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民族观
邓小平的民族观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核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的民族观内容极其丰富,这里仅举其要点,略作阐释。
一、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
把解决和处理民族问题提高到关系国家的安定和兴衰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是邓小平的民族观的重要观点。
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教训说明,民族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因而必须把少
数民族工作摆到很高的位置。
二、我们的民族政策是真正的民族平等
在民族平等的问题上,邓小平认为,要真正实现民族平等,不仅要实现政治上法律上的民族平等,而且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
在坚持民族平等的前提下。给少数民族特殊的政策,是邓小平的民族平等的内容之一,是我党在夺取政权后解决我国民族平等,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一个显著特色。
三、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搞好团结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对马克恩主义的民族团结的内涵赋以新的内容,加以新解释。其一,民族团结是指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其二,民族团结既讲原则,又讲兼容性。其三,民族团结是实现祖国统一。
四、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
发展,是邓小平的民族观的核心。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主要是发展问题。为解决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差距,2000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和边回安全的战略举措。
五、少数民族地区也要改革开放
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问题是邓小平民族观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的少数民族地区也要改革开放的论断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依据。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对于消灭贫困,迅速赶上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促进共同繁荣,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党必须用最大的努力培养本民族干部
1956年在党的八大会议上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中,邓小平特别强调:“党必须在各地方注意培养熟悉当地情况、同群众有密切联系的本地干部。在少数民族地区,党必须用最大的努力培养本民族的干部。”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邓小平仍然高度重视和关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黄家南(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党校)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