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和汉人生长在同一片蓝天下,穿同样的服装,用相同的课本学习着同样的文字,学习以汉文化为中心的历史,受有着相同声音的媒体引导,我们甚至向往铅字文章中描述的少数民族风情——别致的服装热情好客的人们。
我们知道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边疆,我们向住家乡以外的地方。我们谦虚诚垦平和,一如这个论坛的风格。我们向往汉文化的悠久灿烂,渴望与各方朋友沟通交流。
当我们长成了年青小伙或美丽姑娘时候,我们或外出求学或外出工作,真正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有了深入的交往。最初,明显地汉人会或多或少地批评我们不够标准的普通话,或许他们还会好奇地询问我们的壮族特点,对此我们或许有着些许的茫然。说不清楚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觉察到我们与汉人还是有着些许的差异。
假如要说我们的民族性格特点,那又是一个话题来着。在郁水啸翁的“壮族人与汉族人的性格比较”一贴中我们已经有了不少的讨论。我觉得总的说来壮族人要比汉族人简单一些。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有些东西已经扎根,是很难改变的。常在电视上看到北方的没上过学的老太太面对镜头,说话一套一套的,我想有时广西的教授也许也会自愧弗如。
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壮文化无疑处于弱势,弱势并不代表不可取。我们坦诚、耿直、热情、大方,我们一样可以向别人展示我们的魅力。有了自信,我们才会做得更好。
当我走过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曾经向往的热情好客的民族不正是壮族吗?我们坚守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学习汉族文化的精华,兼容并蓄。在弱势文化背景成长起来的我们可以做得比汉人更好。我骄傲,我是少数民族,我是壮族人。
居然没人回?懒洋洋什么事都不想管恐怕就是我们南方少数民族,在我们就是壮族的劣根性吧,想想苦寒之地那些游牧民族驰马疆场的雄风,我们要改变自己了。
对此文有痛感……同感,顶先!!!
那是,所以近代的中国大事都是在南方,并且都有壮族参加,如太平天国,北伐战争的,既然这种雄风在火器盛行之后就开始衰落,我们为什么不正好借此振兴我们在山林中保存的余风呢?……当年侬智高与狄青大战,眼看要取胜,却因为骑兵的出击而败落,单纯从军事技术上来说,可以说是吃亏在没有骑兵,自古中国少有自南方统一北方(封建时代结束前只有明朝),都是因为骑兵,而今这个因素已经没有了——我单纯从技术上来说,没有讲到综合因素,不要挑骨头。
最后,其他民族的衰落不能成为我们苟安的理由……
其他民族的衰落不能成为我们苟安的理由……
说得好,壮族这个古老的新生儿,再苟安就亡了
我想很多年以后中国只会有一个民族
高见高见,可以说清楚是哪年吗?
长年的稻作文化,闭塞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壮人的性格:自卑而狭隘。我们民族一大弱点就是不善于表现,不敢表现。我相信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交通的大发展,壮族人的性格也会发生剧烈的改变。至于民族意识,随着与汉人交往的不断密切,逐渐淡化的可能性很大,而我们对此似乎无可奈何。侬智高短暂的辉煌还会重演吗?北宋的广源州役属交耻,中央政权重点防范辽、夏的侵犯,对南方鞭长莫及,不敢和越南交恶,才给侬智高留下了一片空间,他的反宋促成了壮人民族意识的形成。今天,我们还能寻找到这样的机会吗?
…
说得好,壮族这个古老的新生儿,再苟安就亡了
支持!!!
长年的稻作文化,闭塞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壮人的性格:自卑而狭隘。我们民族一大弱点就是不善于表现,不敢表现。我相信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交通的大发展,壮族人的性格也会发生剧烈的改变。至于民族意识,随着与汉人交往的不断密切,逐渐淡化的可能性很大,而我们对此似乎无可奈何。侬智高短暂的辉煌还会重演吗?北宋的广源州役属交耻,中央政权重点防范辽、夏的侵犯,对南方鞭长莫及,不敢和越南交恶,才给侬智高留下了一片空间,他的反宋促成了壮人民族意识的形成。今天,我们还能寻找到这样的机会吗?
高见高见,可以说清楚是哪年吗?
------------------------------------------
地球不转的那一年,哈哈。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