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也谈刘三姐的民族属性——南乡子 [打印本页]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4-11-2 17:04
标题: 也谈刘三姐的民族属性——南乡子
刘三姐的民族属性,以前是并没有什麽争论的,尽管各民族的人都把她当成自己的歌祖。自八十年代起,在广西,“刘三姐”几乎成了壮族歌手的代名词了。这已经引起了不少广西汉人以及瑶族等少数 民族的不满而平添了一个民族矛盾,这大概是刘三姐本人所预料不及的吧。 可惜没有与刘三姐同时代,即唐代的第一手资料,要不然,就不会有刘三姐是汉族还是壮族,还是瑶族,还是其他民族的争论了。 不过,我觉得说唐代的刘三姐是壮族人,是缺乏根据的。判别民族的重要标准有语言文化,还有民族认同,而且最重要的是民族认同。 从语言来看,没有刘三姐是否讲僮话的史料,我们不知道她是否讲僮话,是否就一定不会讲汉语。 从文化来看,也难以看出她身上有多少“僮文化”,若真要认真分析相关传说,恐怕还是汉文化的成分多。 第一,对歌是汉民族的一个很古老的传统。客家人还把刘三姐尊为自己的山歌之祖,为她是客家人感到骄傲,至今仍是如此; 第二,根据明清时代的史料,刘三姐原被称为刘三妹。生于唐中宗年间(684-710年)。自幼很聪敏,十二岁通晓经书史书,并吟成歌。这说明她的汉文化造诣很深; 第三,两广至今有几十座刘三姐对歌用过的岩石,还建有三姐的庙宇。而庙宇,应该是汉文化的。 第四,从收集到的刘三姐传说来看,她的歌都是汉语歌。 而民族认同,从她的姓名以及通晓经书史书,并吟成歌来看,认同的应该是汉族。 另外,唐代似乎没有“壮族”,而“撞”最早登场的史料,则是在南宋以後。这点除了范宏贵、唐兆民的论文外,Cushman,R.D.也指出:12-13世纪,汉人对南方非汉族的称谓体系全面改订,猺、獞、苗等称谓才突然登场。因此,在以前的史料中,要尝试民族的确定,是非常困难之事。所以,对山谷散人网友出示的清代的《庆远府志》和民国七年的《宜山县志》记载内容的可信性,有些怀疑。呵呵。 不过,我不希望为了刘三姐的民族属性而造成民族矛盾。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4-11-2 17:04
以上是转贴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4-11-2 17:05
有这个贴不奇怪啊!壮族刘三姐经常受到挑战!
但让我回帖,我觉得倒没有什么准备,也没那个水平那个工夫,突然奇怪起来了。

南乡子先生可能没有看过壮族乡村里的歌书吧。我现在手头上没有,但以前看了一点。
用方块壮文记载着许多山歌,记载着刘三姐。我个人认为,官方的什么《宜山县志》等书籍,个人的什么《舆地纪胜》《桂海虞衡志》,都是经过N个人N次的加工,或者可以说是道听途说,没有切实体现到刘三姐的真正味道,并不比壮民的歌书可信。

刘三姐会讲汉话并不奇怪,但讲壮话是肯定的。现在留下的那些歌书,有很多是以壮文来记载的山歌。刘三姐要各地传歌,不会汉话,她怎么传?

现在剩下的刘三姐山歌,无论是汉字记载的还是壮字记载的,绝大部分是反映壮民的文化/生活/劳动/爱情/反抗压迫等等,而且是极具壮族民族特点的,应属壮文化,至多能说是受汉文化的影响而已。


因为壮族没有通行的文字(以前是用汉字拼奏的方块字,现在拼音的),所以现在收集到的山歌都是用汉字来表达了,而且已经失去原来的味道了,山歌被汉化了!被汉化了的山歌,会壮话的人听了就很没劲!

就胡乱讲这些吧!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4-11-2 17:05
欧阳兰葶
级别:書生 纹银:26 文章:25 注册:04-07-12
发表: 2004-11-02 15:03:124
你来梅州或封开说刘三姐是壮族人,看别人将你扁死。 我不想引用什么证据,但你来过客家地区没有,难道客家地区的山歌之神会是少数民族? 历史书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她出生在广东梅县松口,唐代时期的人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4-11-2 17:06
头衔:左朝散郎
山谷散人
荣誉:貴賓 职务:论坛版主 级别:校尉 纹银:67 文章:1048 注册:04-05-03
发表: 2004-11-02 15:22:165
哈哈! 你们客家人那么野蛮啊?
本文仅代表山谷散人网友个人观点,与汉文化论坛立场无关。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4-11-2 17:06
从语言来看,没有刘三姐是否讲僮话的史料,我们不知道她是否讲僮话,是否就一定不会讲汉语。 搞笑多了,我既懂得讲壮话也懂得讲普通话,两种话都懂有什么奇怪的,广西自古就是百越之族,以前哪有什么壮族之讲了,分56个民族本来就是GCD来细分的。 (从文化来看,也难以看出她身上有多少“僮文化”,若真要认真分析相关传说,恐怕还是汉文化的成分多。)那你讲什么是壮文化,唱山歌本来就是我们壮族的一种文化,抛绣球也是一我们一种传统的文化,其他的都是一样的人类文化,你们汉族吃饭难道用鼻孔吃,拉屎难道还站着拉,跟我们不一样吗?况且我们三姐的传说在民间传说是口头上的传说,时代流传,跟你们汉人后面的秀才书生用笔墨来记载三姐的肯定有点出入了,而且我还要告诉你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前在广西这边汉族从北方迁移过来的话,都要被壮族排挤到深山老林里头,能做水稻的地方,就是我们壮家讲的侗场,大都是壮人住的,现在在东巴凤很多我们所谓讲的弄的地方,都住着汉族人,尤其是在柳州河池一带最突出,汉族群众基本上在这几个地方的农村里都是在深身老林里住的。 (第一,对歌是汉民族的一个很古老的传统。客家人还把刘三姐尊为自己的山歌之祖,为她是客家人感到骄傲,至今仍是如此; 第二,根据明清时代的史料,刘三姐原被称为刘三妹。生于唐中宗年间(684-710年)。自幼很聪敏,十二岁通晓经书史书,并吟成歌。这说明她的汉文化造诣很深; 第三,两广至今有几十座刘三姐对歌用过的岩石,还建有三姐的庙宇。而庙宇,应该是汉文化的。 第四,从收集到的刘三姐传说来看,她的歌都是汉语歌) 你真的是孤漏寡闻,壮人在春秋战国时代都属于中原政权的统治下,读得读点汉人的书不是很正常的吗,还有一点可以反驳你就是他的对歌是用汉字来写的,因为壮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总理的建议下国家才帮壮人制造自己的语言,因为以前的话,三姐的歌都是在壮族当然还有汉族群众的口中时代流传的,而考虑到壮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那当然是要用汉字来记录下来的了,况且,在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里面,壮族是人口最大,也是跟汉族文化交融的最广泛的民族。至于有庙是汉族的文化,真是搞笑了,哪个民族没有自己的庙,在壮族地区的山村里头也是有庙的,你想想看日本鬼子都有靖国神社,那你还有什么讲的,况且,退一万步来讲,因为当时在广西已经有很多汉族群众迁移过来,三姐不只是壮人的偶像歌星,也是汉族群众的超级偶像,汉群众帮立个碑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而民族认同,从她的姓名以及通晓经书史书,并吟成歌来看,认同的应该是汉族。 另 外,唐代似乎没有“壮族”,而“撞”最早登场的史料,则是在南宋以後。这点除了范宏贵、唐兆民的论文外,Cushman,R.D.也指出:12-13世纪,汉人对南方非汉族的称谓体系全面改订,猺、獞、苗等称谓才突然登场。因此,在以前的史料中,要尝试民族的确定,是非常困难之事。所以,对山谷散人网友出示的清代的《庆远府志》和民国七年的《宜山县志》记载内容的可信性,有些怀疑。呵呵。) 壮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总理赐给我们的,因为僮带有歧视的意思,所以才改做壮,以前广西越南这边叫做百越之族,发展到以后壮族就是最大的一个主干了。考虑到以前民族居住的集中性和排他性,所以,在壮族集居地不可能是另外一个民族的歌手唱着壮人的山歌受到崇拜的,一个是因为在广西民族分布的很集中,瑶族在一个地方,苗族在一个地方,很少出现混居很杂的地方,况且,宜山本来就是一个壮族的集居地,考虑到广西的实际情况,瑶族、苗族的实际分居情况,可以排除这两个广西除壮之外的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另外一个例子反驳你的是:水王星没有被天文学家发现之前不喊做水王星,后来发现之后才喊这个名字,但是他亘古以来早就在那了,历史比地球还久远。 ----------------------我的一个网友东兰三石的回贴,他是韦拔群的老乡。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4-11-2 17:07
另外,三姐是壮族人的歌神地球人都知道,就是你讲有争论,我还没有在哪个地方听见不同的声音,这是第一次,你讲三姐是哪人有争论还差不多,但是讲三姐是其他民族的人壮族人民不同意,其他民族的群众也不同意的

----------------------我的一个网友东兰三石的回贴,他是韦拔群的老乡。
作者: LOOK顶公    时间: 2004-11-2 20:44

梅州传说中有“刘三妹”,而非“刘三姐”,

梅州的刘三妹怎么会跑这么远跑到广西去啦呢?


作者: LOOK顶公    时间: 2004-11-2 20:48
你来梅州或封开说刘三姐是壮族人,看别人将你扁死。 我不想引用什么证据,但你来过客家地区没有,难道客家地区的山歌之神会是少数民族? 历史书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她出生在广东梅县松口,唐代时期的人

========================================

分明是刘三妹吗。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4-11-5 16:39
标题: 也谈刘三姐的民族属性——南乡子

去讨论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的民族属性实在没有必要。就像在僚人家园看到的那张照片——刘三姐故居,没有事实根据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唱山歌是壮族的传统,刘三姐的故事长期以来流传在壮族民间,这也是不可否认的,而且知名度很高的电影《刘三姐》也是根剧壮族民间故事改编的,这足以证明壮族民间传说中确实有刘三姐这个人物。至于客家民间有没有唱山歌的传统,唱歌的人中有没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女子姓刘,那不是我们所关心的。就算有吧,她也不是和我们壮族地区的刘三姐属同一个人,同名而已,这样就能证明壮族地区的刘三姐必然也是客家人吗? 此外我们必须理解的是电影《刘三姐》创作的时代背景,那是一个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文艺必须服务于政治活动的需要,因而故事的主题歌颂了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聪明才智,讽刺地主的贪婪好色和封建文人的迂腐,基本上把民族文化的差异撇在一边不谈,宣扬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民族矛盾已经消失了。

-------------------------------宁静致远的回帖


作者: 独幕昂养昂秧    时间: 2004-11-5 22:15
能坚持对牛弹琴是需要耐心闲心和毅力的,向散人贝侬致敬!!!!!!!!!!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4-11-5 23:46

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转载越色僚人贝侬在《站长请进,汉人自由港申请连接》一贴中的7楼回复吧。


……在“驴行天下”里我又看到了双城兄对华南史、华南风俗以及语言学常识不熟悉的一面。比如说;《驴友日记----山歌好似川江水》一帖里,双城兄说:“一般把刘三姐当作是壮族,不过,也许是自己的汉族情节,我心里觉得,谁说刘三姐一定是壮族,说不顶还是我们汉族呢,广西历史上的汉族人也不少,桂林还长期是桂柳话的基地(西南官话的一种,类似四川话)”,这种缺乏常识有点令人沮丧。

一,刘三姐是古僚人歌圩风俗产生的歌仙崇拜的产物,僚人里传说里刘三姐的出现是从“娱神”到“娱人”的演变,《壮族歌圩研究》一书就明确指出:歌仙刘三姐的产生是歌圩形成的标志。

二,电影《刘三姐》的外景的一大部分是在桂林拍摄的,但这个传说本身是广泛存在于僚人地区乃至整个岭南地区的(刘三姐传说产生的年代,整个岭南都遍布僚人),并非是桂林和漓江的产物,双城故事明显将电影的拍摄地点当成是刘三姐诞生的地点了。

三,学术界已经有太多的学者指出了,刘三姐的“刘”的岭南汉语发音为[lau 2],实质上就是僚语“僚”[lau 2 或rau 2]的汉字替代,而僚人的部分地区传说里至今仍然将刘三姐叫做“僚三姐”“僚三妹”“僚三妲”等,意思即是“我们的三姐”而非姓刘的三姐。只不过在汉文化的影子下,赋予了这个汉姓而已。而僚人历史上长久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字,这类传说只借助口头来传承,因此汉文记录为“刘三姐”,也就造成了即定的历史误会。

四,刘三姐在汉文史书记载里最早出现于唐朝。双城故事说桂林是桂柳话的基地在现在看来当然是没错,但是违背了包括桂柳话在内的西南官话产生于唐朝之后这个语言学常识,而且,西南官话进入广西的历史很短,充其量也就是几百年。根据汉文史书的大量记载,直到明朝和清初时候桂林以及附近地区还是以“僮人”(壮人)为主,后来西南官话汉人在明清时期大规模进入桂东北,当地僚人土著由于经济文化的劣势才大量迅速汉化而在清朝后期转用了桂柳话这个汉语方言。双城故事显然将现在的语言格局当成了古代的语言格局,又犯了一个低级的学术错误。

……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4-11-8 04:22

很高兴啊,

贝侬们兴致很高啊!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4-11-9 12:01

网上搜索到的:

据宋《宜山县志》记载:“刘三姐,相传唐时下枧村壮女,性爱唱歌。”据《庆远府志》载:“刘三姐系唐时下涧村壮女,生性善歌,向来引歌会友……”

哪位贝侬能查到这两本地方志,不妨对照一下原文。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4-11-10 01:21

我随时可以去宜山图书馆那里拿,

馆长是我老师


作者: 迪椰    时间: 2004-11-24 10:09
哈哈,有意思的争论
作者: mfb1058    时间: 2004-11-26 23:24

客家不会山歌,如果不懂就别乱说!!!1


作者: 浪人    时间: 2004-11-28 15:28

  有个问题想问问:我知道南方的汉族也有唱山歌的习惯。可现在在中国南方的汉族地区,还有哪个地方唱山歌是民间自发的(非政府和商业行为)的吗?或者人们在劳动之余还保留有随口而唱(非表演或旅游项目)的地方吗?

问这个问题是因为看到一则广州海珠区花大钱在拯救“咸水歌”(应该也是一种山歌类)而好奇心起。呵呵……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4-12-3 23:35

我在http://tyx.5590.net/bbs/dispbbs.asp?boardID=29&ID=4714&page=1和客家人争论过.

呵呵.


作者: 西门吟雪    时间: 2005-5-15 05:28
以下是引用山谷散人在2004-11-2 17:06:46的发言:
..........................
你真的是孤漏寡闻,壮人在春秋战国时代都属于中原政权的统治下,读得读点汉人的书不是很正常的吗,还有一点可以反驳你就是他的对歌是用汉字来写的,因为壮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总理的建议下国家才帮壮人制造自己的语言,因为以前的话,三姐的歌都是在壮族当然还有汉族群众的口中时代流传的,而考虑到壮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那当然是要用汉字来记录下来的了,况且,在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里面,壮族是人口最大,也是跟汉族文化交融的最广泛的民族。至于有庙是汉族的文化,真是搞笑了,哪个民族没有自己的庙,在壮族地区的山村里头也是有庙的,你想想看日本鬼子都有靖国神社,那你还有什么讲的,况且,退一万步来讲,因为当时在广西已经有很多汉族群众迁移过来,三姐不只是壮人的偶像歌星,也是汉族群众的超级偶像,汉群众帮立个碑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而民族认同,从她的姓名以及通晓经书史书,并吟成歌来看,认同的应该是汉族。

...................

以壮语为母语的壮族姑娘,熟读汉族儒家经典的难度有多大?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5-5-15 10:58
标题: 《刘三姐纵横》目录
探索歌仙千古之谜《刘三姐纵横》(覃桂清著,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4月)

目录
序…………………………………………………………………钟敬文(1)
序二………………………………………………………………过 伟(5)
序三………………………………………………………………蒙光朝(14)

第一章(甲)刘三姐的姓名与身世……………………………………(21)
(乙)再论刘三姐生于壮族奴隶社会…………………………(24)
第二章 刘三姐的民族成分初探………………………………………(32)
第三章 刘三姐的家乡在何处…………………………………………(37)
第四章 刘三姐的成仙与传歌…………………………………………(45)
第五章 刘三姐是多功能的保护神……………………………………(49)

第六章 刘三姐传说流传变异中的历史系统与地域系统……………(52)
第一节 刘三姐传说流传变异中的历史系统………………………(52)
第二节 刘三姐传说流传变异中的地域系统………………………(61)

第七章 刘三姐是民族民间文化交流的使者…………………………(94)
第一节 广西各民族传统民歌…………………………………………(95)
第二节 民族融合促进民族文化交流…………………………………(96)
第三节 刘三姐是接受汉族民间文化的先锋…………………………(97)
第四节 从刘三姐唱的汉语山歌追溯源流……………………………(99)
第五节 从歌的形式追溯源流…………………………………………(100)
第六节 从歌的内容追溯源流…………………………………………(102)
第七节 从歌的艺术技巧追溯源流……………………………………(114)
第八节 刘三姐是把汉语山歌传入少数民族地区的歌祖……………(117)
第九节 汉语山歌传入少数民族地区之后……………………………(118)

第八章 歌仙刘三姐与道教和神仙们…………………………………(126)
第一节 刘三姐与麻姑…………………………………………………(127)
第二节 刘三姐与刘晨…………………………………………………(129)
第三节 刘三姐与罗隐…………………………………………………(130)
第四节 刘三姐与龙母…………………………………………………(132)
第五节 刘三姐与道教…………………………………………………(134)
第六节 刘三姐与白鹤少年、白马郎…………………………………(136)
第七节 刘三姐成仙诸类型……………………………………………(137)

第九章 刘三姐与岭南文化……………………………………………(138)
第一节 岭南文化的特征………………………………………………(139)
第二节 民族文化交流造就刘三姐……………………………………(141)
第三节 刘三姐开岭南一带歌风………………………………………(146)
第四节 刘三姐与粤歌…………………………………………………(149)
第五节 刘三姐与西南官话山歌………………………………………(155)
第六节 刘三姐与壮族文化……………………………………………(162)
第七节 刘三姐与瑶族、仫佬族文化…………………………………(166)
第八节 刘三姐与六甲歌………………………………………………(169)
第九节 刘三姐与客家方言山歌………………………………………(171)

第十章 刘三姐传说演变的几个阶段…………………………………(175)
第一节 第一阶段的传说(唐、宋)…………………………………(176)
第二节 第二阶段的传说(宋、元、明)……………………………(182)
第三节 第三阶段的传说(明、清)…………………………………(185)
第四节 二十世纪刘三姐传说的新演变………………………………(189)

第十一章 长篇叙事诗《刘三妹》
——“刘三姐”作家文学探索之一………………………………(191)

第十二章 刘三姐传说与戏剧、电影《刘三姐》
——“刘三姐”作家文学探索之二………………………………(198)
第一节 《刘三姐》在整理、改编中加强了文学性…………………(198)
第二节 《刘三姐》在整理、改编中忽略了科学性…………………(203)
第三节 回顾与展望……………………………………………………(214)

第十三章 章回小说《刘三姐传奇》
——“刘三姐”作家文学探索之三………………………………(216)

第十四章 老传说的新功能
——“刘三姐”作家文学探索之四………………………………(218)

第十五章 引无数学者竞折腰
——刘三姐研究的代表性论点……………………………………(224)

第十六章 历史上真否有刘三姐其人…………………………………(241)

第十七章 广西为何成歌海……………………………………………(246)

〔附录〕历代刘三姐传说、歌谣………………………………………(259)

后记………………………………………………………………………(407)

P.259-406附录清单:历代刘三姐传说、歌谣

一、歌仙刘三妹传〔明(?),孙芳桂〕
二、新兴刘三妹(清,屈大均)
三、粤西刘三妹(清,王士祯)
四、贵县刘三妹歌仙传(清,张尔翮)
五、七星岩刘三妹(清,陆次云)

六、清代民歌集《粤风》中唱刘三妹的歌
七、刘三妹词(清,钱载)
八、题罗定刘三妹词(清,黎耀宗)
九、几则关于刘三妹故事材料(钟敬文)
十、刘三姐传说(象县)(刘策奇)

十一、刘三姐传说(恭城)
十二、关于刘三姐的传说(宜山、扶绥、贵县)
十三、关于刘三姐故事的调查报告(贵县)
十四、刘三姐在贵县西山的传说
十五、刘三姐歌谣的社会影响(贵县)

十六、刘三姐(桂平)(韦章腾)
十七、刘三姐(宜山)(萧甘牛)
十八、刘三姐(壮族,扶绥)(黄文昭)
十九、罗隐秀才与刘三妹(翁源)
二十、自古山歌从口出(梅县)

二十一、三妹传歌到台湾(梅县)(黄火兴)
二十二、三姐原来系三妹(梅县)(黄火兴)
二十三、打扮刘三妹(台湾)
二十四、刘三姐外传(广西)(蓝鸿恩)
二十五、刘三姐山歌集(广西)(覃桂清)

二十六、歌仙台(桂林)(桂林市文化局)
二十七、刘三姐传说(桂林)(黄乾忠)
二十八、呼风唤雨(恭城)(红波)
二十九、歌唱刘三姐的民歌散辑(广西)(覃桂清)
三 十、刘三姐的歌(广西)(覃惠)

三十一、柳州有个鲤鱼岩
三十二、刘三姐(柳州)(覃桂清)
三十三、十绣(柳江)
三十四、摘菜歌(柳江)
三十五、山鸡脸红(金秀)(韦松英)

三十六、斗江、六甲和老堡山歌调子不同的由来(三江)(红波)
三十七、学歌(鹿寨)
三十八、陆三姐的故事(玉林)
三十九、叹刘三姐(平南)
四 十、周鹿桥上定心石(马山)(红波)

四十一、阿金和刘三姐对歌(上林)(覃建谋)
四十二、刘三姐(壮歌)(扶绥)
四十三、刘三姐墓的传说(扶绥)
四十四、歌仙刘三姐(宜山)(吴老年)
四十五、刘三姐(宜山)(覃桂清)
四十六、刘三大(罗城)
四十七、刘三姐传说(东兰)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2&ID=779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5-5-15 11:41

《刘三姐纵横》

第七章 刘三姐是民族民间文化交流的使者…………………………(94)
第一节 广西各民族传统民歌…………………………………………(95)
第二节 民族融合促进民族文化交流…………………………………(96)
第三节 刘三姐是接受汉族民间文化的先锋…………………………(97)
第四节 从刘三姐唱的汉语山歌追溯源流……………………………(99)
第五节 从歌的形式追溯源流…………………………………………(100)
第六节 从歌的内容追溯源流…………………………………………(102)
第七节 从歌的艺术技巧追溯源流……………………………………(114)
第八节 刘三姐是把汉语山歌传入少数民族地区的歌祖……………(117)
第九节 汉语山歌传入少数民族地区之后……………………………(118)

第七章开头部分是这样的:

『较系统地追溯和探访了刘三姐传说在流传变异中的历史的系统与地域的系统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刘三姐在民族民间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了。
这是一个非常迷人的课题。
我们先从广西壮族歌圩的起源谈起:
关于广西壮族歌圩的起源,一般有四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源于刘三姐传歌,即认为刘三姐是广西一带地区唱歌风俗之始祖,我国著名民间文艺学家钟敬文教授认为刘三姐为歌圩风俗之女儿,其结论是:“歌圩风俗与刘三姐之关系依据传统之传说,后者(刘三姐)为母亲,前者(歌圩风俗)为女儿。但事实正相反,后者乃女儿,前者却为母亲也,然则,前代学者之记载及现代某些学者所肯定者,实为倒果之为因之说法,而此种说法,乃一种‘前科学’之理论也”。(《刘三姐传说试论》,刊《少数民族文学论集第三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年)我赞同钟教授这个论点。因为歌圩风俗是民族文化的现象,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创造的。
古代的壮族歌手都是歌圩风俗的女儿。然而就刘三姐来说,和她前辈的壮族歌手有些不同之处,表现在过去壮族歌手是用壮语唱壮族民歌,而刘三姐则是用汉语(广西桂柳话)唱七言四句的汉语山歌。她并且把这些汉语山歌传播到广西各地壮、苗、瑶、侗等民族的民众中去。因此她不仅是歌圩的女儿,而且是民族民间文化交流的使者。』

上文把刘三姐所唱的汉语山歌表述为“用汉语(广西桂柳话)唱七言四句的汉语山歌”。我认为这个表述有些问题,关键在于唐代广西地区应该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广西桂柳话,唐宋时期广西地区流通的汉语据说很可能是广西平话而不是广西桂柳话,桂柳话和广府话一般认为是明清时期传入广西的,语音比较特殊的玉林粤语则被认为是平话与广府话交融的产物。

第六章第二节“刘三姐传说流传变异中的地域系统”列出流传版本数量如下: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十八条)
2. 广东省(十七条)
3. 江西省(一条)
4. 贵州省(一条)
5. 湖南省(三条)
6. 云南省(一条)
7. 台湾省(二条)
8. 香港(一条)

这其中,关于刘三姐的各种传说在广西是最密集的。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5-5-15 12:21
以下是引用西门吟雪在2005-5-15 5:28:19的发言:

以壮语为母语的壮族姑娘,熟读汉族儒家经典的难度有多大?

《刘三姐纵横》第二章 刘三姐的民族成分初探 有如下一段话:

『……综上所述,刘三姐姓的是汉族姓氏,会讲汉语,会唱汉语山歌;而她又传承壮族歌圩的风俗习惯,会讲少数民族语言,有独特的民族性格,有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结合当时岭南历史现状,我认为刘三姐可能是汉俚联婚的后代。因为据史载,秦末到岭南做官的赵佗,建立南越国后,实行从越俗,实行汉越通婚,民间汉、越通婚普遍。特别是梁(武帝)大同初,罗州(治石龙县,在今广东化州县)刺史冯融,聘世为南越首领之女——冼夫人为其子高凉太守冯宝以为妻,影响更大,促进平民间的汉、越联姻蔚然成风。并且,刘三姐的父亲,很可能是到俚人中入赘。当时汉族男子到俚人入赘之风也相当盛行。……关于刘三姐的父亲可能是到她母亲家上门的赘婿,还可从各地刘三姐传说中找到迹象。入广西贺县传说刘三姐父亲姓刘,母亲姓山,她父亲到她母亲家入赘后生下她便叫“刘山妹”,因当地“山”与“三”谐音,故叫刘三妹。……刘三姐是汉、俚联婚的后代。从血统关系说,她既可属于汉族,又可属于俚人,即壮族。然而,决定一个人的民族成份,不能单纯追溯其中某一方面的血统,主要是根据她个人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根据她个人的母语、经济文化生活特征、心理素质等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证。从各地流传有关刘三姐的传说看,刘三姐不但会讲汉语,唱汉歌,而且会讲各少数民族的话,唱各少数民族的歌。她把汉族的山歌传唱到少数民族居住的溪峒中去。她到处传歌、对歌,大多是在山野岩洞中。……从以上考证和论述,说明刘三姐是俚人。俚人是壮族的先民,因而把刘三姐说是壮族女歌手,我认为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刘三姐至少会汉、俚(或称越、僚、僮等)两种口语,她是否“熟读汉族儒家经典”就不得而知了。不会书面语是否就不可能吟诗作对了呢?我想,属于文盲半文盲的现代壮族民间歌手卓越的壮语诗歌创作能力可以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从血统关系说,她既可属于汉族,又可属于俚人,即汉族”应为“从血统关系说,她既可属于汉族,又可属于俚人,即壮族”。此为本人打字错误,不是原文的错误。2005.05.16 更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6 20:56:49编辑过]

作者: 阴暗面    时间: 2005-5-15 12:47
以下是引用山谷散人在2004-11-2 17:06:46的发言:


你真的是孤漏寡闻,壮人在春秋战国时代都属于中原政权的统治下,读得读点汉人的书不是很正常的吗,还有一点可以反驳你就是他的对歌是用汉字来写的,因为壮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总理的建议下国家才帮壮人制造自己的语言,因为以前的话,三姐的歌都是在壮族当然还有汉族群众的口中时代流传的,而考虑到壮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那当然是要用汉字来记录下来的了,况且,在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里面,壮族是人口最大,也是跟汉族文化交融的最广泛的民族.....................
........................................

...................


直到现在大多数壮族人还是说壮语的。一个以壮族为母语的僚人姑娘要想熟练掌握汉语,并做到引用汉文典籍作诗有多困难?

我认为三姐的族属还有待考证不要情绪化。你们也承认“从血统关系说,她既可属于汉族,又可属于俚人,即汉族。(沙南曼森)........从各地流传有关刘三姐的传说看,刘三姐不但会讲汉语,唱汉歌,而且会讲各少数民族的话(山谷散人).............”

但是如果仅仅因为刘三姐同样懂“汉语,唱汉歌,而且会讲各少数民族的话:就说他是壮族就太过没道理。如果这种说法也成立的话,当年下放到壮族地区的汉族知青岂不都成了壮族?当然说刘三姐是汉族也有内一些争议,在下认为应该把学术问题学术化处理。不应付与太多的民族感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5 12:58:16编辑过]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5-5-15 13:56
以下是引用阴暗面在2005-5-15 12:47:12的发言:


直到现在大多数壮族人还是说壮语的。一个以壮族为母语的僚人姑娘要想熟练掌握汉语,并做到引用汉文典籍作诗有多困难?

我认为三姐的族属还有待考证不要情绪化。你们也承认“从血统关系说,她既可属于汉族,又可属于俚人,即汉族。(沙南曼森)........从各地流传有关刘三姐的传说看,刘三姐不但会讲汉语,唱汉歌,而且会讲各少数民族的话(山谷散人).............”

但是如果仅仅因为刘三姐同样懂“汉语,唱汉歌,而且会讲各少数民族的话:就说他是壮族就太过没道理。如果这种说法也成立的话,当年下放到壮族地区的汉族知青岂不都成了壮族?当然说刘三姐是汉族也有内一些争议,在下认为应该把学术问题学术化处理。不应付与太多的民族感情。


请你去阅读《第二章 刘三姐的民族成分初探》,

然后再跟你讲别的!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5-5-16 21:02
这是情绪化了吗?《刘三姐纵横》1992年出版印刷,至今已有13年。你想说作者是受壮族在线·僚人家园观点的影响才那样写的吗?呵呵,你情绪化且不宽容异己的可能性大一些吧?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5-5-16 21:10
以下是引用沙南曼森在2005-5-16 21:02:50的发言:
这是情绪化了吗?《刘三姐纵横》1992年出版印刷,至今已有13年。你想说作者是受壮族在线·僚人家园观点的影响才那样写的吗?呵呵,你情绪化且不宽容异己的可能性大一些吧?

人家没文化,你就将就点吧?呵呵!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