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泰国农民种田 [打印本页]

作者: xan    时间: 2004-7-18 00:20
标题: 泰国农民种田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4-7-18 00:54
跟我们家乡一样一样的。这是在diu gaj(拔秧),下一个工序是ndaem nuaz(插秧)。它的前一个工序叫做toek gaj(撒种、播秧)
作者: 恐龙爵爷    时间: 2004-7-18 01:25

估计是中国水稻专家作的技术指导。

为了杜绝毒品根源,中国往东南亚尤其是金三角地带派了好多水稻专家,帮他们改种水稻。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4-7-18 02:07

这个说法恐怕不成立。泰族在水稻的种植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泰人的先民(也就是壮族的先民)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民族之一,泰国也是世界著名的稻米生产国之一,不至于要中国派出专家去指导其水稻生产吧。

这张相片看来只是很普通的拔秧苗的情景,并没有太复杂的科技种田成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18 2:13:04编辑过]

作者: 越僚    时间: 2004-7-18 11:16
中国专家指导的是缅甸金三角地区的毒品替代种植,该地区多是藏缅语族民族,如瓦邦,他们不擅长水稻种植,需要指导,泰国水稻种植很发达,是稻米主要出口国,大概只需要袁隆平级的指导.
作者: lannie1013    时间: 2004-7-18 13:03
泰国的水稻单产比中国的大多了。中国应该学学。
作者: 有为青年    时间: 2004-7-18 17:20
泰国地处热带,日照时间长,气温高,全年可种稻,产量当然好。泰国香米可真不错啊。
作者: 凌波仙子    时间: 2004-7-18 19:54
以上的情景很熟悉呢!不知道他们插秧时是不是也是抛秧。
作者: Duhhenj    时间: 2004-8-16 13:45
以下是引用凌波仙子在2004-7-18 19:54:48的发言: 以上的情景很熟悉呢!不知道他们插秧时是不是也是抛秧。

傻丫头,肯定不是抛秧的啦,抛秧的话,秧苗是播在秧盘上面培育的,哪里还会出现照片里的情景。

不过,在抛秧技术没有出现以前,照片里的场景很普遍啊


作者: approach    时间: 2004-8-16 17:16

太落后,这在90年代我们种田用的方法。

现在用抛秧 了


作者: 双子咖咖    时间: 2004-9-2 00:16
也跟我们这里一样嘛,不过泰国的香米相对来说名气大些~呵呵~
作者: 特田栏钟    时间: 2004-12-10 23:06
小时侯放农忙假时我有幸经历过!
作者: td8839122    时间: 2005-11-29 14:59

我们家现在用抛秧了.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12-21 16:07
現在大陸也進口泰國米耶。
作者: 诺诺茂乖类    时间: 2005-12-21 16:50

偶觉得泰国米也不过尔尔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12-21 16:55

沒有辦法耶,大陸的農地目漸減少中,都轉成工業用地耶。

要做好的米粉,始終都是中國米好耶。


作者: 诺诺茂乖类    时间: 2005-12-21 17:03
以前乡下老家的自产米就很好吃
作者: 莹丽    时间: 2005-12-21 17:06
泰国香米闻起来是很香,吃起来其实就那样,还那么贵.
作者: 诺诺茂乖类    时间: 2005-12-21 17:27
就是啊!简直就是杀猪价格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12-21 17:31
吃珍珠米啦,大陸也有產耶。
作者: 依俺    时间: 2005-12-21 22:08
"米棉"(KUO PAI)[产于德保巴头],那才叫真的好吃呢!相信大家都没吃过,因为产量太少,我长那么大,才吃过一回.泰国香米--太毒了,煮熟后太硬了,连几天吃起来就腻。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12-22 09:59
香米要溝絲苗米才會軟熟的耶。
作者: 清风客    时间: 2005-12-23 09:17
以下是引用越僚在2004-7-18 11:16:59的发言:
中国专家指导的是缅甸金三角地区的毒品替代种植,该地区多是藏缅语族民族,如瓦邦,他们不擅长水稻种植,需要指导,泰国水稻种植很发达,是稻米主要出口国,大概只需要袁隆平级的指导.

缅甸金三角地区的毒品替代种植是甘蔗,我国不但指导,简直就是资助、扶贫、无偿献血。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5-12-23 10:36

泰國的農民改種粟米代替罌粟,無需要大陸人員的指導吧?

泰北乃山區之地,有水稻乎?我不知道耶。


作者: 壮家村姑    时间: 2005-12-23 15:17

最好玩的是收稻子时,有的用镰刀整株割下来直接在田里用打谷机脱粒,摊晒在晒谷场;有的则用一种很小巧的割刀割下沉甸甸的谷穗,扎成一把,挂在竹竿上晾干——至今我都不明白为何有不同的分别,是否割谷穗的是比较大粒的糯米?

双抢的时候整个村庄都热火朝天!能干的劳动好手成为公共的人力资源,那里需要哪里去。我外婆年老体衰,但执意耕种,每到这个季节,村里的小伙子大姑娘都来帮忙,在田头吃饭、喝粥、说笑,每个红扑扑的脸上流露出的都是亲切的乡情。稻作民族用双手精心耕种着大米,也精心延续着互助友爱的淳朴民风。

可这些对我都是记忆而已,并不是经历,我小时侯经常看见别人如此作业,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亲自实践,因为那几年我们村里有小孩把手伸到打谷机里绞烂了,有小孩被割刀割破了手,我们被严禁接触这些工具。而我父母在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从农民转为个体户,我就更没有机会务农了,不过老家有亲戚,我常回到农村,看到了很多情景,至今成为珍贵的回忆。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