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极鸭下巴
百色凌云壮族麻鸭料理
啤酒鸭--酒鬼的至爱,吃鸭品酒一举两得
香酥肥鸭
八宝扣鸭
芥末鸭掌
老鸦靓汤
烤鸭--我的至爱!!
七月十四啊。吃鸭鸭了。
鸭子也疯狂-----鸭子时装秀
丑小鸭
别看扁鸭子,天鹅有天鹅湖,我们鸭子也有“天鸭湖”
鸭子上学记
酷鸭
圣诞鸭
非洲“食鸭族”
有情“鸭”终成眷属
巫婆鸭
五“鸭”大绑
鸭子历险记
(云南)曲靖信息港 http://www.qj.yn.cninfo.net/travelchannel/tsly/mzfq/20030912172910.htm
壮族民俗风情
【节庆】 壮族人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三月三、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二十七宰年猪,二十八包粽子,二十九做糍粑。除夕这天,男女老少全家欢聚一起,煮出初一全天吃的米饭,叫“压年饭”,这是预祝来年五谷丰登的意思。除夕晚,在丰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整煮的大公鸡,家家必有。大年初一,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梳洗打扮,迎接新春的开始。居住在山区的壮族人民,还有个汲新水的习俗:春节那天,妇女们穿着新衣新鞋,鱼贯地来到河边水渠,挑新水回家。她们边走边拖着象征牛、马、猪、羊、狗、猫的石头,口里还模仿着六畜的叫声,这是祝福来年“六畜兴旺”的意思。汲回来的新水,加红糖、竹叶、葱花、生姜煮沸后,全家和客人都要喝。据说,喝了这象征吉祥的新水,来年人们会更加聪明伶俐。“汲新水”习俗表达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初二以后方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赠的食品中有糍粑、粽子、米花糖等,一直延续到十五元宵,有些地方甚至到正月三十,整个春节才算结束。
春节期间,壮族人民还开展赛歌、跳舞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舂堂舞是壮族人民在春节期间用来庆贺新年,预祝丰收的舞蹈。他们认为跳了舂堂舞,来年粮食堆满仓,故有“正月舂堂闹轰轰,今年到处乐添丰”的俗谚。跳舂堂舞时,要一面唱一面舞,若干名妇女每人背着一条舂米之杵,撞打在长形木桩上,还用竹筒配打成节奏,初名“谷榔”,壮语“谷”是“做”之意,“榔”为舂米槽。后来感到木杵太笨重,不便舞动,改用扁担来打,乃易名“打虏烈”,“虏烈”为打扁担之声。舞者各执扁担,围绕木槽,上下左右,边唱边打。舂堂舞舞步雄健、活泼、场面热烈,欢快,体现了壮族人民勤劳勇敢,乐观豪迈的性格。
三月三按过去的习俗为上坟扫墓的日子,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派人携带五色糯米饭、彩蛋等到先祖坟头去祭祀、清扫墓地,并由长者宣讲祖传家史、族规,共进野餐。还有的对唱山歌,热闹非凡。1940年后,这一传统已逐步发展到有组织的赛歌会,气氛更加隆重、热烈。
其他节日食俗也都各有讲究,各具特色,比如中元吃鸭、端午吃粽、重阳吃粑等等。
壮族节日其中一些和宗教活动关系密切,比如居住在云南的部分壮族,家历正月祭献“老人厅”,二月初二杀猪祭龙山,三月初三祭雷神,五月祭龙,六月祭献杨六郎,七月十四的祭祖是比较隆重的,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鸭,供奉祖先。
美丽富饶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尤其是盛大的“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彩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之为“墩圩”。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 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采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牛魂节 农历四月初八。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传说这天是牛王诞辰。要给牛脱轭,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牛栏要打扫干净,铺上干爽稻草。不准役使,更不准鞭打,还要给牛唱山歌,喂乌米饭。过去有些寨子里还建有牛魔王庙,过节这天,要杀猪祭祀,村民们在庙里聚餐。当地流行一个传说:当初陆地只有岩石、黄沙,牛王奉命下凡播种百草,原定跨3步撒一把草万,牛王记错了,变成跨一步撒3把,使得大地百草丛生,连庄稼都长满野草。天帝大怒,罚牛王下人间吃掉百草。但天帝并没有忘记它,每当它生日,便派牛魔王下凡看望、佑护牛王和它的子孙,为它们灭病去灾,由此便建起了牛魔王庙。牛魂节表现了壮族人民对耕牛的爱护和对农业丰收的期望。
[这部分内容可在 壮侗语言文化网 http://www.kam-tai.org/culture/zhuang/festa/zhuangjieqing.htm 壮族节庆(图文) 查阅]
呵呵!要说出个道理来,浪人还真的说不出来。只是知道在靖西,跨入七月就开始吃鸭,一直吃上半个月呢。所以小时候,家家户户在四月插秧时候就要养鸭子了,常常是几家十几家的鸭子放在一起的,很热闹的。为了区分自己家的鸭子,要做上记号的。我们家通常是在鸭掌上打个窿。哈哈。想起来真的很怀念童年放鸭的日子。
真鸭LOOK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水应做比翼“鸭”
水鸭
小鸭
绿头鸭
针尾鸭
野鸭
南宁好时光旅行社 http://www.nn-hsgtravel.com/ReadArt.asp?Art_ID=2369 壮族主要传统节日
7月——蓄水节、尝新节、祭祖魂节、祭青苗节 (3)祭祖魂节:农历七月十四是壮族的祭祀性节日。相传古时中元节,是在七月十五过的,云南文山地区至今仍有保留。后来发生一场灾乱,一些人提前过节,然后逃乱;另一些人逃乱回来才补过节。因此变成了现在七月十四和七月十六过节的习俗。这个节日的内容是祭祖和祀鬼两种。相传七月十四是壮族的始祖布洛陀逝世的日子,故人们世世代代在这一天祭奠远祖。又传说那些非正常死亡者的鬼魂无家可归,成为野鬼孤魂,他们四处游荡作祟。为免遭其害,人们在这天祭祖的同时,兼祀孤魂野鬼。其做法是杀鸡杀鸭,蒸糕做馍,用彩色纸裁成四季衣裤鞋袜。家祭之后,入夜又到河边野祭,燃香点烛,焚烧纸衣,并让其灰烬随水漂流。另外,这一天凡已出嫁之妇必回娘家省亲,但过节后须回去,当夜不能在娘家住宿。
—————————————————————————————— 广东旅游网 http://www.gdtravel.com/city/qingyuan/qingyuan03.htm 壮瑶风情
□ 独特的壮家节日 壮族有自己独特的崇拜物,同时亦几乎每个农历月份都有喜庆或纪念性的节日。其中也有些与汉族相同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过冬至等。不过,尽管这些节日相同,但庆祝或纪念的仪式却有所差异。 …… 七月十四,古称中元节,俗称鬼节。这一天为壮族妇女走娘家的日子,每逢节日,必携带鸡、鸭礼品归家探亲。
—————————————————————————————— 台山市政府信息网 http://www.tsinfo.com.cn/2/2-3-3.htm 台山概况
孟兰节
俗称“烧衣节”、“鬼节”。农历七月十四,这原是个超度游魂、亡灵的节令,故此“剪纸为衣以其先”,台北地区称“舍衣节”,又曰“舍衣施食”,以祈消灾。
—————————————————————————————— 虎门之窗 http://www.humen.gov.cn/rshumen/fsxg.asp 风俗习惯
盂兰节 农历七月十四盂兰节,俗称中元艺,亦叫鬼节。 盂兰节始于目连救母的神话。说目连的母亲在饿鬼之中,地狱之内,目连身入地狱,供养母亲,但所备的东西,都给饿鬼抢吃光,到不了他母亲手上,回来问佛,佛说他母罪恶极重,如要他母得食,则应先以百味五果供祀众鬼,目连如佛言行事,他母始得一饱。根据这神话,佛教徙为追荐祖先仪式,在民间大肆传播,后相沿成俗。每至七月十四便拜祭祖先,也拜祀阴中一切无孤魂,且广为华饰。本镇人在此节家家户日元的善男信女及家庭主妇在水上放水灯,有的在拜先人亡魂,有的在这天晚上给小孩“喊惊“,边烧元宝、溪钱,口念祈求菩萨庇佑之类语。此迷信活动在乡村仍盛行。
—————————————————————————————— 鹤山宣传网 http://xcw.heshan.gov.cn/daoxiang/hsfz.htm
盂兰节 --民间节日。农历七月十四日,又叫“鬼仔节”。是日设备鸭、肉、酒菜拜祖先,祭无主鬼魂,家家户户在门前宅后焚香烛、烧五色衣纸,俗称“烧衣”。近年来,市政府倡导市民不要在城区街道烧衣,但农村此风仍盛行,谓之“过节”。
—————————————————————————————— 华夏旅游网 http://www.ctn.com.cn/china/yulin/guan6-1.htm 游在玉林
[元节]
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中元节,又称“鬼节”。市内北区较盛行过七月十四、十五两日节,是一年中的第二大节日。十三日开始采购物品,十四、十五包米粽,杀人头鸭(按人口数杀鸭),烧香祭供。南片只过七月十四节,没有北区隆重。解放前,家里有人死在外面的,于七月十四前几晚,每晚在附近山头,吹响用勒鲁做的笛,声调沉重,据说是招祖先与孤鬼的魂回来。七月十四晚,备上米粽、肉菜,一路烧香、一路丢食物,还敲锣打鼓以惊醒野鬼来吃,名曰“施幽”。 解放后不兴此俗。
—————————————————————————————— 玉林政府信息网 http://www.yulin.gov.cn/travel/travel_fq2.htm 民间节日
中元节 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但玉林人过中元节却多在农历七月十四日,故民间百姓干脆把节名称为“七月十四节”。 中元节在中国民间传统中视为“鬼节”。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逐渐摒弃了这种迷信的观念。然而玉林人极重孝道,每到“七月十四”,正是姜嫩鸭肥的季节,寻常百姓各家各户都杀鸡鸭祭祀祖先。有的人家还做“发包”和“压(谐音)子饽”来作为节日的食品。
—————————————————————————————— 客家之光 http://www.hakkazg.com/kejiafengqing.htm 传统岁时习俗
中元节 客家地区多以七月十五为“鬼节”。有些地方都要提早一天过节,谓“七月十四人过节,七月十五鬼过节”。 有些地方,客家也在七月半祭祖。
过节时吃了白斩鸭,醉鸭,烤鸭。
鸭下巴好吃ING~~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最新播报
鬼节避免迷信 沈阳将推行“放河灯”文明祭祀
www.XINHUANET.com 2004年08月25日 12:54:1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沈阳8月25日电综合《辽宁日报》和《辽沈晚报》报道,今年8月30日,是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又是祭祀亲人的一个高峰。记者从沈阳市文明办获悉,市文明办将联合公安、工商、环保、行政执法等部门,对沈阳市内烧纸的生产、流通、销售渠道进行清理整顿,继续倡导文明祭祀之风,同时举办“放河灯”活动以替代“烧冥币”,以此寄托人们的哀思。
沈阳市万柳塘公园被定为“七月十五放河灯”活动的主会场,活动时间确定为8月30日晚上7时。现场将设置必要的安全设备和救生设施,每处放灯地点都将安排急救船只和人员。在河道下游将安排打捞船,对河灯进行打捞,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各街道、社区也将组织居民在指定地点开展放河灯活动。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民俗学文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俗语言学会会长曲彦斌建议,首先河灯上的语言要符合逝者的身份、业绩等,应尽量使用“某某某千古、我们永远想念你”之类的中性话语,祭祀语言应该掌握度,如果带上迷信色彩,则既显得无聊,又造成了对现代文明新的污染;其次,应保证河灯的材质是可降解的,最好由放灯人等相关人亲自制作。
曲彦斌建议,除了放河灯,市民还可以采用撒放鲜花、网上祭祀等多种无污染的方式来寄托哀思、进行追忆。(完)
——————————————
每年祭祀烧纸耗资数千万元 沈阳全城严禁烧纸
www.XINHUANET.com 2004年08月29日 16:48:2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沈阳8月29日电 据《辽沈晚报》报道,再过几天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鬼节”(农历七月十五)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纸马甚至纸奔驰、纸洋房、纸金库这些封建迷信物品最“疯狂”的时候。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近日分赴全市各个街路,严格执行“禁烧令”,一旦发现违规“烧纸”的市民,最高处以200元罚款。
负责组织此次清查活动的沈阳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农历七月十五日之前,全市还将针对所有销售烧纸等用品的零售市场进行全面清查。
今年3月,沈阳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了《关于禁止抛撒纸钱和烧纸的通告》。明确规定:禁止在街道、广场、庭院等公共场所抛撒纸钱和烧纸;对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可以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沈阳市民政局殡葬管理科科长何清财透露,这些迷信物品之所以屡禁不绝,主要是因为利润非常丰厚。最普通的纸房子,至少能卖到七八十元钱,其成本不过三五元钱。据沈阳市有关部门统计,沈城每年在清明、“鬼节”等“烧纸”的高峰期,大约都要“烧”掉4000万元人民币。
“烧纸”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还产生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去年农历七月十五过后,沈阳市因为烧纸而产生的六七十吨黑色垃圾,令环保工人们苦不堪言。“烧纸”还容易引发火灾,过去3年内,沈阳全市因为市民祭祀“烧纸”而引发的火灾有数百起。(完)
——————————————
由此可见 ,鬼节期间鸭子牺牲量较大是南方。北方主要是损耗纸张。七月十四年年过,谁为鸭子鸣不平?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