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皇清职贡图》中的壮族服饰 [打印本页]

作者: 土人香草    时间: 2011-12-9 13:26
标题: 《皇清职贡图》中的壮族服饰

皇清職貢圖(清•乾隆年間描繪海外诸国及国内各民族的史籍)裏如實記錄了清代各地的壯族服飾,這些服飾在凸顯了“椎髻”、“跣足”、“著尾”等民族特色的同時,也保留有“交領右衽、上服下裳”等古代漢服影響的痕跡。這些服飾,至今仍可在廣西的邊地如隆林西林一帶,以及雲南的文山壯族地區可見到。

壯族地區由於土司政權的高度自治,滿清政府在漢族地區強制推行的“剃髮易服”政策在壯族聚居區無法實施。清代漢人在被迫集體放棄傳統民族服飾後,男人剃髮、梳辮子、穿馬褂,女子穿旗裝,以至于清代前期朝鮮使臣團入北京進貢的時候,看到這些身著“漢服”的朝鮮使臣,已經剃髮易服的北京市民都默默流淚。清朝一代,中國境內恐怕只有聚居在廣西全境和雲南東南部的壯族人集體保留了“類漢服”的一席之地了。












作者: 土人香草    时间: 2011-12-9 13:27
标题: 《皇清职贡图》中的壮族服饰







作者: panst    时间: 2011-12-9 15:02
能再现就好了, 哈哈!可惜很模糊。
作者: vc226    时间: 2011-12-9 15:50
好资料呢,好啊。
作者: 以夷治夷    时间: 2011-12-9 16: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angjdoj    时间: 2011-12-9 17:15
天呀,好。。
作者: 土人香草    时间: 2011-12-9 17:56
哈还以为大家都已经知道这本书了呢。昨天我刚买到的新书,拍些图给大家分享下。
作者: 那迷    时间: 2011-12-10 02:48
难得
作者: 度莫    时间: 2011-12-14 14:23
QUOTE:
以下是引用土人香草在2011-12-9 17:56:31的发言:
哈还以为大家都已经知道这本书了呢。昨天我刚买到的新书,拍些图给大家分享下。

知道有这样的书,但没有见过!


作者: 勒丁布壮    时间: 2011-12-15 00:57

ndei raixcaix!
非常好的资料!


作者: 土著虎尾    时间: 2011-12-15 22:17

在,容县、灵山县、 兴安县、贺州市等地基本上找不到壮族人了


作者: 伤疤好咯    时间: 2011-12-15 22:29
标题: 回复:(土著虎尾)现在,容县、灵山县、 兴安县、贺州...
贺州的南乡\钟山\八步还是有壮族村的.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11-12-16 17:02
QUOTE:
以下是引用度莫在2011-12-14 14:23:58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土人香草在2011-12-9 17:56:31的发言:
哈还以为大家都已经知道这本书了呢。昨天我刚买到的新书,拍些图给大家分享下。

知道有这样的书,但没有见过!

记忆中记得有这本书的事,但印象不深了。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过。这次算加深印象了。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11-12-16 17:04
看看清乾隆年间时岑溪、贺县、兴安等地还有不少壮族人,才过了二百多年这些地方的人能有几个记得自己是谁了,可惜。
作者: mygray    时间: 2011-12-16 20:34
将近三百年了,广南等府的农妇、沙人妇女服饰依然保留着,米多大变化
作者: 伤疤好咯    时间: 2011-12-17 11:55
标题: 回复:(想家的人)看看清乾隆年间时岑溪、贺县、兴安...
民国黄旭初省长的<广西的大瑶山>里有一段:"但金秀地方的傜女却有招汉男入赘的事:从前六拉村陶家象县大乐墟的汉化僮人刘公才入赘,新近罗梦村苏家也招大乐墟姓覃的汉化僮男入赘;但赘陶家的不改从女姓而仍姓刘,赘苏家的须随女姓苏。这因大乐僮语和金秀傜语略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7 11:57:19编辑过]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11-12-17 16:51
QUOTE:
以下是引用伤疤好咯在2011-12-17 11:55:39的发言:
民国黄旭初省长的<广西的大瑶山>里有一段:"但金秀地方的傜女却有招汉男入赘的事:从前六拉村陶家象县大乐墟的汉化僮人刘公才入赘,新近罗梦村苏家也招大乐墟姓覃的汉化僮男入赘;但赘陶家的不改从女姓而仍姓刘,赘苏家的须随女姓苏。这因大乐僮语和金秀傜语略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7 11:57:19编辑过]

汉化僮人.....?说明到了民国金秀这些地方还是有人知道自己家祖上以前是讲壮,但只是到了他们那代不会讲罢了....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11-12-17 16:55
QUOTE:
以下是引用伤疤好咯在2011-12-17 11:55:39的发言:
民国黄旭初省长的<广西的大瑶山>里有一段:"但金秀地方的傜女却有招汉男入赘的事:从前六拉村陶家象县大乐墟的汉化僮人刘公才入赘,新近罗梦村苏家也招大乐墟姓覃的汉化僮男入赘;但赘陶家的不改从女姓而仍姓刘,赘苏家的须随女姓苏。这因大乐僮语和金秀傜语略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7 11:57:19编辑过]

见过哪本书上说金秀瑶语其实有好几种的,严格从语族上划分的话有些是属于壮侗语族(大乐僮语和金秀傜语略同的原因),有些则是属于苗瑶语族,只不过他们共同认为自己是“瑶人”罢了。


作者: 伤疤好咯    时间: 2011-12-17 17:38
标题: 回复:(想家的人)以下是引用伤疤好咯在2011-12-17 1...
怪不得有些史料上总是"瑶僮"并举......黄旭初也提到了大藤峡瑶民起义失败后部分流到府江东岸,融入僮民.可见明时府江东岸有可能僮民居多,瑶民并存,加上"齐民",共三种势力,或许还有山客(讲客家话的族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7 17:40:07编辑过]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11-12-17 18:04
QUOTE:
以下是引用伤疤好咯在2011-12-17 17:38:40的发言:
怪不得有些史料上总是"瑶僮"并举......黄旭初也提到了大藤峡瑶民起义失败后部分流到府江东岸,融入僮民.可见明时府江东岸有可能僮民居多,瑶民并存,加上"齐民",共三种势力,或许还有山客(讲客家话的族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7 17:40:07编辑过]

嗯。从被统治的立场上说,他们都认为自己是“被徭役的人”。徭即瑶也。


作者: 度莫    时间: 2011-12-20 09:47
QUOTE:
以下是引用伤疤好咯在2011-12-17 17:38:40的发言:
怪不得有些史料上总是"瑶僮"并举......黄旭初也提到了大藤峡瑶民起义失败后部分流到府江东岸,融入僮民.可见明时府江东岸有可能僮民居多,瑶民并存,加上"齐民",共三种势力,或许还有山客(讲客家话的族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7 17:40:07编辑过]

明朝来的汉人史料上都是“猺獞”并举。而其实现在来观察,很多地方的根本就是“獞”。

大概是没有“汉化”的土著民在汉人眼中,不是“猺”就是“獞”,反正也差不多。所以干脆“猺獞”并举。


作者: AVaz    时间: 2011-12-26 22:28

看得心酸,称呼我们的先人都是带“犭”的。太欺人了。


作者: 伤疤好咯    时间: 2011-12-26 22:45
贵县狼人?为什么现在没有这种称谓呢?客话人称我们为壮人或"壮牯佬,壮maek子子"(不友好的称呼).
作者: 蝶朵    时间: 2011-12-30 00:27

求资料打包~~~~~发送~~~~~~

huangdieyi@hotmail.com

谢拉~~~~
作者: 香草    时间: 2011-12-30 16:36

皇清职供图中广南侬的服饰和现在近云南的越南侬族的服饰一模一样,没什么变化.好象历史在她们身上凝固了.


作者: mcvince    时间: 2012-1-2 23:46
图画毕竟不如照片 呵呵
作者: yeheyu12    时间: 2012-1-4 16:12
应该组织人力物力发掘壮族先民的文化民间故事传说工艺品等等並出版发行难道古代只有鲁智深就没有壮民的侬某石某刘某的故事广西古时就那么闭?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