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少数民族》
隋唐之际,洱海地区的农业技术已接近中原水平。唐朝在此设立姚州都都府,先后委派了浪舍诏、蒙舍诏及河淡等地贵族为刺史和首领大将军。但由于这些贵族受吐蕃势力威胁,对唐时叛时服。唐朝为了削弱吐蕃势力,扶持蒙舍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以彝、白族先民为主体的南诏奴隶制政权。其首领皮罗阁被唐封为云南王。 南诏政权建立后约二百五十年间,同唐保持密切的臣属关系,使节往来不绝。但由于他的奴隶主对奴隶进行残酷镇压,连续对外发动掠夺战争,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不断引起奴隶暴动和起义,到九0二年崩溃。九三七年,以白族段氏为主体,建立了号称大理国的封建领主制政权。南诏、大理本来就是是彝语支民族建立的。
无论是其发祥地和其王室的后代都是彝语支民族。
诏在彝语支里也是“王”的意思。今天在彝语支民族中的本主崇拜中还有南诏王。
至于傣族,好象和南诏、大理的建立关系不大。
南诏、大理本来就是是彝语支民族建立的。
无论是其发祥地和其王室的后代都是彝语支民族。
诏在彝语支里也是“王”的意思。今天在彝语支民族中的本主崇拜中还有南诏王。
至于傣族,好象和南诏、大理的建立关系不大。
南诏是以彝族的先祖乌蛮为统治主体建立的。 傣族(已经形成)是其国内民族之一,不是统治和主体民族。
大理主要是以白族的先祖白蛮为统治主体建立的,大理在文化和制度上学习借鉴中原不少。
南诏是以彝族的先祖乌蛮为统治主体建立的。 傣族(已经形成)是其国内民族之一,不是统治和主体民族。
大理主要是以白族的先祖白蛮为统治主体建立的,大理在文化和制度上学习借鉴中原不少。
支持这种观点,不知道那个南诏由傣人建立的说法有多少可信的根据?
支持这种观点,不知道那个南诏由傣人建立的说法有多少可信的根据?
七十年代以前,南诏泰人建立说在泰、寮、高棉、掸邦的历学界都流行过。 后来才向南诏乌蛮建立说靠拢。
在南召时期,乌蛮和傣族交往比现在近,比现在密切。(语言也有一些相同和相近的词汇。)
现在大家都认为,南诏乌蛮建立说更合乎历史史实。
这句话太容易引起误解了,会使人误认为僚人家园大部分参与者都有这样一种认识。 查看一下有关的讨论就可以看到,僚人家园部分人认为曾有部分僚人生活在南诏的统治范围内。但这和“南诏是僚人的”所包含的意思大相径庭。
抱歉改成一些僚网网友认为南昭是僚人的,不知是否公允?
南诏是(百越人)傣族建立的国家,国际自由的权威史学界已有定论,不知什么原因到了内地一切都变了味,唉
——————————————————————————————
泰族原居于中国西南一带地域,史称“南蛮”。据记载,公元649年,泰族祖先尚居中国的云南省,唐史称之为“六诏”。蒙细奴罗统一六诏后,自立为王,建立了南诏国,后改称“大理”。以后据地称雄,势力日益强大起来。据新唐书《南蛮传》记载,当时南诏的政治组织机构已相当健全,其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甚至可以和中原媲美。在兵制武备方面,则有“田桑之余,便习战斗”之说,由此可见,古代的南诏已有技击活动的存在。至宋代南诏成为中国的藩属。到元时,中国势力日趋强盛,大理被元军所灭,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域。泰人便陆续南移至现今泰国北陲之地,并逐步沿湄公河顺流而下,至公元1275年,汇合成一个强悍的民族,定都素可泰,建立了暹罗王国。 |
——————————————————————————————————
http://www.poucho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23&star=1&replyid=54271&id=5184&skin=0&page=2
——————————————————————————————
很抱歉我有口无心如有冒犯并非有意。请大家原谅!谢谢!!
很抱歉我有口无心如有冒犯并非有意。请大家原谅!谢谢!!
原文出处:http://only.njau.edu.cn/history/classic/question/questioncontent.asp?id=9006
吐火罗人曾在河西地区有颇深之影响,兹可从下述事实看出。先秦的河西原为月氏人的势力范围,月氏为吐火罗人的一支,匈奴也一度臣服于它;公元前三世纪初,匈奴摆脱月氏的控制,突然崛起,将月氏人赶往西边,从而占领了河西地区;前二世纪,汉武帝在此击败匈奴,设立了河西四郡,在这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之中,有两郡(张掖、敦煌)的得名都与吐火罗语有关,而武威的原名或者另一名“姑臧”也出自吐火罗语。“张掖”为“昭武”的同名异译,昭武城曾经是吐火罗人的一支月氏人的活动中心,後来西迁中亚阿姆河流域的大月氏人至唐朝时仍以“昭武”为姓,以示不忘根本;“敦煌”则与“吐火罗”或“大夏”一名有关;“姑臧”与“高昌”同源,也是吐火罗人的活动区域,而高昌的原住民车师同楼兰、龟兹、焉耆一样亦为吐火罗人的一支。氐人一向与羌人并称,後南下,是後世许多西南民族的祖先之一,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在氐人与月氏人之间却存在着不少联系,例如,月氏人称王为“诏”,“昭武”即王都、京城之意,西迁之中亚建立贵霜帝国的大月氏人也仍然在其发行的钱币上将其王称为“诏”(Shao );可是,出身氐人的苻坚也被关中之人称作“苻诏”,而融入了不少氐人成分的白蛮、乌蛮等族建立之政权正被称作“六诏”,其後建立暹罗之泰人也称其王为“诏”(Chao);又如,根据人种学的研究,彝族中有一支部族有白种人的特征,可是彝族主要是汉藏人的後裔,其中有氐人的因子,但氐人始居地附近的白种人似乎主要还与月氏人有关。如果我们把氐人看作是原始汉藏人与原始印欧人混合而形成的一个部族,确切地说,是古羌人与吐火罗人混合而成的一支,那么,上面那些困惑便迎刃而解了。同理,我们可以猜测,“夏”最初也正是这样一支混合部落,或者也许,“夏”这一名号亦与吐火罗有关(“吐火罗”与“大夏”对音近似,早年王国维、顾颉刚及黄文弼便已注意到这一点,後来的学者更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过从混合的程度上说,夏应该还是以汉藏成分为主,它和黄帝的亲缘关系也是比较近的,其影响之大,以至于後世将其与“华”并称(“华”之名最可能的来源是伏羲氏的母系华胥氏),“华夏”更成为一种带有文化正统意味的民族称号。
南诏国族属应为白族先民
我们更不能单一的从“诏”字来看待南诏国的族属问题若南诏国的族属彝族的话,那为什么在我们大理的范围内至今没有发现一块或是在文献有关于彝族的碑文、文字记载呢???为什么在“南诏德化碑”碑文的人名上属白蛮大姓的人达一百多人?白族也有“冠姓连名”;这在南诏国世系、大理国世系上都有体现;南诏国、大理国的佛教文化很是发达,尤其是大理国时期更甚是,被称为“妙香佛国”,那为什么在彝族的历史上没有信仰佛教的现象,反到被白族所笃信了呢?这些等等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我们不能乱下定论。
一些学者曾说南诏国族属泰族的说法是有着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政治目的的;我们研究史学千万不能盲目崇拜“权威”,更不能不正历史,不辩是非。
今天能有幸看到各位的各种观点论述,我甚是高兴,望大家以后多写关于南诏、大理史的问题来进行探讨。
----------------------------
若各位有兴趣,可以莅临QQ大理文化群里来做客,大理文化群号18770028
也可加我的QQ:274948881:)
南詔國的統治階層為白族或彝族先民,跟國民成份包括傣、泰等民族並沒有衝突的耶。
現在泰國及老撾的官方歷史資料都仍然是,泰、傣及老龍等民族,都是從雲南南下的耶。
据说大理国是白族人建立的,什么时候又变成彝族人了?
大理国可是一个非常汉化的王国,彝族有白族那么汉化吗?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