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日本民族和朝鲜民族起源,兼论秽貊与三韩 [打印本页]

作者: lw109    时间: 2013-10-10 09:03
标题: 日本民族和朝鲜民族起源,兼论秽貊与三韩
民族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包容族群、语言、文化、地理、历史、政治等诸多要素的综合,绝不是单一要素的推理。要解构日本民族和朝鲜民族的起源,必须从基因、语言、文化、考古和史料等多方面入手,才能做出框架性的判断。我们要研判日本民族和朝鲜民族历史源流必须放之包括日本列岛在内东北亚框架和古代人类迁移的大背景下,才能明了源流的来龙去脉。


  日本民族和朝鲜民族的文化和地理的相近性,是国际学术界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因而会倾向比较两个民族各方面的关联来研究它们各种的历史、文化、语言等。
  
  首先我们从基因的数据来研究两个民族的关联性。我们必须将两个民族的基因数据对比的研究,才能反推一些历史
  
  ---------------------------------------
  日本民族的父系基因数据,包括日本学者对各Y-SNP的理解。
  
  約38% D2型、日本にしか残されていないシベリア経由で入ってきた縄文人の血
  約34% O2b型、ジャポニカ米と共に揚子江から海路渡ってきた長江文明人(弥生人、倭人)の血
  約18% O3型、大陸から朝鮮半島から渡来した漢族の血
  約 5% C1型、インド経由、南方系海人族の血
  約 1% N型、フィリピンに顕著に残り、ツングースも保有する血筋、スンダランドの流れとも
  約 1% C3型、樺太から北海道に、アイヌに残るバイカル湖経由のツングース系の血
       朝鮮半島から九州に、扶余の血? ルート違いのバイカル湖経由のツングース系の血
  その他 1%以下、D1、D3型、チベットに残るテュルク系?の血
       O1型、台湾出自の大陸系の血
       O2a型、渡来時期、ルートの異なる長江文明人の血
  
  ---------------------------------------
  
  朝鲜民族父系基因数据:
  
  O3, 约占45%,汉人基因;
  O2b, 约占37.3%,秽貊、扶余基因;
  C3 约占12.4%。是仅次于O的常见类型,韩系底层基因,古亚细亚族群(广泛分布于西伯利亚);
  其他部分D2、Q1、O1、N*。
  
  ---------------------------------------
  
  
  父系Y染色体C、D型人群是老亚洲人,以不准确的称谓,C型被称为“棕种人”,D型称为“矮黑人”。D人群大概6万年前来到东亚,D人群对东亚基因贡献不多;C人群大概5万年前来到东亚,是大部分东亚人的母系远祖。
  D2型是日本绳纹时代原住民的基因,也就是现在北海道阿伊努人;O2b型是弥生时代从朝鲜半岛迁移到日本的秽貊人基因。
  
  C3c是极其具有阿尔泰语系标志性的类型,在西伯利亚的南部地区,C3c是最重要的成分。C3c在蒙古草原也有一定的分布,是蒙古语民族的标示性基因类型之一。C3c在我国东北其他阿尔泰语居民中也有一定分布,鄂温克为26.9%、鄂伦春族为41.9%、赫哲族为11.1%、锡伯族为4.9%,岫岩满族为2.8%,达斡尔族为2.6%,C3c在阿尔泰语周边的汉、韩、日民族并不存在。
  
  C1只分布在日本地区的大和族人中,日本之外没有C1发现。日本土著民族阿伊努人中主体是D2,少量C3,并无C1。
  
  O2b是东亚人一常见类型,在东亚地区主要分布在日本和韩国,但在东南亚,则有更广阔的分布,泰国、越南和菲律宾都有不低比例的O2b。不过东南亚的O2主流是O2a,中国南方的许多文化都有O2a的贡献,比如江西吴城文化。O2可以说是南方民族基因。
  
  可以把O2b定义秽貊、扶余的代表基因,秽貊可能还包括O3,并且秽貊与红山文化的关联如何还不得而知,红山文化里同时包含了O1、O2、O3。但可以把O2b定义成秽貊的代表基因和主体基因,因为日本的东北亚基因来源是O2b。由于日语和韩语的差异性,而古日语与高句丽语比中世朝鲜语更加相近,特别是数词的同源,因而可以断定日语继承了秽貊的语言。
  
  我们可以在两个民族的基因数据中玩一些对比,假如日本民族的O3全部来自秽貊,假定不存在后来的中原移民,则日本的O2b:O3=34%:18%与朝鲜的O2b:O3=37%:45%不成比例;如果秽貊的基因是O2b与C3的组合,那么日本的O2b:C3=34%:1%与朝鲜的O2b:C3=37%:12%不成比例。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秽貊民族是O2b为主体,略带O3的基因人群,因为O2基因是南方民族基因,从南方向东北迁移时,会部分与中原的O3混血。
  
  夫余之名始见《史记》,夫余又作凫臾、扶余或符。《尔雅》有“九夷之五为凫臾”,“凫臾,东方国名,即夫余也”。据《中国东北史》记载,夫余名称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来源于秽人之“秽”,如何秋涛谓,“符即夫余,《王会》之秽人也。”快读发音为“符”,如慢读则发音为“夫余”,秽即“夫余”二字的合音。另一说“夫余”二字来源于河流名,槁离国原来在乌裕尔河流域,该河在金代称蒲与,夫余即是蒲与或乌裕尔的同音异写。据上述两说,“秽”与“夫余”皆源于乌裕尔河之名。
作者: lw109    时间: 2013-10-10 09:07
而日本民族是秽貊的迁移分流与土著阿伊努的混血融合产物,这样我们可以明了日本和朝鲜的民族关系,它们在文化上的相似性,语言上的差异性,这中间的连接就是秽貊。
  
  日本民族的重要来源是秽貊,但是从一个民族的角度,不能把日本和秽貊等同。从基因数据上,我们可以把日本民族看成是秽貊和阿伊努混血融合的产物,两者基因比例大致是对等的。在公元前300年以前,日本列岛一直是D2阿伊努人的天下,那个时代被称为“绳纹”时代,阿伊努人在12,000年前就发明了世界目前已知最早的陶器,而阿伊努人一直保持着渔猎-采集生活方式,在而后的一万年里,日本一直保持这种生存方式,文明发展极其缓慢。而从公元前300年开始,秽貊人通过朝鲜半岛向日本列岛迁移,从九州岛开始,并且逐步向四国岛和本州岛扩散。这个时代被称之为“弥生”时代,弥生时代一直持续到公元300年,大约从公元300年,日本进入“古坟”时代。
  
  绳纹时代(公元前300年以前)——>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公元300年)——>古坟时代(包括飞鸟时代,公元300年——公元710年)。
  
  弥生时代的农民们从九州启程迁往邻近的大岛四国和本州,在200年内抵达东京地区,又用了一个世纪来到寒冷的本州北端(距弥生文化在九州的最早定居点1,000英里处)。在基本占领北部本州后,弥生农民们又离弃了这块土地,估计是因为在这里耕田种稻竞争不过绳纹式的猎人-采集者生活模式。接下来的2,000年里,本州岛北部一直保留着一块边境地带,越过这一界限的日本最北端岛屿北海道和生活于此的阿伊努族猎手-采集者们甚至不被视为日本国的一部分,直到十九世纪将其并入为止。
  
  数世纪后弥生日本方才显现出社会阶级分化的迹象,这类迹象在墓地方面尤其有所反映。大约公元前 100 年,单独的墓区被划分出来,以汇集自中国进口的奢侈品如美玉和铜镜为特色,显然是供正浮出水面的精英阶级专用。随着弥生时期人口爆涨的继续,及所有适合水稻农业的优质湿地和可灌溉平原被占用,考古学证据显示战争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证据包括箭镞的大规模生产、环绕村庄的防御用壕沟和埋于地下的被尖锐抛射体扎穿的骨架。这些弥生时期日本战争的特点确证了中国编年史中关于日本的最早记载,即对倭土和该地百来股小势力互相争斗之局面的描述。
  
  公元300至700年这段时期,出土文物和暧昧不明的后世记载都让我们隐约瞥见一个政治一元化的日本。公元300 前,社会精英的坟墓规模不大,且显示出一种样式上的地域差异性。大约公元 300 年起,被称作“古坟”、锁眼形状、数量锐增的巨大土墩型墓葬出现在从九州到北本州的前弥生文化领地。古坟长 1,500 英尺 、高 100 多英尺,可能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土墩式陵墓。建造它们所需耗费的可观劳力和横跨日本范围的古坟样式的均一性向我们暗示存在一个有力的统治者,支配着规模巨大、政治统一的劳动力集团。
  
  
  日本民族有很强烈的本土意识,近乎得有些封闭,除了近代因为扩张,将自己与东北关联外,总体上日本是以本土来构建民族意识的。那么这与考古、基因、语言和文化的关联是怎样的?
  
  从公元前300年开始,东北的秽貊族群开始向日本列岛迁移,估计迁移者都是秽貊族群中比较边缘和下层的角色,不会以王族的扶余来标定自己,并且秽、貊、扶余、高夷等称谓,是中原的称谓体系,秽貊族群肯定不会是这样标示自我。因为东北大陆的祖先根本没有光辉的历史荣耀,在漫长的历史中迁移的秽貊群体已经完全淡忘了自己的东北大陆祖先来源,而是以本土的神话作为自己民族的开端。秽貊族群从九州登陆后开始向北扩散,这只是整体性、方向性的趋势,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治力量来号令。秽貊人在迁移过程中,与当地的阿伊努人碰撞,征服和融合了阿伊努人。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大概经历了600年的时间,在这个融合过程中,融合族群已经完全本地化,并且融合和迁移过程一直以一个离散的过程进行,经过一个长期的萌发过程,各种政治力量开始兴起,此时在日本存在数百个割据势力,最后割据势力进行了统一战争,形成和政权,同时也定型了日本民族,也就是说在古坟时代,现代意义的日本民族已经完全形成。
  
  由于倭族或和族一直是以本土为民族意识的,因而人们完全忽视了倭族和东北大陆秽貊的血统关系,而半岛南部的伽倻,百济王族和倭国王氏的联姻都显示了扶余和倭族的关系,现代我们看到三国时期,朝鲜半岛与倭国的关系,完全是以现代日本和朝鲜的概念来评价伽耶和百济,但是从历史的源头我们会发现一个反向的判断。这是半岛南部,韩系民族与秽貊民族的生死存亡的斗争,最后土著韩系取得了胜利,驱逐和同化了秽貊势力。同时定型的日本民族在唐朝开始唐化,因而人们将日本与东北亚的连接淡忘。
  
  
  
  朝鲜民族与蒙古族确是有些渊源,这主要是韩系底层C3的作用,并且韩族C系的母系对应基因比例更高,所以朝鲜民族和蒙古族长得很像源于基因的底层。并且一般母系基因会更多的主导民族的外貌特征,就象中国人,虽然父系O3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没有占据母系的主导地位,因而产生外貌差异,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疆域太辽阔,地理的差异也会产生基因变异性,就像人类都是同一群体的祖先进化而来,确因为地域的分隔,进化出差异性极大的肤色差异。而日本外貌曾到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寻找自己的起源,是因为云南的少数民族很多是O2a,而O2b不过是O2a的伴生变体,并且秽貊的族群和文化渊源确实是来自南方,并且云南和西藏地区D系基因占有重要比例,而日本人另一个底层基因正是D,因而O2和D的组合,让日本民族和云南少数民族有一些相似性。
作者: lw109    时间: 2013-10-10 09:08
日本和朝鲜的文化相似性来自于秽貊。我们可以从一些标志性文化来推断日本与东北大陆的关系,比如稻米、推拉门、髡(念“昆”,就是剃发的意思)发、黑齿等。
  
  
  黑齿,将秽貊与日本的连接的有一个案例就是百济灭国时,有一位百济名将后又成为大唐名将的黑齿常之,黑齿姓氏是以习俗为姓氏。中国的黑姓和常姓是黑齿常之的后裔。
  
  秽貊民族是南方民族向东北亚的迁移,比如稻米和黑齿,都是很明显的南方民族文化。黑齿是南方民族的习俗,近代在云南、越南、泰国都还有这个风俗保留,日本也曾保留这个风俗,直到明治时代,一些日本贵族妇女还会染黑齿。比如一本明朝人写的《日本考》,其中《卷二·染牙》中提到“其土官本身宗族子侄并领袖头目,皆以锈铁水浸乌倍子末,悉染黑牙……”,注释里又写“古代日本列岛上九州沿海民众有染牙习惯,但在中世纪已不多见。”
  
  《源氏物语》载,紫姬年幼时并没有染齿,但被源氏收养后,她的外祖母为她把牙齿染成黑色,使她看上去“更美了”。她之所以染成黑齿,与她被贵族收养有关,可见这一风俗当时被认为是公卿门第的行为。此外《枕草子》、《紫式部日记》、《荣华物语》等作品中,均记载当时贵族有染黑齿的习俗。《平家物语》第9卷记载,12世纪的源平合战中,源氏一方的武士一看到对方染着黑牙齿,就认出那不是自己人,因为那是公卿贵族的行为,平常武士是不这么做的。平氏本来也是武士,现在却学贵族染了黑齿,这在当时是被认为背叛了武士阶级的腐化象征。
  
  当然黑齿习俗现在已经绝迹,但是它成为我们分析历史的关联。
  
  黑齿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材料:
  《史记》《五帝本纪》载:“(尧)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孔安国曰:“东表之地称嵎夷。日出於旸谷。羲仲,治东方之官。”《夏本纪》又引《禹贡》称: “海岱维青州:堣夷既略。”则公元前22世纪至21世纪时,中国东方青州对岸有闻名的嵎夷人。公元660年,唐朝曾封新罗武烈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与“神丘道(或称熊津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东西夹击百济。这说明唐代认为嵎夷之地包括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又据《山海经》《海外东经》,青丘国之北有黑齿国,黑齿国北不远有“汤谷”,青丘国南有朝阳之谷、虹虹、君子国、奢比之尸、大人国、嗟丘,嗟丘在东南陬。而唐代攻打高句丽时所命“青丘道行军总管”往往走鸭绿江流域,则青丘包括鸭绿江下游之地。青丘在朝鲜之北,而朝阳之谷很可能与大同江之阳的朝鲜(平壤)颇有关联,这种推断是合理的。而黑齿则当在今中国辽宁省东部,这与唐朝百济(扶余)血统将领黑齿常之的姓氏可能源于北方的扶余相吻合。于是,“汤谷”当在图们江流域近日本海处附近。那么,嵎夷的分布范围就很可能涵盖了整个朝鲜半岛。
  
  
  
  推拉门形制是秽貊族从南方迁移时带过来的。
  
  日本和朝鲜的门结构和中原有所区别,都是推拉门,这种建筑形式来源于秽貊的文化,而中国南方,比如云南、广西都有推拉门形制,让人有印象的是广州西关的那种横推木门,看过电视剧的可能都会有点印象。不过推拉门现在似乎成为日本建筑的标志。
  
  在湖北省西北部枣阳市,距今6,000年前的雕龙碑文化遗址发现了一幢配有推拉门式的房屋基址。这在我国是首次发现,在世界遗址中也属罕见。
  
  
  
  
  日本人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剃(髡)发,喜欢把前额的头发全部剃光,这明显是东北亚民族习俗,东胡和女真都有这个习俗,不过略有差异,东胡的秃发喜欢把头顶的头发剃光,侧边结发,如秃发鲜卑和契丹都是这样的,蒙古也有此习俗,而女真则把前额和侧边的头发都剃光,把后脑的头发结辫。而日本则是前额秃顶,后面束发。朝鲜民族被汉化,没有这个习俗。不过我翻阅资料发现,高句丽和扶余是束发,不会剃发,很奇怪。日本人的这个习俗,我估计可能是迁移的底层秽貊人与东胡、肃慎接触,沾染了他们的习俗。
  
  朝鲜民族在蒙元统治时期也有髡发习俗。由于高丽统治者和蒙古王公贵族接触频繁,关系密切,甚至长期在元居住,逐渐染蒙古之风。因此,有元一代蒙古习俗对高丽统治集团,进而对平民百姓产生很大影响。
  
  高丽忠烈王王昛,在中统二年(1261)曾以世子身份入元祝贺忽必烈击败与其争夺汗位的弟弟阿里不哥,以后又数次入元朝觐。至元八年(1271),王昛入元为秃鲁花,也就是质子。王昛入质不久,就改留蒙古发式。至元十一年五月,王昛在元尚世祖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后追封齐国大长公主)。六月,其父元宗王倎病故,王昛回国继承王位,是为忠烈王。同年十月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赴高丽,前往迎接的大将军朴球等已模仿国王“开剃”。十二月,高丽大臣宋松礼、郑子玙等率先“开剃”,其余臣僚遂纷纷效仿。到忠烈王四年(1278)时,高丽已是“自宰相至下僚无不开剃,唯禁内学馆不剃”。时隔不久,学生也一律剃发,改留蒙古发式了。
作者: lw109    时间: 2013-10-10 09:09
从书面语来看,韩语中有大量源自于汉语的词汇。从历史分析的角度讲,汉字也曾在朝鲜民族中大为流行并且影响深远。这可理解为广义上的语言间相互影响与融合。
    
  韩语有它自己的发音规则,与汉语最大的不同是朝鲜语没有声调,从语音上与汉语拉开了距离。尽管汉语和韩国语是属于不同的语系语言,但由于历史上两个民族有着密切接触的渊源关系,在语言词汇上有很多的联系,出现了很多借音。现代韩语中基本上还有50%以上的词语借用汉字词,据说很多韩语汉字音在发音上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语音的特点。
    
  韩语本身的复杂性,让目前学术界还未能做出让人完全信服的朝鲜语言归属定论。下面基于朝鲜语与汉语的比较来讲述朝鲜语的可能归属。判断一个语言的归属要依据它的底层,语言分语音、词汇和语法。汉语词对于朝鲜语属于借词,是一种表层的关联,在学术界是以深层次的东西作为判断依据,因而汉语与朝鲜语的表层联系不能作为彼此的关联判定。因而学术界要么把朝鲜语归于阿尔泰语系,要么是孤立语,要么与日语统属一个语系,甚至还有与印欧或南岛的关联判定。
    
  韩语语的底层是完全不同于汉语,所以学术界没有把朝鲜语归于汉藏语系的判定。底层是基于语言起源时形成的根本,是发音、同源词和语法的综合。
  
  韩语语的词汇从其来源讲,大致可分为固有词、汉字词,外来词,外国词四大类。固有词是指韩国固有的词,约占总词汇的30%;汉字词是借用中国的汉字而构成的,占50%左右。外来词是指从别的语言吸收来的词,约占总词汇量的20%。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文化交流的加深,外来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朝鲜语的底层在其固有词里。不同语言的同源词都是从固有词里去寻找。
  
  
  
  
  韩语和日本语都是世界语言的孤立语言语种,至今没有明确和令人信服的分类划定。日本语言的特殊性来源于的日本民族的历史起源的复杂。没人会否认日本语和世界上哪一种语言都没有近亲关系这个事实。大多数学者将日语视为亚洲阿尔泰语系的孤立成员,而该语系还包含有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和通古斯语族。朝鲜语也常被视为这一语系的一个独立成员,并在整个阿尔泰语系中与日语有更甚于其他语种间的紧密关系。不过,日本语和朝鲜语之间的相似之处局限在大体的语法特征和百分之十五的基本词汇方面,而不像法语和西班牙语那样,能凭借共享细致的语法、词汇特征将彼此联系在一起——日语和朝语如此不同,尤甚于俄语之于英语。
  
  由于语言与时俱进,最相似的两种语言便也同时是最晚走上歧路者。通过统计通用词语和特征,语言学家可以估算出语言分流的时刻,而这样的估算表明,日本和朝鲜两民族至少在 4,000 年前就已分道扬镳。
  
  一般韩语材料介绍的标准内容是:今天的韩国语是中世韩国语的直接延续,而中世韩国语是在高丽朝成立的同时形成的。那时在中部地域确立了中央语言,也就是共用语言和文学语言。在韩国语形成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中世韩国语始终是最重要的焦点。
  早期中世韩国语,即高丽中央语是以位于新罗版图西北边睡的开城方言为基础的。开城一带原是高句丽的故地。
作者: lw109    时间: 2013-10-10 09:09
后汉书 卷八十五 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1、“高句骊,在辽东之东千里,南与朝鲜、濊貊,东与沃沮,北与夫余接。”“东夷相传以为夫余别种,故言语法则多同”
  2、“东沃沮在高句骊盖马大山之东,东滨大海,北与挹娄、夫余,南与濊貊接。”“言语、食饮、居处,衣服,有似句骊。”
  3、“又有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俗皆与南同。”
  4、“濊北与高句骊、沃沮,南与辰韩接,东穷大海,西至乐浪。濊及沃沮、句骊,本皆朝鲜之地也。”“耆旧自谓与句骊同种,言语法俗大抵相类。”
  5、“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
  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
  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6、“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
  7、“弁辰与辰韩杂居,城郭衣服皆同,语言风俗有异。其人形皆长大,美发,衣服洁清。而刑法严峻。其国近倭,故颇有文身者。”
  
  从上述材料我们看出扶余、高句丽、沃沮、东穢都属于秽貊系语言,但没有直接给出秽系和韩系语言差异性比较的材料。
  
  
  从上面的材料我们还可以看出,三韩之间也有差异,这主要是三韩分别与不同的族群进行混血。
  
  新罗是以辰韩势力为基础,同马韩和一部分乐浪郡的汉人,秦人移居民系的势力融合而成的国家。早期新罗的语言非常复杂,土著辰韩人使用辰韩语,新罗的北部则普遍使用秽语、秦移民主要说秦语和吴语,西部和南部则有弁韩语、倭语、马韩语覆盖,这些语言以后逐步融合,最终形成新罗语。
  
  庆尚道方言通行区域包括今天韩国的釜山市、大邱市、庆尚南道以及庆尚北道。是韩国-朝鲜语六种方言中唯一仍存留声调的方言。庆尚道的方言保留有很多古代新罗语的成分,其代表是釜山方言。其实谈到声调和重音,朝鲜语300年前都有(训民正音上还规定了HANGUL的声调的表示法,只是后来在标准语中消失了)。新罗源自辰韩,是三韩中汉人成份最多的韩人群体,新罗语在融合底层韩语、古汉语、秽貊语形成的语言中保留了很多中原成份,可能声调是最显著的标志。
  
  中国南北朝时《北史·列传第八十二》记录百济的内容有:“王姓扶余氏,号“于罗瑕”,百姓呼为“鞬吉支”,夏言并王也。王妻号“于陆”,夏言妃也。”。其中的“夏言”就是“华夏的语言”,即“汉语说”的意思。统治阶层称王为“于罗暇”,妃为“于陆”,而百姓称王为‘鞬吉支’。这证明秽系语言与韩系语言不同的事实。因为百济国是半岛外来的扶余势力征服马韩建立的国家,此例表明了扶余的语言和马韩的语言存在差异。
  
  现代判定秽系和韩系语言关系最有力的证据是以为美国学者的研究成果——《高句丽语:日语在亚洲大陆的姐妹语言》英文原名《Koguryo, The Language Of Japan’s Continental Relatives》,作者美国学者Christopher I. Beckwith,2004年6月出版,这本书是世界第一本深度研究高句丽语的语言学专著。
  
  Beckwith根据语言资料《三国志 东夷列传》的高句丽条目、《后汉书 东夷列传》的高句丽条目与《日本书纪》等所记录的零散高句丽语,而最重要的是由《三国史记》〈卷三十七 高句丽地理志〉与〈卷三十五 新罗地理志〉所纪录的高句丽地名中导出的高句丽语词汇。至今已重构约有八十余词语,与周边言语的比较研究显示在词汇上与高句丽语相似性最高的是古代日本语,其次是中世朝鲜语,而地理上 较接近的通古斯语族差异相对较大。高句丽语中已判定的四个数词与日语存在音韵上的相似,为日语起源的研究也提供了参考。
  
  秽系和韩系语言之间可能已有诸多交流,因而韩系语言受到了秽系的影响,因而显现了与秽系语言的相近性,但是在表明同源的数词上,秽系与韩系相差甚远,而古日语反而相近于高句丽语,因而在语言相近性上,日语高于韩语。
  
  以下列举的对照中,古日语比中世朝鲜语更相近于高句丽语。
  
  
   高句丽语 古日语 中世朝鲜语
  
  三 mir mi set
  
  七 nanin nana ilgup
  
  十 tok to yol
  
  五 uci itsu tasul
  
  儿子 kus ko koma
  
  树 knul kunu-gi namu
  
  嘴巴 kutui kuci kul
  
  峡谷 tan tani tun
  
  兔子 u-sie-hom usagi thos-gi
  
  菁 ka-tie kati koch-
  
  山 tara tara tuk
  
  鹿 kosya kuzika korani
  
  难 ma ma mojir
  
  
  
  对比中国史料和美国学者研究的成果,同时分析现代日语和韩语的差异性,可以判定古代的秽系语言和韩系语言有相当差异。学术界把日语划分到扶余语的范畴,并且作为现代唯一的扶余孤语。
作者: lw109    时间: 2013-10-10 09:11
地理是影响民族缘起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东北亚的历史就是地理环境的产物,或者可以说全世界的各种民族都是地理产物,包括人种的分化皆是。东胡和肃慎都是重度C3人群,因为他们的土地太过苦寒,不能耕作,所以农耕的O系人群无法继续深入,只能是在东北停住了脚步,扶余的北界就是O2扩张的极限。而韩系的C3人群是轻度C3,因为半岛南部的海洋性气候可以耕作,这样韩系C3a在O2b秽系人群的影响下由渔猎-采集生产方式向农耕方式转变,而这是保留在原地的东胡和肃慎不可能的转变的方向,而东胡临近草原因而向游牧民族转变,而肃慎还是保留渔猎方式。不过在高勾丽后期,部分肃慎和秽系融合向农耕转变,成为粟末靺鞨并建立了渤海国。
    
    半岛的支石墓文化分为南北两种类型,反映了秽系和韩系的差异。北方型支石墓反映了秽系向韩系的过度地带,而南方型完全是韩系的类型。
    
    
    韩系底层(裸韩) C3a
    韩系(三韩前土著) 底层+秽系 C3a+O2b
    三韩 底层+秽系+中原 C3a+O2b+O3
    朝鲜民族 三韩+秽貊(高句丽+百济+东穢)+中原 C3a+O2b+O3
    
    裸韩决定了朝鲜的底层语,秽系决定了朝鲜的底层文化,中原决定了朝鲜的上层文化,秽系和中原都影响了朝鲜的语言。
    
    
    日本人=阿伊努人/绳纹人(D2)+秽貊人/弥生人(O2b)+中原移民(O3)
    弥生人和绳纹人都对现代日本语言有重要影响力,但可能相对弥生人的语言可能占据了优势地位。
作者: lw109    时间: 2013-10-10 09:12
东北大陆的秽貊群体是如何迁移到日本列岛的?起点和动因是什么?我们对后汉书对东北大陆和朝鲜半岛的族群记录,检视和分析,是扶余?高句丽?百济?三韩?
  
  注意弥生前期是从公元前300年开始,高句丽还连影都没有,整个秽系人群,只有扶余很强盛,扶余正悠哉地欺负四邻呢!怎么放着奴隶主不做,而冒着风险远航呢?而且弥生早期是一个相对平等的时代,还未有阶层分化,如果是由强势政治群体迁移,这与日本的考古不符。
  
  那会是谁呢?竟然是很不起眼的沃沮,而不是半岛的三韩。沃沮成为弥生时代向日本列岛迁移的主体。
  
  我们可以从现代日本和朝鲜的语言比较得出,在弥生时代向日本迁移的群体主体不可能是韩系,否则日本会成为朝鲜的殖民地,那么日本就不是现代的日本了。此时三韩还处于部落离散状态,并且由于地理的相对隔绝和箕氏的阻隔与保护,三韩还处于东北亚的民族安全岛;并且我们从两个民族的基因分析,如果是韩系向日本迁移,那么日本的C3应该和朝鲜的C3比例是相当的,但是两个C3的比例差异很大。奇怪韩系离得日本最近,反而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
  
  
  
  从基因、语言和考古,我们很明确日本的弥生人来自东北大陆秽貊族群,那么秽貊族群的迁移路线呢?我们依循地图,可以发现存在三条路线:
  1、陆路路线,从东北大陆穿越半岛到达半岛南端的釜山或巨济岛,从此出发行海路到对马岛,再经壹歧岛到九州,后两条线路的海路与此条路线的海路一样,不同是前面的路线;
  2、日本海岸线路,即从现在朝鲜东北的咸镜道或俄罗斯远东沿着半岛东海岸线航行到半岛南端,再沿着线路1的海路线到九州;
  3、黄海海岸线路,从辽西或辽东出发,沿着半岛西海岸线航行到半岛南端,再沿着线路1的海路线到九州。
  
  
  
  
  这里我们要从中国的史料中去寻找答案。
  
  三国志卷三十 魏书三十 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1、“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极。其土地多山险。其人形似夫余。言语不与夫余、句丽同。有五谷、牛、马、麻布。人多勇力,无大君长,邑落各有大人。处山林之间,常穴居,大家深九梯,以多为好。土气寒,剧于夫余。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猪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隐其前后,以蔽形体。其人不洁,作溷在中央,人围其表居,其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镞,古之肃慎氏之国也。善射,射人者皆入因。矢施毒,人中皆死。出赤玉、好貂,今所谓挹娄貂是也。自汉已来,臣属夫余,夫余责其租赋重,以黄初中叛之。夫余数伐之,其人众虽少,所在山险,邻国人畏其弓矢,卒不能服也。其国便乘船寇盗,邻国患之。东夷饮食类皆用俎豆,唯挹娄不,法俗最无纲纪也。”
  
  此条关键的信息是:挹娄,女真的先祖,在北沃沮的北面,是与扶余和高句丽是不同的民族;喜欢养猪;虽臣服于扶余,但相当桀骜不驯;经常做海盗,骚扰邻国,北沃沮可能最受其苦。
  
  
  
  2、“东沃沮在高句丽盖马大山之东,滨大海而居。其地形东北狭,西南长,可千里,北与挹娄、夫余,南与秽貊接。户五千,无大君王,世世邑落,各有长帅。其言语与句丽大同,时时小异。汉初,燕亡人卫满王朝鲜,时沃沮皆属焉。
  汉武帝元封二年,伐朝鲜,杀满孙右渠,分其地为四郡,以沃沮城为玄菟郡。后为夷貊所侵,徙句丽西北,今所谓玄菟故府是也。沃沮还属乐浪。汉以土地广远,在单单大领之东,分置东部都尉,治不耐城,别主领东七县,时沃沮亦皆为县。
  国小,迫于大国之间,遂臣属句丽。句丽复置其中大人为使者,使相主领,又使大加统责其租税,貊布、鱼、盐、海中食物,千里担负致之,又送其美女以为婢妾,遇之如奴仆。”
  
  此条关键的信息是:东沃沮,其实也是南沃沮,言语和习俗类似高句丽;东沃沮周旋于乐浪郡和高句丽之间,遭到高句丽的压迫,成为高句丽的附属国,要向高句丽进贡。
  
  
  
  
  3、“毋丘俭讨句丽,句丽王宫奔沃沮,遂近师击之。沃沮邑落皆破之,斩获首虏三千余级,宫奔北沃沮。
  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俗南北皆同,与挹娄接。挹娄喜乘船寇钞,北沃沮畏之,夏月恒在山岩深穴中为守备,冬月冰冻,船道不通,乃下居村落。王颀别遣追讨宫,尽其东界。问其耆老:“海东复有人不?”耆老言国人常乘船捕鱼,遭风见吹数十日,东得一岛,上有人,言语不相晓,其俗常以七月取童女沉海。又言有一国亦在海中,纯女无男。又说得一布衣,从海中浮出,其身如中国人衣,其两袖长三丈。又得一破船,随波在海岸边,有一人项中复有面,生得之,与语不相通,不食而死。其域皆沃沮东大海中。”
  
  此条关键的信息是:北沃沮的习俗和南沃沮一样;挹娄人经常做海盗骚扰北沃沮;北沃沮害怕,为了躲避骚扰,北沃沮人夏天躲在岩洞里,到冬天水道结冰时才敢回到村落里;北沃沮人有航海捕鱼能力;
  此段落的后面,描绘的是中国三国时的魏君追击叛逆的高句丽王高宫,追到北沃沮,魏军兵士在北沃沮东边临海的地方问讯当地的老人,问海的东边有人吗?老人的回答反应了许多信息,我们分析可以得知从北沃沮下海捕鱼,遭遇大风吹数十日并能够返回,想必所到的东面那个岛屿并没有离开日本海的范围。而北沃沮的渔民能够判断那是个岛屿而非大陆,则该岛也绝非是本州或北海道这样的大岛,而应当是本州北部或者北海道靠日本海一侧附近的岛屿。我们由此推断,佐渡岛最有可能,奥尻岛次之。后来渤海国通使日本也多走类似的航路。另一方面,这个区域内的民族大约就是虾夷和肃慎,北沃沮的居民对肃慎很熟悉,因为他们是肃慎海盗活动的最大受害者。所以,这个东面岛上与北沃沮居民“言语不相晓”的民族大约就是活动在佐渡岛上的虾夷人。如此看来,当时部分临海的虾夷有在七月沉童女入海的祭祀习俗,他们大约是崇拜日本海海神的。那个在海中“纯女无男”的国家不甚明确,可能是还处于母系社会落后状态下,是否虾夷人一支则无从知晓。所谓的“异面之人”即“项中复有面”者,大约是一种文身,这种习俗在整个日本列岛似乎都有一定流传。说这个国家“近日之所出”也与日本的位置以及后来的称呼很吻合,而且虾夷也有文身的习俗。从位置上看,“异面之人”的国家也可能对应于虾夷的一支。
  
  
  
  4、“又有州胡在马韩之西海中大岛上,其人差短小,言语不与韩同,皆髡头如鲜卑,但衣韦,好养牛及猪。其衣有上无下,略如裸势。乘船往来,市买韩中。”
  
  此条关键的信息是:州胡就是济州岛;但是岛上居民比较矮小,言语不同于韩语;州胡居民有髡头习俗,喜欢养猪。
  关于州胡的来历,现在学术件还无定论,日本白鸟库吉认为州胡是北方系的鲜卑族或乌丸族从海上移居到济州岛,可能是曹操击破乌桓时,由逃向辽东的一支经半岛的黄海沿线漂流至济州岛;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挹娄海盗南下袭扰时经半岛日本海沿线漂流,发现了济州岛,而挹娄本土过于苦寒,而济州岛相对宜人,因而定居下来。
  
  由于州胡居民与韩人的差异,济州方言至今都是韩语方言中最特殊的。
作者: lw109    时间: 2013-10-10 09:13
如果向日本迁移的秽貊群体是沃沮,则很多谜题都得到解答。
  
  为什么弥生人没有留下东北大陆祖先的历史记忆?因为他们在东北大陆的祖先活得很窝囊,并且是一支很弱小的力量,所以弥生人没有辉煌的历史记忆保留,完全以日本本土为开端。
  
  为什么是沃沮人为主体向日本列岛迁移?因为来自挹娄和扶余的压迫,此外史料中提及沃沮人具有航海能力,这很重要。外来压迫,成为沃沮人的迁移动力,同时航海能力使得沃沮人有条件避难。沃沮人可能通过沿着半岛西海岸发现了一片胜过其本土的乐土,因为沃沮之地,太过苦寒,如果发现条件十分优越的九州,焉有不迁移的道理。同时我们通过地图可以看到,沃沮的领地其实很大,不差于当时东北任何势力,但是沃沮一直没有成为一方势力,一方面与其山地地理有关,另一方面应该是沃沮人一直在外迁,因而人口一直并不丰茂。
  
  
  日本人为什么有髡发的习俗?因为沃沮与挹娄长期比邻,可能沾染了通古斯民族的习俗,而史书中并没有扶余和高句丽有髡发的习俗。
  此外貊人是游牧部落的迁移,如果貊人是东胡族群,那么这可以成为另外一个解释。
  
  
  
  远海迁移在古代应该是需要勇气的事情,即使更以后的日本与大唐的外交和贸易关系,日本与中原多有往来,其沉船率都很高,更不要说更早以前的汉代,弥生时代几乎与中国的汉代时间段重合。而弥生时代早期日本是一个相对平等的社会,阶层还未分化,因而可以判定,从东北大陆迁移过来的移民应该是底层和边缘居多。而沃沮的政治形态很符合这个状况。如果是最近的三韩向日本列岛迁移,那么会一开始就转化成政治行为,由有统治力的首领来领导迁移,这样日本就会成为三韩的殖民地,但是历史并没有这样发生。而弥生时代早期,由中原占据着辽东和半岛北部,半岛外来的扶余力量百济还在马韩的部落联盟中挣扎。以辽西或辽东为起点的黄海线路可能不是弥生迁移的主体线路。同时在弥生时代早期,也就是公元前300年左右,沃沮人应该就已经受到扶余政权和挹娄的亚压迫,产生了迁移动力。而同时的东北和半岛情况是,辽西和辽东属于燕国势力范围,而半岛北部属于箕氏朝鲜势力,可能韩系也隶属于箕氏,半岛南部的韩系还处于部落状态,而东北中部是扶余国的势力,处于燕国和扶余之间是各种秽貊族群分布,图们江两翼的沃沮,半岛东部山区东秽,由于史料不足,不知道辽西和辽东及半岛北部的状况如何,也就是黄海线路是否会成为向日本迁移的重要力量?但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统一战争可能对燕国产生了巨大压力,大量避乱的中原人向东北迁移,这样是否对渤海和黄海沿岸的秽貊人群产生了压力,促使部分秽貊人沿黄海线路向日本迁徙呢?
  
  
  战国的纷乱和秦国的统一战是第一波潮流,其后箕氏被卫氏篡权,而汉武帝征服卫氏可能产生了第二波潮流,促使了辽东和半岛北部的秽貊人沿着三条线路向日本迁移。在汉四郡设立前后,秽貊族群真正称为势力的只有东北中北部的扶余,大部分秽貊人群都是以部落状态存在。因而中原的战国战乱产生的移民潮和西汉向东北的扩张,可能成为了东北大陆秽貊人向日本列岛迁移的动力源泉。正如匈奴对东欧的征服激起了西欧的蛮族扩张潮流,奠定了现代欧洲民族和国家的渊源。同样战国移民和西汉扩张,催生了日本民族形成,同时代,半岛南部的韩系还处于部落状态,真正意义的朝鲜民族还未形成。从箕子入朝开始,中原力量开始向半岛扩张,中原力量压制了秽系和分隔了秽系与韩系,也就是中原一直在保护韩系,使得脆弱的韩系在处于弱小状态时没有被强大的秽系力量摧残,三国中高句丽是最先崛起的力量,那时整个东北各个势力在中原的影响下开始觉醒,东胡和扶余开始兴盛,如果没有燕国、卫氏、汉四郡阻隔,估计韩系可能已经被扶余或东胡吞没了。
  
  
  由于韩系一直处于中原的保护状态,因而没有感觉到压力,反而没有迁移动力,因而最靠近日本的韩系并没有成为东北大陆向迁移的人群,可能也有弁韩附近的韩人随着弥生时代前期的迁移大潮进入了日本,但是韩人的比例太小,没有对日本民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力。可能半岛北部是秽貊向日本迁移的主体,特别是沃沮人。
  
  
  在古坟末期日本民族定型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日本的时代划分和东北大陆的秽貊对应也划分成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沃沮时期,对应弥生时代;第二个时期是百济时期,对应古坟时代。弥生时代是现代日本人的萌芽时期,历经600年左右,使得日本从渔猎-采集时代一下子进入农耕时代,并且在弥生时代后期形成各种割据势力,并可能在弥生后期或古坟早期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形成了和政权。这个时期是日本吸收东北大陆秽系文化的时期,由于弥生早期向日本迁移的秽貊人都是底层和边缘,因而没有很高级复杂的文明层次,只是奠定了日本民族基因、文化和政治的框架。
  
  古坟时代,百济从马韩的离散状态中脱颖而出,完成了对马韩的征服,同时日本在伽耶就是建立了据点,这样日本和百济进行了对接,由于日本和百济都有秽系血统,因而他们的沟通是很直接的。日本王室和百济王室有很深的关联,他们还深度联姻。此时高句丽、百济和新罗都在吸收中原先进的文化,而日本通过百济管道也在吸收和学习中原文化,此时半岛和日本有大量的人员往来,这又是日本在弥生时代基础上的深化时期。而百济的覆灭使得更多的百济人逃亡日本避难。
  
  承启古坟时代的飞鸟时代是日本学习中原的关键时期,此时日本向中原派出遣隋使和遣唐使,极力地学习中原的文化,几乎完全奠定了现代日本文化的根基。日本的基因和文化在这个时期完全定型。
  
  
  由于后来沃沮被高句丽征服,可能在高句丽对抗中原时大量征调沃沮人员,让沃沮空巢化,让肃慎向沃沮故地渗透,后来可能沃沮人内迁辽东或半岛北部,或者被肃慎给融合,总之后来沃沮之地完全成为肃慎的地盘,一直到明初,朝鲜咸镜道都是女真故地。后来由于大明的轻率,腾出了女真故地,将土地赠与李氏朝鲜,从而使中国失去了半岛北部的沃沮领土。
  
  
  我将弥生人主体对位成沃沮人可能过于武断,但是我的史料不足,我只凭后汉书和三国志的东夷部分推断,思路可能过于单薄。沃沮是属于半岛东北部方向,不知那位同志熟知战国后期辽东和燕国的相应史料,以及在整个秦汉时期半岛西南部和辽东的汉人移民和秽貊动向,我这边有些空白。
  
  我初步判断在弥生时代,弥生人的主体来在于半岛北部地区,西边的沃沮,东边的辽东和半岛北部,两条海路是主要迁移路线。而到百济征服马韩时,陆路升格成主要线路,这已经是古坟时代了,此时日本本土已经集权化,并且日本民族已经初步定型。
  
  不知谁能从辽东和半岛西边对的我的推论有所补充?
作者: lw109    时间: 2013-10-10 09:15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朝鲜民族的历史源流脉络,朝鲜民族的“原来”和根源是韩系底层,古亚细亚族群-C3系人群。C3人群大概在5千年前左右与秽貊族群碰撞与融合,但是由于地理的封闭性,形成了与秽貊相区别的三韩前土著,可能是O2人群对C3人群形成了挤压,使得C3人群最后在半岛南部高密集结,因而对一开始对迁移过来的O2人群形成了优势数量,从而文化上虽然吸收了秽系文化,但是在语言和意识上保留了C3底层,虽然后来O2人群比例上逐步地超过了C3,但是在半岛南部这个群体中,C3遗留的语言和意识总是占据主导,因而这个人群是以C3为底层和核心融合O2的,而不是O2征服C3的。大概从3,000年前开始中原开始向东北扩张,三韩前土著吸开始收汉人移民,在中国汉朝时,基本形成了融合三大血统的三韩,“统一”新罗时期,再吸收了小部分高句丽遗民,此时期朝鲜民族融合基本定型成高丽民族,也就是后来的朝鲜民族。
  
  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把朝鲜民族区分成哪一个成份,因为韩人已经不是单纯任何一个成份的族群,如果没有中原成份,那么朝鲜民族也不是现在的朝鲜民族,朝鲜民族不同于其他东北亚民族的关键是朝鲜民族的汉化,从基因、语言到文化,如果没有中原成份和秽貊成份,那么单纯的韩系底层就会成为像女真或西伯利亚民族那样的北方民族,如果再添加秽貊成份就会像日本民族那样,但没有中原成份朝鲜民族就不会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朝鲜民族,中原文化已经融到朝鲜民族的血液里去了。但是由于朝鲜和韩国的政治化历史观,对中国有发自内心的忌惮,对中原的历史恐惧隐没其中;亦或是中国目前在世界地位的相对落后,有一种奴才翻身,血洗耻辱的心态,在仇视和刻意忽略中原的根源性,所以朝韩的历史起源只有南方起源和北方起源两种。在三韩前期,也就是战国时代,大量的中原血液导入,让韩系底层抵住了单方面的秽貊冲击,中原和秽貊的对衡,稳固地形成三韩。使得韩民族既不同于秽貊,也不同于中原。
  
  朝鲜民族的中原血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统一”新罗前和“统一”新罗后,前期汉人血统直接融入到三韩血液里,属于朝鲜民族成型前基因部分,而从高丽时期开始的中原移民是以归化姓氏身份融入朝鲜的,从现代韩国户籍统计中有1/4的归化姓氏可以看到。
  从基因、语言、文化上,我们甚至可以把朝鲜民族看成是汉族的分裂体。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申遗,注意申请端午祭的地方是江陵,大家应该知道中国李白的千古绝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此江陵是湖北江陵县。端午文化的源头是驱邪,后来纪念屈原、划龙舟和包粽子是后生文化。韩国的汉江名称也可能源于中国的汉水。也就是朝鲜半岛中部文化与中国的楚文化有很深的渊源。联想到湖北枣阳的神雕龙文化的推拉门遗迹,好像湖北与韩国蛮有渊源。
  
  中国南方与朝鲜半岛显现了很强的文化交流,最典型的特征是支石墓和稻作农业。
  
  支石墓是巨石文化(Megalithic culture)中的一种墓葬形式,欧洲称之为Dolmen,我国考古界称之为石棚墓或石棚,浙南民间称为抬石墓,日本和朝鲜则称之为支石墓。支石墓分布的范围很广,在北欧、西欧、中近东、南印度、东南亚及东亚都有发现。东亚支石墓最多的地方是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支石墓的形制,日本学者鸟居龙藏、梅原末治、藤田亮策等把它区分为北方式(桌子式)和南方式(棋盘式)两种。南方式(棋盘式)或北方式(桌子式)这两种支石墓虽然在地区的分布上没有绝对分明的界线。但是在朝鲜半岛,北方式支石墓多在北方,而南方式支石墓多在南方。实际上在江华岛(三八线附近)以南的韩国,大量分布的是南方式支石墓,北方式的支石墓并不多。两种形制差异显示了两种文化群的差异,即秽系和韩系的差异。虽然秽系和韩系存在文化交流,但是由于两大族群的底层差异,同一种文化显现出差异性。
  
  朝鲜民族是一个融合概念,如果说它的本来,那就是古亚细亚族群。朝鲜民族是古亚细亚族群、秽貊和中原三者的混血融合。
  
  朝鲜的文化几乎全部都是外来,可能只有语言的底层固守了朝鲜的根源,朝鲜先受到秽貊的影响,后来受到中原的影响,后来还受到蒙元的影响,是一个洋葱民族和洋葱文化。
  
  朝鲜民族和日本民族有着相似的民族进化顺序和覆盖梯度。朝鲜民族和日本民族底层都是古亚细亚族群,一个是C3的棕种人群,一个是阿伊努人,然后都覆盖了秽貊,再覆盖了汉族。不同的是朝鲜民族更加汉化,从基因、语言到文化,而日本相对朝鲜民族,保持了更多底层性,继承了秽貊的语言,基因成份非汉比例占据主导,现代北海道阿伊努的语言和日语差异性太大,可以看到在秽貊与阿伊努的融合中,秽貊的语言占据了主导地位。朝鲜和日本的文化相似来源于秽貊,但它们语言的差异来源于朝鲜的底层C3a。
  
  日本和朝鲜都继承了秽貊的文化,相对日本对秽貊的文化继承更多,最主要的是语言,朝鲜没有继承的文化日本都继承了,比如黑齿,因为朝鲜更加汉化,这个可能会被视为蛮夷习俗,被朝鲜摒弃了。秽貊的语言更多的被日本继承,从数词的同源性可以看到,而朝鲜则更多的体现了韩系底层的语言。
  
  朝鲜民族的底层C3古亚细亚人群,是对人类文明贡献很少的人群,由于C系只有渔猎和采集的生产方式,因而C系会被O系文明迅速冲击和覆盖,先是O2的秽系对C3的文明覆盖,然后是O3的中原对C3和O2的覆盖,C3底层保留在朝鲜民族的可能只有语言,C3的基因和语言被O2和O3的基因和文化一层层包裹,成为洋葱民族和洋葱文化,这就是朝鲜民族的历史源流。
作者: lw109    时间: 2013-10-10 09:16
秽貊人曾经是中国东北兴盛过的一个族群,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族群已经消亡,融合到其他族群中,以秽貊为原生性的民族已经不存在了,她分别被汉人、女真、日本、高丽吸收,其文化被日本和高丽保留了一部分,而语言相对较多地被日本继承,其历史和政/治(领土)由中国(汉族和满族)继承。
  
  
  秽貊人在东北亚早期其人群扩散,就可能已有部分被东胡、肃慎、韩人吸收融合。秽貊人群主体又分化成许多族群,比如扶余、高句丽、沃沮、东秽、百济,弥生人则是秽貊人外迁的一支。秽貊曾经兴盛了扶余、高句丽和百济政权,高句丽的鼎盛时期可能是秽貊人在东北亚的顶峰,但是物极必反,因对中原产生威胁,最后被大唐和新罗联手灭国,并且各自瓜分了高句丽故土,其中大唐占据了绝大部分,而后又有兴起的渤海夺取。这样曾经兴盛与东北亚的秽貊人被中原、靺鞨和新罗分别瓜分,其中主体被靺鞨占据和吸收,粟末靺鞨的渤海国继承了原高句丽大多数领土,而秽貊(高句丽和百济)的王族和贵族迁往了中原。以高句丽和百济灭国为起点,中原和渤海吸收了最大比例的秽貊人群,而新罗也瓜分了小部分秽貊人群。
  
  大唐和新罗联手消灭高句丽和百济是东北亚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从此曾经称霸一方秽貊人群开始消失而融合于其他民族,跌得很惨。而韩系民族在面对秽系的颓势中彻底走出了拐点,实现了自主性,当然这个自主性还是要打一点折的。
  
  秽貊人是日本人的重要来源,但是我们不能把日本等同于秽貊,因为日本是秽貊与阿伊努的同等比例混血形成的民族,当然秽貊的语言和文化可能占据了主导。
  
  弥生人主要来自沃沮人,我们不能把日本和高句丽产生关联,他们之间的联系仅仅是秽貊,而非直接联系,在沃沮向日本迁移时,高句丽还未产生。从高句丽语和古倭语的对比中,两者的词汇发音大部分只是相近,不是完全一样,这可能是沃沮语与高句丽语的差异,也可能是沃沮与阿伊努融合过程中受到了阿伊努的影响。弥生在与阿伊努融合的过程中已经消失,双方共同融合成日本,日本是两大主导血统融合的国家,当然同时加入了汉人血统,所以把秽貊和日本等同的概念是错误的。而高句丽是一个以秽貊为原生和主导的国家。
  
  同时日本的历史源流也印证了中国史料的正确性,因为如果韩国真的象它们自己吹嘘的那样,那么日本早就成为了韩国的殖民地了,可事实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连最近的风水宝地都没有占领,可见三韩时期韩系人群还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应该还很蒙昧和眼光局促,政治形态应该相当原始吧!因为海边的渔民应该早已经知道这条航路了,但为什么韩人就没有行动呢?并且要命的问题是日本能够在很早的时候就占据伽耶,可见韩国在历史上的弱小。
  
  
  
  以正常的概念,民族是融合而继承的,中国就是中原与非中原融合的国家。中国几乎完全继承了高句丽,不过有些边角因为以今天的领土而倒推历史而归于朝鲜。但是以人口、领土、民族精英(王族和贵族)的流向中国占据了绝对的主导而完全继承高句丽,这是融合逻辑的结果,而非册封,册封不过是辅助逻辑。融合逻辑对韩国和日本也是同样适用的,并且也是世界通行的历史原则。否则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等许多国家因为民族问题都不可能安生。
  
  
  这里可能有隐隐的政治纠葛,就像日本二战那样,或者现代朝韩那样的意淫,那么如果日本也再次淫态萌发,那么我们就要和日本玩“裸秽”概念,让日本人先吐出日本列岛,切割秽貊和阿伊努,而且最关键的是沃沮故土大部分都不在中国境内,而分属俄罗斯和朝鲜,俄罗斯可不是好惹的;并且日本要玩秽的概念,得先面对朝鲜和韩国这两条疯狗,那么三条疯狗对咬,中国等着看戏。
  
  当然中国完全可以以融合逻辑和朝韩日玩正道,它们面对融合逻辑是没有置喙余地的。只是面对对方歪理,我们也可以以歪制歪。
  
  但是当俄罗斯衰弱时,可能是中国与日本大打出手的时候,远东可有那么多的土地啊,虽然会有些意淫的成份,但并非不可能。
  
  
  
  现代朝鲜曾经在历史上吸收过秽貊文化,因为朝鲜民族底层的根源韩系底层是类似于阿伊努的古代老亚洲人,是渔猎-采集生活方式,因而历史上当秽系人群由南方迁移到东北后,韩系底层吸收了大量先进的秽系文化,并吸收了许多秽系血液。但是韩系在与秽系的碰撞过程中保留了自己的根源,就是韩系意识和韩系语言。韩系意识是以韩系底层基因为根源、以朝鲜半岛南部为本土的族群意识,而韩系语言虽然吸收了部分秽系语言素材,但是在发音、语法、底层词汇上保留了韩系的根本。韩系族群是与秽系族群是不同的族群。
  
  大概在弥生时代前期(公元前3世纪),半岛北部的秽系族群通过半岛两翼的海岸线路由海路航行至巨济岛或釜山一带,穿越海峡,经过对马岛和壹歧岛,到达日本九州,开始与日本原土著阿伊努人融合,形成了现代日本民族。在秽系和阿伊努的融合过程中,秽系族群占据了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日本人相对朝鲜民族保留了更多的秽系成份。
  
  
  现代日本民族和朝鲜民族的相似性,都来源于他们有共同的祖先,秽系人群。但是相对而言,秽系人群虽然占据了朝鲜民族文化底层的上部(中原占据了朝鲜民族文的化上层),但是秽系人群不是朝鲜民族的根源,而日本民族却保留了更多的秽系人群成份,主要体现是语言。这也是日本民族和朝鲜民族的差异之所在,日语与韩语的差异性在于,日语是秽语的延伸,而韩语是以韩系底层语言为根源的语言。不过历史上,韩语确实吸收了部分秽语。
  
  高句丽是秽系人群的政治概念,是包含基因、语言、文化、领土和族群意识的整体。高句丽和朝鲜民族的关联来源于韩系民族在历史上吸收的秽系文化,而非高句丽本身,因为秽系民族和韩系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正如朝鲜民族吸收了大量中原文化,在基因和语言上都导入了大量中原成份,却因为韩系底层的根源性,而区分于中原。同样虽然韩系民族吸收了秽系人群的基因、语言和文化,但以自己的底层保留了与秽系民族的区分。韩系语言与秽系语言的差别可以类比于现代韩语与日语的区别。
  
  也就是说朝鲜与高句丽之间的关联是文化,而非民族和政治,高句丽的整体被中国继承,这是由人群分割和领土划分的中国主导性决定。
  
  
  
  而朝鲜民族是以半岛南部为本土、韩系底层为根源,吸收了秽系和中原移民,融合形成的民族,这个民族既不同于秽貊,也不同于中原,虽然朝鲜民族既有秽系民族的基因和文化,也有中原的基因和文化,但由于其韩系底层,而使朝鲜民族区隔于秽貊和中原。
  
  朝鲜民族因为领土野心和民族扩张意识,混淆韩系和秽系的根本差异,意图独占高句丽来觊觎秽系民族的遗产。三韩就是以韩系底层为根源产生的韩系意识,而高句丽是完全的秽系民族,是韩就不是秽。虽然韩吸收了秽,但不等于秽就属于韩,正如三韩吸收了中原成份,但是不等于中原就属于三韩。朝鲜民族利用秽系民族消亡的事实,制造谎言,混淆韩与秽的本质差异。
  
  秽系民族(包括变种的日本)在历史上四次欺凌韩系民族,第一次是百济对马韩的征服;第二次是高句丽和百济的联手;第三次是明万历年间,变种版秽人倭贼入侵半岛;第四次是清末甲午,日本再次对半岛的侵略。第一次,由于没有中原的介入,韩系民族还处于微弱状态,因而被秽系民族轻易搞定。第二次和第三次,由于中原的介入,并且中原都处于鼎盛时期,因而保护了韩系民族,第四次由于中原的衰弱,力不能及而不能保护半岛,而让变种秽系成功。
  
  韩系民族恩将仇报,明明中原把韩系民族从秽系民族铁蹄下拯救,但是韩系根本不感恩,反而对抗中原,从中原手中抢夺秽系民族的财产。然后韩系民族开始了历史观和政治观的修改,冒充自己是秽系民族的继承者。高句丽历史和檀君神话都是这一思想改造的产物。想着现代朝鲜人纪念日本人的祖先,并且按照自己的利益需要切换自己的民族根源,
  
  朝鲜民族的历史永远是政治史,为了民族的扩张,可以不管其本质,而不择手段攫取不属于其民族的利益。而且我认为檀君文化的原型可能只是秽系人群的文化,而与韩系无关,因为檀君神话包含了大量半岛北部色彩,而没有南部色彩,也就是说朝鲜民族纪念的祖先并非自己的根源神话,而是偷梁换柱地拜错了神。
  
  拜错神的原因,就在于朝鲜民族发自内心的扩张意识和虚荣心需要的历史循环产物。
  
  高丽立国时,就开始了这种混淆,把秽与韩的本质差异混淆,混淆以后就开始玩循环逻辑,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加码,檀君神话又接着出炉,这样通过檀君又把秽和韩捆绑在一起。
  
  秽的主体被中原和渤海吸收和融合,然而韩系民族为了领土野心,混淆韩与秽的差别。历史和领土从来不是靠意念实现,而是靠实力,而韩系民族没有这个实力,却想因为韩与秽有过的关联,而混淆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别。历史上,韩系民族通过这种混淆,已经攫取了许多本不属于自己的利益,现代朝韩不过是依然沿着韩系民族的历史惯性在前行。
  
  所以高句丽是归属于中国的,而朝韩与高句丽的关联来源于秽貊,和小部分处于今鲜境内的高句丽遗民和故土,但是这里也有相当部分是由高丽、李氏朝鲜和(北)朝鲜玩循环逻辑欺骗和蚕食而来的,我们不允许朝韩再这样玩循环逻辑了,必须在根上斩断朝韩的死结。
  
  如果朝鲜民族还坚信自己的谎言,那么朝鲜民族就应该承认,日本占领和同化朝鲜是合理合法的,因为相对于朝鲜,日本也保留了秽系民族的血液。
  
  是秽就不是韩,奉劝朝鲜民族不要因为中国东北历史的复杂和秽貊人群的消失,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玩这种混淆事实的把戏,历史上虽然成功了,但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将来韩系民族要把吞进去的全部都吐出来。
作者: 大海拾贝听风语    时间: 2013-10-10 17:20
好高端啊  
作者: weijiaoxian    时间: 2013-10-10 19:19
太长了
我想知道结论
作者: Cuengh-kh    时间: 2013-10-13 10:53
weijiaoxian 发表于 2013-10-10 19:19
太长了
我想知道结论

结论如下,意思是中国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因此高句丽的领土应该有中国来继承,而不是朝鲜民族来继承。

--------------
也就是说朝鲜与高句丽之间的关联是文化,而非民族和政治,高句丽的整体被中国继承,这是由人群分割和领土划分的中国主导性决定。
    
  朝鲜民族的历史永远是政治史,为了民族的扩张,可以不管其本质,而不择手段攫取不属于其民族的利益。而且我认为檀君文化的原型可能只是秽系人群的文化,而与韩系无关,因为檀君神话包含了大量半岛北部色彩,而没有南部色彩,也就是说朝鲜民族纪念的祖先并非自己的根源神话,而是偷梁换柱地拜错了神。
     
  所以高句丽是归属于中国的,而朝韩与高句丽的关联来源于秽貊,和小部分处于今鲜境内的高句丽遗民和故土,但是这里也有相当部分是由高丽、李氏朝鲜和(北)朝鲜玩循环逻辑欺骗和蚕食而来的,我们不允许朝韩再这样玩循环逻辑了,必须在根上斩断朝韩的死结。
    
  是秽就不是韩,奉劝朝鲜民族不要因为中国东北历史的复杂和秽貊人群的消失,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玩这种混淆事实的把戏,历史上虽然成功了,但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将来韩系民族要把吞进去的全部都吐出来。
-------------------
作者: lw109    时间: 2013-10-27 12:41
Cuengh-kh 发表于 2013-10-13 10:53
结论如下,意思是中国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因此高句丽的领土应该有中国来继承,而不是朝鲜民族来继承。
...

这里说的还不对,领土问题有辽东、乐浪、玄菟、临屯、真番等郡,箕子朝鲜、卫满朝鲜等华夏古国证明即可,没有必要扯什么异族古国,现在的东北民族汉、韩、满、蒙等,汉族才是其中最早开发东北的民族,讲明白高句丽、三韩的来龙去脉,不过是对东北亚民族历史的理清,尤其是要揭穿韩族人搞“非汉即归韩”的把戏剽窃别的民族的历史和土地(包括汉、秽貊、女真)。三韩人的无耻在于,秽貊人、女真人确实作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存在于东北、朝鲜的时候,三韩都是视他们如寇仇,与汉族中原朝廷热络的不得了,东西夹击他们,一旦这两个民族或是整个民族消亡(对秽貊人而言)或是政治消亡(对女真人而言),为了垂涎的北方土地竟然做起了认贼作父、数典忘祖的勾当,他们的新罗祖宗好歹凭借自己的实力扛过了唐朝的讨伐,占据了大同江以南,却非要认与新罗仇杀不断的高句丽做祖宗,他的新罗祖宗的棺材都要从地底下立起来了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