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讨论]壮族是汉族的一支? [打印本页]

作者: 桂花乡    时间: 2004-6-18 18:23
标题: [讨论]壮族是汉族的一支?

南乡子

只能说一部分壮族为古代土著和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混合而成。 认定壮族“来自先秦时代的西瓯、骆越,是岭南的土著居民”是缺乏历史科学考证的。第一,目前仅在汉文古籍中能找到“西瓯、骆越”的简单的字句,缺乏能辩其真伪的其他资料,更无考古结果佐证,即余无他证,当然不可信。再说,汉文的相关古籍明确指出两者的各自居住的区域不同,古人还把两者分开称之以示两者非同类,即两者本身就是不同类的民族。至于两者和现代壮族的关系,则更无可信资料和考古研究成果。 宋代的“獠”,明代的“狼”,居住区域也皆非“西瓯、骆越”之区域,而是贵州、云南、四川和与这些地区接壤的广西偏僻之地。人数也极少,既无法断言他们就是“西瓯、骆越”的後代,更无法断言他们就是现在壮族的祖先。 至于“僮”,民国时期只有一万多人。当然也不能说他们形成了现代壮族。 赵丰年先生说得不错。其实,从汉僮语言的同源关系以及居住区域来看,说两者是有着共同祖先,是没有错的。 当然,经过这几十年的“教育”,有些“壮族人”不愿意承认跟汉族有关系,那倒不必勉强。 题外话,有些人说认为壮族跟汉族同族就是歧视壮族,如果汉人认为跟自己同族而一视同仁就是歧视对方,那就成了汉人歧视汉人了,就成了只有把对方看成少数民族才不是歧视了,因而历史上也就不存在歧视少数民族的问题了。于是也就不存在“历史上严重歧视少数民族”的大汉族主义了。那麽所谓的“大汉族主义”就是一个十分荒唐的政治大帽子了。呵呵。 所以,有些“民族学者”为了歪曲历史,为了削弱汉民族的凝聚力,已经到了连这种基本逻辑常识错误都犯而丢人现眼的地步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8 18:37:21编辑过]

作者: 桂花乡    时间: 2004-6-18 18:24

山谷散人

西瓯骆越与壮族的关系

西瓯、骆越同源于古越人,是周秦及汉代主要活动于今广西地区的两个不同支系。根据有关文献图籍记载,西瓯的活动地域是五岭以南,南越之西,骆越之东,大体包括双代郁林郡和苍梧郡,相当于柳江以东、桂江流域和西江中游一带。骆越的活动地域则在西瓯之西,汉代牂牁郡东部和东南部,印度支那半岛北部,大体相当于左、右江流域、贵州省西南部及今越南红河三角州—带。广东的茂名、海南岛和广西的陆川、博白,玉林、灵山、合浦一带则是西瓯、骆越的交错杂居地区。 ^^^^ 西瓯、骆越与壮族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我们认为,它们同是壮族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先民,换言之,壮族是它们的后裔。下面,我们从文献学、考古学、体质学、人口学,地名学诸方面进行探讨。 ^^^^ (一)从文献看 ^^^^ 关于西瓯和骆越,我国文献古籍有所记载,《史记·南越列传》:“高后崩……因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后汉书、马援传》:“……于交趾得骆越铜鼓。”《水经注》卷37引《交州外域记》:“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民垦食其田,名为雒民。”《旧唐书,地理志》载:贵州郁平县“古西瓯、骆越所居。”周去非<<岭外代答》:“钦民有五种,一曰土人,自昔骆越种类也。”顾亭林《天下郡国利病书》:“僮,则旧越人也。”罗香林先生根据唐末史籍考证后指出:“盖西瓯与骆越,似以今日柳江西岸区域为界,柳江东岸则称西瓯、柳江西岸区以西称骆越,而此两岸区域之接连地带则称西瓯骆越”①。除此之外,史书中还有许多关于骆越的记载,因笔者曾于《从出土文物探骆越源流及其分布》(第三届百越民族史年会论文)一文中列出,此不赘述。可见从权代的司马迁到明清之际的顾亭林,又到近人罗香林都认为今广西地区有西瓯、骆越两大部族居住。据有关史书记载,在今广西地区,紧接西瓯、骆越出现的后继族称有东汉的乌浒,魏晋隋唐的俚僚、宋代以后的僮、良、沙、侬等等。大家知道,许多少数民族先民的名称往往随代而异,壮族也不例外。我们认为,上述西瓯、骆越、乌浒、俚僚等等,都是壮族先民的族称,也就是说,今天的壮族是西瓯、貉越的后裔。 ^^^^ (二)从考古学看 ^^^^ 岭南地区自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居住,这些人类的后裔就是后来广西的越人。远溯到旧石器时代,在百色盆地遗留有丰富的打制石器②。继之而起的有柳江人,来宾麒麟山人,灵山人,荔浦人,干淹人,都乐人,九头山人,九涝山人,宝积山人,定模洞人,自连洞人,甘前人等等⑧。至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桂林、柳州,南宁豹子头,以及左、右江流域和红水河流贼等地区发现有几百处之多。最近在桂林附近的临桂县也发现有二十余处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址,在二塘附近的探沟发掘中出土了打击石器及磨制的骨铲、骨锥、角锥,还有粗夹砂陶罐残片及螺、蚌、兽骨的大量堆积,这些都是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生产和生活的遗物④。在左、右江交会处邻近几个县均发现具有地方特色的大石铲遗址。在左江沿岸九个县及离左江较远的天等县均发现有崖画5。在西林、宾阳、平乐等地均发现有战国墓葬。这些丰富的考古学文化告诉我们:.广西境内自古以来就有人类居住,这些古人与今天的壮族有密切的关系。正如伊茨所说的那样:“古代民族与一定的考古学文化若在文化特点上具有共同性,地域分布上相同,历史年代一致此三方面吻合的情况下,认定这种考古学文化即此民族之遗存,是可以成立的”⑥。大家知道这些考古文化所在的区域,恰好是壮族先民的活动地域或今天壮族的聚居地区。基于此,我们认为壮族是这些古人类的后裔之一。 ^^^^ (三)从体质馈征看 ^^^^ 根据体质人类学家的鉴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柳江人化石,具有面部低矮,塌鼻梁、颧骨较高、下巴微突,具有南方蒙古人种的特征⑦。这与今天壮族的体质特征基本上是一样的。 ^^^^新石器时代岭南人骨化石材料发表不多、目前发表的有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的人骨。专家们认为这组头骨有一些接近南亚类型的性质,但比现代南亚种族有更小的骨指数,较大的面宽和鼻宽等等,这组的颧面形态与华南新石器组有更多的共性⑧。研究体质特征,最主要的是看颅骨。有人从现代壮族当中进行活体观察,活体测量,得出的结果是:男性变异范围77—98.77mm,均值是80。3,长头型占11.84%,中头型占47.80%,圆头型占31.58%,超园头型8.77%,主要是中头型;女性变异范围74—96.89mm,均值80.8mm,长头型占12.28%;中头型占33.33%,圆头头型占45.62%。超圆头型占8.77%,主要是圆头型⑨。柳江人是男性,也是中头型。说明当代的壮族与五万年前的柳江人在头型上是相类似的。 ^^^^ (四)从人口学看 ^^^^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据1982年统计,共1300多万人,其中在广西境内的有12,332,098人,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33.66%,占全区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8.52%,占全国总人口的1.2%,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8.34%⑩。早在汉代,西瓯、骆越的人口分布就比较密。根据《西汉户籍与地理之关系》一文记载,西汉时郁林郡十二县,七万一千一百六十人口……合浦郡五个县,七万八千九百八十人口12。这两郡加在一起大约有15万人。另外据别的材料记载,当时的郁林郡领县12,户12,415,人口71,162;苍梧郡领县10,户24,379;人口149,160,;朱崖郡领县11,户约20,000,人口100,000;余西于县户32,090,人口160,000,共88,794户,人口477,332人⑩。三四十万人口在当时来说数量是相当大的。据谭其骧先生研究,西汉时,我国北部(秦岭淮河以北)有户948万,人口4,320万;南部有户292万,人口1,446万,南北人口成一与三之比⑩,由此可见,汉代人口主要居住在我国北方。据不完全统计,西瓯、骆越当时人口约占中国南部总人口的1/12——1/15,比例已不算小。马克思认为:“人口规律是以经济规律为基础的”⑩。这就是说,人口的发展受生产力水平所制约。当时广西有没有养活更多人口的条件呢? 有,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宜于多种作物生长。加上自秦汉以后,汉人迁入广西日渐增多,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对广西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这从考古材料上也可以得到证明。解放以来,广西境内发现多处冶铜遗址和冶铁遗址,可见当时已会打制各种铜、铁质生产工具。同时,广西出土很多古代铜鼓,而铜鼓铸造工艺是很复杂的。说明当时广西的社会生产力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这就为壮族人口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当然,广西境内历代人口有盛有衰,但总的来说,广西人口还是逐步得到发展的。这些人口既没有全部迁走,更没有全部灭绝,大多数仍住广西境内。由此可见,今天壮族确实是西瓯骆越民族发展而来。应当指出,桂东北和桂东地区由于受到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强烈影响,原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壮族及其先民绝大多数逐步汉化而变成了汉人。这也是今天壮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桂西左右江流域和红水河流域的一个原因。 ^^^^ (五)从语言看 ^^^^ 前面说过,西瓯、骆樾同源自古越人,同属于百越族群。早在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刘向《说苑》的《善说》篇中用汉字记音的办法记载了一首越人歌,歌辞曰:“滥兮扑草滥予? 昌恒泽予? 昌州州湛。州焉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蝓渗。惺随河湖。”这首诗,当时汉译为:“今夕何夕兮搴州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首越人歌,被韦庆稳同志用现代壮语语法音义和古壮语音义翻译出来了。译文是:“今晚是什么佳节,舟游如此隆重,船正中坐人的是谁呀,是王府中大人,王子接待又赏识,我只有感激,但不知何日能与您再来游……我内心感受您的厚意⑩。”这个译文与当时的汉译意思基本一样。这个事实说明,今天的壮语与古代的越语包括西瓯、骆越语在语法基本词汇及语音方面有许多是相同的,它们之间有很密切的亲缘关系。恩格斯说过:“事实上,部落和方言在本质上是一致的17。”而民族是由部落发展而成的,可见,语言上的亲缘关系乃是族源上亲缘关系的一种反映。 ^^^^(六)从地名看 ^^^^ 地名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是时代的标志。任何地名的产生都是与人类活动紧密相联。地名本身存在着形、音、义三个要素,这三者中的音多数不是今音,而是保留了相当多的古音。地名的研究对研究民族的来源以及迁徙很有参考价值。虽然,随着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替,许多地名在某种程度上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还是给我有提供了一个很可靠咸线索。 ^^^^ 广西境内以及广东西部保留了许多用壮音命名的地名,例如:广西东部博白县有六良、六浪、六塘等几十个地名。广西中部鹿寨县有六谷、六平、六登、六脉,六楼、六琪、六洛、六满、六九、六占、六末、六笛、六亮、六合,都勒、六村、六马、·六座、六追、洛埠、六口、良六、洛子、六柏、六金、六讲、六往、六瓮六朝、六金口、六金尾、六旺、六全尾、六谷、六兰、六丙、六章、六暗、六舞、六爱、六马、六山等四十三个地名;广西西部河池县有下六、下六洞、马路、六上山、六元、六户、六万、六宁、六卡、六甲、六四、六电、六双、六兴、六刚、六圩、六怀、六远、六谷、六吾、六里、六角、六郭、六庙、六学、六昌、六顺、六和山、六荣、六郡、六翁、六勇、六梅、六新、六塘、六塘坡、六磨、内六、内禄,甘露、那六、拉路、岜六娃、岜王杆、岜劳、纳绿、加六、纳六、坡六、补陆、庭六、山同六、骆马店、维六绿、那冷坳等地名。广西南部武鸣县有六声、六梨、六郡、六里、六八、六耕、六折、六退、六奇、六冬、六混、六琳、六祖、骆连、骆财、六招、六茶、六龙、六季、六户等地名,扶绥县有六头、六梁、六琼、六细、六牵、六要等数十个地名。按六与骆古音相近、六字在壮语里南壮方言指“山沟”,北壮方言指产“山中”、“山中间”的意思,我们知道,各地区地名的音译往往反映历史上民族活动的痕迹。 ^^^^ 地名是民族语言的外壳,而民族语言特征是很明显的。一般说来不同的民族分布区域内的地名、主要是以生息、居住在当地的居民的语音来命名的。以六、骆、劳、禄等汉音为命名的村落,—般以桂中、桂西、桂南等地为最多。这些地方恰好与骆越分布区域相吻合,—这些地名又与骆越的“骆”字有关,绝非偶然。它证明古代骆越与壮族在历史发展的纵线上是一脉相承的。 根据上述各方面情况,我们认为西瓯、骆越是壮族的先民,而壮族则是西瓯、骆越的共同后裔。我们这样说,并不排除西瓯、骆越也是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如广西境内壮侗语族各族)的先民,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也是西瓯、骆越的后裔。由此可知,壮族是个历史悠久的土著民族。壮族及其先民曾与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和历代陆续迁到广西来的汉族人民一起,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披荆斩棘,开山辟岭,开发着广西这片原来十分荒凉的土地。可以说,长期以来,壮族人民和汉、苗,瑶、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兄弟民族就居住在—起,共同劳动,互相学习,进行着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壮族和各兄弟民族通过长期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结成了血肉不可分离的关系,共同创造了广西的历史和文化,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①注释:转引徐恒彬《南越族先秦史初探》, 《论文》 ②曾祥旺:《广西百色地区新发现的旧石器》《史前研究》1983.2 ⑧蒋廷瑜、彭书琳:《广西古人类的发现与研究》,《史前研究》1984.2 ④赵 平、曾少立:临桂县文化普查结束,发现较有价值的文物点一百三;十余处》,《桂林日报》1986.3.18. ⑤卢敏飞:《天等崖画与左江崖画关系初论》,《广西民族研究》,1985.2。 ⑥[苏]P伊茨:《东亚南部民族史》冯思即译、四川民族出版社1981年版。 ⑦吴汝康:《广西柳江发现的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一卷、第三期。 ⑧潘其凤、韩康信:《中国石器时代人种成份的研究》,《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⑨张振标、张建军: 《广西壮族体质特征》,《人类学学报》1983年第二卷第3期 ⑩此表根据以下几篇文章提供资料重新换算和复制: 复旦大学生物系编《体质人类学》下册,(打印本)、蒋廷瑜,彭书林《广西古人类的发观与研究》,《史前研究》84.2;(甑皮岩人性别无交待),张振标、张建军《广西壮族体质特征》,《人类学学报》1983年第二卷第3期。 ⑩董友寿:《广西壮族人口探讨》《人口与经济》,1983.6 ⑩转引黄汝训:《秦汉郡县制下骆越地区民族政策浅析》论文。 ⑩韩振华:《秦汉西瓯骆越(瓯骆)之研究》,《百越民族史论丛》、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14、转引庄林德:《我国人口迁徒与地区分布》,中国人大书报资料社,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1984.2。 ⑩《马恩全集》第四卷第12页。 ⑩韦庆稳《试论百越民族的语言》、《百越民族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⑩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8 18:31:17编辑过]

作者: 桂花乡    时间: 2004-6-18 18:25

南乡子

呵呵,您的转帖不正是我刚批判过的? 而且,该帖作者连“古越人”并非是一个民族,彼此语言并不相同的历史都不知道,还谈什麽壮族跟他们的关系?“百”就是众多的意思,古人用“百越”一词形容居住在南方的人群,就意味着这些人群是各色各样的。 (一)从作者提供的文献来看,正好看出了作者理解错了文献的内容 既然作者都说了西瓯、骆越的活动地域各不相同,那麽为何不说明作者是如何证明他们都是同一民族的?有其他文献或者考古研究成果佐证吗? 姑且不论古代是否真有“西瓯、骆越两大部族居住”。即便真有,也不能断言他们就世世代代传了下来,直接传到了“壮族”,因为从遥远的原始时代起,灭亡了的部族不计其数。 据有关史书记载,东汉的乌浒,魏晋隋唐的俚僚、宋代以后的僮、良、沙、侬等等,不但称谓不一样,各自的活动区域也均不一样,语言是否相同也无法考证,如何能证明他们就是同一民族? 如果真是同一民族,史书又何必把他们分开记述?又如何断言这些“民族”都是“西瓯、骆越两大部族”的後代? 所以,目前仅在汉文古籍中能找到“西瓯、骆越,俚僚”等简单的字句,缺乏能辩其真伪的其他资料,更无考古结果佐证,即余无他证,当然不可信。 大家看看作者关于断定壮族先民的这段话:“许多少数民族先民的名称往往随代而异,壮族也不例外。我们认为,上述西瓯、骆越、乌浒、俚僚等等,都是壮族先民的族称,也就是说,今天的壮族是西瓯、貉越的后裔。” 如此牵强的“推论”,难道是真正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所能做得出来的? 许多少数民族先民的名称往往随代而异,壮族也不例外。但因此得出“西瓯、骆越、乌浒、俚僚等等,都是壮族先民的族称”就不对了,前後并无必然的逻辑关系,因而毫无说服力。 其次,“我们认为”怎样,都是认为而已,怎麽就成了“也就是说”的结论了?根据何在? (二)从考古学看,更看出作者对考古学很不了解。 “广西境内自古以来就有人类居住”,就能得出“这些古人与今天的壮族有密切的关系”?大家也知道,现在的埃及以及土耳其等世界很多地区自古就有人类居住,但那些古人与今天的埃及人以及土耳其人并无密切的关系。尽管这些地方恰好是埃及先民以及土耳其先民活动地域,也是今天埃及人和土耳其人的聚居地,但不但不能“远溯到旧石器时代”,甚至还不能溯到千百年前。因为那些地方的先民们甚至连人种都可能发生了变化。 认定这种考古学文化即此古代民族之遗存,当然是可以成立的。可该作者接下来的说法就不合逻辑了,因为古代民族之遗存,并不等于就是现代壮族祖先之遗存。实际上,目前为止,尚无确切的科学方法确认那时是否就有壮族先民在那些区域内活动,那时的古代民族是否就是现代壮族的先民。 而用“大家知道这些考古文化所在的区域,恰好是今天壮族的聚居地区”也不对。比如,埃及、土耳其一带的考古文化所在的区域,是今天埃及人、土耳其人的聚居地区,但恰好不是埃及先民和土耳其先民的活动地域 因此,“基于此,我们认为壮族是这些古人类的后裔之一。”的这一结论既缺乏科学根据,逻辑上也是不成立的。 (三)作者的“从体质馈征看”说明作者即缺乏运用体质人类学知识的能力,也根本不知道何谓民族。 第一,用所谓的体质来鉴别民族,根本就违反了民族的基本定义,还谈什麽民族? 第二,目前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柳江人化石”极少,只找到了一个完整的头骨!而“新石器时代岭南人骨化石”也不多,由此断言“与今天壮族的体质特征基本上是一样的。”显然过于武断,证据不足。 第三,人类的体质有很多特征,在强调其中的一项特征时,能保证没有隐藏其他特征? 实际上,就我所知道的来说,确实隐藏了的。 例如,就拿作者提到的“研究体质特征,最主要的是看颅骨”的颅骨来说,据我所知,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的人骨头指数为73.2,与北京山顶洞人的头骨指数70.1很接近,都属于长头型,而与特长头型的柳州鳄鱼嘴人66.2相差较远,而同属柳州地区的柳江人头骨指数与同一地区的鳄鱼嘴人的差距就更大(差距达8.9),柳江人的头骨指数反而跟桂林甑皮岩人的以及北京人的相近。 因此,若按作者的“民族识别方法”,桂林甑皮岩人、柳江人不跟同地区的鳄鱼嘴人同族,反而跟北京人同族了,呵呵。 第四,前面已说过,所谓的“柳江人”只有一个完整的头骨,而当代壮族人口达1617.88万。故据此就能“说明当代的壮族与五万年前的柳江人在头型上是相类似的”的说法是非常缺乏科学根据的。 第五,如果说柳江人的长头型是现代壮族的体质特征,那麽按该作者给出的长头型只有47.8%的数据以及该作者判断民族祖先的逻辑,就意味着占壮族一半以上的非长头型的现代壮族的祖先不是柳江人了。因此,该作者的所谓“说明当代的壮族与五万年前的柳江人在头型上是相类似的。”显然自相矛盾,根本就不成立。 第五,作者显然不知道人类体质随着气候、环境、饮食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简单基本的人类学常识。 远的不说,近代日本人的身材变化就是一好例。一百多年前的江户幕府末期以及日本明治初期的日本人,就与现在的日本人有很大的不同。根据解剖学、人类学专家铃木尚先生的《日本人的骨》一书可知当时的日本人长头型、圆平脸、矮鼻梁为主,而现代日本人则为短头型、长脸的多,且鼻梁也比当时的日本人高了,不再是矮鼻梁了。身材也高出了15公分以上,腿也变长了,也不再是罗圈腿了,日本人现在的体形更接近欧美人。但这一百多年来,并无多少欧洲人或其他地方的人混入日本人中,从而改变了日本人的体质。 (四)作者的“从人口学看”也是错误,而且正好反映出作者对历史相当无知。 西汉户籍只登记汉人人口,因此郁林郡,合浦郡,苍梧郡,朱崖郡等地的户籍人口中所显示的这477,332人绝大多数都是汉人。这倒与秦始皇时代派出五十万大军的数目很接近。之所以人口稍有减少,无非是因为一是因一些汉人不适应炎热的岭南气候和相对中原来说比较落後的生活,怀念中原故土而返回中原了,二是五十万大军中当然有不少战死者和病死者,三是秦汉之际,战乱频繁,一些人迁移到其他地方去了,四是卫生医疗经济等条件远不如中原,死亡率较高,等等。 所谓的“据不完全统计,西瓯、骆越当时人口约占中国南部总人口的1/12——1/15,比例已不算小。”根本就是作者的胡编出来的。因为汉王朝和其它王朝不统计少数民族的人口是一个历史常识。 既然作者承认“加上自秦汉以后,汉人迁入广西日渐增多,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对广西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那麽就无法否认现代壮族中含有大量汉人血统。 其实,汉人由于其家族观念和农耕民族的特点,历来是聚居的,因此即使对“壮族”人口的发展有影响,那也是对与汉人无多大区别的邻近的“壮族”有影响。如果汉人人数不多,而当地土著占大多数,那麽即便汉人拥有很高的文化和技术,也不可能使“原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土著民的绝大多数逐步汉化而变成了汉人。”反而有可能被当地人同化。例如,汉人很早就居住在东北和朝鲜半岛,光朝鲜乐浪一郡(郡治为现在的平壤附近)就有三十多万汉人,且乐浪郡存在了四五百多年,但後来那里的汉人几乎都消失了,如今那里都是不会讲汉语的“朝鲜人”。 (五)作者的“从语言看”也是缺乏证据的。 第一,比较语言学告诉我们,要确认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一是要看这两种语言是否有相同的语法结构,二是要看这两种语言之间是否存在着有音韵对应规律的大量基础词汇。而且这样的基础词汇还不能是名词占多数,因为名词是很容易从其他民族语言那里借用到的。例如,日语中含有大量汉语词汇,但不能因此断言日语和汉语同源,汉人就是日本人祖先。 又因为语言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因此越古老的资料就越有说服力,可遗憾的是,我们既无两千年五百多年前的“壮语”资料,也无当时的“骆越人”资料,如何断言西瓯、骆越人就是壮族人祖先? 第二,现在各地的壮族方言有很大不同,彼此间无法用“壮语”交流,就更别说古代了,就不知“用现代壮语语法音义和古壮语音义翻译出来了”用的是哪处“壮语”之音义,也不知是两千五百年前的哪位神仙传下了当时的“古壮语音义”资料。 第三,作者没有交待那首越人歌采自何处。若是采自江浙等非广西之地,那就说明要麽所谓的自旧石器时期壮族祖先就居住在广西的说法是骗人,要麽所谓的“韦庆稳同志的解读”是谎言。 第四,恩格斯的“事实上,部落和方言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没错,“民族是由部落发展而成的”也没错。但作者的“这个事实说明,今天的壮语与古代的越语包括西瓯、骆越语在语法基本词汇及语音方面有许多是相同的,它们之间有很密切的亲缘关系。”则不止是大错特错,而且公然撒谎了。 那首歌只有寥寥数语,当然就不可能与现代壮族语言之间有大量音韵对应规律、非名词的基础词汇。因此说明不了“今天的壮语与古代的越语包括西瓯、骆越语在语法基本词汇及语音方面有许多是相同的,”更不可能得出“它们之间有很密切的亲缘关系。” (六)地名也看不出甚麽。因为世界上不少地方的地名,既有沿用前面的留下的,也有自创的。例如19世纪成为法属领土的“伊利里亚地区”,该地名源自遥远的古罗马时代的伊利里克姆,但那里的住民却不是古罗马时代的住民的後裔而是後来南下的斯拉夫人。 按六与骆古音相近,显然这里的古音是指古汉语语音而非古骆越人的语音,毕竟我们不知道古骆越人的音究竟是甚麽。而“骆越”二字是汉人给取得名字,还是当地人的自称,我们也无法知晓,因为还有这些地名是汉人征服了当地人後取的地名的可能性。 “山沟”和“山中”、“山中间”的意思可完全不同,因此就更说明不了问题。 要想从语言上证明某民族与古代民族是否同源,只靠“地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它证明古代骆越与壮族在历史发展的纵线上是一脉相承的。”只能说明作者缺乏比较语言学的常识。 由上可知,一些所谓的“民族学家”的学术态度和学术水平实在是令人担忧。或许是为了强调跟汉族的不同,突出少数民族特点的意识把这些人的脑袋搅混了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8 18:32:22编辑过]

作者: 桂花乡    时间: 2004-6-18 18:25

赵丰年

不过现在的民族政策真是害人, 弄得谁都看不起汉族,不愿意和汉族人认亲。非要把中国拆散了才算完。 汉族也有很多不同的分支 壮族要是不是汉族的一族的, 那客家人,潮汕人就更不是一族的了。怪不得那些蒙古人说汉族不存在,中国不存在,中国是蒙古的。好像汉族不是人,而是等着他们宰割的牛羊。 我就不信,要是有一天汉族被阿尔泰人宰割了,那些西南所谓的少数民族能有什末好日子。当初蒙古帝国满清帝国屠杀的可不分你是不是汉族人。满清时代西南少数民族受到的苦难比汉族还多。现在别有用心的人才让他们把仇恨记在汉族头上,而不是满清的头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8 18:33:09编辑过]

作者: 桂花乡    时间: 2004-6-18 18:33

南乡子

赵兄别误解啊。我没有说山谷散人兄是错的小伙子啊。 目前,广西的民族矛盾并不突出,但一些人已经有了汉壮之别的意识了。 如果没有与他民族的差异,民族问题就不会产生,一旦一群人有了自己是与其他人分属不同民族的意识,民族问题就产生了。 民族间利益、权力的均衡,是很不容易维持的,就很可能为了各自的民族利益而与其他民族发生冲突。 “民族问题中,最困难的就是在同一地区的共存问题”(《民族問題とは何か》西島建男,朝日選書)。前南斯拉夫等世界各地的大规模的民族流血纷争,也证明了这点。 因此,如果将一部分人定为一个民族,而且还断言这个民族就是自旧石器时代就在一地区居住的原住民的後裔,却把同一地区的其他人、特别是汉人说成是後来者,还宣传什麽“该民族的祖先历史上英勇地抗击了汉人的入侵”,那麽现在的汉人居住在该地区的正当性就很可能发生动摇。就很可能演变成政治性的问题。这不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存在的问题,内蒙古、东北等地都有这类的宣传,似乎汉人都成了外来者。 这就很容易让那些一直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恨不得把中国分成好几块的各类反华势力利用来搅乱中国社会,挑起中国人内讧,达到他们分裂中国的目的。 可惜很多中国人不但没有意识到其危害性,反而还配合并参与这种行为,反而还制定强化民族意识、增强民族隔阂、剥夺汉人权利的各种政策。 中国的将来,很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作者: 桂花乡    时间: 2004-6-18 18:35

山谷散人

大量汉族移民,应该是狄青征广西后。为什么征广西?看下面的转帖: 侬智高(1025——?),是宋朝的羁縻广源州的壮族首领,属广南西路邕州管辖。广源州经常受到交趾的威胁和掠夺,多次请求宋廷的保护,均遭到拒绝。侬智高蛰居右江文村数年,在左右江一带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后来,他得到从广州来广源贩黄金的汉人进士黄玮、黄师宓及壮人侬健侯、侬健忠的辅助,占领安德州(今靖西县境内),建立“南天国”政权,年号景瑞。广西转运使肖固派兵进攻,为侬智高所败。侬智高多次向北宋朝廷请求保护,通商互市,均遭到拒绝。皇佑二年(1050年),交趾又发兵进攻侬智高,侬率众避入深山密林。次年,侬智高再次向北宋朝廷献训象和金银,宋王朝仍然不接纳。于是,他决定起兵反宋。 侬智高部队所到之处,势如破竹,队伍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北宋王朝大为震惊。皇佑四年(1052年),派狄青率大军与孙沔、余靖合兵共31000多人,进攻侬智高。次年正月,狄青南至宾州,按兵不动,下令征调10日粮草。侬智高探知,以为狄青不会立即进攻,麻痹大意。不料次日(正月上元节),狄青突然下令出击,乘夜偷渡昆仑关天险。两军在归仁辅(今南宁市郊区三塘)摆开战场,狄青指挥骑兵分路冲击,侬智高军队头一次与骑兵撕杀,不知如何对付,被骑兵冲散,败走邕州。宋军追入邕州,侬智高弃城出走,败退特磨道(今云南广南县),收集余部3000人,准备东山再起。至和二年(1055年),余靖派兵特磨道,俘其老母及长子、次子,侬智高逃奔大理国(今云南大理),后不知所终。历时将近一年的反宋战争宣告结束。


作者: 桂花乡    时间: 2004-6-18 18:36

赵丰年

你这个转帖里什么地方说大量汉族移民,应该是狄青征广西后?怎么证明在那里以前没有汉人?难道壮语不是汉藏语系的分支?壮族人(那时候根本不用壮族这个名词) 不用汉姓?


作者: 桂花乡    时间: 2004-6-18 18:41
http://dao.lwang.net/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7&ID=11163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4-6-18 19:18

桂花是哪个?

做什么的?

贝侬啊,我们挨克看看哦!


作者: 沧海曾为水    时间: 2004-6-18 19:39
标题: [讨论]壮族是汉族的一支?

南乡子如果是广西人,那么应该是桂北人,甚至是桂林人吧!?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4-6-18 19:42

我问他了,他讲他不知道南边乡?!奇怪啦!


作者: marsuncle    时间: 2004-6-18 22:39
此子知识面广博,对山谷散人的论据反驳看起来非常有力,还引经据典的说明壮汉同源,从借词,定语后置等方面,但是他还是没有提出有力的正面的证据证明壮汉同源.他可以认为壮语深受古汉语影响,却没法解释为什么在汉语如此强势的情况下,壮语依然能保持自己的语法,至于他声称壮语采用了大量的借词,也不能证明壮语就是古汉语的分支,那是因为他听的壮语新闻用的不是真正的壮语,要不请他去德保试试?他有提到壮语的方言众多,汉语也不是如此?这个又如何解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8 22:45:01编辑过]

作者: 南岛    时间: 2004-6-18 22:50
说汉族是后来者,也不至于如南乡子所说“那麽现在的汉人居住在该地区的正当性就很可能发生动摇”吧?看来这才是南乡子真正担忧的,他希望僚人都淡化民族观念,这样他才能放心他的故乡广西。他不能说明广西汉族不是后来者,于是他只好千方百计否认壮族的存在、质疑壮族的文化和历史了。
作者: Stoneman    时间: 2004-6-19 09:55
...南乡子...他的故乡广西...

Gvangjsae dwg dieg Bouxcuengh, mbouj dwg dieg Bouxhek. Bouxhek song cien geij bi daeuj cungj ciemq yungh dieg Bouxcuengh, lij gangj Bouxcuengh mbouj dwg bouxcawx Gvangjsae. 南乡子 dwg vunzmaz sou engqgai cungj rox lo bw.


作者: 胡屠虫    时间: 2004-6-19 13:20

关于民国的僮族人口问题,那就要去问推行大汉族主义的老蒋了,他根本不承认中国有少数民族,连五族共和的回,藏,蒙,满等民族都说是汉族分支,在这种情况下,势力弱的壮族当然就根本无法统计了。

另外,历代统治者都在有意无意的分化壮族,或者出于不了解,或者故意而为之,比如狼人,獠人,俚人等不同称呼的同时存在就是人为地把壮族给分化了,而历代壮族的起义斗争往往都在反抗压迫外带有建立统一的地方民族政权以统一民族的愿望。但都失败了……


作者: 胡屠虫    时间: 2004-6-19 14:12
以下是引用marsuncle在2004-6-18 22:39:09的发言: 此子知识面广博,对山谷散人的论据反驳看起来非常有力,还引经据典的说明壮汉同源,从借词,定语后置等方面,但是他还是没有提出有力的正面的证据证明壮汉同源.他可以认为壮语深受古汉语影响,却没法解释为什么在汉语如此强势的情况下,壮语依然能保持自己的语法,至于他声称壮语采用了大量的借词,也不能证明壮语就是古汉语的分支,那是因为他听的壮语新闻用的不是真正的壮语,要不请他去德保试试?他有提到壮语的方言众多,汉语也不是如此?这个又如何解释?
分支恐怕都说不上,但是北壮方言可能带有汉语的成分多,特别是一些新词,新闻的那个壮语根本就带有大量变化了的桂柳话语音,结果会桂柳话的我反而听懂的比只会说我们那边(跟德保靖西的差不多了)的壮话的老人在面对……不,是而对这个讲着大量现代事情的新闻听懂的要多些……这句话最好划分句子成分才看得懂……
作者: wenliqan    时间: 2004-6-19 14:58
壮语是绝对不同于汉语的,从词序和语法上也不同,如果只是借用了一些汉语词组而被说成是汉语分支的话,那以后多借用一些英语不又是变成英语的分支了吗????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4-6-19 15:49

对上古历史的研究,由于史料的限制,很多时候只能做“合理推论”。要否定别人的认为“很可能”的推论,要么指出其中的“不可能”,要么提出“更可能”的假设,否则一味要求完全确凿的证据,就钻进牛角尖去了。 而且有些结论看似草率,却可能是限于篇幅没有详述论据和论证过程而已,未必是想象中的“牵强”。

例如:“许多少数民族先民的名称往往随代而异,壮族也不例外。我们认为,上述西瓯、骆越、乌浒、俚僚等等,都是壮族先民的族称,也就是说,今天的壮族是西瓯、貉越的后裔。” 在“我们认为”之前,实际上背后有众多研究成果在支持。比如西瓯和骆越的密切关系可见诸史籍(《舆地志》、《汉书》等)。骆越原为“越骆”(《吕氏春秋》、《水经》、《齐民要术》等),符合壮语中定语后置的语法习惯,而且“骆”可与壮语中“鸟”、“水田”、“铜鼓”等发生关联,在汉语中则无法解释。其余种种,无不经过很多前辈学者的研究论证,并非简简单单得出的结论。

现代壮族和现代埃及、土耳其的情况亦不能简单类比。现代埃及、土耳其居民与古代当地居民没有渊源关系,这是有确实资料证明的,而壮族生活的地域并没有关于种族灭绝、大规模迁徙的记载或传说(已经被证明没有根据的就不算了),为什么不能认为壮族世居岭南?

关于古人类化石的体质测量数据,我手边的资料恐怕和南乡子采用的资料不同。《壮族通史》中提到,甑皮岩人的体质特征与柳江人相近,距山顶洞人较远;而鲤鱼嘴人(非“鳄鱼嘴人”)的数据虽然和柳江人的相距较远(欧氏遗传距离7.8991),但和山顶洞人相距更远(欧氏遗传距离系数9.7508)。

秦汉时的瓯骆人的人口并非无迹可寻。《史记》和《后汉书》中就有记载:“瓯骆兵四十余万”。如果考虑到士兵家属,以及其他没有当兵的人家,瓯骆人的数量还应当多出几倍。

其他问题就不一一讨论了。总之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掌握的资料不同,对资料的理解不同,讨论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04-6-21 01:18
认为壮族跟汉族同族并不是歧视壮族,而是从历史上、从文化上乃至从民族精神上消灭壮族,否认壮族与生具有的、不同于汉族的民族心理特征。采用非暴力的手段灭亡一个民族,其危害性远比歧视一个民族还要严重,轻则激化民族矛盾,重则国家分裂。我不认为否认壮族的存在就能增强汉族的凝聚力,正是因为汉族庞大而复杂的组成结构,削弱了汉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在弱势的少数民族面前,他摆出一幅至高无上的样子;在强敌入侵之下,各自为政,见风使舵,犹如一盘散沙。汉族的弱点,正在与千百年来所推崇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把壮族开辟的疆土,说成是他固有的,把壮族百姓,说成是受他支配的奴隶。这不是大汉族主义,又是什么?
作者: 胡屠虫    时间: 2004-6-22 16:17

汉人是文化民族,所以有这种思想也不奇怪,可以原谅,反而我们要教育他们。


作者: 红河浪子    时间: 2004-6-24 01:09
有些东西看似有理有据,实则强奸学术,毫无根据!大可不必为之浪费口舌。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7 09:34

胡屠虫:五十六个民族除少数几个极小的民族外没几个是由单一氏族发展而来的。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7 09:39
南乡子:历史上虽然有秦时戍卒融入百越,但两族的心理素质还是有差异的。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7 09:45
季人:秦时戍卒亦有五十万之众加上家属也不是个小数,不知你所谓的四十万瓯骆兵里有多少是戍卒后人。
作者: 越僚    时间: 2004-7-27 11:22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27 9:45:27的发言: 季人:秦时戍卒亦有五十万之众加上家属也不是个小数,不知你所谓的四十万瓯骆兵里有多少是戍卒后人。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4-7-27 12:06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27 9:45:27的发言: 季人:秦时戍卒亦有五十万之众加上家属也不是个小数,不知你所谓的四十万瓯骆兵里有多少是戍卒后人。

秦始皇征伐岭南的事件,在中国正史中大多语焉不详。 被广为引用的只是《淮南子·人间训》中的一段记载:“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领,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这恐怕就是“五十万”这个数字的最早出处。 如上所言,这五路大军中真正进入岭南的只有“处番禺之都”,即占据了今广州一带这一路,其余则分别驻于镡城(今湖南靖县西南)、九疑山(今湖南宁远县南一带)、南野(今江西南康县东南)和余干之水(今江西信江一带)。 秦军与越人作战的结果是:“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秦军遭到失败,死伤惨重。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的记载要简单得多:“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越人逃循。旷日持久,粮食缺乏,越人击之,秦兵大败。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这里只记述了秦军进攻及战败的过程,并没有提到“卒”的具体人数。但可以看到,在战败之后,秦军转攻为守。这时“尉佗”所率领的戍卒可能是“尉屠睢”军队的残余,也有可能是重新派来的。

《资治通鉴》把这段历史描述为“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略取南越陆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这里沿用了《淮南子》中“五十万”的说法,但把“尉屠睢”进攻时的总数五十万与后来“尉佗”戍守的人数混为一谈。如果《淮南子》中所说的“五十万”是接近真实的数据,那么在“伏尸流血数十万”之后,还有多少幸存者就不可知了。

综上所述,进入岭南的秦军只有五十万的五分之一左右,而在遭遇惨败后留下来戍守的更不可能是五十万之众。

那么这些秦军有多少家属呢?史书中没有记载,但简单地认为家属与士卒的数量相当,恐怕并不可靠。因为戍守边疆不见得会携带家属,否则古人不会留下那么多思念戍边丈夫的怨妇诗。 史书还中有一个数据可资参考,即《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又使尉佗逾五岭攻百越。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不来,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始皇可其万五千人。”说明秦始皇派尉佗越过五岭进攻岭南,而尉佗鉴于此前的失败,建议改变策略,变积极进攻为就地戍守,这才提出为士卒派遣妇女作为家属的要求。 从数量上看,需要的妇女数量大约为三万人,以此推算戍守的士卒也在三万人左右,应该比较合理。而最后秦始皇最后许可给尉佗的妇女人数是一万五千人,那么戍守的士卒中还得至少有一万五千人打光棍。这一万五千个小家庭和一万五千个单身汉能在令他们水土不服的岭南繁衍出多少后代来呢?

“四十万瓯骆兵”中有多少秦人的成分不得而知,但绝大多数是瓯骆人应该是无疑的,否则为什么要叫“瓯骆兵”呢?


作者: 越僚    时间: 2004-7-27 12:31

我的回帖中,我自己的话为什么不见?


作者: 越色僚人    时间: 2004-7-27 12:42
是不是你发帖的一刹那按到了Delete键?
作者: 南岛    时间: 2004-7-27 13:20
同意季人贝侬在26楼的分析。北人希望南人多为北人后裔,这样南人就不必寻求什么有别于北人的历史和未来了。但这种愿望也就是愿望而已。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7 20:36

季人:尉佗求三万无夫之女只能说名还有三万在打光棍。你能指望这些尝捕亡人,赘婿如此安分守己不碰当地女人吗?还有三万人打光棍只能说明戍卒远在三万以上。尉佗最终占领了岭南说明越人已实力大损不能与秦人相持,其人口也必定大减,否则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战后本地人口比例在岭南必定大减,反观秦人大军多为精壮年,生育能力旺盛,加之秦人举世皆知的捍猛,你说他们会干出什么?戍族在岭南本与当地人杂处,即使瓯越兵首领是少数民族你指望他会因民族差别放弃一个可征之兵吗(况且当地人民杂处,人民界限本不清楚)。

我来此论坛只希望多了解一些关于壮族历史和风俗的知识,其他并不求什么。


作者: 越色僚人    时间: 2004-7-27 21:12
c14876网友,民族是语言文化的概念,而不是血缘的概念,如果你坚持岭南壮族血统来源于北方的观点,还是叫岭南的汉人、北方的汉人以及壮人一起去做DNA测试,看看得出什么结果来吧,呵呵。
作者: 南岛    时间: 2004-7-27 21:19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27 20:36:28的发言:

尉佗求三万无夫之女只能说名还有三万在打光棍。你能指望这些尝捕亡人,赘婿如此安分守己不碰当地女人吗?还有三万人打光棍只能说明戍卒远在三万以上。尉佗最终占领了岭南说明越人已实力大损不能与秦人相持,其人口也必定大减,否则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战后本地人口比例在岭南必定大减,反观秦人大军多为精壮年,生育能力旺盛,加之秦人举世皆知的捍猛,你说他们会干出什么?戍族在岭南本与当地人杂处,即使瓯越兵首领是少数民族你指望他会因民族差别放弃一个可征之兵吗(况且当地人民杂处,人民界限本不清楚)。

秦兵攻入岭南,不仅“伏尸流血数十万”,而且“岭南极边烟瘴之地”,秦人“兵未血刃而病死者什二三”,这种情况下,不知道他们还有什么“生育力旺盛”可言。

提供别人的相关叙述如下:

五岭以南,古代被汉族政权视为流放罪人的“蛮烟瘴气”之地,直到宋代还是如此。更早称为“陆梁地”(秦汉之前)。古越语“陆”为“麓”,“梁”为“山”,即岭南是山、谷地区,气候恶劣,交通不便。人民是异类,是断发文身之人,语言不通,故攻之困难,得之无用,反成国家负累。故《汉书·严助传》云:“越,方外之地,劗发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与受正朔,非疆弗能服,威弗能制也……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谿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水多险,中国之人不知其势阻而入其地,虽百不当其一。得其地,不可郡县也;攻之,不可暴取也。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数寸,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视之若易,行之甚难……今发兵行数千里,资衣粮,入越地,舆轿而隃岭,拕舟而入水,行数百千里,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夏月暑时,呕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曾未施兵接刃,死伤者必众矣……臣窃闻之,与中国异,限以高山,人迹所绝。车道不通,天地所以隔内外也……且越人緜力薄材,不能陆战,又无车骑弓弩之用,然而不可入者,以地保险,而中国之人不能服其水土也。臣闻越甲卒不下数十万,所以入之,五倍乃足,輓车奉饣良者,不在其中。南方暑湿,近夏瘅热,暴露水居,蝮蛇蠚生,疾疠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什二三,虽举越国而虏之,不足以偿所亡。”

——摘自《人类地理学概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7 21:22:39编辑过]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8 08:47

越色僚人:我早已说过壮族和汉族的心里素质是有差异的,而心里素质是鉴别划分民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并没有因壮族的北方血统而否认两族的差异。你说要作基因鉴定你这不是寒谗我们北方汉人吗?你为什么不找南方汉人?你明知道自汉以后经五胡乱华.辽金和明初的民族大溶和,北方汉人的华夏血统已降致百分之五十左右,还要拉我去作基因鉴定是什么意思?哼哼,我到是不怕作基因鉴定,只要我们检测结果的关键指标有四分之一类同(壮人有不到一半原住民血统)看你还有何话可说!!

我再重复一遍两族的心理素质是有差异的,不能因壮族的血统而否认壮族的存在。


作者: 南岛    时间: 2004-7-28 09:10
可以肯定的是,壮族百越血统的成分会很高。这一点您就不用为我们操心了。不敢做基因鉴定的不会是我们。
作者: 越色僚人    时间: 2004-7-28 09:25
南岛贝侬说的是。想做基因调查,让北方汉人、南方汉人、壮族人、泰国人、老挝人、越南人、侗族人、黎族人等一起做基因鉴定等,更能说明一切。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8 09:48

南岛:秦人“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二三”这只不过是最初的情景,初时秦人因水土不服而死几个人有什么稀奇?如果照你的说法秦人大军几年功夫也就死光了,那是谁在岭南之地建立了长达百年的南越国?秦人适应岭南我想主要与中原人吃熟食,兼之秦军曾转战多地特别能适应有关。

至于你所谓的瘴气我想我们也没什么神密的。余秋雨先生在文章里早已论证过所谓“岭南极边烟瘴之地”的本质,那不过是大臣们劝鉴帝王的一种方式而已。这一点有历代地左迁之臣的经历证明,据说有一次苏轼喝醉了面色红润,儿童还以为他返老还童了。“日啖荔枝三百粒,不辞长作岭南人”就是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岭南真是个很养人的地方。

另外胜利是能激起人斗志的,想想秦军当年强敌尽灭,美人在侧何等威武,何等意气丰发你说能不龙精虎猛吗?

注:南越国疆域基本就是秦岭南三郡范围,东抵福建西部,北至南岭,西达广西西部,南濒南海。看看你家在不在戍卒的生活范围内。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4-7-28 09:56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27 20:36:28的发言:

季人:尉佗求三万无夫之女只能说名还有三万在打光棍。你能指望这些尝捕亡人,赘婿如此安分守己不碰当地女人吗?还有三万人打光棍只能说明戍卒远在三万以上。尉佗最终占领了岭南说明越人已实力大损不能与秦人相持,其人口也必定大减,否则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战后本地人口比例在岭南必定大减,反观秦人大军多为精壮年,生育能力旺盛,加之秦人举世皆知的捍猛,你说他们会干出什么?戍族在岭南本与当地人杂处,即使瓯越兵首领是少数民族你指望他会因民族差别放弃一个可征之兵吗(况且当地人民杂处,人民界限本不清楚)。

我来此论坛只希望多了解一些关于壮族历史和风俗的知识,其他并不求什么。

我的看法: 尉佗求无夫之女的前提是“知中国劳极,止王不来”,即放弃“逾五岭攻百越”的作战意图,转为戍守。在此之前的奔袭南下的作战部队应该是没有家属随军的,由激进的军事行为转向缓和的移民政策,才产生家属问题。 至于“尝逋亡人、赘婿、贾人”是否不安分守己,因而和越人妇女通婚,这个问题不能主观臆测。且不论即使在和平时期,中原人与越人的通婚尚且存在各种障碍。在战争时期,越人不仅“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避免和秦人发生接触,更处于尖锐的敌对状态。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个例发生,也不能认为异族通婚具有普遍性,以至能对当地人口产生结构性的影响。何况并没有证据表明存在这种现象。 秦人捍猛也不能成为异族通婚的论据。再说越人既然能大败秦军,说明他们的捍猛不亚于秦人,呵呵。

赵佗得以割据南越,不是越人实力大损,不敌秦人。恰恰相反,是因为秦人力量被各地风起云涌的起义削弱:“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觽,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史记·南越列传》)。赵佗借机“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消除秦在岭南的影响,与越人贵族吕嘉等联合,借助越人的力量自立为王,自许为越人首领(“蛮夷大长”)。 可见,赵佗取岭南,不是代表秦人征服南越,相反他的南越政权正是代表越人与中原对抗。

瓯骆首领能否征募中原戍卒入伍?我认为不大可能。 中原南来的戍卒并非游民,而是被军事化组织起来与越人对抗。在这种敌对状态下,瓯骆首领怎么去征募敌军士兵?偶尔发生的投诚事件倒是有可能,但同样不会对当地人口有大的影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8 9:59:14编辑过]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8 10:23
越色僚人:作基因鉴定是个好办法,不过应该注意秦代戍卒是当时北方汉人靠北地方的人,可惜现在我们的血统已经不纯了。南方汉人是北方靠南的地方与南方东夷.百越混血的后代与我们北方汉人本不完全相同。泰国人.老挝人是被你们的祖先抢去了女人和土地被迫南下的越人和当地人的后代你们的先人本是他们同母异父的兄弟。越南人跟你们本差不多但溶入了一些后来的北方移民之血,此外还应考虑他们有一定的占婆血统。侗族人则应考虑庄骄和夜郎血统,此外也不能忽视壮族因压迫西逃因习俗相同而溶入侗族。如果能找到一定数量的秦时戍人的基因样本方能最终说明问题。在作基因鉴定时要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排除误差,加以正确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果。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4-7-28 10:31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27 20:36:28的发言:

我来此论坛只希望多了解一些关于壮族历史和风俗的知识,其他并不求什么。

可是你关心的似乎只是如何推销“血统杂合论”,并根据汉族现状推想其他民族的血统状况。


作者: 越色僚人    时间: 2004-7-28 10:41
原来cl4876拼命证明的只是北方汉人与南方汉人的来源不同,北方汉人是与北方胡人混血的后代,而南方汉人是与百越杂交后的后代,那么说汉人应该是有一半来源于越人(古壮族)了,而现代壮族则是比较纯正的越人后代,嗬嗬!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8 13:26

季人:“且不论即使在和平时期,中原人与越人的通婚尚且存在各种障碍。在战争时期,越人.....更处于尖锐敌对状态。”

这是在战时,又不是讲道理的时侯(参考一下秦军在其它战场上表现的记述),哪管对方愿不愿意。尉佗以上书奏明朝庭,说明军士的此种须求十分强烈,以至于到了公开化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秦军就是要挖地三尺也要把她们找出来。她们逃入山林秦军反到放弃了吗?你要证据可以参考一下越南.朝鲜甚至日本史书对中国军队在国外行为的记述。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8 13:35

季人:说明他们的“悍猛不亚于秦人”

我看未必吧?越人初时的胜利主要建立在正确的战术上面。两千年后越南人同样以游击战术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你总不至于因此得出越南人体力远胜美军的结论吧?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8 13:51

季人:赵佗得以割据南越,不是越人实力大损,不敌秦人。恰恰相反......

与你说的不同,战争并未波及岭南。北方动乱后赵佗即封闭了南岭关口。朝庭实力是削弱了,但戍卒却因此得以休养生息。赵佗是曾求得吕嘉支持,但你何以肯定番禺大良的吕嘉是越人?你认为真正的越人会支持赵佗这个与他们有不共戴天之愁的人吗?越人对赵佗恨之入骨他怎么会代表越人?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8 13:56
季人:汉太宗文帝上元年“赵佗因以兵威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你所说的敌对状态是怎么回事?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8 14:02

越色僚人:汉父越母尔,何谈比校纯正的越人后代?

沙南曼森:我说的有一句离开壮族的历史了吗?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4-7-28 14:29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28 13:26:01的发言:

季人:“且不论即使在和平时期,中原人与越人的通婚尚且存在各种障碍。在战争时期,越人.....更处于尖锐敌对状态。”

这是在战时,又不是讲道理的时侯(参考一下秦军在其它战场上表现的记述),哪管对方愿不愿意。尉佗以上书奏明朝庭,说明军士的此种须求十分强烈,以至于到了公开化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秦军就是要挖地三尺也要把她们找出来。她们逃入山林秦军反到放弃了吗?你要证据可以参考一下越南.朝鲜甚至日本史书对中国军队在国外行为的记述。

你的意思是秦军强虏越人妇女?抱歉,这只是你的猜测,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4-7-28 14:44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28 13:35:18的发言:

季人:说明他们的“悍猛不亚于秦人”

我看未必吧?越人初时的胜利主要建立在正确的战术上面。两千年后越南人同样以游击战术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你总不至于因此得出越南人体力远胜美军的结论吧?

岭南越人的勇猛善战,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史料比比皆是,不独秦瓯一战。越人对秦人的胜利并非仅限战争初期,终秦一代,秦人还是不能在岭南对越人实施有效统治。只有赵佗通过与越人贵族的联盟,才能成为南越之君。 你要是想说秦人的战斗力虽然不如越人,但体力(性能力)超强,这恐怕很难证实。

如果你想从入侵岭南的秦人体力较好(这一点尚存疑问),推断他们在岭南后代众多,这种思维跳跃的跨度实在太大,不符合历史研究逻辑要求。 恕我直言,你的观点中臆测太多,缺乏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04-7-28 18:57
羡慕各位贝侬能掌握如此详细的资料,看过之后,我也想提出自己的看法:
   1、既然《淮南子·人间训》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对秦征南越的记载都只是片言只语,那么“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就不能说明秦人和越人的融合已经很深入,足以改变南方民族的血统。秦人最多也只是聚居在交通便利、耕作条件好的江河平原地区(公元前212年修建攀越五岭的“新道”附近),否则对西瓯、骆越的地理、风俗还会有更详细的记载。
   2、戍五岭的50万人已经包括家属了,士兵不会很多。秦征南越的同时,北边还面临匈奴的威胁,蒙恬30万大军收复河套后,公元前211年秦又迁徙居民3万人进入今内蒙古,时间在秦人进入南越的后两年。为什么戍守北方的居民大大少于南方,除了地理因素以外,秦始皇也应该知道哪一方的威胁更致命。
   3、既然尉佗上书求三万无夫之女,那么说明秦军将士为了捍卫中原纯正的血统,原则上反对士兵与“南蛮”女子通婚。至于说到战争中的性暴力足以改变民族的成分,那么日军攻克上海、南京,忌不是给汉族埋置了很多日本种、足以改变汉族的成分了。
作者: fawchkon    时间: 2004-7-28 19:47

转桂龙网红豆社区http://hongdou.gxnews.com.cn/hongdou/forumcenter/forumview.asp?topic_id=319853&pagenum=2

浅谈广西百家姓氏渊源

广西自古为“百越”人居住之地,早在战国(公元前475~221年)时,已有楚人移入桂东北。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广西人口不足20万,姓氏不到百家。到2000年末,广西有人口4751万人,有姓氏1100多个(其中稀姓200多个),约占全国使用汉姓3500个的1/3。而探讨广西百家姓的渊源是与研究移民史息息相关的。

从历史上看,广西的移民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

有随军南征驻戍、屯兵移民或放谪充边落籍的。据《史记》卷六记载,秦始皇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遣50万人守五岭,把各种各样的人送到岭南来,使其和越人杂居,借潜移默化的作用,终于把岭南划入中国版图。查《莫氏系谱》,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同时派了1.5万名无夫女子随军南移留驻藉地定居繁衍。南丹土官莫洪燕支系便是这时期到达定居的莫姓后裔,莫氏定居南丹已有2200多年历史。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光武帝派马援南征交趾后,为巩固边疆,留裨将黄万定、褐纯旺等领林、简、梁、刘、凌、陆、韦等姓谪遣者(被流放的人)及所部将士戍守边疆,所谓“马留人”。这些马留人在此与壮族人杂居。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有些已演变成新的壮族。当时还有屯兵在象州、武宣一带的。末皇祐年间,狄青率大军前来征剿侬智高,留军戍守,驻扎在南宁郊区一带,实行屯田。亭子、白沙、上尧、老口、坪南一带的村落,就是当时留守将士的后裔。

有因战乱、饥荒、天灾人祸避难而来,居住在三江六甲(清行政区)的汉人。民间有12姓开发浔江河的传说。其先祖受金兵侵扰,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从福建汀州府经广东嘉应州,辗转迁柳州、融水、怀远,最后在古宜一带定居,其中有曹、龙、李、潘等21姓。继之,又有唐、张、莫、梁等20余姓人家,亦从福州迁来,居于文封、六甲等处。桂东北的信都县(今属贺州),有罗、欧、麦等34100余户,因“天灾地劫,众不堪命”,于南宋时从“广东南雄府迁来,开辟荒土,结草为庐,耕种自食”。

有历代来桂做官,经商而落籍广西的。民国桂系首领李宗仁的家族祖先,据说是秦始皇为方便南北交通派史禄将军南下修灵渠,随之而来的李姓将军2人在灵渠竣工后,不知何故解甲到临桂县两江镇务农定居。据《石氏族谱》,石金监锰是宋皇祐年(1048年)科进士,原籍安徽宿从县,后调任邕州(南宁)经略安抚史,他儿子到梧州任守备官,后代繁衍在南宁、梧州、藤县、龙胜、平南、桂平、岑溪等地。伯笃鲁丁、太中大夫、答失蛮人,至元三年(1337年)广西廉访副史。其孙伯龄在明初游宦到桂林落籍,更伯为白姓。后裔分布在桂林城郊及广西各地,桂系首领之一白崇禧就是其后裔。还有何炼字达昆,祖籍广东顺德县,明成化进士,官玉林知州而落籍广西。乒乓球世界冠军谢赛克的曾祖父谢开扬,是因粤西6县土客械斗,于1862年从广东恩平迁入柳城东泉先务农后经商的。

另外,还有各种原因而来广西谋生落户的。南宁现在讲白话的汉族人,多为民国时期从广东罗定、高州等地迁来。同时期迁入桂林、柳州等地的湖南、广东、江西、福建等省人,主要是经商或从事手工业等行业而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占领我国东部各省,大批难民逃入广西,其中不少人就定居于广西各地。解放后,相继有大批解放军官兵转业留下。还有大批外省干部、工人、科技人员来支援广西的经济建设。

由于上述移民因素,广西的人口出现几次增长高峰。各个历史时期外来人口(汉族为主)的移入,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也逐步改变了广西的文化景观和经济面貌。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为广西注入了诸多宝贵的新质,使广西的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所以说广西百家姓氏的增多是移民活动和民族融合的结果。当然,姓氏的演变还与历史上的避讳、避祸、避乱等因素有关系。

唐宋以后,广西的部分少数民族受汉族姓氏和家族观念的影响,才取了自己的姓氏。

作者:郑节余

原载:《广西政协报》第902期 2004年6月9日第3版(转贴注明出处网址)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4-7-29 09:23

上文很多结论根据民间族谱得出,其可信程度值得怀疑。

补充一些关于“马留人”的史料:

《水经注·温水·郁水》:“马文渊(马援)立两铜柱于林邑岸北,有遗兵十余家不返,居寿冷岸南而对铜柱,悉姓马,今有二百户,交州以其流寓,号曰马流,言语饮食尚与华同。” 《旧唐书》:其时,以不能还者数十人,留于其铜柱之下。至隋乃有三百余家,南蛮呼为“马留人”。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南蛮下》:“又有西屠夷,盖援返,留不去者才十户,隋末孳衍至三百,皆姓马,俗以其寓,故号马流。” 《酉阳杂俎》:“马伏波有余兵十家不还,居寿冷县,自相婚姻,有二百户,以其流寓,号马留,衣食与华同。”

上述史书中均没有提到“裨将黄万定、褐纯旺等领林、简、梁、刘、凌、陆、韦等姓谪遣者”,存疑。 再者汉之“寿冷”属日南郡,位于现在越南中部的顺化。上文作者说马留人“与壮族杂居”,“演变成新的壮族”,恐怕难以令人信服。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9 13:32

季人:“......报谦,这只是你的猜测,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

你要证据吗?你可知道我天朝出兵是以“仁义为本”的,我朝史书里怎么会有对王师的不义之举的记述?关于我朝天军是否有这方面的传统你去越读一下越南.日本和朝鲜方面的记述就明白了。在封建时代好色本被形容为武夫小节,兵灾四害本是“奸.杀.淫.掠”,你能体会到其中的含义吗?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4-7-29 13:55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29 13:32:09的发言:

季人:“......报谦,这只是你的猜测,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

你要证据吗?你可知道我天朝出兵是以“仁义为本”的,我朝史书里怎么会有对王师的不义之举的记述?关于我朝天军是否有这方面的传统你去越读一下越南.日本和朝鲜方面的记述就明白了。在封建时代好色本被形容为武夫小节,兵灾四害本是“奸.杀.淫.掠”,你能体会到其中的含义吗?

这么说你是没有直接证据了。 那我也不想再继续讨论这个问题,我只对建立在史料和逻辑上的研究感兴趣。 但愿你能以此说服越南人、日本人和朝鲜人:他们也都是贵“天朝”的后代。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9 14:22

季人:“......体力超强,恐怕难以证实......”

秦人体力超强虽不敢说,但要好一些这是没有疑问的。不信你去查一下“全国同年龄组少年身高.体重和发育情况表,比较一下南北方少年的体质。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9 14:37

季人:”如果你想你想从入侵岭南的秦人体力(你在前面说这是“性能力”)较好,推断他们在岭南后代众多,这种思维跳跃跨度实在太大......“

我没说过那三个字,你不是说岭南是瘴痢之地吗,那么强悍的体魄是生存下来的关键,由此推出:强健的体力--------(推出)--------强悍的体魄---------(推出)----------更能适应恶劣的环境----------(推出)---------能养育更多的后代

思维跨度不大,也符合罗辑吧。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9 14:43

季人:”岭南越人的勇猛善战,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史料比比皆是“

只有这一次才是真正的越人,以后注入了强悍的秦人的血液。


作者: 越色僚人    时间: 2004-7-29 14:45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29 14:22:56的发言:

……秦人体力超强虽不敢说,但要好一些这是没有疑问的。不信你去查一下“全国同年龄组少年身高.体重和发育情况表,比较一下南北方少年的体质。

这又是一个主观臆测了,而且很荒唐。

首先,你自己的观点自相矛盾的。你一方面坚持认为现代壮人是秦军和越人妇女通婚的后代、现代南方汉人也是比较纯正的华夏血统夹杂百越血统、现代北方汉人50%以上都是北方游牧民族血缘,那如何将现代的南北方少年的体质对比去比较秦人和瓯骆人的体质?这是逻辑上的错误。——按照你的观点以及正常逻辑,你只能证明比较纯正的华夏血统后代的体质比那些北方胡人的后代的体质差而已。

其次,体质和性能力有必然的挂钩么?中国人的体质普遍比欧美人要弱吧,可不见中国人性能力有多弱啊,要不然这十几亿人口从哪里来啊,别告诉我这大部分是西欧人跑到中国来强暴中国妇女留下来的种。

其实,人口的多少和该社会的稳定与否、生产力发达与否有极大的关系,将人的体质去和人口的兴旺与否挂钩,那是主观臆测的。一个男人每次射精可多达几十万亿个精子,而使妇女受孕的只有其中的一个精子而已。最后,我还想告诉某些人,人的体质和人的身高体重没有必然的联系,广西向来是国家国防人材与体育人材的重要基地,壮人体质的优秀,我是丝毫不怀疑的。


作者: 越色僚人    时间: 2004-7-29 14:49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29 14:43:50的发言:

季人:”岭南越人的勇猛善战,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史料比比皆是“

只有这一次才是真正的越人,以后注入了强悍的秦人的血液。

说来说去,这个汉族老兄还只是想证明岭南越人“注入了强悍的秦人的血液”啊,真是一相情愿、欲罢不能啊。我也只想告诉这位汉族老兄,你的观点必须有强有力的证据(而不是早就被人家驳倒的只言片语),而不是一味地主观臆测,这样在我们僚人眼中只能算是耍无赖的招式而已。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9 15:08

越色僚人斑竹:久唯了,你要强有力的证据吗?你忘了我在38楼给你的回复了吗,你还没有正面回答我呢?

另外大家有什话就让大家都说出来吧。必竟真金不怕火炼。


作者: 越色僚人    时间: 2004-7-29 15:15
呵呵,你在38楼的答复,我的正面回答就是:恰好是我看过的所有有关壮族基因测试的文章,都在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壮族是岭南地区的土著民族,是以西瓯骆越为主体而发展来的现代民族,所谓的家谱北来说等,其实都是历史上民族压迫政策的畸形产物。
作者: 越僚    时间: 2004-7-29 15:18

这种交流也太累人了吧,掌握知识和材料都不一样,简直就是各说各话,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4-7-29 15:26

秦平百越大軍之中,真正中原人士的成份有幾多呢?秦軍之中包括哪些人呢?秦國人本身主體是西戎的羌氐,再加上部份周人,與及秦室的秦公族,屬於東夷。齊國人是東夷。楚國人是苗蠻。而秦軍之中又徵召了大軍吳越士兵,秦希望利用這些士兵熟悉水性的特點,以越制越。吳越人都是百越人,體質跟南方的應該沒有分別吧?

羌人在古時都是中原諸族的奴隸,喜歡就殺,沒有反抗能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9 15:57:40编辑过]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9 15:38

越色僚人版主:拿如今的南北方少年来对比当年的双方有很大的矛盾吗?人的体质不仅与遗传有关,还与气候.饮食和生活条件有关这是时间所改变不了的,这也是”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的道理。换句话说若是一对双包胎从小分开,生活在岭南的也一定比生活在陕西的矮一些瘦一些。我是个医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不信你也可以咨寻一下专家看看我们说的有没有不同。

我什么时候说过”性能力“三字,我对你的回答可参见我对季人的回答。

请注意我说的是体力我从来没有说过体力好体质就一定好,秦人体力较好不等于说秦人的体质也同样优于对方。

请注意西方人为一时欲望而发泄是不会留下后代的,而戍卒为安家而寻求配偶则不同。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9 15:56

北姑:你前一半说的对,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绝大部分都是以文化为纽带的。从一个氏族发展而来的民族你给我举出几个来!后一部分我就不敢苟同了,你有何凭据?你认为秦始皇会相信那些新近争服,人心未定的越人吗。秦朝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军远在岭南与塞外,首都空虚有关。这一点在去年春节时热播的金克木导演的有关秦军的记录片里有过专门的论述。

请注意我从来没说过越人的体质弱于对方,我对你的回答参见楼上。


作者: 越色僚人    时间: 2004-7-29 16:11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29 15:38:40的发言:

……。我是个医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不信你也可以咨寻一下专家看看我们说的有没有不同。

……请注意西方人为一时欲望而发泄是不会留下后代的,而戍卒为安家而寻求配偶则不同。

就冲着你关于基因的观点,我就很怀疑你这个“医学生”考试是否及格。

另,西方人为了一时的欲望而发泄是不会留下后代的?难道两性的交媾,如果只是为了欲望发泄,就不会受孕么?不过我也不是说明西方人在中国留下大量后代(事实上我也知道基本没这回事),只想举个反例给你而已。看来你这个医学生还得加强本专业知识啊。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9 16:24
越色僚人:你所谓的那些遗传学证据我也看到过一些,但可惜我并没有看到什么可以证明壮族是岭南土著的结论。你得出这样的结果是由于意向误差所至(我可不想把这里变为医学统计学的课堂),你之所以得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你想看到这样的结果。另外我看到的统记学数据没有一个符合我在38楼所提出的条件。要澈底查出当今大多数壮族的来源这涉及到遗传学.基因工程学.人类学.解剖学.考古学.语言学.统记学等很多个学科。可能要花费几十甚至数百亿元,动员数万人,并非你想的那么简单。如果你有这个能力我想你可以提请人大立项。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9 16:35
越色僚人:所谓君子不语”怪力乱神“我虽然不是君子但跟斑竹先生比起来却是大大不如。这样当然会受孕,但你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如今的堕胎越来越多?为什么过去存在弃婴现象?你认为这样还会留下后代吗?
作者: 越色僚人    时间: 2004-7-29 16:38
呵呵,壮族加上布依族,现代僚人只有2000多万人口而已,要查清楚这两千万人口的大多数人的来源,所涉及到的“遗传学.基因工程学.人类学.解剖学.考古学.语言学.统记学等很多个学科,可能要花费几十甚至数百亿元,动员数万人”,可见基因的测试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何况是12亿汉族人的来源问题?就连2000万人的主体来源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都无法去测试,你怎么就敢断言12亿人口的汉族的某些古代祖先和现代壮人有父系血缘的传承关系?何况,你这些断言完全都是主观臆测,牵强附会,难道这是一个医学生所应该具备的科学态度么?
作者: 越色僚人    时间: 2004-7-29 16:43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29 16:35:13的发言: 越色僚人:所谓君子不语”怪力乱神“我虽然不是君子但跟斑竹先生比起来却是大大不如。这样当然会受孕,但你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如今的堕胎越来越多?为什么过去存在弃婴现象?你认为这样还会留下后代吗?

弃婴、溺婴之类是伦理道德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难道每个母亲都会这么残忍,就因为孩子的父亲是在强迫她发生性关系的情况下而使她受孕并生下孩子,就会弃婴?如果真是这样,那我只能说我再次心寒不已,因为我们僚人极少听说过弃婴、溺婴等,只是从报纸上、新闻上知道壮区之外还有这等残忍的行为。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29 16:54
论坛上的兄弟们:几天来讨论一直很激烈。我开始有点不明白为什么一句简单的回答为什么会招置那么多的反对?!现在我明白了你们是在追求个性,追求自我,追求一种独立意识。但历史就是历史,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想想秦人当年左执人头.右执俘虏,奋勇冲杀何等的英勇;东合六国,北逐匈奴至漠北,南平岭南。整个东亚都在他们的铁蹄下颤抖何等的威风!!你们应该为有这样的先人而感到自豪。我想时间会让你们成熟起来,会让你们接受这一切的。
作者: 越色僚人    时间: 2004-7-29 17:02
是的。历史就是历史,她不会以你的意识为转移的,所以,cl4876网友你再怎么说,也是改变不了我们僚人主体是岭南土著而非北来的历史事实的。我们也想有这么“威风”的祖先啊,可惜历史就是历史,我们的祖先就是在六年浴血抗战、令秦军伏尸数十万之后才被秦军给击败的,基于这样的史实,我们怎么能够认贼作父呢?
作者: 越僚    时间: 2004-7-29 17:06

壮族是岭南的土著,这在学术界是常识,不有没有或是有多少其他民族的血统的加入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某些人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就胡搅蛮缠,真的很有意思吗?谁有时间谁奉陪,我是没有兴趣了,有些人根本不愿意多看两本书,在网络上得来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就当成真理,凡是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就认为别人别有居心,就是专家的研究成果也被有些人简单的一句话就否定了。

这样的人我劝他,在发言以前先交代:我是绝对正确的,凡是与我不同的都是错误的。

这样交代以后我保证谁再和你争辩,我帮你骂死他。


作者: 路    时间: 2004-7-29 17:09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29 16:54:12的发言: 论坛上的兄弟们:几天来讨论一直很激烈。我开始有点不明白为什么一句简单的回答为什么会招置那么多的反对?!现在我明白了你们是在追求个性,追求自我,追求一种独立意识。但历史就是历史,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想想秦人当年左执人头.右执俘虏,奋勇冲杀何等的英勇;东合六国,北逐匈奴至漠北,南平岭南。整个东亚都在他们的铁蹄下颤抖何等的威风!!你们应该为有这样的先人而感到自豪。我想时间会让你们成熟起来,会让你们接受这一切的。
真是好笑,想当初,日本人打仗也比中国兵厉害多了,你怎么就不去认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9 17:51:03编辑过]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4-7-29 17:24
百越人是形成南方漢人的其中一個重要成份,沒有可能純粹由中原移民擴散而成南方漢人的。百越人沒有全部被中原同化是不出奇的。
作者: 北姑    时间: 2004-7-29 17:33

c14876 兄:

匈奴人都是後來構成漢人的一部份啊,在現在的角度來看,漢朝跟匈奴的戰爭都只是民族內部的鬥爭而已。部份漢人都是歸附的南匈奴人之後。一定要認炎黃為祖先的嗎?漢人是多元合成的民族,祖先多的是,沒有必要胡亂的去認所謂共同的祖先的。

就好像盎格魯-薩克遜人,也不會再去考究祖先到底是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又還是其他民族的,為何漢人又不可以呢?好像美國人都不是以盎格魯-薩克遜人,為始的,近數屆的美國總統都是愛爾蘭人。


作者: 越是故乡名    时间: 2004-7-29 19:26

我们的祖先就是在六年浴血抗战、令秦军伏尸数十万之后才被秦军给击败的,基于这样的史实,我们怎么能够认贼作父呢?

ndei


作者: 越是故乡名    时间: 2004-7-29 19:32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29 15:38:40的发言:

……。我是个医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不信你也可以咨寻一下专家看看我们说的有没有不同。

……请注意西方人为一时欲望而发泄是不会留下后代的,而戍卒为安家而寻求配偶则不同。

就冲着你关于基因的观点,我就很怀疑你这个“医学生”考试是否及格。

我也质疑这样一个自称医学生的身份


作者: 越是故乡名    时间: 2004-7-29 19:45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29 14:43:50的发言:

只有这一次才是真正的越人,以后注入了强悍的秦人的血液。

你是说现在的南方少数民族都是秦人“注入强悍的血液”,给点证据?

照你这么说,北方汉族是怎么来的?难道也是蒙古人和满族加夜班“注入了强悍的血液”而出来的?

但看来这“强悍的血液”好象不是你想象中那么强悍,不然南方少数民族不会退居在贫瘠的西南山区了


作者: 季人    时间: 2004-7-30 08:50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29 14:37:45的发言:

季人:”如果你想你想从入侵岭南的秦人体力(你在前面说这是“性能力”)较好,推断他们在岭南后代众多,这种思维跳跃跨度实在太大......“

我没说过那三个字,你不是说岭南是瘴痢之地吗,那么强悍的体魄是生存下来的关键,由此推出:强健的体力--------(推出)--------强悍的体魄---------(推出)----------更能适应恶劣的环境----------(推出)---------能养育更多的后代

思维跨度不大,也符合罗辑吧。

首先郑重指出:你不应该在引用我的话时加以窜改。 我并没有说你提到过“性能力”,这一点查看我前面的发言。 而且我也没有说过岭南是瘴痢之地。

人类繁育后代的能力当然和性能力有关,你总不会认为秦人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繁衍后代吧?

又,秦人能够在岭南生存说明他们很强悍,那么越人已经在岭南生活几十万年甚至更长时间,岂不是更强悍?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30 09:04
越僚:你为什么不对我们的辩论提出任何指正就拉出“学术界常识”来压人家?你以为我真的只看过两本书吗?我可没说过我是绝对正确的。我不是要你们去问问专家看看我们说的有没有什么不同吗。若你也要确切证据的话我建议你去看看我在38楼和65楼的发言。我认为那比你所谓的学术界常识更有力量。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7-30 09:20

75楼的请问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作者: 越色僚人    时间: 2004-7-30 09:45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30 9:04:34的发言: 越僚:你为什么不对我们的辩论提出任何指正就拉出“学术界常识”来压人家?你以为我真的只看过两本书吗?我可没说过我是绝对正确的。我不是要你们去问问专家看看我们说的有没有什么不同吗。若你也要确切证据的话我建议你去看看我在38楼和65楼的发言。我认为那比你所谓的学术界常识更有力量。

你在38楼、65楼的发言,我已经分别在59楼、67楼、70楼回应过你了,不用麻烦越僚贝侬再浪费口舌了吧——“这种交流也太累人了吧,掌握知识和材料都不一样,简直就是各说各话”。倒是你啊,怎么不去正视这么多人给你提出的种种置疑?说白了这些置疑都在提醒你,你在不断地犯逻辑错误。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30 9:20:53的发言:

75楼的请问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75楼的壮文你看不懂吧,我就举手之劳,翻译一下吧:ndei——好!
作者: 越僚    时间: 2004-7-30 10:37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29 16:54:12的发言: 想想秦人当年左执人头.右执俘虏,奋勇冲杀何等的英勇;东合六国,北逐匈奴至漠北,南平岭南。整个东亚都在他们的铁蹄下颤抖何等的威风!!你们应该为有这样的先人而感到自豪。我想时间会让你们成熟起来,会让你们接受这一切的。

以前读史书,楞搞不明白,为什么满蒙能够横扫中华大地,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来他们“左执人头.右执俘虏”多么的酷,立即就认人家同祖同宗,立即就自豪起来,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伪军会比日军还多,因为拿东洋刀的鬼子很威风啊。要想叫我们以秦军为自豪,那不是叫我们做壮奸吗?什么人要做什么奸,我们没有意见,可是要我们做壮奸是办不到的,布骆陀的子孙没有认贼做父和做壮奸的传统,我们从来就认为秦征服岭南是赤裸裸的侵略,历代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都是我们的耻辱,我们从来都不会为他们感到自豪。只有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宪法赋予各族人民平等的地位,我们才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而感到自豪,因为我们也是国家的主人,我们为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感到自豪,因为他们中间也有我们的子弟,因为他们在保卫我们的家园。


作者: 潭    时间: 2004-7-31 01:11

以下是引用cl4876在2004-7-29 16:54:12的发言:

论坛上的兄弟们:几天来讨论一直很激烈。我开始有点不明白为什么一句简单的回答为什么会招置那么多的反对?!

还是医学生呢,怎么着理解能力还是有一点的吧,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当然是你说错话了我们僚人多次心平气和地劝你还一直不知悔改才会有那么多人反对嘛!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汉人祖先”在给僚人“注入了强悍的秦人的血液”以后,怎么没把“秦人当年左执人头.右执俘虏”的野蛮残暴遗传给我们,弄得我们现在讨论这种血统问题时还能如此心平气和地跟你说话,而不是拍案而起骂粗口话,相互攻击。

“你们应该为有这样的先人而感到自豪。”

真是笑话!居然要让僚人认“左执人头.右执俘虏”血洗僚区的凶残人为先人,还要以为自豪?!有本事你去认屠杀中国人的日本人为先人啊,他们也很厉害啊,也是左执人头.右执俘虏啊,还比赛杀人呢!

“我想时间会让你们成熟起来,会让你们接受这一切的。”

有时间的话你还不如去好好看书,研究你的医学。不是说想了解壮族历史吗?一来就用什么血统论否定壮族,还研究来干嘛?白费工夫了!

你什么人,要我们接受你的思想?!一副来教化我们的样子,就你这些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的观点,去哄一下女孩子可能还能显摆几下,不过千万别来跟壮族的女孩子说,马上一竹杠把你扫下田。


作者: byaraiz    时间: 2004-7-31 18:56
以下是引用在2004-7-31 1:11:47的发言:

你什么人,要我们接受你的思想?!一副来教化我们的样子,就你这些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的观点,去哄一下女孩子可能还能显摆几下,不过千万别来跟壮族的女孩子说,马上一竹杠把你扫下田。

呵呵,这个竹竿真有力啊,真不愧是我们僚人的女孩子,该温柔的时候温柔,该捍卫民族尊严的时候也不含糊!


作者: 南岛    时间: 2004-8-1 22:00
以下是引用在2004-7-31 1:11:47的发言:
……不过千万别来跟壮族的女孩子说,马上一竹杠把你扫下田。

嘿嘿,够威!简直瓦夫人再世,酷毙了


作者: 龙胜勒nge    时间: 2004-8-11 07:46
标题: 南乡子, 我的朋友. 八零年代由广西政府自筹资金公派 留学, 现正在日本发展.

«n?¤l, §ÚªºªB¤Í. ¤K¹s¦~¥N¥Ñ?¦è¬F©²¦Û??ª÷¤½¬£ ¯d?, ?¥¿¦b¤é¥»?®i. «n?¤l¬O?¤~¤l, ¦Ó¥B«Üº@·N?¯ª?ªº?¤j°µ¨Ç¨Æ. °£¤F°¸?¨¥?°¾¿E¥~, ??¬O?¦n¤H.


作者: wenliqan    时间: 2004-8-11 14:44
以下是引用越僚在2004-7-30 10:37:11的发言:

要想叫我们以秦军为自豪,那不是叫我们做壮奸吗?什么人要做什么奸,我们没有意见,可是要我们做壮奸是办不到的,布骆陀的子孙没有认贼做父和做壮奸的传统,我们从来就认为秦征服岭南是赤裸裸的侵略,历代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都是我们的耻辱,我们从来都不会为他们感到自豪。

对得很,我们不会做壮奸的


作者: fdths    时间: 2004-8-14 23:03

夏朝是子虚乌有的东西 (没有证据表明), 还有 商朝是东夷人建立的 东夷人与华夏人是截然区分的啊 春秋战国好多名人包括孔子,墨子,老子都是东夷人 而不是什么华夏人啊 春秋战国的文明都是受到东夷人的文明的恩泽而发扬光大的!秦始皇是西夷人,屈原、项羽是南蛮,李世民也是鲜卑人,还有其它很多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都不是你们汉人,你们汉人脸皮真是比城墙还厚啊!

不过你们骂起人来到是很利索的,比如(在教科书上写的)历史上的那个而叫自称儿皇帝的“汉奸”,可惜呀可惜!别人也不是什么汉人,而是佗陀族人。呵呵,脸丢大哦

你说说如果抽去少数民族的这些先人,真正属于你们汉人的历史又有多少呢?

不过这也难怪,可能是你们混血混得太多都把脑子给混糊涂了吧!

要来这里“教化”,这不是找骂吗?你还是先查查自己的基因吧!免得你祖上是某个少数民族。。。那丑可就出大了


作者: 土魔    时间: 2004-8-15 00:24
依楼上所言,莫非12亿人口的汉族在人类历史上的角色是可有可无的?夏朝子虚乌有,那华夏是怎么来的?那些名人都不是汉族,都是你们少数民族的?汉族的祖先都是碌碌无为之辈?那现实......?.......梦...?
作者: WAXA    时间: 2004-8-15 12:39

哈哈 楼上的 你不知道人家这样才会感觉爽啊


作者: WAXA    时间: 2004-8-15 12:43
让88楼那位查查基因说不定汉族血统是多数呢 哈哈
作者: WAXA    时间: 2004-8-15 12:50

孔子愿做華夏 不愿做夷狄 俺们连圣人都能同化 看来还是華夏伟大


作者: WAXA    时间: 2004-8-15 12:50

项羽可是苏北人 不是南方人


作者: fdths    时间: 2004-8-15 19:49

我知道为什么汉人在近代为什么这么没落了? 连自己的历史都知之不详,还要靠咱们这些外族来指点。。。哎

好吧就从那些传说中的炎 黄说起吧!(别以为炎 黄就是中国最久远的人物 汉族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

在上古代中原,这片大地原本是九黎部落联盟的世代居住的地方,后来黄帝领导的华夏族崛起,想来夺取这块土地,但被当时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部落联盟所击败,后来黄帝不死心,就想到了联合炎帝来夺取中原,在他们的夹击下,九黎落败,这才被迫撤出中原(如果按你们汉人的观点来看,那炎 黄几乎就被定义为“胡人”了)。

九黎部落在迁徙过程中向东形成东夷,向南形成古百越民族、南 蛮等,当时山东 河北以及现在的江南地区很多人民都奉蚩尤为祖就是这个道理。不相信你可以查阅汉朝以前的书,看看上面有多少是奚落蚩尤领导的九黎部落的记载。相反,赞扬的倒还是不少。例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共工。。。

至于项羽在苏北就说他是汉人那你的思维就太可笑了,因为当时(汉人还没出现)汉人祖先的活动只在中原的一小片地方,所以项羽是南蛮也不奇怪了。对此事(项羽不是汉人的身份)你们汉人的历史学家也“供认不讳”。

另外,对你们汉人的“楚汉相争” “楚河汉界”这句话你应该好好想想。别以后再闹这种笑话。

汉人也只是在汉朝建立后才逐渐形成的,算起来你们的历史也不过才2000多年,有什么自傲的?你们汉人人口这么多还不是你们利用执政优势来强行同化其它少数民族的结果,哈哈,现在恶果出来了吧!为一个岳飞是否你们的民族英雄而吵得翻天覆地的,还拿咱们少数民族来当挡箭牌,其实却是你们的北方汉人(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汉化而来,可别对我说你们汉人的生殖能力特强哦)每每想到自己的祖先和南宋小朝廷的岳飞杀得妻离子散的,自己还得称赞他英勇,心里就不是滋味而想“翻案”的结果罢了!那是你们自己内部的“民族问题”罢了


作者: WAXA    时间: 2004-8-15 20:04

哈哈,不知是谁无知呢,什么楚汉相争,项羽就不是漢了,楚汉相争也不过是项羽胁持楚王搞得華夏内部争斗,楚胜利说不定我们就命名为楚族了,漢不过是一个名称罢了。还什么漢人没出现,你以为是天上掉下了的啊。你也就仇视漢族罢了,伤了你的心了吧,处心积虑的制造这些谬论不过宽慰了你那脆弱的心罢了。谁不知道啊。

什么九丽到东为夷,到南为蛮,这么说你们少数民族都是一家,真是臆测高手,也不知道你这“ 学术”资料是那里来得,谁不知道百越不是一个民族,就因为亡的差不多了,一些逸民还想套近乎,用历史模糊法统一历史民族,以获得现代心里力量,哈哈。

什么漢人是汉朝后才行成,那不过改个统一命名罢了,还有人以为别人和他一样蠢。照你说漢人是从天而降,那可是神明啊。哈哈。什么人口优势是同行少数民族,弱智言论,解放后不过四亿人口。现在十四亿,这么说这十亿人口都是同行的你们啊。

嘿嘿,你罗索那么多一定感到很爽吧,可以理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5 20:08:38编辑过]

作者: WAXA    时间: 2004-8-15 20:06

谨回某人,其他人不必有感觉,如有得罪,敬请原谅。


作者: woaibt    时间: 2004-8-21 18:21
没有一个民族在这个世界上是百分百的纯血统,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分分合合,各个民族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了。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8-29 15:08

fdths:"你说说如果抽去少数民族的这些先人,真正属于你们汉人的历史又有多少呢?"

faths你认为区区十年的后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朝代吗?我们汉人中的伟大人物很少吗?我从来不认为我是纯种的汉人,只有大xx主义者们才会认为自己是纯种.我不否认作为一个北方人我的血管里流着契丹.女真的血液.作为鲜卑.高勾丽这一个个曾驰逞在辽阔的北方的伟大民族和曾扬威漠朔,横戈西域的雄健的古汉族的唯一继承者的现代汉族的一员,我从来不认为所谓五胡乱华以前的纯种汉族是我们唯一的祖先.阁下认为你是纯种的本地土著吗,你还是去查查自己的基因吧,外一你有汉人的血统请去自刎吧!

另外李世民不是汉人吗?你还是先去看看书吧!你认为屈原.项羽如果不是我们的祖先那世界上有被称作汉的民族吗?


作者: cl4876    时间: 2004-8-29 15:13
很报歉本人发贴的初忠是为了讨论并非为了教训大家,如言辞上有冒范请多包涵.
作者: wenliqan    时间: 2004-8-29 15:51
我不知道现在的汉族朋友为什么在这跟我们吵这些,不过如果你们读过历史,就应该自己心里明白现在的汉族是溶合了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而成的,又何必争吵汉族的历史呢,事实上汉族能同化其它民族,说明它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