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陀造山和造桥 在壮族地区,布洛陀是一个造万物的始祖,在田阳敢壮山及周边县境内,相传着这样的歌谣: 布洛陀造屋来住, 教种棉纺纱织布, 教船家在河中找吃, 教道士合八字成婚, 教汉人用茶敬客。 这首歌谣反映了布洛陀造万物的一些民俗。此外,关于布洛陀造山和造桥,也有这么一段传说。 相传,天地之初,天和地离得很近很近,地上人说话,天上也能听见;地上人煮饭,热气就会冲到天上。布洛陀知道了这件事,就憋住气,用双手轻轻往上一托,这回天就高了。 但是,在人们看来,天虽然高了,但总觉得大地比天要宽得多。有人说要走到天边,横着走了整整十二天,又竖着走了十三天,都无法走到天边。于是大声地埋怨说:“天这么小,地这么宽,我们该从哪里走呀?” 布洛陀听到了人们的哀叹声,心中也非常不安。那天晚上,天黑得没有一颗星,地上也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布洛陀悄悄地走到地上,用他那双大手把地上的土掬了一掬,就放在一边,一夜之间他把地上的土都掬了。被他掬过的土都变成一座座大大小小的山,而没有掬过土的地方依旧是一片平地。从此,地上就有了山。后来,天长日久了,山上流下的水把平地冲出一道道的河溪。于是地上也有水了。 可是这些河溪在天下大雨时,常常是洪水横流,水面漂浮着从上游山上冲下来的树木杂草。洪水湍急,人们无法到对岸去收谷子,眼看谷子一天天被泡在田里,很快就要发芽了。焦虑当中,有人叫道:“布洛陀,你能驮我们过河去收谷子吗?”布洛陀听到了,走到河边,往河面上一躺,就变成了一座桥,人们从桥上走过去,很快地收完了那一大片田里的谷子。后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到初十,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涌向布洛陀住过的敢壮山祭拜这位神通广大的祖公。 (王白石收集整理) |
敢壮山的来历 相传,敢壮山是壮族始祖布洛陀住过的地方。据说,布洛陀造山那一夜,他忙到天快亮了,要赶路回敢壮山。这才发现新民村一带没有一座山,就飞跑到山多的地方挑来两座山,眼看东边已露出鱼肚白,他怕被这里的人们看见,赶不回敢壮山,就把挑山的木杠一放,这两座山就矗立而成现在的“破关肚”壮语意为关门山,意思是造山就造到这里为止了,把造山的门关住了。自己飞快地回到敢壮山。 那时的敢壮山,古树参天。春天的桃花、柚子花、苦楝花,芳香四溢,人在其间,如入花果山似的;夏日,大地炽热,而这里却阴凉宜人;秋日,天高气爽,这时站在半山腰上往两翼望去,左边似有一条俯视着的青龙,右边有一座形如白虎的山在拥护着;冬天,这里气候适中。总之,敢壮山林木茂盛,因为山上的树是不能砍的,人们要留着给布洛陀绑马。谁要是擅自上山砍树,第一刀砍下去,树根就会变成金光闪闪的大蛇来;第二刀砍下去,大蛇就会缠到树根被砍的地方;若再砍第三刀,大蛇就缠到人身上…… 古时人们到敢壮山,一是拜祭祖公布洛陀,求他保佑自家平安;二是在拜过祖公之后,在现在的鸳鸯泉取水带回家给儿女喝,预示他们将来找到好伴侣,生活幸福;三是从祖公庙后上山,爬上山顶,在那口布洛陀造的仙泉取回一竹筒水。这泉里的水只许每人打一小竹筒,带回去让全家人每人喝一口,以预防成大脖子病;四是来听那此起彼伏的山歌声。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到初十,四面八方的人络绎不绝地来到敢壮山。 敢壮山歌圩形成的时间已无从考证,但据当今健在的80多岁老人说,他们小时候去敢壮山拜祖公布洛陀,上山的路不知是什么年代修的,路面的石块都被踩成了猪食槽的形状。
(王白石收集整理) 2004-04-23 10:24 【来源: 新桂网—右江日报 http://www.newgx.com.cn/staticpages/20040423/newgx40887e50-178579.html】
搜集整理:罗仁德
布洛陀是半仙人,他小时候不但能呼风唤雨,还懂得种昆虫禽兽、树木花草的语言。 一天,他去赶山拦河造田回来,一进屋见母亲正在蒸一笼香喷喷的五彩香糯饭,他肚子饿极了,就揭开蒸笼盖,三下五落二地抓糯饭吃。母亲见了说:"儿呀,你整天走赶什么山,拦什么河罗,连一扛柴也不打,米也要用柴来煮才熟呢。" 布洛陀对妈妈说:"我也把这些小事忘了,我马上喊它们来。"说着,布洛陀出到门外,向山林挥手喊着:"树朋友,木兄弟,稀的稀,密的密,望你帮我出个力。"喊声刚落,小树们弯的弯,直的直,象一群蜂子朝布洛陀家涌来。拥挤的柴堆把一笼香糯饭挤倒了。母亲见状,气愤地骂道:"弯树桠,烂木蔸,快转去,莫回头,我封你,从今后,砍柴使刀和斧头。" 从此以后,山上的树木再也喊不来了。布洛陀才制刀斧砍树木,一直相传至今。
流传地区:天峨县 讲述人:索妙能(已故) 时间地点:1966年2月于坡结乡 搜集整理:罗仁德 选自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天峨县《民间故事集》 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辑领导小组编印 一九八八年八月
壮侗语言文化网 http://www.kam-tai.org/culture/wenhuashiye/guanzhu/buluotuo/buluotuohancai.htm
布洛陀神功缔造人间天地 | |
传说布洛陀独自生活在茫茫的空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来独往没碰个伴儿闲聊侃天,非常寂寞。一天,他随便出去溜达溜达,突然脚板一磕绊,绊在一个皮球般大小的滚圆的东西上,他好奇地蹲下身,发现这圆溜溜的怪东西竟突然抖动了两下,接着隐约传来轻微的声音,于是他侧耳紧贴着倾听。“行行好吧,好心人,放我们出去吧……”里面传来急切的求助声。救命要紧,布洛陀哪还怠慢得了?他运足气,用他那手炉火纯青的“铁沙掌”从中间用力平斩,怪东西分成两半,并往上下边稍移动,而且每半逐渐向两边延伸出去。这时,一群拳头般大小的人就出现在布洛陀面前,并慢慢地长大成型。众人和布洛陀便开始在这两半之间生活了。 据说大家因布洛陀之神功才得以诞生,个个都对他极为敬重,都尊称其为“神主”,有什么好吃喝的,都叫“神主”坐上席,听他的指示。 一次,饭桌上布洛陀让大家提提意见和要求。一个病态恹恹的妇人用祈求的眼光盯着布洛陀“神主,我们长此干食生食下去,最终可要逐个病亡的,你看看我们,个个都脸黄肌瘦,不多日就会变为架架骷髅了。”布洛陀拿出神笔,在仙纸上记下:造人间河流和山川。“整天混沌朦胧一片,没日没夜的,该怎么办呢?”一个佝偻的老爷问,布洛陀又记下:造太阳月亮。几个年轻小伙子愁眉苦脸地说“神主,我们夹住在这两半之间,抬头就撞到上面了,我们也曾一起用力试图将它顶高些,可太重了,生活太压抑了。”布洛陀又记下:将两半隔远…… 计划既定,就看如何实施了。布洛陀召集来众人,“我们将这两半隔远,让我们有个空阔舒适的生活空间……”,“这么大这么重,怎么能顶得起?我们没有办法,就看您的神功了”众人摇头质疑。“纵然我有多大本事,也不能一个人顶得起的,人多力量大呀!你们找到一根很大很长的铁柱,那就好办了!”众人便四处寻找去了。 人们跑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公里路,终于找到一根横躺地上长九千九百九十九公里十人抱不拢的铁柱,这么大这么长,怎么扛得动,于是想到要把它砍断。但这铁柱很奇怪,人们如何也砍不动它,砍这边,那边已长合,砍那边,这边又长出来了。大家一连砍了九百九十九个日夜,铁柱还保持原样。人们汗流满面哭丧着脸去告诉神主,布洛陀听说已找到铁柱,非常高兴,他二话不说,扛起大板斧出去了。众人拥着紧跟在他身后,看神主是怎么发的神功。在铁柱前,只见他往手心吐口唾沫,运足力气,大板斧一挥,一阵狂风卷起,“辟”的一声,惊天动地,铁柱被深深地砍进了一斧,人们目瞪口呆。接着又连挥砍两下,铁柱终于砍断了。众人欢呼着去抬铁柱,一步一挪移动着艰难的脚步,九九八十一天后,终于将铁柱抬到这两半的中间。大家一帮扶头,一帮抬尾,外加布洛陀神功的作用,铁柱慢慢地竖顶着上面那半,大家再一起用力一顶,上面那半飘飘上升,成了天,下面这半便成了地。天地成型后,布洛陀大步走过来双手稳抓铁柱,然后以命令的口气叫大家以最快的速度跑开,待大家跑远了,布洛陀一松手,铁柱“轰隆”一声倒下,奇迹又出现了,响声过后,四周屹立起座座苍翠的山峰,顶住了天,山上绿树林立茂密。人们欢呼着从远处奔来,拥住了神主。“好事还在后头呢!”,布洛陀说着独自一人飞快上了山顶,屹立山头,像个巨人,接着对众人大声说“你们统统向后转,闭眼睛,没有我同意不许睁眼。”大家知道神主又有什么新招了,遵照便是。 只见布洛陀拿出神笔,往东边划个“O”,又往西边划个圈,瞬间,东边升起个灿烂的太阳,阳光普照着万顷大地。紧接着,他撩开腰带,刷刷地撒尿,怪了,他的那泡尿,像洪水爆发一般涌过平野、流过山川,所到之处竟流成一条条清澈见底,空灵剔透的河流、大江…… “睁眼瞧……”布洛陀大声笑道,众人见到眼前巍巍的青山,和煦明媚的阳光,清澈碧绿的河流大江……,想到自己从此结束干食生食,迷朦窒息,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心底涌起对缔造山川河流的神主的感激之情,于是大家你拿脚,我抬头,他扶背,把神主高高抛起,落下,又高高抛起,奇怪,抛到第三回,神主飘飘飞到那座山的半山腰上,然后盘腿坐在那,慈祥地看着大家,于是众人个个面对他叩头跪拜,叩头跪拜…… 为答谢恩人,大家你找石我寻砖,我抬木头他提浆,在布洛陀盘坐的地方搭建起一座庙,让他舒舒服服地在这里作息生活,后来这庙被人们叫“神主庙”(即“布洛陀庙”),因为神主缔造人间天地太阳月亮山川河流的那天是农历二月十九,恰巧这一天是布洛陀的生辰日,因此,每到这一天,人们都到这座庙里朝拜布洛陀,形成万把香火敬祖公的壮观场面,又由于他是壮族人,而正是这位无比勇敢的恩人住在这山上,布洛陀住的那座山就此被人们称为“敢壮山”。 (李世锋收集整理)田阳青年网http://www.tyqn.org/blt_b_5.htm |
布洛陀取火的传说 | |
在敢壮山方圆百里的田阳及邻县农村,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壮民族人类始祖布洛陀取火的神话故事。 相传远古时期,由于没有火,人们猎取得来的动物都像乌鸦一样吃生肉,像水獭一样吃生鱼。每到寒冬腊月,人们穿着蓑衣或树叶草皮瑟瑟发抖,许多人都被冻死在荒郊野外,惨不忍睹。突然有一天,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地动山摇。在离敢壮山不远的一座山丘上,一棵大树在震耳欲聋的雷声中被闪电拦腰劈倒,那一道道刺目的白光过后,轰然倒下的大树顿时燃起冲天大火。传说这是玉帝灶皇爷派雷公把烟火送到人间来了。可是,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火是怎么回事,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吓得魂飞胆破,都像避邪一样慌不择路地跑回洞中躲藏起来,对大火避而远之,甚至连看都不敢看。可是,只有一个人镇定自若,他既不害怕,也不逃跑,他勇敢地朝燃烧着的大树走去,仔细地观看着这种奇怪的东西,这人就是无所不能的创世神布洛陀。火在噼噼剥剥地燃烧着,布洛陀好奇地站在火边,他觉得这种奇怪的东西比太阳还热,布洛陀灵机一动,人如果有了这东西,冬天来临就再不怕冷了,人们就再也不会被冻死。于是,他就折根树枝把火种夹着取回洞中,把一堆干柴收拢成堆点着,然后漫不经心地坐在火堆旁烘烘手,觉得很暖和,人们纷纷效仿着布洛陀围在火旁烤火,渐渐地就不怕火了。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后来,方圆百里的壮族子孙们都聚集到敢壮山上,向布洛陀求赐火种,烧起火堆。自从有了火,人们在冬天时都围坐在火堆旁烤火取暖。人们又试着把上山打来的野兽、挖来的山薯、采摘来的野果和在河里捕捞到的鱼虾螃蟹都拿到火堆上烤着吃,虽然当时还没有油盐酱料等,没想到这样烤着吃不但比生吃好吃多了,而且又香甜可口。于是,他们从此就改变了吃生肉的习性。由于人们白天打猎,晚上烧着火堆边烤边吃,吃饱后也就围在火堆旁睡觉,那些虎豹之类凶猛的野兽见火就怕,不敢再来袭击,人们也开始意识到火对于他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甚至开始觉得人类离不开火了。 有天夜里,突然下起大雨,雨水把火全部淋灭了,一夜醒来他们就没有了火,人们这才知道水火不相容,他们在不安中度过没有火的一段时间之后再也坐不住了。人们都冒雨下山到处去寻火。他们寻遍了敢壮山周围所有群居的岩洞,所到之处都寻不到一点星火。这时有人想到了会造天造地无所不能的创世神布洛陀,并把寻火的事告诉这位壮民族的天神。布洛陀决定亲自出门寻火,他腰挂大板神斧,站如松,行如风,搜遍了九十九座高山的荒郊野岭和洞穴,走过九十九道河湾寻遍所有的村村落落之后,还是失望而归。 在返回敢壮山的途中,布洛陀来到一树大树下小憩,他突然想起上次雷公劈树赐火的事,他想,既然雷公能把大树劈出火来,我布洛陀难道就不能?况且我手中还有神斧呢!这样想着,他便择一棵干裂的老树,运足气力,举起神斧,用力在两个人都合不拢的树盘上砍了一斧,果然有许多像萤火虫一样的火星不断闪现。布洛陀又砍一斧,这回冒出来的火花就有火花蛇那么大,并且上下舞动,四处乱窜。布洛陀立刻刮来干草和树叶扰成一堆,很快就被冒出的火花引燃。布洛陀又在火堆里添上大把大把的干草和枯柴,火堆越烧越旺,越烧越大,很快就引来四面八方寻找火种的人们。从此,人们又重拥有了火。有了上次的教训,这回人们再也不敢胡乱在野外烧火了,他们把火种拿到岩洞中养起来,从此不论风雨多大,火种仍然不熄。直到后来发展到用木头搭架建房揉泥盖瓦,人们又把火拿到屋子里去烧水做饭和取暖。 从此,火是能够保存沿续下来了,但也出现不少的问题。因为人们没有把火管好,让飞进屋里的蝴蝶和飞蛾拿翅膀作扇子乱扇火,连鸡、鸭、鹅也纷纷效仿,使得火星四处飞散, 那些成群结队的萤火虫也拿火到处游玩。有的还让小孩拿火到屋檐下烧着玩,结果一失火,整个村村寨寨都烧个精光,甚至还烧死一些来不及逃命的老人和小孩。人们没有想到火竟会给人造成如此之大的灾难。那些幸存者只好前去请教布洛陀怎样才能安全用火。布洛陀二话不说,便叫人砍来木头,在屋子中间架着一个四四方方的灶堂,里面铺上泥沙,规定各家各户的火一定要在火灶里烧,不许随便玩火,这样一来,失火的事便渐渐减少了。原先那些淘气十足的萤火虫也被赶到野外,逃走时还在屁股上偷偷地沾点火,所以直到现在我们在夏夜还能看到萤火虫屁股上的火星。 布洛陀取火的故事虽然只是神话或传说,但其中一些故事细节也令我们深信不疑,假如你能到这一带农村中尚存的极少数的居住在木楼里的农户走走,不难发现他们的灶堂是否就和故事中如出一辙或巧合,笔者亦不敢苟同。可喜的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绝大部分农村木楼早已销声匿迹,而被钢筋水泥结构的漂亮楼房取而代之,而先前所谓的灶堂也相续由沼气炉、煤气灶更替,或许,取火对于现代生活而言已是日渐远去的陌生词儿罢了。但作为壮民族的后裔,我们无论如何都没有理由去漠视和淡忘我们的民族之根。 (陆 毅收集整理)田阳青年网http://www.tyqn.org/blt_b_3.htm |
布洛陀撑天高 | |||||
在远古时代,地大天小,天盖地不完,布洛陀将地缩小,就出现了大山小山,大河小河,造成路相通,可是天太矮, 洛甲舂米、布洛陀劈柴都碰着天,她洛甲很烦,问布洛陀怎么办?布洛陀就把天撑得高高地,她洛甲舂米防碍了,人们劈柴也不碰着天了。
|
有的传说与布洛陀做为人类始祖的身分可不太相复,比如“喊柴”。
谢谢贝侬收集来这么多关于布洛陀的故事、传说。其实我也有心推介简单明了而又全面的布洛陀故事,却苦于这方面的资料太缺乏。
三月初八那天在田阳敢壮山广场买到的那本《布洛陀寻踪——广西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考察与研究》(覃乃昌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有许多相关介绍,有空我会整理、摘录一部分上传给贝侬分享的。
布洛陀迁鱼住河里
古时候的鱼没有鳃,在山上的泥土里专吃蚯蚓为生。因为布洛陀教人开荒挖岭种粮食,人们在挖土时就可以挖到很多鱼来煮吃。鱼看看这头很可怕,这样下去是要会灭绝的。于是,就去布洛陀那里去告状,请示布洛陀适当地安排他们的生活。 布洛陀对鱼说:"你就连夜带着你的子孙们到河里去住吧。"鱼回去就连夜照做了。 第二天,布洛陀路经河边时,鱼又带着子孙们上岸来向布洛陀求着:"求求老爷安排个好住处吧,河里的水下生活我们受不了呀。"布洛陀说:"别处再也没有河里安全了,你们过来吧。"布洛陀说着,顺手拉出柴刀在鱼的颈脖两边各砍了一刀,痛得鱼的眼睛直瞪。布洛陀一一把它们放进河里。从此鱼有了鳃,无忧无虑地在水下生活了。 至今,鱼还有鳃,鱼的眼睛还直瞪着。鱼也仍旧喜欢吃蚯蚓呢。
流传地区:天峨县 讲述人:班统平(已故) 时间地点:1978年2月于三堡乡 搜集整理:罗仁德 选自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天峨县《民间故事集》 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辑领导小组编印 一九八八年八月 壮侗语言文化网 http://www.kam-tai.org/culture/wenhuashiye/guanzhu/buluotuo/buluotuoqianyuhe.htm
布洛陀与敢壮山的传说 黄明标收集整理 | |
相传布洛陀与母勒甲是上帝派到凡间造人造物,创造凡人世界的始祖。位于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的敢壮山(春晓岩),也是他创造的。这里曾经是他牺身生息,繁衍子孙后代的圣地。下面的故事,便是关于布洛陀与敢壮山的传说。 “敢壮山”与“五指山”的来历 很古很古以前,田阳这个地方和其它地方一样,没有草木,没有人类,没有生灵,广渺的大地空空无物。而早就有了生灵的苍天,上帝看到大地仍死气沉沉,很早就盘算着派人到凡间繁衍人类,创造人间世界。终于有一天,上帝决定派布洛陀与母勒甲下凡,创造新的世界。 布洛陀与母勒甲受上帝的派遣,于二月初一启程。那天,布洛陀挑着一对大箩筐,箩筐的一头装着五个孩,另一头装着被褥和衣物;母勒甲肩扛一把锄头,手拿一把开山镰,乘着大帝宫殿前摘下的两片树叶,缓缓地飘流而下。……一天,二天。到了第十九天,布洛陀和母勒甲飘到了田阳上空。这时乌云突变,大地上从没有过的电闪雷鸣伴随着大风大雨,震耳欲聋地炸响在大地上空。雷劈声中,布洛陀肩上的扁担断了。霎时,两只箩筐飞奔着向大地坠落。布洛陀和母勒甲一见慌了神,他们立即甩掉手中的断扁担、锄头和镰刀,没命地扑向孩子。但是迟了。仅仅一眨眼的功夫,两只箩筐便分别落在东西相距十里的那贯和三今两地。装被褥的箩筐掉在东面的那贯,形成了“敢壮山”。那一孔一孔的被褥缝隙,后来成了山上的岩洞。 布洛陀夫妇落在“敢壮山”上,双双搜索了半天也不见了孩子的踪影,他俩立即奔向山顶西头的最高处遥望四周,仍然不见那只坠落的箩筐和五个孩子。于是又搬来石块垒成一个台子,这座台子后人叫“望子台”。布洛陀夫妻登上望子台往南一看,只见锄头镰刀坠落的地方挖开了一道弯弯的大缝沟,天上的雨水落下后都汇流进地沟里,形成了右江河。布洛陀和母勒甲无心留览河山,抬眼又朝西头望去。只见十里开外的平川上,有五个孩子在蠕动着。母勒甲一见激动地喊了一声“孩子”。喊声刚落五个孩子立即一动不动地坐在地上,一袋烟的功夫便变成了五座小山,人们叫做“五子山”。因为“子”和“指”同音,后人都叫“五指山”。 从此,田阳的大地上便有了“敢壮山”和“五指山”。 母娘岩与敢壮歌圩 布洛陀夫妇初来乍到新的世界,又刚刚失去五个孩子,随身带的被褥衣物化作了敢壮山,他们再也无心去寻找别的落脚点,从山顶下到半山腰,在一处朝南开的岩洞里住了下来,开始了繁衍人类,营造新世界的使命。这座岩洞就叫“母娘岩”。 话说母娘岩倒是一处不错的风水宝地。母娘岩坐北朝南,洞外有一块几丈见方的坪地,洞口两侧绿树参天,百花满地。洞内前厅宽畅,洞顶上倒挂着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把大厅装点得恰似一座宫殿。大厅后头有一连洞,与后山的通天洞相通。这种洞与洞相通,南与北相连的特殊构造,以及岩洞外的林木花草,使母娘岩成了冬暖夏凉,四季宜人的好居所。布洛陀与母勒甲住进来不久,便一个接着一个地生了好多孩子,没有多少年便孩子成群了。 孩子长大以后,布洛陀创造的世界也越来越宽,自己也越来忙不过来了。于是,他把孩子们分派到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让他们在各自的地盘,繁育后代,建设家园。孩子们远去了,但是总忘不了养育他们的母娘岩。于是,每一年的二月十九这一天,布洛陀与母勒甲的孩子们,便携带着自己孩子、孙子,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回来,给布洛陀老祖公和母娘拜寿。由于子子孙孙太多,路途近的先来,能进母娘岩给布洛陀、母勒甲拜寿,路远后到的子孙则从洞口挤到山脚排成长队等候。等着轮到他们进母娘岩的时候,已经是三月的初七、八到初九。而这时,还在山脚等候的人待不住了,由于拜寿心切,他们纷纷就地引火烧香,香火一直从山脚插到母娘岩洞口,形成了一条香火长龙。从母娘岩中刚刚拜寿出来的子孙们,一个个见到自己的老祖宗虽然子孙无数,却仍然是那样健康长寿,心中兴奋不已。他们情不自禁地相约难得见上一面的各路亲人,向敢壮山的各个方向散开去,男男女女一面即兴哼唱山歌,一面将自己身上的衣物抛给对方表示庆贺。久而久之,每年的三月初七至初九,前来拜寿的布洛陀与母勒甲的子孙后代,都要在“敢壮”这里唱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形成了敢壮歌圩。 封洞岩的故事 封洞岩位于敢壮山南面石山与土坡相衔接的山腰,其上部为刀削似的绝壁,相传这是布洛陀初到凡间劈石取火留下的痕迹。绝壁下是一个岩洞口,但是被封住了,这里有一个故事。 话说布洛陀与母勒甲来到凡间世界,转眼间已过了数百年。几百年间,他们所生的孩子已经不计其数,而孩子所生的孙子、孙子的孙子就更数不清了。布洛陀老了,现在已变成了高高祖,他的子子孙孙已经遍布各个山寨部落。他想走出去,看看他布洛陀所创造的这个世界到底变得怎么样,子孙们又怎么样生活,他们还认不认他这个老祖宗?于是,有一天,布洛陀摇身一变成了一位衣衫褴褛、长胡子、长头发,满身脏兮兮的老乞丐,来到远离敢壮山的一个小寨。一进寨子,人们见了他这位满身臭气的乞丐老人,大人们有的象逃瘟疫似的远远躲开,小娃仔们则围着他逗乐取笑。只有一对牧牛少年好心地请他到家里吃饭,那大一点的男孩子还给布洛陀补衣服,小一点的给他梳头发抓虱子。 布洛陀见到这种情况心凉了。但是他还不服气,不相信自己的后人竟有这等不孝的孽种。第二天大清早,他拿着一个破碗装着去讨饭,只见那些人还是一个个闭门不让他进;有的甚至在悄悄商议,将他杀了吃。还是那一对少年兄弟真诚地接纳了他。他失望了,决心惩治这些不孝的孽种。于是,他交待那对小兄弟,这几天如果遇着大风大雨,一定要跑到就近的大树下面去,紧紧地抱住树根不放,千万不要乱跑。说着便离去了。 不几天,老天爷可真刮起大风下起大雨。牧牛两兄弟遵照布洛陀的嘱咐,跑到古树下面去抱住树根,平安地避过了风雨。而寨子里的其他人,特别是那些心存不善的人,全部被大雨刮进岩洞里,洞口也被随后而来的大石头严严实实地堵上了。过后,寨子里幸存的人,请来能工巧匠想凿开洞口救人,三天三夜凿了个表皮,三年了也未能打开洞口。这就是封洞岩的故事。 |
布洛陀与水 覃超仁 | |
身材魁梧的布洛陀,乔装改扮,手拿着一把葵扇,走下敢壮山来到右江边察民情。一路上,他看到的是田地干裂,禾苗枯黄,一片苍凉的风景。他的心情无比沉重,脸上泛起愁云。 跟他一起下山是个年轻人,名字叫小顺。 小顺看见布洛陀蹲在田边抚摸着将近枯死的禾苗,便走过去,“布洛陀”。 “嗯!”布洛陀抬头眼睛一瞪。 小顺知道自己漏嘴了,说:“小顺又错了。”原来他们下山时有言在先,不准叫布洛陀,就叫山大伯。 “山大伯,我们走吧!” 两人在田间小路里走着。 “这么广阔的田野,怎么看不见一个人呢?”布洛陀自言自语。 小顺说:“是不是这里的农夫太懒了?” “不是,这田里没有水,禾苗枯黄了,农夫还能做什么呢?”布洛陀的心牵挂着农夫们。走着走着,前面有个小女子背着一个大竹筒走过来,这小女子长得俏丽,就是穿着破旧,神态忧愁。小女子看见两个男人,一个是高高大大眉清目秀貌轩然。一个是五短身材,细眉细眼。她刚要绕道行走,布洛陀就把她叫住,说:“请问这位小女,你是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小女子从来不见过这高大男人,一时有点害怕,惧生生地说:“小女刚从河边来,要回自家去。” “你身背的竹筒,里面装的是什么?”布洛陀再问。 “竹筒里装的是水。” “水,是水!”布洛陀心里明白了,这里到江边要走好远的路呀!他对那女子说:“你们太辛苦了,回去吧,家里人等着你呢。” 小女子点点头,向前面的村庄走去。 小顺跟随着布洛陀继续往前走,在离村庄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位老妇人,手持一根竹竿,竹竿上面系着黑布条,不断在空中摇摆,呼唤地:“来吧,来救救我们吧,我们这里……” 小顺说:“这老妇人疯了。” “不准胡说,待我上前探问。”布洛陀走近老妇人,亲切地问:“老人家,你是在做什么呢?” 老妇人一听有人问她话,便睁开眼睛,看见前面的人,高高大大,慈眉善眼,于是把心里话全倒出了,“我是呼唤布洛陀。” 小顺上前几步,问道:“布洛陀,他是你什么人?” “他是我们始祖,只要他懂得我们有难,他就会来救我们的。” 布洛陀问:“你们这里有什么难?” “有呀,你看看,这田地都干裂了,这禾苗都快枯死了,还有这草,这树木……”说罢,“呜呜”地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哭得那么悲伤。 布洛陀走过去,把老妇人扶起来,说:“老人家,请别哭,我再问你一句,布洛陀真的能救你们吗?” “能,一定能,你不懂呀,布洛陀什么都能,他能造天、造地、造火、造水。”老妇人说得来劲了。 “这是真的。”小顺在旁边又说话了。 老妇人说:“他能造水,我们这田地不就有水了吗?禾苗不就能救活了吗?今年不就有好收成了吗?”停了一下,老妇人显得无奈地说:“可是,我们到哪里找布洛陀呀?” “不难,他……”小顺脱而出。 布洛陀快手地把小顺拉到自己身后,对老妇人说:“我可以帮你找到布洛陀。” “那太好了。”老妇人脸上露出了笑容。 布洛陀离别了老妇人,回到他居住的敢壮山。当天晚上,他爬上高高的山顶,向着山下撒了一把尿,这把尿变成了倾盆大雨,湿透了田地,湿透了山林,湿适了草地。过了不久,禾苗生长茂盛,山林翠绿,草地青青,呈现一派美丽的风景。 从此以后,布洛陀造水的事,广为流传。 |
好,好
其实这样的民间故事很多都很好的
那笔屯名和鸭酱的由来 李炳彪收集整理 | |
在距田阳敢壮山西面十余里处,有一个叫那笔屯的山村。“那”壮语是指水田,“笔”是指鸭子,“那笔”是满田垌都是鸭子的意思。 相传,布洛陀和姆勒甲在敢壮山养育了很多的壮人后代,子孙漫山遍野。但他们都不愿离开祖公和母娘,成天争着围住两老的膝下转。为了繁衍更多的壮人,布洛陀和姆勒甲把他们打发到各地去,让他们成家立业,教他们造田造地,种上五谷,自食其力。就这样,便形成了壮人居住的无数村落。子孙们虽然远离了敢壮山,但时刻都惦记繁衍他们的祖公和母娘。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是布洛陀和姆勒甲降生的日子。这一天,他们就从各地赶到敢壮山,不论男女老少,都烧上一柱香,摆上供品,祝福祖公和母娘身体健康,万寿无疆。布洛陀见到他的后代对他如此孝顺,心里乐滋滋的,便到祭台走走,只见供品是一些红糯米饭、野果、小鱼和小虾,还有一些烤熟的鸟儿。这些东西就是孝顺他两老的最好供品了。他想,这世界的东西太少了,子孙们的生活太单调了,得改变一下。一天,布洛陀到外地出游,看看能做出什么对后代有益的东西。在一片禾苗枯黄的水田里,他蹲下细看,见禾苗上有好多虫子,有的吃禾叶,有的叮吸禾汁,在水面上还有好多蜘蛛和蚊子围着禾苗转。布洛陀怒吼道:“这些小虫,把我的后代害苦了,我要造出一种东西把你们吃掉,长大了又能给人们当食物。”这一吼,惊动了这里的人们。第三天,当人们来到布洛陀怒吼的地方一看,见到每块水田里都有好多的小鸭子,人们奔走相告,各自跑到自己的水田去看,都见到密密麻麻的小鸭子正在吃着禾苗上的害虫。到了晚上,各户水田里的小鸭自动成群结队地到各家去。第二天又去原来的田地吃小虫,晚上又回来,以后,天天如此。过了两三个月,鸭子长大了,成了人们的美食。从此,那笔屯的屯名也就由此得来。 自从布洛陀造出鸭子之后,鸭子遍及壮人居住的各个村寨,人们吃鸭的方法也多样化了,有白斩鸭、烤鸭、焖鸭、炖鸭等。可是,吃太多了也感到腻烦,留到第二天就发酸变味,不能吃了。有个聪明的壮人见到过夜的鸭肉会发酸,就干脆用米醋把它泡起来,第二天热了吃,谁知,鸭肉的味道更鲜美。他高兴极了,打来半碗米醋,杀了一只鸭,把鸭血和米醋放一起,放上盐巴,食油和打碎的蒜头,煮熟成了鸭酱,就把大伙儿叫来尝尝,大家把鸭肉蘸鸭酱吃,都赞口不绝,说是没有见过这样的好味道。以后,哪家杀了鸭,都要做一碗鸭酱。这样,有名的鸭酱就问世了。 现在,在敢壮山所在地百育镇,人们经常讲这样一句话:“杀鸭没鸭酱,等于不杀鸭。” (流传于百育四那、六联村一带) |
面对现代化的浪潮,我们民族的文化在加速度地消逝。不要说布洛陀的故事在民间还有多少流传,就语言而论也快要消逝了。在我的家乡,1980年代以后成长的人已经是不会说僚语了。只凭现在民间流传布洛陀的故事状况来判断他的有无是极其荒唐的。就我自己而已,当初广西挖掘出布洛陀的故事的时候,我万万想不到贵州的僚人地区也会有这样的故事流传。正在我如同有的贝侬那样想当然地否定的时候,早在1980年代,贵州的民族学专家已经整理出版了相关的民间传说和经诗……。
另外,我们不要单纯从血缘角度去判断布洛陀的有无,那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就算马克思是我们的直系祖宗而我们已经丢弃了他的思想那又有多大意义?最紧要的是文化的象征意义,是发挥文化凝聚人的力量的意义!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