox haeb dox henx)”这样子不知行否?
路漫老师所举例子中的上林方言例句应该看作是对汉字的“音读”(也有个别字是“训读”),和真正的翻译还是有一定差别的,也不是上林人日常使用的口头语。
他讲话都汉化了;他讲话都汉话了。
用新借词:de gangj vah cungj dwg hanva lo.前后二句没有区别 。“话”有两个音:vah、va;而“化”与“话”却同一个音va。
上林壮话方言:de gyangj vah cungj hanqvaq liux;de gyangj vah cungj hanqvah liux.“话”统一是一个音vah,而“化”与“话”是有区别的两个音:“化”vaq,“话”vah。
两种讲法哪个更优?
文革时候,我们老家就有这样用布依语翻译口号的:
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Reanglndums hoc jeenl benl suc joc wanb bil!
过几天我要到南宁去,想找路漫老师您呢,可否给我电话号码呢,如果可以发到我的信息里面吧,好吗。
恰好说反了,读书音是音读而不是训读。“音读”和“训读”是日语应用汉字的时候创造的概念,“训读”的概念是直接用汉字来表示民族词汇,但是仍然读民族词本身的发音,如写个“田”字,但是仍旧读 naz ,这就是训读。
大多数壮语方言里对汉字的“音读”分为老借音和新借音两套,而大多数方言的老借音的功能已经弱化,现代汉语借词主要是靠新借音吸收,即我们平时所谓的“桂柳话”。上林等地则比较独特,这几个地方没有新借音系统,现代汉语借词完全靠老借音来吸收,所谓的“读书音”其实就是老借音,不管其音系有多古老,也还是属于音读的一种。
他讲话都汉化了;他讲话都汉话了。
....
上林壮话方言:de gyangj vah cungj hanqvaq liux;de gyangj vah cungj hanqvah liux.“话”统一是一个音vah,而“化”与“话”是有区别的两个音:“化”vaq,“话”vah。
两种讲法哪个更优?
Heng Xian 壮话方言 doeg fap:
De gangj vah cungj honqvaq liux;de gangj vah cungj honqvah liux.
....其实,上林壮话不但可以用“老借词”的读音系统来读“书”,而且日常用语也是用“老借词”的。一旦有人讲壮话“借用”桂柳音,便被旁人耻笑为“Gun cab Cuengh 衮(汉)杂壮”呢。
Youq Venjhienh (Hwngzyen-Heng Xian), 一旦有人讲壮话“借用”Ge4 音 (ren he bu shi zhuang hua de yi yen),便被旁人耻笑为“Cuengh cab Hek (杂汉壮)".
我家乡话的情形是, 文化:faenz vaq; 白话:pegx vuah; 说话:gangj yeinz; 话说:vah(动词)。
横县横州镇、峦城镇讲白话,其余乡镇多为平话和壮话,横县读汉字不用桂柳音是很正常的。
邕宁县县城蒲庙镇街上讲白话,明阳农场、大沙田开发区等地也流行白话,其他乡镇和村庄则大多是壮话或平话的天下,邕宁县读汉字不用桂柳音也很正常。
上林、邕宁式的特色读书音是需要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支撑的。这种模式不能强求其他土语区效仿。
宾阳那里的壮族人民也可以一个字不漏地用壮话读报纸,虽然借词来自汉语
平话方言,但却和平话很不一样,这是不是也算读书音呢?
通过比较“咬文嚼字”的翻译,感觉现行方案是意译(比较容易懂),上林方言是直译(如果没有学过该成语,就会感到莫名其妙),如果要我直译我会翻译成“haeb saw geux cih”。桂西北壮话方言是不译!
至于“不好意思”我觉得那一种都翻译得不地道,因为我那里有更土的说法“mboj(mbouj) yaenxdaeuz bw!”。“不好意思,跟你咬文嚼字来了”翻译成“mbouj yaenxdaeuz bw,haeb henx haeuj coenz vah mwngz bae(或caeuq mwngz gangjgoj dox haeb dox henx)”这样子不知行否?
mboj(mbouj) yaenxdaeuz我们那里有类似的说法,但却是“不过瘾”的意思。“不好意思”我们那里说成buhmeixcwi,当然,与汉语的内涵不完全一样,仅表示“没脸见人”的意思。
我正在向韦老师请教读书音这方面的知识,有新的发现与各位分享...
我正在向韦老师请教读书音这方面的知识,有新的发现与各位分享...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