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县城是一个有个性的县城,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和靖西一样,无论是县城还是乡下,都以壮话为主流语言。我到过这么多广西的县城,象我们德保靖西这样有个性的县城已经快找不到了。每当看到大部分壮族县份,明明农村都是壮话,但县城人都操着满口粗俗桂柳话,我都会以我们德保县城独特的语言现象而感到骄傲。
但是,不知道从几何时开始,德保县城已经出现了丧失了这一个性的征兆,如,上幼儿园的小孩子开始相互之间都说普通话了,回家连老奶奶都要和小孩子说蹩脚难听的德保土话口音的普通话(),而且,很多小学中学的女生们在一起老是一句德保话加一句普通话,不伦不类,有些做作的女生甚至一天到晚老是说蹩脚的普通话,好象这样能够显示出她“与众不同”的个性一样,让人作呕。
国家推行普通话,是叫我们出门在外和全国人民打交道时方便交流,而不是要让普通话取代我们母语的第一语言地位,德保话是壮语的一种,是受宪法保护的少数民族语言,我们怎么能够放弃这么美丽的语言呢?
因此,我建议我们有个性的德保仔们,都要站起来维护我们的母语,教育身边那些愚昧的家长们不要以为从小和小孩子说普通话会有什么益处(实际上我们这些从小说德保话的人普通话水平比现在的小孩子还要高,因为不受父母蹩脚普通话的影响),和你的亲戚朋友都坚持说德保话,在公共场合只要对方不是外地人就要坚持说德保话(这是保证德保话继续保持县城通用语的有效手段),要善于教外地人说德保话(就象广东人同化北来人一样)。
我现在已经和几个朋友商量好,以后进德保的这些超市,都要坚持说德保话,要是服务员或收款员说有说普通话的规定,我们就要让他们老板出来对质,指出这个规定的荒唐性(就象到了纽约某超市却要规定说法语一样),然后表明我们的严正立场——不尊重我们的语言,就休想从我们身上赚取一分钱!
http://www.lovepea.com/hongdou/forumcenter/forumview.asp?topic_id=328376&pagenum=1
强烈支持 !!!!!!!! 大新,那坡, 靖西 , 德保 , 天等 ,隆安,等地的许多人都有强烈的壮语优越感。是壮语最坚固的阵地。
我在隆安中学读书时 说白话的人都给我们同化了 朋友圈子里讲谁要是讲广东话或北京话就是最不受欢迎的 。 我的汉族朋友很喜欢我们, 也就积极学土话 。讲的还不错 。
如果听见有人桂柳话,我们会笑掉大牙的,觉得桂柳话太荒唐了。如果听讲有人讲北京音,总觉得他太老实芭蕉!总想欺负他!至于广东话 ,调侃时还是用几句 。
德保县城目前来说还是屈指可数的壮语县城之一,不过随着桂西铝的建设,必然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进入,势必会改变昔日从农村到县城,从县政府到街坊、从机关单位到学校都以壮语为交际语的状况。对于德保来说,如果以健康的心态去迎接机遇而建设桂西铝是很重要的,但同时如何以健康的语言心态去对待自身的母语壮语以及汉语普通话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确保壮语母语得到顽强传承的同时,学好普通话也是很重要的。那种为了说普通话而放弃壮语母语,或者为了保护母语而拒绝学习普通话的做法都是不健康的语言心态。
对于德保人来说,和本地人在一起坚持说母语,和外地人打交道积极用普通话,是值得提倡的。
楼主从红豆论坛转帖过来的这篇文章,出自我认识的一个人的文笔。上个月我有事回家乡德保,曾经在朋友的一个饭局上提到过德保县城话的生存危机的话题,于是就激出了这篇文章,可见很多看似平常但是大家都意识不到的事情,如果经过分析和讨论,往往就会有所反思。在红豆论坛上,对这篇文章的跟帖讨论很多,现在我也将其中的一些我认为有辩论价值的跟帖转帖过来,仅供参考。
支持!多一种语言就等于多一种思维方式,有利于我们从多角度看问题,说普通话只是时髦而已,其实在大家都会说德保话的情况下,已经没有必要在德保的平常生活中再说什么普通话了。而且,德保话是德保自身本土文化的表现方式之一,提倡说德保话,保存德保文化,有利于我们增强德保人的历史使命感,呵呵,我跟德保人坚决说德保话!
土话现在不为人们所接受,是因为土话跟影视剧、书刊杂志上面的语言想去甚远,讲了一辈子的土话,往往到死那天还不明白某些话是怎么写的。这可够郁闷的。 我小时候写作文就遇到这种情况,很多话写不出来,游泳(am da)、厅学(ting ya 学校)、孤(gou 我)、进糇(jin hou 吃饭)、屙屎(o kei)、切切磋(qi qi cuo 剪刀石头布)等等,我一概都不会写,那时真是郁闷死了。 我认为,要保留德保土话,先要对这个语言本身进行研究整理,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编写一部德保话辞典。只有这样,德保话才能保留下去。毕竟现在是e时代,如果一个语言,写不出来的话,这个语言离作废也不远了。就像我们现在上网发贴回帖都用汉语一样,土话没法用了。
谢谢6楼的,其实作为德保人,我对这种现象反感已经很久了,你说出了我的心声! 我认为,我们德保现在很多人说普通话说明了我们德保受到强势汉族文化的影响造成的。就象80年代很多北方人说普通话带点粤语一样,这种现象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德保话跟普通话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说这种话的人数有很大的差别。对普通话来说,由于它风行的地方范围比较广,影响比较大,所以,虽然它受到当时强势的港台文化的影响,但是,没有多久,由于它自身经济的发展,它又恢复了自己的特色。可是,我们德保话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由于我们人口比较少,影响又小,再加上铝矿在德保的开采,很多外地人涌入德保等原因,如果不注重保护的话,过了我们这一代,可能在德保的下一代里,德保话就要大大的萎缩了,最终的结果就象世界上的许多语言一样,永远的消失掉。那太可怕了!
我最近整理收集了一些德保话中能书写的词汇(汉语词汇),或许对你们有点点帮助。 http://hongdou.gxnews.com.cn/hongdou/forumcenter/forumview.asp?topic_id=324786&pagenum=1 要保卫德保话,就应该先研究德保话。如果连我们都不了解德保话的话,那保卫也就无从谈起了。
7楼的话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有点扯乱弹了,编一个字典就能避免语言的消失吗?偶认为不行,一般的老百姓有几个去看什么壮文字典的?有几个说话要去翻字典?语言的活力关键在于应用,更关键的在于老百姓愿意不愿意去用,而老百姓用不用,我认为,重要的在于对使用这种语言有没有一种自豪感。这种例子很多。很多人法国人对于在法国用英语问路的人,首先选择的是用法语来回答,很多广东人,与别人交谈,不管对方是什么人,首先跟你说的,就是粤语。而这,都归结于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有一种认同,有一种自豪的感情在里面。所以,要避免德保话的消失,重要的在于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是的,现在的小孩子连母语都不会说了……不是说一说德保话就不会说普通话,能说几种语言有什么不好?我相信各位都会说几种方言吧?那些老师是罪人,为什么在学校一定得要说普通话?为什么不准说壮话?哪到北京人上学时不能说京腔只能说标准普通话??要知道北京话不等于普通话……
德保话,据我所知,是用‘讲’的方式流传至今。 关于原来有没有文字,可以请对民史,民俗有研究的人来讨论。 但我个人认为,并不是说没有文字就是没有民族文化。 实际上,很多民族并没有文字可以传承到现在,但民族特色,风俗习惯还是保留下来了,自成一族的文化特色。 不是吗?而且壮族是爱以唱歌的形式来交流的民族。 7楼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有文字的民族,可以更容易方便的把民族历史/风俗/特点告诉给下一代,毕竟口头或/和诗歌的表达方式虽有特色,但可以承载的内容并不是太广太厚重嘛。
但是,还是不能用‘汉字’来完整的表达德保话中的完全意义,而且这样其实也会误导年青一代,以为,德保话是可以用汉字来描述的,跟汉语是一样的…………(有这样的可能哦!) 虽然目前对壮族应该是自成一族,还是原本就是汉族的异支,仍然有争议。不过,这个论题不是这个贴子想要讨论的东西。我们先撇开不谈。 我们目前要做的是,想方设法来保留/承继/发展德保话这个有特色有历史的语言文化! 我目前能做的就是,尽量和德保靖西的朋友们说德保(靖西)话,跟家里的小孩说德保话,跟在外地工作生活的朋友讲德保话。 从自己做起…… 你们以为呢?
chongge111,我很同意你的上述看法。母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法国人有这个自豪感,我们德保人也照样有这个自豪感。
(待续)
以下讨论转帖自红豆社区百色论坛的同名帖子:http://hongdou.gxnews.com.cn/hongdou/forumcenter/forumview.asp?topic_id=328376
我们可以和兄弟县靖西携手起来,为维护我们的母语——西德语的生存发展权而努力。
别忘记了,还有那坡
那坡?得了吧,早就在N年前沦陷了,变成了土桂柳话的天下。
“我现在已经和几个朋友商量好,以后进德保的这些超市,都要坚持说德保话,要是服务员或收款员说有说普通话的规定,我们就要让他们老板出来对质,指出这个规定的荒唐性(就象到了纽约某超市却要规定说法语一样),然后表明我们的严正立场——不尊重我们的语言,就休想从我们身上赚取一分钱!”
你不觉得自己很幼稚可笑吗?难道说国语就是对你的不尊重?晕
42楼 作者:游戏人生
建议以德保县人民政府牵头,组成一个德保话词典编写小组,用一到两年内完成初稿
偶已经整理了一些,不过水平有限,难免会有纰漏之处。
能发行吗?你们编的所谓德保话词典
两种语言都是我们应该保卫的,但是要看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就像楼主说的,两个德保人上街买菜见面都要酸不拉唧地说普通话,确实有点怪怪的。不过我们一定要做到土也行普也行——这点我应该做得还不错~普通话咱说得挺顺溜,土话也要跟上!惭愧的是很多老人家说的俚语都未必个个听得懂呢!!
语言的作用在于沟通思想,和德保人沟通,大体上还是用德保话好,毕竟这种彼此熟悉的语言相对来说更能够准确的表达和沟通各自的思想。 而且,习惯在语言的使用上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比如,在习惯于和自己的父母说土话的二三十年后,突然之间跟他们说普通话,呵呵,相信大家都觉得别扭。
(待续)
以下讨论转帖自红豆社区百色论坛的同名帖子:http://hongdou.gxnews.com.cn/hongdou/forumcenter/forumview.asp?topic_id=328376
恩 这个问题我也发觉了 当初没在意想不到有这么多人在意呀 这个问题在我家也存在呀 我的表妹和我外婆就是这样的 说话不好好说 就是掺着普通话和德保土话的 我听了 也怪难受的 尤其是现在90年后出生的人 现在都不怎么说德饱话了 所以我应该打一场持久的德保话保卫站呀!!!!!
保卫德保话,并不是拒绝普通话,两者根本不矛盾,请外地的朋友不要太敏感了。 德保话是大部分德保人的母语,而现在出现了许多家长和老师宁可让下一代放弃德保话为母语,取而代之的是酸不垃圾的“德式普通话”,这样做只能让下一代失去美丽的母语,而又多了一种垃圾一样的“德普”!结果,德保话说得不好,普通话也说得差劲! 我们应该在坚持和本地人说德保话的同时,学好标准的普通话来与外地人交流。
不是说,你会几种语言,你就会多几种人的价值嘛
(待续)
以下讨论转帖自红豆社区百色论坛的同名帖子:http://hongdou.gxnews.com.cn/hongdou/forumcenter/forumview.asp?topic_id=328376
感觉有种杞人忧天的想法```
学校要求讲普通话是可以理解的,用普通话来思维,学生作文中出现“吃饭先”“我家的牛在田里来年来炼去”“我们在教室里吃分瓜”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说到蹩脚的普通话,在广西,除桂柳一带稍好一点(虽然n,l不分),其他地区的普通话不敢恭维。平时自我感觉不错,一旦上电视或录音,缺点都暴露无遗了。我们的普通话有待加强。 再者,德保话也有好几种口音,到底一哪一路的为标准音,还值得讨论。老一辈的一些经典土话已经被遗忘。山歌也应该是德保话的精髓之一,可我们这一代人就听不懂。所以要捍卫德保土话,还任重道远啊。 发展和保持民族特色之间,确实存在着矛盾,就看怎么去正确对待了。
不管怎么~方言是应该保留的~~不管过多少久~
悟空,你要说普通话,要不然观音姐姐会怪你的!~!
师父,我要讲土!!
在这里我想请教下楼主,什么是有个性?什么才叫有个性的县城? 有空在网上的话请回答好吗?
答德保东路,个性就是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特点。其他县城都沦为汉语的县城,德保和靖西却还保留着壮语(土话)的交际,这就是个性。
桂海,你要说土话,要不然“公祖”哥哥会怪你的。
我到其他县都是用他们的本地话[土话]来交流的,也和德保一样,他们也不会忘记本地话的~ 这样说来,你的意思说本地话[土话]就是有个性的县城啦?哪天我有机会到CCTV亮像,面对全国的观众的时候,我的开场白就这样说;我是来自广西百色一个有个性的县城,德保.!!为什么说它是有个性的县城呢?因为我们都说本地话[土话]!谢谢大家!! 你说我的开场白好不好?
东路你错了,别的县城都说“本地话”那是没错,但是这些所谓的“本地话”都是“泊来品”——汉语方言(桂柳话或者白话),是到后来由汉族带来的方言,他们原本的母语——壮话却被摧残得七零八落,没有几个年轻人会说了! 你去过哪几个县城?看看除了德保靖西之外的百色地区县城吧: 那坡——原来说的话是和德保话差不多的,现在却被桂柳话取代了! 田东、百色——白话取代了壮话! 乐业、田林、西林、隆林、凌云、平果——桂柳话取代了壮话! 田阳——还算有个性,还在说壮话! 象我们德保这样保持着从古至今都用壮话来交际的有个性的县城,确实不多见~!
楼上的预计10年后德保县城主流的话是什么话呢?50年后呢?壮话是弱势语言,迟早普通话都要替而代之的。
镇安府人,告诉我壮话的母语是以哪里为标准?德保话是否壮话?或者德保话是自创一体的?忘了,应该还叫个性哦~~~~ 百色地区[原来]我除了隆林,西林和凌云没有到过,但我知道他们的方言,他们都有本地话,虽然平时都说夹壮的桂柳话,但不知道你是否听过地到的本地话? 我不想扯远,就拿百色12个县市来说,其他县的人都可以用两三种方言来和人交流,这是进步,是经常交流发展的结果。我们应该不忘本地母语而多学些其他的语言,多多交流才有进步这是铁打的真理,你现在提出要保护德语,出发点是好,可你知道吗?你是不是要回到原始的社会去,封闭自守吧,没有人可怜你!
德保仔
德保的个性就是从农村到县城都通行壮语,大部分德保人出门在外见到德靖老乡都会说德保壮语,感情上十分亲切。而别的县的壮族人出门在外,明明会说壮语,却大都不好意思说,而用所谓的官话桂柳话之类来交流,酸! 至于如何保护,很简单,作为德保人来说,和老乡坚持说壮语,以说壮语为荣,这就够了。
(待续)
以下讨论转帖自红豆社区百色论坛的同名帖子:http://hongdou.gxnews.com.cn/hongdou/forumcenter/forumview.asp?topic_id=328376
语言,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保护文化,当然要保护语言。所以,保卫德保话并没有什么不对。至于说到对外交流,只要大家都能说普通话不就解决了嘛。说到保卫,关键的一点,我认为,还是一个做为德保人的自豪感,广东人一直坚持说粤语,原因就在于他有这个自豪感!
以前,右江师专有个女教师, 说普通话很有京味。 因为觉得好听,我就在一天晚上混到那里请她做点事,开始我讲“百普”,她不愿意,然后我就将“德普”,“驳”“眯”“漏”。。。一大串出来,她更加不理。 然后,我故意走开,在她还可以听讲的地方,与北京来的讲师团某老师大声玩“京普”,那个女教师略惊,走过来跟我们说“京普”。我终于不耐烦了, 就用“德语”回答她,每想到她居然开心得不得了!竟跟我聊德很欢! 你们猜猜,她怎么聊的? ---------聊的是正宗的德保足荣土话!! 她说没想到你是德保的,我说我想到你应该是德保的。 她说:为什么? 我答:知道你的“京普”挺不错,可是你的味道还是有德保玉米味的,我闻得到。
支持楼上的。 既然是同一地方人,同一族人,而且都会讲同一地方的话,为什么就不愿意讲呢?而且,京普讲得再怎么好,你也还是呆在百色啊,还是这个地区的地方呢。就这么摆谱!要真是让她出来见个世面,那还得了?BS这个女人一个! 偶就不同了,能够讲‘土’就讲‘土’。偶尔忘记的词,才用普通话表示(为止偶BS自己一下) 偶不觉得自己来自小地方有什么见不得人D。 相反,就是小地方偶还得出得来,就表示偶的能力比一般‘城里人’都要强呢!不是吗? 偶觉得,所谓‘保卫战’就是在可以讲同样方言的环境里,尽量多说。毕竟德保话没有文字记录的方式,只有靠坚持不懈的对话交流才可以保存得下来。 偶还觉得,不管是哪里的口音,能够交流就可以了。毕竟这样可以保留更多的历史信息,语言嘛,多元化一些,没有什么不好。 你们以为如何?
还是那句话,需要保护吗?不保护的话是不是连母语都不会说了? 假如说自己人对话用母语,当碰到说普通话得朋友时,大部分没怎么出过远门的人们是否真的能灵光一现说起普通话来? 没错,广东人连普通话都不屑于学,我们有这个资本否?
看看香港吧,别人巴不得说一口英语呢,阿SIR,妈米,shopping这些都是地道的广东话?
楼上的明显犯了逻辑错误,跟会讲母语的人讲母语怎么就影响了跟外人讲普通话呢?这里面有什么必然因素吗?是不是一讲了母语就会忘记了普通话,不至于吧?我在外面那么多年,还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呢。 而且,香港人说话里带英语只是说明了它的语言受到了英语的影响,并不代表它放弃了讲广东话。不然,经过这么多年,香港就应该是完全讲英语的城市了。 说到有没有讲本地话的资本,想问楼上的是,依你的观点推理,是不是有钱的地方才有资格讲母语?有钱人才有资格讲本地话?这简直是太荒谬了。
请问楼上的,你认为如果德保人之间不讲普通话,跟谁练普通话去? 有钱当然不用跟别人学别人的话,除非他吃饱了说着玩。我只见学英语的人多如牛毛,不见学壮话的有几个。
德保人之间不需要练普,德保县城街头的外地人多的是,和他们连普就可以了。壮话存在于壮族人民当中,大部分人出生了就学,怎么会“不见学壮话的有几个”呢?你还是不要缩在百色市街头看整个百色地区了,你根本不了解百色地区。
在德保的外地人有多少我确实不知道,因为我不在德保,也不在百色市,本人地地道道的平果人。平果铝兴起时间也有几年了吧,外地在平果的投资也不少,在平果的外地人是否比德保的多我也不敢保证,今天中午11点半左右我还在交警队附近碰到了四五个白人老外,不过在平果的外地人还真的不多,但在平果已经开始慢慢流行普通话了。 我说的不见学壮话的有几个是指母语不是壮话的人,这理解力。。。在这讨论真累~~
回97楼,如果真的依你所说,那我们中国人中会英语的一见面就说英语好了,还说什么普通话?呵呵,不正好可以多练练口语吗?还有啊,为了跟世界接轨,中国的国语定为英语好了,提倡说什么普通话啊! 其实, 我们学习人家的语言,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抛弃我们自身的母语啊!
的确,不少专家学者早就呼吁保护地方方言。社会学家郑也夫曾撰写过一篇题为《是保护方言的时候了》的文章,他不无尖锐地指出,人们对语种保护的意识甚至落后于对动物的保护。文化储藏积淀在语言中,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储藏在其多样的语种中。
在采访中笔者也发现,几乎所有的“老杭州”对杭州话都怀有深厚的感情,对它的日渐衰微感慨万千,都非常赞同想办法保护杭州话。70多岁的林立峰老伯固执地用他熟悉和喜爱的语言说:“格么大家都说普通话,杭州就不是杭州了。”
但也有很多人反对或不赞成保护方言,他们认为,推广普通话是国家语委的既定“国策”,推普符合时代要求,保护方言则背道而驰,是人为地阻挠普通话的推广。特别是不少由外地来杭州工作、生活多年的人认为“不需要”保护方言,因为语言上的差异给他们融入这个城市人为设置了一道无形的障碍。在杭经商多年的王丽亚女士说:“如果说杭州话作为方言需要保护的话,那么我们温州话,还有宁波话、绍兴话等等要不要保护呢。如果大家都说家乡话,那还不乱套了。”
而不少专家学者和普通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是非常必要的,在公众场合必须推广普通话。特别是在当今这个人员广泛流动的社会,不用或不会说普通话,就会出现交流障碍,甚至是寸步难行。但他们也同样认为,在公众场合推广普通话与在一定人群、一定场合使用杭州话并不矛盾。从事40多年教育工作的杭州市八一中学教师王藻说:“推广普通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消灭方言。我们必须及早对方言消失这一问题有清醒认识,及早开始保护杭州话。”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王岳川在接受采访时说,全世界每天都有几种语言在消失,每年都有几种文化死去,如果不加以保护,那么最后只剩下英语和美国文化,岂不是很可悲的事情?保护方言,同时也就保护了个体文化和村落文化,保护了文化的多样性。目前,中央电视台正在拍摄反映口头文明遗产的十集专题片《草根中国》,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杭州话属于吴方言的一种,承载了很多历史文化的遗存,因此从历史文化保护的角度来看,需要保护杭州话。
保护杭州话,并不是硬要规定大家都讲杭州话,对保护杭州话需要合理理解。浙大中文系方一新教授、池昌海教授等学者指出,保护杭州话应当是在一定人群范围内或通过一定载体来进行,而不应当把此理解为否定在公众场所推广普通话。保护和传承杭剧、杭州大书、小热昏等地方戏曲,就是保护杭州方言的一种有效形式。现在杭州多家新闻媒体开辟了方言栏目或节目,如电视频道“阿六头说新闻”等,也同样是保护杭州话的一种载体。保护方言也可以学日本、美国等一些地方的做法,通过光盘刻录等方式保存在博物馆里。
“我们民族共同语的走向是普及普通话,不必强求所有的人都使用方言。就好比古董虽然是宝贝,我们必须把它们保存好、保护好,但是我们不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古董。”浙大中文系的另一位教授祝鸿熹这样风趣地说道。接受采访的几位专家学者同样强调,身处开放的年代,身处开放的城市,在公众场合推广普通话,与在一定范围保护地方方言,应该是同样值得重视并为之努力的两件事。
转自新华网
我觉得我一开始就强调了,现在是否需要强调保护本地语言的问题。 不说杭州或者美国这些其他地方,具体地看待德保现在所处在的状态。请问是否承认这样一个现实,百色地区的普通话水平(不说标不标准)在全国来说是否属于落后状态的?杭州的普通话流行程度是否比百色高? 杭州人是在有了一定普通话水平的时候,才特别强调保护本地语言。而美国更是以英语为基础的时候法国裔强调保护法语。请看楼主所说的,其中最为显眼的就是在超市的例子,我还从未听说过国内哪里的超市里,工作人员和顾客都是本地人的情况下,不说本地话顾客就该拒绝购买的。百色人讲普通话还是处于萌芽阶段,这个杯弓蛇影的说法是否显得太过于不自信呢?不过德保人要是觉得德保将来还是不会开放,或者不需要开放,想都不想开放的话,我支持保护德保一个相对比较纯净的语言环境。楼上列举的太多,不能一一反驳。
(待续)
以下讨论转帖自红豆社区百色论坛的同名帖子:http://hongdou.gxnews.com.cn/hongdou/forumcenter/forumview.asp?topic_id=328376
偶觉得,你们会不会走得太偏激了一点。 我想楼主是想说,德保人,包括所有在德保和不在德保的所以会讲德保话的人(如果可以加上靖西人,那坡人,),有权利和义务坚持说德保话(还有靖西话和那坡土话)。否则在这样一个强势文化(包括汉文化和西方文化等)包围的环境中,最怕大家都不去讲自己的本族语言,那么这样一种文化遗产会渐渐消失。现在就‘保卫德保话’,就不必等到后悔方觉迟的那天。 楼下的就不用再强调说什么“为什么不用德保话来表述楼主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话了。如果你对德保话,靖西话,那坡土话有所了解就知道,这些土话(或者说方言)是没有文字可以记载和承载的。所以更有了坚持“说”才不至于泯灭的必要性!! 坚持说德保话(还有靖西话和那坡土话),以使德保话(还有靖西话和那坡土话)得以长久的流传下去,我跟楼主一样,认为是这个地方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外地人如果愿意学,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只是对如此有难度的语言,您有没有兴趣,恒心去学就另当别论了)!因为从小我们在家里就使用,现在跟家人的交流也是用的德保话(还有靖西话和那坡土话),这种感情就象用其他方言做母语的人一样,只有在说在用的人才会明白的。 没有必要要求外地人讲德保话,但跟本地人就可以坚持说德保话。但不用走极端,可以开导那些以为说德保话很土的人(因为实在他们说的普通话也不见得很标准) 对于江浙人,我是很了解的,他们都在坚持跟自己地方的人说自己的方言,有文化的因素,也有经济发展强大的因素。但并不是他们是在经济发展得很好了之后才回过头来坚持说自己的方言的。文化和习惯使然。(这点上海人就非常明显,人所共知,我也不多说了) 但是仍然可以与学习标准普通话和英语和其他语言齐头并进。 凡事没有必要说非此及彼,不是吗?何况语言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有很多共通点的。我就觉得我的普通话发音和英语发音比其他地方的同学正,主要得益于我平时不说桂柳话和白话。个人观点,不用批驳。
(待续)
德保县别辜负贝侬们的希望哦!
贝侬们也帮他们出谋划策吧!以后去德保看看!
早知道了,哈哈!怎么不在把我在红豆发的贴拿出来啊,哈哈,我的还置顶呢。
而且发得比这个早多了,你可知我在红豆叫什么?哈哈,一个喝酒的人(独进楼是也)
朋友圈子里讲谁要是讲广东话或北京话就是最不受欢迎的
如果听讲有人讲北京音,总觉得他太老实芭蕉!总想欺负他!
bbc贝侬,我就是带点北京音,你可不要歧视我!我是无辜的!我在家说的是壮话;高中是在武鸣读的,说桂柳话;我的普通话是在北京巩固的,自然就带北京音了!
德保话很好听。如果保德人不会讲桂柳话就好了。桂柳话还是广西北边的官话,如果语言有三六九等,桂柳话应该是第一等。政治上:得到政府支持语言是强势语言。经济上:使用的语言有价值是强势语言。生活中:人们喜欢使用而且使用频率最多的语言是强势语言。在我们南宁白话是强势语言。会讲白话的很自豪,在外面比较被人看得起。而壮话只能在村里讲。好象是人为的歧视!!!????
德保话很好听。如果保德人不会讲桂柳话就好了。桂柳话还是广西北边的官话,如果语言有三六九等,桂柳话应该是第一等。政治上:得到政府支持语言是强势语言。经济上:使用的语言有价值是强势语言。生活中:人们喜欢使用而且使用频率最多的语言是强势语言。在我们南宁白话是强势语言。会讲白话的很自豪,在外面比较被人看得起。而壮话只能在村里讲。好象是人为的歧视!!!????
所以要好好宣传自己的文化,让更多的年青人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就不会感觉说民族话而自卑
这种问题在文化发达国家是一个荒唐,但在现在的中国大陆却是一种常态。本地话当然要保留,普通话作为国语,青年们也最好有学习,因为学习更多外界知识和方便外出交流。二者其实并不矛盾。但是强制使用就有问题了。
普通话是以北京音等北方语言为基础的胡音很多的汉语言,汉语只是相对先进点的语言,说出来也没什么光荣的。
出国了,说国语,要是被人认出是中国人,反而你觉得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因为中国那些权贵和被异化了的中国外逃难民的所作所为都可能与你挂上钩,国际上中国人的完整形象,并非某个组织天天宣传那样光鲜而强大。有时候觉得,作为中国人真是一种耻辱。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