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转摘)广东罗定历史(对壮族有启发性的参考) [打印本页]

作者: 太一郎    时间: 2004-7-22 20:32
标题: (转摘)广东罗定历史(对壮族有启发性的参考)

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91年2月1日公布了首批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罗定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独特的文化、秀丽的风景而名列榜上

一 罗定市历史悠久,它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之南,东有云雾山脉,西有云开山脉,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冲,自古被视为门庭防卫,抚绥重地。 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期,已有人类在罗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们居住在今天苹塘、金鸡等地的洞穴中,过着渔猎生活。距今四五千年前,罗定的泷江河、罗镜河、太平河流域,已遍布人类生活的踪迹。早年在罗平横垌背夫山发现的大型战国墓葬,其墓主人就是史料所称的“百粤之君”。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在2400多年前,罗定曾经创造过辉煌的远古文明。对此,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先生曾撰文指出:“罗定东邻高要,南接阳春,西界岑溪,是一天然古国,即古称两山之间(云开大山和云雾大山)的古王国之地。”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罗定属苍梧郡端溪县地。东晋末年,在罗定地设立龙乡、元阮两个县,龙乡治所在今太平镇潭白管理区(关于元阮县城,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和徐俊鸣认为在罗定盆地的西缘)。这是罗定设县的开始。 罗定自晋末建立县治后,地位迅速上升,龙乡建县仅数年,晋康郡就由元溪县迁来龙乡县。自此,罗定太平便成为郡治所在地,直至北宋初,相沿六百多年。期间,曾一度改设广熙郡,但郡城仍设在罗定。 到了南朝梁、陈年间(公元502—581年),曾在罗定县设置一州(泷州);三郡(平原郡、开阳郡、罗阳郡);六县(龙乡县、夫阮县、永熙县、罗平县、开阳县、安南县)。 隋开皇九年(公元583年 ),撤郡改行州县制,罗定地设一州四县。24年后,撤州改行郡县制,以罗定的太平、罗镜为中心设立永熙郡,仍以太平潭白为郡城,永熙郡下辖泷水县、永熙县(均在罗定)、怀德县(今信宜)、良德县(今电白)、安遂县(今郁南)、永业县(今岑溪)六个县。这是罗定历史上最大辖境。 唐初改永熙郡为泷州,在罗定境内恢复一州四县政制。后泷州一度改名开阳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名泷州,所辖泷水、开阳、永熙(后改永宁)、安南(后改镇南)四县,大至包括罗定全部及云浮、信宜、郁南、岑溪小部分地区。北宋开宝六年撤消泷州,四县并为泷水一县,长达六百多年。 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因罗旁地区的“瑶乱”被平定,泷水县升格为罗定直隶州,“罗定”一名自此载入史册。罗定直隶州管辖东安(云浮县)、西宁(郁南县)两县,俗称“三罗”,至辛亥革命改罗定州为罗定县止。三罗地区成为广东一个重要行政区域,长达三百四十余年。二 罗定先民们在一万年前便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他们从山洞穴居走向山丘建屋定居;从原始群走向氏族社会;从愚昧落后走向文明进步。经过数千年德融合发展,成为百越民族的一个成员有着相同图腾信仰,有着共同文化特征。 到1700多年前德东晋王朝,罗定地区居民仍是越族人。故历代王朝在罗定实行越族酋长自制制度。到东晋末年,在今罗定设置龙乡、夫阮二县时,县名便是来自越语译音。如“夫阮”就是越语“荒地的村”的意思。两县的行政长官亦由当地越族酋长担任。南北朝时期,中原汉族居民因战乱灾难大举南迁,不少豪门大族亦随之落籍岭南。南朝的梁王朝时(约公元502—557年),原籍河南鄢陵,曾任新、石二州刺史的陈法念举族定居罗定。他们“以孝义训溪垌蛮族”,传播中原先进的文化,加速了罗定土著越族的封建化进程。陈氏家族一连五代都担任罗定越族酋长。和高凉冯冼氏、钦州宁氏合称岭南三大酋长。以使用铜鼓著称的古代越族,到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俚、僚族,主要原因氏分属两大酋长管辖:粤西南路至海南岛的部落尊冼夫人为酋长,叫俚人;西江南岸、高凉以北地区尊陈法念为酋长,叫僚人。唐朝,在岭南推行怀柔俚僚的政策,陈氏家族的陈集原官至冠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将军、上柱国、颍川郡开国公。其事迹入载官修的《新唐书》、《旧唐书》。

唐玄宗开元十六念(公元728念),泷州刺史陈行范领导僚族人民反唐称帝,攻占了粤西四十余城。唐王朝派宦官杨思 率十万大军围剿泷州,陈行范与六万多起义僚人被杀,许多僚人因此被迫西迁。留居原地的唐代僚人,到宋元年间改称僮族(今壮族)。 唐朝末年,原在荆楚地区生活的瑶族大举南迁,徙落今两广各地。此后历五代、宋、元、明各朝凡八九百年,罗定地区的居民以瑶族和僮族为主体。其僮族,清代大学者顾炎武说:“僮则旧越人也。” 宋元明时,罗定地区的瑶、僮两族人民反抗封建王朝统治压迫的斗争此起彼落,持续二百多年。到明万历年初,明王朝出动十万大军征剿罗定瑶民,历时一年,杀害四万多人。大量瑶民四散逃亡,少部分避居深山。 明初推行屯田制度,不少参加屯田的汉族士兵落籍罗定。与此同时,官府公开招募流民定居垦荒,大批汉族人纷纷迁居泷江两岸。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派往罗定围剿瑶民的官兵成批落籍罗定。此后,大批汉人继续迁入,罗定居民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由原来瑶、僮两族逐渐改变为以汉族移民为主体。 追溯历史,罗定长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沿袭至今仍然保留着少数民族诸多遗习。如今天罗定人喜食螺、蛤、蛇之类的动物,其烹饪仍是典型的古代越族遗存;罗定有三月三、四月八、七月七等民间节日;昔日罗定闺女出嫁前一连几晚吟唱一些如泣如诉的民歌,俗称“唱字眼”,这是典型的僮族遗风。先前罗定各地遍布雷王庙、开天庙、盘古庙供人顶礼膜拜,这显然是瑶、壮族传统文化留下的烙印。 古代罗定虽地处岭南,声名却传播神州。历代均有不少著名的历史人物涉足罗定,如唐朝的诗人宋之问、武后宰相张柬之、桓彦范;翁方纲、何仁镜等,都曾避乱或寓居罗定,留下了许多题咏。初唐杰出诗人宋之问任泷州参军时所写的《过蛮洞》、《入泷江》两首诗,被收入《全唐诗》中,描写当时罗定少数民族聚居,文身凿齿,瘴疠肆虐、生活贫困的情况。陈氏豪族的陈集原在唐武周年间撰写的《龙龛道场铭(并序)》摩崖石刻,取六朝骈文之精华,文笔优美,骈词工丽,后被收入《全唐文》和《广东文征》。明万历年以来,出任罗定地方官者多具文韬武略,如陈磷、郑人逵、张国经、洪颐煊、宋起凤等,他们启贤兴学,促进了罗定文化教育的发展。到民国时,罗定成为广东的文化县之一。 罗定方言也很独特,有白话(近似于广州话)、 “neng"(注:代替古汉字—左“人”右“能”)古话、客家话漳州话、阳山话及瑶话等。其中以 古话最具有地方特色,与广西东部的“地古话”较接近,是以古代俚语、僚语和中古音为基础,与多种语言长期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特方言,它保留了许多古音成份,是罗定古代地方语言的“活化石”。“neng”古话最大的特点,一是复调,同一个字词,用作定语时读一种声调,用作宾语时却读另一种声调;其次是运用唇、舌、齿发音,在旷野中传播时十分清晰响亮。“ neng”古话主要集中在围底河流域丘陵地区,这里正是古代俚、僚族人聚居的地方。这种方言自成体系,极具稳定性,故能从古代流传至今而不被别的方言同化。 从民歌亦可体现地方的文化特色。罗定山歌和“ neng”歌多为七字四句体,对平仄、对仗、押韵比较讲究,但也崇尚通俗易懂。可以两人对唱,也可以摆设山歌擂台,和者的歌头要接对方的歌尾,意境相贴。不少联络顶山歌使用方言及地方俗语入歌,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音而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素龙镇妇女伍凤英以唱山歌闻名,1960年10月到北京出席全国群英会,在会上演唱了罗定民歌。会后受到郭沫若的亲切接见,后被吸收为中国音协会员,并当选为音协广东分会理事。 罗定保存有大批珍贵的文物古迹。目前,全市登记的文物景点有132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名胜古迹有龙龛岩摩崖石刻、文塔、蔡廷锴将军故居(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学宫、府第民居、罗定州城遗址(明清)、泷水故城(唐代)、建水故城(唐代)等数十处。 罗定的考古发现尤其市古墓葬的发掘,令人瞩目。近20年来,岭南所发现的大中型战国墓葬,最大的有三座,其中两座在罗定,这就市著名的太平镇南门垌战国墓和罗平镇背夫山战国墓。两处墓葬出土文物近200件,其中有4件青铜鉴为广东所仅见,铸造精美,肩腹部有细密的蟠螭纹,耳当是蟠螭纹组成的兽面和兽头装饰,这饰物非王者莫属,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墓中出土的青铜镰、叉、云纹鼎、三叶矛、三棱镞,为广东前所未见。在罗定罗镜鹤咀山发现的南朝墓是目前岭南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座南朝墓葬。墓中出土精美的越窑青瓷56件,是一千多年前青黄釉瓷器中的精品。尤其是其中两只瓷罐有偶然烧出的“窑变”釉色,尤如千峰青翠点缀一缕紫霞,十分罕见。墓中还出土了金手镯、金指环、铜镜、陶器等物。金手镯上面凿有几组栩栩如生的神兽异草图案,镂刻工艺巧夺天工,在唐以前的金饰物中,还未见如此精美的珍品,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曾送首都北京以及香港等地展出。罗定还是岭南出土铜鼓最多的地方之一,已发现汉至晋代铜鼓出土点12处,出土铜鼓16面。这种古代民族用器至今仍在西南、海南各民族种以及东南亚各国民族中使用。说明古代罗定曾是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此外,在罗定还出土过青铜车器及饰物,其精美程度可与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中出土的车马饰物相比美。 四 罗定不但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凭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和市场经济之大潮,罗定人民正携手共建多姿多彩的今天。 工业以省级先进企业广东液压泵厂、罗定无线电厂为支柱的机电系列企业,以水泥为支柱的建材系列企业,以林化厂为支柱的化工系列企业,以银河纺织集团公司为支柱的轻纺系列企业,以市服装集团公司为支柱的服装系列企业形成五大支柱产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 农业基础扎实,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由于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尤其市引、蓄、提、电相结合的水利水电建设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粮食十多年来持续稳产高产,1991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1995年被国家统计局、中国农业评价中心评为中国农业生产百名大县市(排名29位),1997年水稻亩产达1007公斤,成为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授予罗定县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1992年,罗定县达到广东省绿化标准。1996年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称号。

外向型经济起步早发展快。“三资”、“三来一补”企业发展到320家,遍及电子、纺织、轻工、化工、机械等10多个行业,项目规模由小到达,并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变,成为广东省山区县(市)出口创汇大户之一。1996年7越,海关总署批准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罗定海关”,隶属广州海关领导,为我市和周边县市的对外贸易和交往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基础建设加快,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交通方面,有可供82座客机升降的飞机场;有通往云浮、岑溪、阳春、信宜、南江口等5条共长210公里的一级加大标准水泥路;有自筹资金建设的南江港码头。能源方面,实行自办水电、获电和连接省电网三项并举,实现村村通电。全市水电装机容量4.76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0.7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2亿千瓦时。4万千瓦的油电厂即将建成投产。通讯方面,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中继线路光纤化,程控电话、图文传真、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使用十分普遍。 市政发展快,城区格局新。城市建设围绕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城区建成面积已达16.1平方公里,街道总长140公里。城区建设逐步实现绿化、美化、净化。1995年3越,省政府批准罗定市的城区总体规划到2010年扩大到56.1平方公里面积、40万人口,成为以轻纺和建材工业为主、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1996年被省委省政府定为13个创建文明城市试点之一。1996年底罗定制订并通过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1997年,城市规划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荣获广东省“南粤杯”。 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可以看到罗定的过去和现在,但远远不是罗定的全部。希望你看了这个栏目之后,再到实地观光考察。多角度多侧面认识罗定,宣传罗定,同心同德描绘名城更加美好的明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2 20:34:13编辑过]

作者: 南岛    时间: 2004-7-22 21:08
好文章。值得认真阅读。
作者: fly_fish    时间: 2004-7-23 23:56

我知道罗定这个地方,是因为它是"叛徒"的代名词,当年就是罗定人的带路,小日本才能入侵广西的。哈哈


作者: FENGNMT    时间: 2004-7-28 22:02
以下是引用fly_fish在2004-7-23 23:56:59的发言:

我知道罗定这个地方,是因为它是"叛徒"的代名词,当年就是罗定人的带路,小日本才能入侵广西的。哈哈

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

不能因为有几个民族败类就贬低甚至否否整个罗定人民!


作者: 迪椰    时间: 2004-10-17 16:33
已阅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