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山歌唱出文明来
[打印本页]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2-9-6 19:09
标题:
山歌唱出文明来
山歌唱出文明来
--------------------------------------------------------------------------------
新华网广西频道9月3日电(新华社记者陆汉魁 人民日报记者罗昌爱)“‘三个代表’三根弦,三根琴弦紧相连。宜州人民齐奏响,歌乡文明谱新篇。”记者的采访车刚驶进被誉为“山歌城”的广西宜州市的街头,迎面就见这块高高耸立的山歌标语牌。行驶在大街上的公共汽车、机动载客三轮车,许多的都印上车主喜欢的宣传讲文明、讲美德的山歌,让新到宜州市的客人也能一两首山歌词。大街旁,一个个崭新的、高高挂起的山歌灯箱,写上一首首宣传城市文明的醒目的山歌,就象是一张简明的歌本。
宜州市是民间传说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壮族农民歌手们以“能编善唱,开口成歌”而闻名广西。改革开放以来,宜州壮族群众唱的山歌更响亮更甜美。他们通过唱山歌这一生动活泼的形式颂扬先进,批评落后,启导愚昧,说服保守,传播文明,倡导科学。因此,“用山歌推动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就写进了宜州市委工作的议事日程。
如今,山歌已经成了宜州人创建文明城市的特殊工具。每当夜幕降临,街头巷尾,村里村外,优美动听的山歌常常使行人驻足。每到节假日,一些街道和公共场所成了“山歌的集市”:群众用山歌歌颂党,歌颂改革开放后的新生活,抨击坏人坏事;干部用山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在宜州市德胜镇广场草坪上,几位壮族老农一字形席地而坐,相互对歌。一位唱道:“干部执政要为民,严于律已振党风;实事好事经常做,鱼水关系乐融融。”歌声刚落,另一位老者接了唱头:“干部作风变化大,调查研究走农家。讲实话来办实事,不虚报来不浮夸。”宜州市委宣传部长韦丽忠(壮族)告诉记者,这是群众自发地唱山歌,不用党委、政府去组织。一到集日,这广场上围坐上百壮族布老(布老:壮话,对老人的尊称),你一首我一首对唱山歌,场面很热烈。
宜州市不少村规民约、甚至广告牌也都以山歌来表达,山歌唱出了全市经济蓬勃发展,唱得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宜州是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为了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市委组织农民歌手到村屯,用唱山歌的形式教育、动员群众。山歌唱道:“党为人民来分忧,劳动致富有奔头,调整农产品结构,农民增产又增收。”“又种甘蔗又养蚕,哪行赚钱干那行。看好市场抓种养,农民增收并不难。”山歌唱得人心动,把全市农民调整种植产业结构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在促进社会风气好转和加快乡镇文化建设中,宜州人也把山歌用到妙处。针对个别村屯出现聚众赌博、打架斗殴、包办婚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以及村容村貌差的现象。市委和乡镇党委多次以山歌会或山歌对赛的形式,组织村民们自己唱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从而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到去年底,全市21个乡镇建成了包括广播电视接收站、宣传文化站、图书阅览室、宣传长廊、科技培训中心和运动场在内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宣传文化管理、业余文艺宣传队、文化教育辅导师资在内的宣传队伍。一些村屯还配有广播电视接收站、图书室、宣传栏的业余管理人员。全市21个乡镇200多个村建起的供乡村歌手对歌、赛歌的山歌台,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宣传教育阵地。
目前,宜州市各乡镇、街道、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先后组建了90多个群众山歌协会。宜州市政府拨出专款支持群众组织的山歌比赛。许多乡、镇和村、屯每月都举办山歌会。宜州市委书记李海峰说,用山歌唱文明,以生动活泼的山歌形式反映先进文化,其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也是无法估计的。宜州市近几年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市”、“广西文明城市”、“广西山歌之乡”、“广西卫生城市”、“广西双拥模范城”和“广西村民自治示范市”等项荣誉。农民歌手对山歌的评价是:“山歌越唱歌越多,日子越过越红火;唱得文明花遍地,唱出富裕新生活”。(完)(责任编辑 农学熙)
作者:
浪人
时间:
2002-9-9 10:54
民间的山歌,更多的是情歌,我觉得壮族的情歌才是生活中山歌的精华。
作者:
阿布
时间:
2002-9-9 22:44
咱们民族的山歌可以说是首首情浓,句句皆诗啊。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