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又爆猛料:壮族著名学者梁庭望谈壮语卫视、谈壮文翻译! [打印本页]
作者: pcy109 时间: 2014-7-25 08:29
标题: 又爆猛料:壮族著名学者梁庭望谈壮语卫视、谈壮文翻译!
本帖最后由 沙南曼森 于 2014-7-25 13:30 编辑
赢万事之秘诀,应以群众为本
——访著名学者梁庭望先生
广西民族报特约记者 哈 森
来源:广西民族报 http://www.gxmzb.net/szb/html/2014-07/25/content_9546.htm
[attach]66898[/attach]
壮族学术泰斗梁庭望先生。
[attach]66899[/attach]
梁庭望先生接受本文作者采访。
说起壮族学术泰斗梁庭望先生,笔者在鲁迅文学院和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听过两次讲座,对先生的学识渊博、对先生的为人谦逊、对先生朴实且不凡的谈吐,敬佩有加。今日有幸,承蒙《广西民族报》的厚爱,本人被聘为特约撰稿人,采访在京广西名家,便有了这次与大师近距离深度交流的机会。
梁庭望先生在中国文化界负有盛名。仅凭他在中国民族关系问题研究、骆越文化研究、壮族文化研究方面的非凡成就,编写《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中国诗歌通史·少数民族卷》、译注《壮族伦理道德长诗传扬歌》等抢救非物质文化工作中的卓越贡献,作为一名翻译人员,作为一名作家,作为关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年轻人,笔者有太多想请教梁庭望先生的问题。然而,考虑到梁庭望先生治学的宝贵时间和规律的作息时间,今日话题主要围绕他的家乡人民所热切关注的几点问题来展开。
哈森(以下简称为记者):梁老师您好!感谢您在这么热的天气,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我是一直想来拜访您的,今天受《广西民族报》委托,也算是一个契机。我有很多问题向您请教。不过,今天主要想围绕您的家乡人民关注的几点问题,了解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梁庭望:你好哈森。感谢你为广西而来。那么,我们可以进入主题了。
记者:目前了解到一些网友对时下“官方”汉壮翻译不是很满意,他们坚持翻译时不借用汉语,主张生造也要造出一个壮文术语来。那么,面对汉壮翻译这些热点问题,您有怎样的看法?
梁庭望:目前存在的壮汉翻译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存在一些翻译比较生硬的现象。有两种比较偏颇的倾向,一是图省事滥用借词,即过多用汉语音译,简单处理汉借词。然而这类借词琢磨半天才懂,例如Cwzsi,我看了汉文才知道是“测试”。这样,实在影响受众的接受。还有就是,一些词的译文已经有了更为妥当的新借词,但仍在用老借词。例如Baubanh(包办),就不如用新借词bauhban好。另一种现象是总想用壮语固有词素生造。然而,又没经过调查研究,所以造出来的词生硬,老百姓还是难以接受,例如“平时”大家已经用惯bingzseiz,用baeznaengz反而不易理解。如何处理这类问题?我认为,第一、翻译应该多做田野调查,不能闭门造车。可以用问卷调查法了解老百姓是怎么用词的,不能脱离群众,要多了解群众的理解程度。第二、壮语的政治术语和科学术语比较缺乏,通常都借汉,那也要尽量普适化,有一定普遍性才好。像“改革开放”这样大众化、普遍流行的词语,可以多用。第三、用本民族语言造词,也要考虑老百姓的接受能力,也要通俗易懂。像Huqdoeg(毒品)就比较好理解。第四、在尊重原意的前提下,按照壮语习惯,多用短句表达为好。目前,按照汉语的语法习惯进行翻译的情况较多,壮语读着不顺畅。汉语语法中的定语修饰比较多,有时甚至出现接连几个修饰语的情况,照译就很别扭,可以分别用短句表达,这样才符合壮语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总之,汉壮翻译面对的主要是小学文化程度人群、文盲以及部分初中生构成的一个群体(高中以上群体可以阅读原文),所以应关照普适性为原则,也就是要以群众为本。
记者:听您一席话,作为一名蒙古语翻译,也有很多触动。翻译,毕竟是为了让不懂原文的人读懂它而做的行为。尤其应用文翻译,应该更多地考虑受众的接受能力。听说,目前还有一些网友不认可现行壮文方案,另造一套方案在用,或在随意添加符号。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梁庭望:壮文推行本来就很艰难。若再各自造方案或添加符号,那就更乱了。从文字的发展规律来看,还是维持统一一套方案才科学,不能随便更改或加减。目前的《壮文方案》是经过政务院通过的,个人无权更改。方言中的一些语音在发生变化,用壮文方案时可以用方音,但方案不能改。目前广西越来越多的县电视台有壮语播音,用的方案是统一的,但不影响按照本县的方言广播,群众是接受的。藏语有拉萨、康巴、安多三个方言,不易通话,但是他们的藏文是统一的,这使藏族受益匪浅。壮族地区各县壮语新闻,文字表达不可改,广播时可以按照各个方言土语的发音来读。
作者: pcy109 时间: 2014-7-25 08:29
本帖最后由 pcy109 于 2014-7-25 08:42 编辑
记者:文字,是一个族群一种统一标志,也承载着某种共同的精神实质。也许,这不是一言两语可以阐释的。然而,您说的这么通俗易懂,我想老百姓可以一听便知、一目了然。
据说,广西各方正在奔走呼号开设广西壮语卫视频道和壮语广播频率。广大壮族老百姓也正翘首以盼。请您谈一谈广西壮族自治区开设壮语卫视频道和壮语广播频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好吗?
梁庭望:开设壮语卫视和广播是非常必要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人口1500多万,而壮语广播一天才有十几二十分钟,这怎么说都不合适。时下,中央强调群众路线教育,开设壮语卫视和广播就是为群众服务的大好事。我们广西有一些领导对壮族群众的汉语水平好像不是很了解。其实,广大老百姓把握不好汉语的情况还是很普遍。我这里有几组调查数据,你可以记录一下:
1982年壮族人口受教育情况:
1990年壮族人口受教育情况:
2000年壮族人口受教育情况:
现在,距这些数据统计,又过了十几年,壮族人口达到1700万,累计历年遗留问题,还有一半的人口是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只会几句简单的汉语,深了就无法理解,无法从汉语新闻媒介中获得现代信息。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党政文件精神、科学信息、平日要闻,要不就没有翻译,要不就翻译的文件束之高阁,群众看不到。我有三个姐姐(现都去世了),一辈子没听到过一个完整的文件,你说这脑子怎么解放?怎么开发呢?!基层的壮民听不到(或听不明白)市场经济文件精神,经济怎么发展呢?!广西和广东地域条件相差无几,但是经济上却天壤之别。这归根结底就是因为群众无法吃透各类文件精神,思想上无法跟进,无法得到信息,掌握不好技术引起的。广西每3人中有1个壮族,10人中有4个少数民族,这样大比例的人群,一直处于现代信息的语言屏蔽中,经济怎能得到发展?!群众懂不懂中央和地方文件,对于该地区的经济文化,乃至社会发展都有着根本的影响。再比如说现代科学信息。小学或文盲占一半比例的壮族群众,无法从汉语电视广播中准确无误地获取如何科学种地、如何施肥等基本信息,不懂得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甚至农药都会用错。这样一来,将自己的贫困和坎坷用迷信来解释,求得心理安慰。迷信的盛行,更加制约了群众思想的开放和进步,智力开发受到很大影响。世界在发展,我们的国家在发展。发展中现代信息尤为重要。再举一个例子,广西企业家中壮族企业家比例很少。有少量中等规模的企业,大规模企业几乎没有。壮族人做生意的,也就是开个小饭馆什么的,在城市发展中的优势薄弱。目前壮族老百姓迫切需要用自己的母语听到中央精神、了解经济导向,获知现代科学信息。我想,这是广西开设壮语卫视、壮语广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在。
这里,我不讲宪法依据,不说民族平等问题,但想说说民族心理失衡问题。内蒙古、新疆、西藏都有该地区自治民族的母语卫视、母语广播,甚至像青海、甘肃等非自治区省份的民族自治州自治县也有其居住主体民族的母语卫视。那么,壮族这样有着1700万人口的民族,怎么就不能有自己的母语卫视和广播呢?民族语言,不只是一个表象性符号,它也是民族心理的需要,承载着民族认同感,它是顽强地植根于一个民族内心的。我们一定要尊重。不能因为政策贯彻的不到位,而导致民族心理的失衡。那样,我们就做不好一些重要的工作。这也是群众路线教育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记者:我们聊了几个问题,您的每一个考虑,基本离不开“群众”二字。我想,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急群众所急所盼,是我们开展所有工作的根本吧。
梁庭望:是的。做好群众工作,是万事获得成功的根本。希望家乡的壮族同胞们早日看到母语卫视,早日听到母语广播,生活蒸蒸日上,与其他各民族兄弟姐妹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贡献。
近日北京连续高温。我和梁庭望先生的交谈在他中央民族大学家属院的家中进行。梁老师的家陈设简约,书香满屋。他声音低缓,精神矍铄,说起家乡深情款款,侃侃而谈。我在一种说不出的宁静感中,忘却了酷暑炎热,仿佛有一阵阵清风,沁人心脾。这份宁静和清爽来自他,一个一辈子致力民族文化事业而无怨无悔的老人——梁庭望。这里,我加这么一段描写,是想告诉广西的父老乡亲:遥远的北京有这么一位老人,时刻牵挂着家乡的百姓,牵挂着你们生活中所需的点点滴滴。此刻,我替你们感到幸福。
2014年7月13日北京海淀
作者: 牛耕田 时间: 2014-7-25 09:11
梁庭望:目前存在的壮汉翻译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存在一些翻译比较生硬的现象。有两种比较偏颇的倾向,一是图省事滥用借词,即过多用汉语音译,简单处理汉借词。然而这类借词琢磨半天才懂,例如Cwzsi,我看了汉文才知道是“测试”。这样,实在影响受众的接受。还有就是,一些词的译文已经有了更为妥当的新借词,但仍在用老借词。例如Baubanh(包办),就不如用新借词bauhban好。另一种现象是总想用壮语固有词素生造。然而,又没经过调查研究,所以造出来的词生硬,老百姓还是难以接受,例如“平时”大家已经用惯bingzseiz,用baeznaengz反而不易理解。如何处理这类问题?我认为,第一、翻译应该多做田野调查,不能闭门造车。可以用问卷调查法了解老百姓是怎么用词的,不能脱离群众,要多了解群众的理解程度。第二、壮语的政治术语和科学术语比较缺乏,通常都借汉,那也要尽量普适化,有一定普遍性才好。像“改革开放”这样大众化、普遍流行的词语,可以多用。第三、用本民族语言造词,也要考虑老百姓的接受能力,也要通俗易懂。像Huqdoeg(毒品)就比较好理解。第四、在尊重原意的前提下,按照壮语习惯,多用短句表达为好。目前,按照汉语的语法习惯进行翻译的情况较多,壮语读着不顺畅。汉语语法中的定语修饰比较多,有时甚至出现接连几个修饰语的情况,照译就很别扭,可以分别用短句表达,这样才符合壮语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总之,汉壮翻译面对的主要是小学文化程度人群、文盲以及部分初中生构成的一个群体(高中以上群体可以阅读原文),所以应关照普适性为原则,也就是要以群众为本。
作者: 韦偃 时间: 2014-7-25 09:42
梁老师说得好啊!我们抛开国家宪法,我们抛开民族平等,新,西,蒙等自治区,都有母语卫视,非自治区的省份很多也有母语卫视,成千上万壮族人期盼着母语卫视,却难以实现,这是心里平衡的问题。
作者: 越裔引强 时间: 2014-7-25 11:53
致敬!
作者: 大溪連山 时间: 2014-7-25 14:54
敬礼!
作者: 冷涩 时间: 2014-7-25 15:24
我想起了“开到荼蘼”版主。
作者: Sawmos 时间: 2014-7-25 17:37
baez naengz bingz seiz cungj ndei ha!
作者: 勒丁布壮 时间: 2014-7-25 18:38
本帖最后由 勒丁布壮 于 2014-7-30 07:24 编辑
作者: 勒丁布壮 时间: 2014-7-25 19:09
本帖最后由 勒丁布壮 于 2014-7-30 07:34 编辑
。。。。。。
作者: 勒丁布壮 时间: 2014-7-25 19:53
本帖最后由 勒丁布壮 于 2014-7-30 07:34 编辑
。。。。。。
作者: 南虎 时间: 2014-7-25 20:08
只要壮语(壮文)不进入幼儿园、小学等学校教育,壮语文迟早被抛弃的,语法迟早向捞语文靠拢的。官方规定借汉词时以桂柳音为标准对壮语文的打击也是致命的。
作者: daeghaij 时间: 2014-7-25 20:23
梁老的话在壮文翻译上给了某些官方人士和某些壮文媒体一大巴掌,同时也给在壮文问题上的一些看不起《壮文方案》、损害壮文权益的人一巴掌。
作者: 勒丁布壮 时间: 2014-7-25 20:47
本帖最后由 勒丁布壮 于 2014-7-30 07:25 编辑
作者: pcy109 时间: 2014-7-25 21:08
Gangj baenzlawz hoiz, ndei!
Sij faencieng neix couh dwg siengj aeu vunzlai gangj!
作者: 勒丁布壮 时间: 2014-7-25 21:15
本帖最后由 勒丁布壮 于 2014-7-30 07:35 编辑
。。。。。。
作者: 右江河畔 时间: 2014-7-25 23:40
勒丁布壮 发表于 2014-07-25 20:47:46
本帖最后由 勒丁布壮 于 2014-7-25 21:10 编辑
就文字方案的问题,我个人是习惯并
事实证明,
很多网友贝侬是不认同l s的,
对现有壮文方案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进。
作者: 月夜僚人 时间: 2014-7-26 10:01
以前挺敬重专家的,现在算个卵,说这种话,难道口语汉化,书面语就得汉化?
难道叫ba了就没boh了吗?
根据群众接收程度怎么不说根据群众汉化程度
作者: 月夜僚人 时间: 2014-7-26 10:20
壮文走群众路线死路一条,必须走精英路线才能换血重生,群众在不断汉化,只有精英能寻回遗落的根,希伯来语的复活就是很好的例子,通过精英引导民众回归。
作者: Sawmos 时间: 2014-7-26 22:16
我觉得翻译(创造新词)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不然音译越来越泛滥,创新将成为不可能。
我喜欢按音节分写,方便拼读,字也不再那么长。有些词真的是是分是合有点难,duzloegvamoiz? duzloeg vamoiz?
作者: 达莎 时间: 2014-7-26 23:04
梁老先生对于我们壮族而言,就是壮学泰斗,就是最顶尖的专家,不论是他的学术水平,还是他统观全国乃至全球的眼光来看壮语卫视,看壮文问题,这些都是我们根本无法学习的!通俗的说,就是大学教授跟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生的对话。可怕的是,我们还看不到自己是什么水平,还自以为可以比肩泰斗!省省吧,大家还是好好想想,怎样做才能对民族对文字对壮语卫视有利?怎样做才有用?怎样做是有害?
说得有点远了,还是回到这个帖子。毫无疑问,梁老先生的“谈”是名家之谈。可是,认真阅读学习理解的多吗?谈翻译,很中肯,不偏不倚;谈壮语卫视,理由很足又不空洞。对比个别网友列举某国的“翻译”,未免太缺乏可比性了(拿壮区去跟人国比,不但语言环境不同,政治环境更不同,能行得通?)。说到壮文方案,我赞同梁老的“不折腾”,的确要折腾,下去就玩完了。当然,这并不代表“ 死板一块”,方案应该修改,这是可以研究的,若有高见,我觉得应该整理成文,直接送到民委、民语委给领导,总比在网上只言片语拍砖好吧。
作者: Ronghyebyeb 时间: 2014-7-27 00:42
对前辈,对大师我们是要尊敬的.但我们不盲从,我们都有头脑会分析的.别拿什么肩比泰斗来压人,马屁精的嘴脸,省什么省?这是论坛,有看法是要说出来的,是或非,大家都有脑袋的.个别网友列举某国的“翻译",他不单列举"国",也列举"区""州""县"等翻译.
作者: daeghaij 时间: 2014-7-27 10:54
达莎 发表于 2014-07-26 23:04:42
梁老先生对于我们壮族而言,就是壮
梁老说得很对。
《壮文方案》经国家批准,个人无权修改。维护壮文的合法权益。
壮文翻译的好不好,借了多少汉,语法对不对,这些都是个人的水平问题。
但规不规范的使用壮文,这就涉嫌到侵害壮文合法权益与否的问题了。
作者: 红水河畔 时间: 2014-7-27 13:35
我【hois,谦称】 dou lawz gangj hoiq bw.
作者: bouxdoj6789 时间: 2014-7-27 14:46
Ronghyebyeb 发表于 2014-7-27 00:42
对前辈,对大师我们是要尊敬的.但我们不盲从,我们都有头脑会分析的.别拿什么肩比泰斗来压人,马屁精的嘴脸,省 ...
gangj ndaej deng.
作者: bouxyuij 时间: 2014-7-28 09:47
非常敬仰梁老先生,看他的答记者问真的受教育了。梁老谈壮文、谈壮文翻译有理有据,非常切合实际,也非常实用,有指导性。楼上的beixnuengx说壮文必须走精英路线,走群众路线死路一条,请问壮族“精英”有多少?抛开1700万beixnuengx去走精英路线,那壮文才是死路一条呢!
作者: 壮家清穗 时间: 2014-7-28 10:39
bouxyuij 发表于 2014-7-28 09:47
非常敬仰梁老先生,看他的答记者问真的受教育了。梁老谈壮文、谈壮文翻译有理有据,非常切合实际,也非常实 ...
同意!我觉得不仅是壮族发扬壮族。甚至可以让全国人爱上壮族,一起来保护壮文化!
作者: daeghaij 时间: 2014-7-28 13:18
Ronghyebyeb 发表于 2014-7-27 00:42
对前辈,对大师我们是要尊敬的.但我们不盲从,我们都有头脑会分析的.别拿什么肩比泰斗来压人,马屁精的嘴脸,省 ...
记者:听您一席话,作为一名蒙古语翻译,也有很多触动。翻译,毕竟是为了让不懂原文的人读懂它而做的行为。尤其应用文翻译,应该更多地考虑受众的接受能力。听说,目前还有一些网友不认可现行壮文方案,另造一套方案在用,或在随意添加符号。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这是原文中记者说的,另造一套方案在用,或者随意添加符号嘛。规范使用壮文只能在壮文进校以后么?不进校就随心所欲?这是什么居心?
作者: pcy109 时间: 2014-7-28 14:27
本帖最后由 pcy109 于 2014-7-28 14:29 编辑
日前,到青海、内蒙采访藏语卫视、蒙古语卫视情况,发现了一个十分明显、十分特别的现象:青海的藏族干部、内蒙古的蒙族族干部们一见面,都是说藏语、蒙古语。
我好奇地问:你们都是来自一个地方的老乡?
他们答:不是一个地方的。
我又问:你们语言都一个样,没有方言之分?
他们答:有方言只差、方言也交流不了。但是,我们有藏语“标准语”、蒙古语“标准语”。
我又问:你们喜欢“标准语”交流吗?
他们众口一词答:我们都喜欢!我们藏语、蒙古语“标准语”大家都喜欢!
我无语了。
联系兄弟民族文字,也”扯一扯”壮文。个人觉得:百家齐放,百家争鸣,这一“双百”方针永远不过时。
所以,只要是本着解决壮文翻译问题出发,各种意见都可“吐槽”。
但如果带着壮文“Dai dang viz" 思想,那就不妥了。
作者: 韦偃 时间: 2014-7-28 15:45
pcy109 发表于 2014-07-28 14:27:47
本帖最后由 pcy109 于 2014-7-28 14:29 编辑
日前,到青海
很同意您的观点,我们只有普及壮标才能减少争议。藏语!蒙语乃至汉语,都需要强力普及标准语。普及之后方能使大众认可!
作者: 韦偃 时间: 2014-7-28 15:54
有人提出,壮语翻译存在问题,就目前而言,他的确是个大问题。比如汉语“南宁路”标上壮语应写“路-南宁”,但我们的官方却使用汉语“南宁路”当作壮语标上,应该纠正这些低级的错误。
作者: 韦偃 时间: 2014-7-28 16:05
pcy109 发表于 2014-07-28 14:27:47
本帖最后由 pcy109 于 2014-7-28 14:29 编辑
日前,到青海
藏语,蒙语有“立律”作后盾,有学校普及,有民族卫视作传播途径的工具,所以在他们的民族干部见面,使用民语交流是太正常不过。相比我们,则是落后太多太多!我们民族语立法,民族语教育工作的落后是跟民语委,教育厅,民教处有很大的关系,而我们没有民语卫视作传播工具则跟民委,民语委,广电等部门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 wenliqan 时间: 2014-7-28 20:57
勒丁布壮 发表于 2014-7-25 18:38
首先向老先生致敬!
也向记者同志致敬!
就民间对翻译问题“不爽”的事情,看到好多报道和研 ...
beixnuengx gyangj deng liux.
作者: Ronghyebyeb 时间: 2014-7-28 23:01
daeghaij 发表于 2014-7-28 13:18
记者:听您一席话,作为一名蒙古语翻译,也有很多触动。翻译,毕竟是为了让不懂原文的人读懂它而做 ...
你这种脑袋,我文化低不管,我都懒得跟你说,不然我要收学费的.校都没能进你怎么去规范?人家都不懂你怎么规啊?建议你到民语部门去规,看他们都掌握了没?我敢说他们不是全都会的.告诉你一个比较尖端的消息:好像是中央翻译部门的一个教授也搞了几个便于拼写各方言的几个方案.现在你知道了吧?挥棒去砸他啊.还有可以挥棒去砸那个什么树的,搞送气音南边方案那个啊.你是不是舞棒舞出瘾了?
的确有几个贝侬爱参照布依方案来或直接用布依问来写来交谈,也看得懂的,你是不是要到贵州去规范一下?
对于那些参照或自己加符号的,我的观点是不支持也不反对,因为不是官方的也不是权利部门,仅代表个人而已.也没人要求我们怎么怎么,仅他自己爱好而已.不支持并不等于他们的做法就一定没道理,他们的看法就一定是不对的.不过现在看也没多少人跟随啊.
我就经常用壮标方案没有的来拼写我的方言,你是不是要来咬我?
作者: daeghaij 时间: 2014-7-29 20:50
Ronghyebyeb 发表于 2014-07-28 23:01:35
你这种脑袋,我文化低不管,我都懒得跟你说,不然我要收学费的.校都没能进你怎么去规范?人家都不懂你怎么规啊
我能说呵呵么?
连壮文方案都不尊重的人,
谈个鸡毛壮文啊?
你添加或者修改个别音调符号就能拼出你家的方言了?
不要装自己很屌的样子。
中央搞方言拼音方案的上了哪个台面了?
每个人都整一套方案,你要把壮文规范化交给谁?
壮文进不进校,会壮文的贝侬也不少。
要把壮文规范化交给连影儿都还没看到的“进校”你觉得有谱么?
你觉得教育系统有可能允许一个社会不规范使用的壮文进入学校么?
你觉得家长会同意么?
用屁股都能想明白的东西,偏偏装B,有用么?
作者: bouxsai 时间: 2014-7-30 00:35
建议贝侬们多提一些建设性的交流,少做一些无意义的放炮。
比如,上面有说藏族很维护自己的民族,壮族能否也学习人家?
本人觉得,不论是藏族,还是蒙古族,都非常尊重自己的民族、尊重自己民族带头人(领袖)。
比如,成吉思汗,哪个蒙古族人不敬重!
壮族有被族人敬重的吗?瓦氏夫人?陆荣廷?还是布洛陀?
作者: 那迷 时间: 2014-7-31 00:16
壮人民族意识太弱
作者: 峰萧萧Qyaix 时间: 2014-8-2 09:17
看到没,"壮族人口达到1700万,累计历年遗留问题,还有一半的人口是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只会几句简单的汉语,深了就无法理解,无法从汉语新闻媒介中获得现代信息。"-------壮语新闻那样的高度借汉的冒牌壮语,你们是说给广大汉语水平较低只会几句简单汉语的壮族老百姓听的么?欺骗党欺骗人民欺骗自己,还有那些官方翻译简直要了壮族老百姓的命。
作者: 峰萧萧Qyaix 时间: 2014-8-2 09:46
走群众路线是可以的并且是不能丢掉的,但老百姓的口语由于本来就没有接受规范和正确引导,没有尽量捍卫母语“纯洁”的意识,许多可能已经变味,这正需要官方正确引导,去带动百姓。壮族应该借鉴藏族,维族对新词术语的处理办法,蒙古族的我就不说了免得有些人钻牛角尖说别人在国外有亲戚方便直接借用有大环境之类的。维族,藏族别人真的做得很好,别人也在走群众路线。打个比方,我的康巴藏族朋友(云南藏族)告诉我,他们当地以前口语说“手机”“电饭锅”“电冰箱”这些词语全部是直接借用汉语,但是后来在康巴藏语频道听到了这些词语的藏语新名,后来他们当地大家就慢慢的在口语中也有意无意地使用这些在电视上听来的母语新词了,他们说觉得许多新词母语表述很有趣生动,大家都喜欢学说。。。。。。大家可以去交几个藏族朋友,问问他们的感悟。维族也是这样,老百姓口语普遍使用的汉借词官方书面民族语言许多都不采用或者是借汉词和民族语言新造词普遍同时使用,老百姓也需要规范引导。
作者: 峰萧萧Qyaix 时间: 2014-8-2 09:48
当然我没有说什么词语都要用壮语去创造,我没有说不能借汉,。。。。。。。。钻牛角尖的人先看清楚不要喷我。
作者: 华夏世家 时间: 2014-8-2 23:13
一个在京都里边吃着皇粮的人,遥指壮学,赚取名声罢了,没见他有什么实际行动。很想知道,梁庭望的后人会选择北京定居吗?若干代人之后,后人时候也会向他一样,吃着皇粮,指点壮学,赚着名声。抑或是泯然汉人矣!
作者: 僚人小阿贝 时间: 2014-8-4 16:25
向梁老敬礼!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