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百姓生活
印第安人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在今天仍然固守着近乎原始的生活方式,过着简朴的生活。亚马孙流域是印第安人的繁衍栖息地之一。在近年来对于印第安人的起源研究中,有专家提出印第安人的祖先就是中国人,该说法引起了很大争议。 印第安人是黄种人,其祖先在亚洲大陆,这被多数人所认同。近代考古又发现,古代印第安文明与中国殷商文明有诸多相似之处,引起人们关注,有学者甚至认为印第安人是殷人后裔,是中国移民的后代。但是这种观点并不被主流认可。印第安人到底来自何方? 现在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大多认为,美洲最早的居民是从其他地方迁移而来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欧洲移民说”。此说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从欧洲大陆向北经冰岛和格陵兰岛进人美洲的,也有人认为,欧洲人是通过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 二是“南太平洋岛屿说”。此说认为亚洲人经过南太平洋的岛屿,逐步移入美洲。当然,也有人认为,是本来就生活在太平洋群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通过南太平洋岛屿进入美洲的。 三是“非洲移民说”。此说认为非洲黑人,特别是努比亚人、马里人,都有可能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四是“白令海峡说”。此说认为是蒙古人种的亚洲人、在4万年和1.8万年前,通过白令海峡结冰的“走廊”,从阿拉斯加进入美洲大陆的。 四是“华北人说”。有学者认为印第安人是我国华北人后裔。 第四种法影响很大,赞同者也最多。在这种说法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提出“华北人说”,用引人注目的证据,论证了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中国人。持这种观点比较有名的是学者王大有,他出版了一套丛书叫《中华大道文库》,其中一些篇章详细地论述了所谓“中华先民开拓美洲”的观点。他认为美洲先民是“中华人种”,美洲文明是距今10000年到3000年内不同时期的中华移民所创造的。 证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97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了一具3000年前的石锚,经过对岩石样本的化验,确认这种岩石只在我国台湾海峡附近有,而美洲没有。于是美国学者墨里亚蒂就把有关资料和岩石样本寄给我国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要求中国学者参与研究。贾老又把资料转给我国水运史专家房仲甫,房先生经过研究后认为:“殷人航渡三千年”。 1953年,美国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奥尔梅克遗址的祭祀中心发现了16尊雕像和6片玉圭,玉圭上刻有文字,王大有认为是殷商文字,并破译解读出来,是殷人祖先的名字:蚩尤、少昊、帝喾、简狄、多妇、契、相土、王亥、上甲等。另外祭祀的习俗也和东夷人相同。 王大有解读印第安人的问候语“YINDI鄄AN”(被哥伦布当作indian)为“殷地安”即“殷地安阳”,犹言“家乡好”;解读印第安人传说中的“HOSI王”为殷末军事统帅攸侯喜;解读“IN-FUBU”(墨西哥印第安人)为“殷福布”,其居住地“CHI-HUAHUA”为“羲华华”(伏羲、羲和之羲,华夏之华);解读“in-ca”(古秘鲁土著人)为“殷家”;解读“hopi”(美国亚利桑那州印第安人)为“赫胥”(我国上古氏族);解读“NaDene”(加拿大西海岸土著)为“大地湾”(甘肃秦安县的伏羲遗址)等等。 这种观点争议很大,但主流并未承认。学者认为这种观点实际反映了“一元论”和“多元论”的不同视角。 大多数人是赞同“多元论”的。近代西方某些学者宣扬一种“传播论”,即文明是由一个中心发散传播开的,这就是一种“一元论”。 在这些人的考证下,上古中国人、中国文明都是外来的,德国人凯什尔认为源于埃及,断定中国人是古埃及人的苗裔,理由是中国和埃及的象形文字有许多相似之处;法国人拉克伯里认为源于巴比伦,理由是《尚书》中的“百姓”是巴比伦巴克族(BAK)的转音,所以汉族是巴克族的后裔,日本人白河次郎、国府仲德更列举了中国与巴比伦在文字、信仰、传说、政治制度等方面有70条相似之处,以支持汉族源于巴比伦的说法;另外还有认为源于印度、中亚细亚、土耳其等等的。这些观点的荒谬显而易见。不能仅仅由两种文明的共性断定两者之间有父子关系,更不能进而以两种文明的“父子关系”断定相关的两个人群有血缘关系。就世界范围而言,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