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
竹子当收你不收,笛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添忧愁。
连就连,我俩相约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大家还记得这首经典山歌吗,刘三姐和阿牛哥在大榕树下面用绣球定情终身。电影《刘三姐》其中被公认为最精华的选段之一的抛绣球一场戏,所用的音乐素材,其基调就是采用了“靖西下甲末伦” 调改编而成。当然经典音乐我们不能忘记,那来自靖西吉祥物“绣球”就更加不能忘记啦。
[attach]61494[/attach]
绣球,一直是壮族少女的定情信物。绣球有很多种球形的、方形的、菱形的、鱼形等形状,从瓣数上来讲有六瓣片的、十二瓣片的、三十瓣片的绣球,从刺绣方法上来分有平绣、剪贴绣、包绣、堆绣等等(直针、切针、打子针、掺针、鸡毛针、起磷针、滚针、套针等等要灵活结合运用,此处各种刺绣针法不在赘述)。平绣是较为常用的刺绣方法,它是用绣花针在绣面上不同色彩丝钱进行图案刺绣。剪贴绣就是用剪刀在布料上剪出图案,粘贴在绣面上,再按平绣方法绣出所需要的图案。包绣就是先剪出色彩绚丽的造型,在下面垫衬上棉花,再把它绣在绣面上,使图形有立体浮雕效果。堆绣为传统刺绣技艺。又称堆花、补花。壮族在其应用方法大致上有三种,第一种平剪堆绣和贴花相似利用各种布料剪贴出图案形状,堆贴在绣布上形成一定的图案,然后用彩色丝线进行绣制。第二种也就是立体堆绣则在所剪的图案内部垫棉花使图形 凸起,然后贴在绣布上,再用绣缎联成一组完整的花面,所做的堆绣形象往往较富有立体感和真实感。第三种堆绣工艺是指几股不同颜色的丝线编织成辫子,然后在绸面上堆积成图案,编线的根数由5根起到24根,但目前24根已经失传,现在制作堆绣使用更多的是八根线和十二根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种工具那就是编线櫈做辅助;此种堆绣技艺主要用于壮族服饰、鞋类、堆绣绣球、特别是堆绣背带和绣花鞋;
[attach]61495[/attach]
[attach]61496[/attach]
哪传闻中精美绝伦的堆绣绝技是否尚在世间传承?人们还有没有眼福一睹堆绣绣球制作的过程?经了解,如今靖西能掌握堆绣绣球手艺的只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中华巧女(黄肖琴)。堆绣图案。与平绣不同,
[attach]61497[/attach]
堆绣的图案跃出平面,犹如彩色浮雕,立体感极强,方寸之间带来的视觉震撼令人终生难忘。
[attach]61498[/attach]
历经几千多年的发展,以壮锦、绣球为典型代表的广西民族织锦艺术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锦、绣球在壮族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丰富而精彩的纹样,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表达出真诚的情感,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壮锦、绣球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可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壮锦、绣球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大都靠口传身授,艰难的生存困境使得年轻一代望而却步,也使得民族技艺后继乏人。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1ODU0NjA4.html
[attach]61499[/attach] 历史文化的东西在传承过程中嬗变以及走向失落或者繁荣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和思考,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于2006年5月靖西的绣球、壮锦为代表的 靖西壮族织锦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ttach]61500[/attach]
[attach]61501[/attach]
[attach]61502[/attach]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迫切期待想知道绣球,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靖西壮族绣球吧
产地:广西百色靖西
材料:外层为浆绸缎,内填充物为大米或细木糠等颗粒物。
用途:民族文化收藏品;旅游纪念工艺品;家居挂饰;婚庆吉祥物;定情信物;特色礼品、广告礼品和商务赠品等。可戴在脖子上,可作汽车、室内等地方的装饰品,朋友结婚送礼佳品。
特别提醒:纯手工的东西所绣图案都是绣工师傅随意发挥的,所以不可能每一个都完全一样。
所有规格:直径2,4,6,8,10,12,15,20,25CM。
颜色:红、黄、紫、彩
绣球可以订制,可以绣上您喜欢的字,或是喜欢的图案,订制要额外收取一定的费用,而且不能当天发货,订制大概要等10天左右(特别声明:此处定制的绣球为:“平绣绣球”非“堆绣绣球”),
看看巧手壮家人怎么亲手做的绣球吧!
广西最早有文献记载的绣球内包有豆粟、棉花籽或谷物等农作物种子,这除了使绣球有一定的重量便于抛掷外,更深层的意义是——绣球为“吉祥之物”。
[attach]61503[/attach]
因为壮族是传统的稻作民族,他们对每年农作物丰收与否十分关心,因而在各种祭祀、祈年的仪式中,农作物种子及播种、耕种等生产劳动形式往往都是表现的主题。如壮族农村建新房时,在墙基四角撒一些谷粒;架大梁时,要在梁上挂两束谷穗;给老人祝寿往往也要送些精米作礼。这些现象都象征着生长、生育、兴旺、平安之意。抛绣球都是在每年春节及“三月三”歌节时举行,正是春播时节,绣球内填放有谷物种子,就是希望年内“五谷丰登”之意;同时,绣球作为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内中喻示着“生育兴旺”意。
[attach]61504[/attach]
绣球的寓意:
绣球由十二个花瓣组成,代表着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相应的花开。这个由花瓣组成的形状,它是从壮族花图腾崇拜演变而来。在壮族观念当中,花就是壮族的生育神,叫做花婆神。她有一座大花园,园中开满了各种鲜花,每一朵鲜花象征一个生命,人们都是花婆神种植管理的花园中的花朵。世间由花婆赐花而生育,女的是红花,男的是白花。出于对生育神的崇拜,所以壮族艺人把绣球做成花瓣的形状。
[attach]61505[/attach]
绣球的制作:
绣球讲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一般由12片花瓣组成,最大的有30瓣。在瓣片上,分别绣有龙、凤、孔雀、蝴蝶、金鱼、鸳鸯、菊花、玫瑰、牡丹、兰草、祝词等,一般都是除中间四瓣选材不拘外,其余则要求“上四瓣必挑飞禽,下四瓣须为走兽”。传统的绣球内常填充一些豆粟、棉花籽或稻米等农作物种子。这与壮族是传统的稻作民族有直接的联系,他们通过绣球来表达对丰收、吉祥和人丁兴旺的美好祝愿。
今天,壮家的优秀儿女们,不断为绣球这一古老艺术品注入新的活力,令其在新时代再次散放出璀璨的光芒。广西曾做过超大绣球供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收藏,同时为迎接港、澳回归分别制作直径达1.97米和2米的超大型绣球;为庆祝申奥成功,制作了直径达2.2米的超大型绣球;为迎接中国-东盟博览胜利召开,制作了直径2米以上的超大型绣球等等。
[attach]61506[/attach]
如今的广西绣球不但被人们当作馈赠亲友之礼品,家庭中的装饰品,企事业单位的对外宣传、开展公关活动之赠品(可按客户意愿绣制特定文字:诸如单位名称、品牌、祝词等)。还正成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正成为“让世界了解靖西,让靖西走向世界”的文化载体。
广西绣球又称为“堆绣绣球”,由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小巧玲珑,色彩鲜艳,是世界上最精美的绣球。一般的绣球大都是采用单线刺绣的方式在花瓣的面料上绣出各色图案,花瓣面料上的图案为平面式,线条、色彩如画一般美,同时刺绣方法与过程较为简便;而采用复线刺绣方法的“堆绣绣球”则图形更为精美,图案极为复杂,所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极富立体感,如鲜活之物欲喷薄而出,数绣球中的极品。
[attach]61507[/attach]
这是即将失传的堆绣工艺,这种工艺做的绣球,不是用钱就能买到的!平时大家看到的绣球99%都是用平绣工艺做的,堆绣做的绣球都是作为各地博物馆或者是收藏人士专门定制,市面上没有卖。
直径30厘米的堆绣绣球可以卖到两千元一只,是平绣绣球的5倍。这门技术其实很诱人,不少人想学,但由于实在太难、太枯燥,很多人都坚持不下去,“编不了几根就‘投降’了”(下图为靖西民间工艺在传承)。
[attach]61508[/attach]
虽然现在机器织出的图案也很精美,但堆绣这门绝活却是机器仿不来的。如果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堆绣中蕴含的艺术价值,这门绝活或许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就目前情况看,堆绣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