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重访德峨 [打印本页]

作者: pcy109    时间: 2012-3-23 09:00
标题: 重访德峨

重访德峨     

                                     

黄敏忠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德峨乡,是一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殿堂。我的一双儿女在这里降生,我的青春年华在这里消逝……

    别去33年后,我和妻子同从深圳回来的老友夫妇一起,并在留在当地的老同学的陪同下,重访了这个令我难忘的第二故乡。

    刚过那地丫口,汽车就把我们载进一个占地约十几二十亩宽的广场。下得车来,我一眼就看见广场右边的舞台两侧竖着两根雕有神像的立柱,以及离广场不远处的一排排楼房。老同学告诉我,这个广场建成3年来,每年的苗族跳坡节、彝族的火把节、仡佬族的尝新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都在这里举行。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民族文化广场”。

    当我们离开广场来到德峨街上,我惊讶地发现,眼前的德峨街,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旧模样。

    当年所谓的“德峨街”,实际上是一段凹凸不平,弯弯曲曲的公路。公路一侧是公社机关的几幢小平房;另一侧的一小块平地上盖有两个又脏又旧的圩亭。圩亭右边是德峨供销社,这个当年全公社最大的“百货商场”,供应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往前几百米是公社粮所和食品公司。公社卫生所在街口的右边。周围山边,零零星星地分布着一些农舍。这就是当年德峨街的全部内容。尽管这样,德峨街却是方圆百里最大的圩场。一直以来,这里都是7天一圩。每逢圩日,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于此,在圩亭或公路两旁出售自己的土特产品,购买所需的日用品。更多的年轻人是来这里交朋友,寻找自己的意中人。1983年,我曾在《民族文学》发表一篇散文——《德峨圩日》,写的就是当时德峨圩日热闹的情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如今,那两个破旧的圩亭已经不见了,圩亭所在的地方已变成水泥铺就的平坦的广场。广场上,一排排太阳伞下,有卖鸡鸭、肉类、蔬菜、熟食品和土特产品,有百货、五金、农资等各类商品,还有苗族、彝族、仡佬族自产的蜡染土布和艳丽的民族服装,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整个圩场既充满了现代气息,又弥漫着浓厚的民族风情。

    我们在新建成的街道上漫步,企图寻找当年的痕迹。然而,许多我当年非常熟悉,至今仍深深印在脑子里的屋宇、物件已经完全没了踪影,弄得我这个“老德峨”已经辨不出东西南北。突然,我们在几幢高楼之间,找到了当年德峨的标志性建筑——德峨供销社。这是一幢占地约200多平方米,砖瓦结构的平房,这是当年德峨最“雄伟”的建筑了,可是如今已经破败不堪,但它毕竟是我思念中的旧物,我们一起在老房子前面合影留念。

    照相之后,我便去寻找我当年的“故居”。当我走进当年的公社即今日的乡政府院子时,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的所有房子都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几幢相当气派的楼房。乡党委、乡政府、农业站、文化站、广播站都有了各自的办公楼,而这些单位当年都挤在一座小小的八角屋里。如今的干部职工也都住上了新的宿舍楼。我当年住的小平房那块地方,已被改建为运动场。除了篮球场、羽毛球场外,运动场上还安装了许多健身器材,我惊叹于现在的基层领导如此注重干部的身体健康,这同我们当年“两眼一睁,忙到点灯”的工作、生活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吃午饭的时候,乡长坐在我的旁边。乡长是本地苗族人,30出头,五短身材,显得朴实、精干。他告诉我们,公社撤销以后,原来的德峨公社分为3个乡。现在的德峨乡面积只占原来德峨公社的三分之一,人口共有3万多人。乡政府所在地人口近1万人,等于公社时期的10倍,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隆林县城的人口。城镇人口的增加,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过去因为交通闭塞,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现在村村通了公路,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虽然我们去的那天并不是圩日,但是街上做买卖的人比过去圩日的人还多。过去这里的少数民族群众卖东西都是论把、论个、论碗、论瓢地卖,没有重量概念,整个街上找不到一杆秤。现在满街都是电子秤,买卖双方讨价还价,这是人们观念的转变,也是社会的进步。

    我们吃午饭的酒楼建在德峨水库边上。德峨水库是一个很小的水库,积雨面积不足100亩。虽然很小,因为它是德峨当地唯一的一个水库,所以弥足珍贵。每年春夏季节,水库蓄满了水,四周的群山和德峨街上的一些屋宇倒影在水库里,构成十分美丽的风景。当年我曾在后龙山上拍摄过德峨街的全景,水库的水面占了照片画面的一半。由于水库的水非常清洁,没有任何污染,打上来的鱼味道特别鲜美。现在,我从酒楼的窗户往下观望,水库里的水很少,失去了昔日的清澈,水色已经开始变黑。原来,德峨的几家酒楼全都环绕水库而建,酒楼的脏水都往水库里排。水库边堆积了许多生活垃圾,四周和堤坝上杂草丛生。不难看出,水库因多年失修,已显现出了破败的景象。我的心隐隐作痛,深深地感到,即便是在德峨这样的边远山区,同样也存在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问题。

    我们在来德峨的路上,遇到苗家两姐妹。她们穿着漂亮的苗族服饰,人和衣裳一样美丽。姐妹俩非常活泼,很爱唱歌。她们刚从杭州回来,是跟随打工的父亲出去的,已经去好几年了。这次回来是要办证明,去杭州读高中。她们搭我们的顺风车回德峨,在车上姐妹俩给大家唱了许多苗族山歌。看得出来,她们对家乡很留恋。问她们为什么不留在家乡读书?她们说杭州的学习条件比家乡的好,而且那里的天地也大,以后好找工作。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德峨的时候,动员一些当地的年轻人到外地读书,有些人死活都不愿出去。而现在十几岁的小女孩,都懂得到外面去闯世界。我不禁感叹德峨人思想观念的变化,我觉得这比起城镇建设的变化,意义要大得多了。

           (原载2012年3月23日《广西民族报》副刊,作者曾任《右江日报》总编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3 9:02:05编辑过]

作者: 土人香草    时间: 2012-3-23 13:10
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去德峨。隆林也去了几回了,可惜没机会到德峨呢。
作者: pcy109    时间: 2012-3-23 16:13

没到过德峨,却早闻其名!

据说是一个很有民族特色的地方。


作者: 度莫    时间: 2012-3-23 23:00

20年前,俺到过德峨。

印象深刻的是苗族,似乎有2个服饰不同的苗族支系。壮族给俺的印象就是大白头巾。


作者: 桂西布依    时间: 2012-3-24 01:40

要说德峨,也许在坐的很少比我有发言权。

德峨这地方根本没有壮族,要说有就是几个从外面来做生意的。

这地方95%是苗族、其余有些彝族和仡佬族。

因为隆林是标榜“各族自治县”,所以历届政府县长只能由苗族、彝族、仡佬族来担任。

因而每一年县里面的扶贫项目都是源源不断忘德峨送进去,加之德峨几乎全部是苗族,他们的生育能力很强(和汉人一样),造就了今天的德峨。其实几年前德峨乡当地都是彝族说了算,现在苗族慢慢觉醒,这情况有些改变了。

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僚人和汉族没有机会做县长,但是很多乡镇的一二把手和各个局的负责人都是汉人来做。

所有僚人在隆林的地位很是低下,僚人老百姓更是过得艰难。


作者: 桂西布依    时间: 2012-3-24 01:56

苗族、彝族仡佬族在隆林没有计划生育的限制,加之历届县长都是他们人来做,人口的增长很迅猛。

汉族,在隆林虽然只是占到人口总量的20%多(还在不断的膨胀)。但是因为他们经商和从政的观念和很强,所以隆林县的汉人掌控着隆林县的大部分经济和政治。罗列地说,光光隆林罗家(汉人)的名车几乎都凑齐了,什么奔驰、宝马、路虎等都有,他们就是隆林官商勾结贱卖国家(其实是人民)的资产的典型。

壮族,在隆林县的人口总量最大,几乎全县有一半的乡镇都是壮族占主体,但是壮族因为经商的意识很差、从政的观念不强,不团结。导致了隆林壮族的生活在很是艰难。

在隆林县城做大生意的很多都是湖南佬、福建佬等外地人。


作者: 桂西布依    时间: 2012-3-24 02:18

隆林县有一个相对来说算是大型的水电站----天生桥水电站。

天生桥水电站1997年建成,水电站的建成为国家的电力供应做出来了很大的贡献。

天生桥水电站水库的居民(全部是壮族)为了国家的建设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包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田地,甚至是房屋。但如今他们却是隆林县生活得最悲惨的一群人,享受不到国家的一点点优惠政策和补偿。还因为背井离乡,受到不断的排挤和歧视。


作者: 古麦盟    时间: 2012-3-24 09:00
QUOTE:
以下是引用桂西布依在2012-3-24 1:56:49的发言:

苗族、彝族仡佬族在隆林没有计划生育的限制,加之历届县长都是他们人来做,人口的增长很迅猛。

汉族,在隆林虽然只是占到人口总量的20%多(还在不断的膨胀)。但是因为他们经商和从政的观念和很强,所以隆林县的汉人掌控着隆林县的大部分经济和政治。罗列地说,光光隆林罗家(汉人)的名车几乎都凑齐了,什么奔驰、宝马、路虎等都有,他们就是隆林官商勾结贱卖国家(其实是人民)的资产的典型。

壮族,在隆林县的人口总量最大,几乎全县有一半的乡镇都是壮族占主体,但是壮族因为经商的意识很差、从政的观念不强,不团结。导致了隆林壮族的生活在很是艰难。

在隆林县城做大生意的很多都是湖南佬、福建佬等外地人。

广西僚人人口10年来减少约10万人,而汉人增加一百多万,这是最不想看到的数据。
作者: 土人香草    时间: 2012-3-24 17:27

比较认同桂西布衣的看法,去过隆林做调查时也听到了一些情况。

隆林的碧侬们要自强呀。


作者: pcy109    时间: 2012-3-26 10:55
苗人聚居的地方,壮人相对“不那么显眼”,很正常的,就如同在壮人聚居的地方,苗人也“不那么显眼”一个样。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