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六期
壮族族群结构若干问题的思考
黄世杰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
摘要:历史上确实有一部分壮族真的是世代生活在岭南的,是岭南的土著民族(自称布土、布侬,布依,布傣(岱)等,都为岭南的原生土著)。但是,壮族总人口当中有三分之一强的人(自称布壮,为岭北的原生土著,后迁移岭南,为岭南的次生土著)在春秋晚期以前是居住在岭北湖南的湘江中上游流域的!这说明,壮族族群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壮族不同族群的文化生成机制及其文化特征不一样。壮族五大族群中的布土族群和布侬族群信仰布洛陀为创世主神;布壮族群和布依族群信仰盘古为创世主神。布傣(岱)族群则信仰和崇拜“天”神。
关键词:壮族;族群;布土;布侬;布壮;布依;布傣(岱)
壮学产生所依赖的学术基础是壮族研究。壮族研究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至今,已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研究成果层出叠见。随着1991年广西壮学学会的成立,壮学成为壮族研究的新概念,壮族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当前的壮学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壮学的理论研究视野上,我们还缺少一个诸如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宏观的、全面的、整体的观念”。笔者这里有具体的事例可以就此进行说明。
比如壮族先民及其后裔在历史上的地理分布情况,在由张声震主编、覃彩銮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01月出版的《壮族史》一书中是这样表述的:
壮族是世代生活在岭南的土著民族,她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西瓯、骆越(或瓯骆)发展而来,其间经过了不断分化、重组,并融合了其他一些民族成分而形成的。其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9000年的“甑皮岩人”乃至4万~5万年的“柳江人”,其后的历史一直不断地延续和发展着。
另外,在2010年7月31日于南宁市举办的广西民族研究学会第五届、广西壮学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民族团结与民族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广西壮学学会名誉会长张声震在介绍《壮学丛书》编纂的几大成果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成果之一就是确证“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
与广西相邻的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也是壮族的重要聚居区,云南的学者王亚文以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的壮族的三个族群(支系)(云南壮族的三个族群都是以他称来称呼)中的土(布傣)族群为例,探讨了历史上云南壮族来源与地理分布情况,其得到的结论是“汉晋以来,僚人众多,分布广泛,自汉中至西南至岭南,都有僚人居住。”
由此可以看出,云南的学者其研究结论与广西学者的研究结论是相左的。
在笔者看来,云南的学者用云南壮族的历史谱碟档案研究云南壮族来源与地理分布情况,得出的结论笔者认为比较可信。而广西的学者其民族感情比较强烈(壮族渊源可追溯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没有对居住在广西的壮族族群结构进行细分,也无视近年来考古出土文物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广西民族大学的谢崇安教授对岭南先秦两汉考古遗存空间地理分布研究发现,岭南地区和中原文化的交往是沿着南岭山地的河谷而进行的……五岭南北地区发现的性质相似的新石器晚期遗存和殷周式青铜器,(P19)对此已可作出有力的证明——证明五岭南北曾经居住着同一的族群),而认为壮族是铁板一块,所以其研究结论,笔者认为是难免有所偏颇的。
壮族真的是世代生活在岭南的土著民族吗?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是错误的,其错误的原因在于用静止、孤立的眼光来看问题,没有看到在内、外部诸多条件的影响下,古代民族的分布空间也在历史地随着发生变化。这种论断其立论的基础主要是建立在人类在远古时期就一直生活在一块地域而不会流动迁徙,一直是在其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僵硬观点上(黄懿陆:《人类文明溯源》后记, http://blog.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410773_p_1.html)!
在这里笔者并不否认的是一个主要观点是,壮族主要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越民族中的西瓯、骆越(或瓯骆,骆越的主体后裔是现代越南的芒族和京族,骆越人不是壮族的祖先——当然,笔者在这里也不排除有极少部分的骆越人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融合变成了壮族先民)发展而来。既然认为壮族与历史上的百越民族有关,那么,要研究历史上壮族先民及其后裔的地理分布时,我们就不能脱离百越民族及其后裔的地理分布来单独看壮族历史上的地理分布变迁情况。而历史上,百越民族及其后裔的地理分布并非是永恒的空间,关于这一点,云南大学著名学者王文光教授的研究成果已经清楚地表明了。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作展开,感兴趣的读者诸君不妨去认真读一读王文光教授的这篇文章。
据我所知,布依族基本是不信奉盘古的,而是信奉布洛陀(保洛夺)的。
据我所知,布依族基本是不信奉盘古的,而是信奉布洛陀(保洛夺)的。
我觉得盘古是瑶族苗族人信奉的,我们是信奉造物主布罗陀的。这个有待布依族呗侬来说才有意义。
我们家族(三户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还西迁了好几公里,为的就是寻找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老家那一片,很多家族都是一两百年来从灵山县、钦县(钦州市)西迁、北迁的,名义上是人口增长了一部分人要寻找新的居住地,实际上很有可能只是不愿意与汉人为伍或者不愿意被汉人同化,主动迁移到了新的僚人聚居的地方。
北人的不断南迁和迁入者人口的快速膨胀,也会迫使善良的南人主动撤离,以便给凶蛮而又可怜的后来者让出有限的田地。
以上引用的是我8年前在本论坛写的文字,发在 http://www.rauz.net.cn/bbs/dispbbs_12_832_24_1.html (『Cibgvenq 风土民情』 → 黑衣壮的传说 ■覃彩虹 )第9楼。现在想想,最后一句改为“以便给凶蛮或可怜的后来者让出有限的田地”更妥当些。
楼主的文章,我觉得很有新意。“壮族总人口当中有三分之一强的人在春秋晚期以前是居住在岭北湖南的湘江中上游流域的”这个结论不一定成立,但我认为作者的研究思路是对的。越人曾经广泛分布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就算现代壮族确实99%的人口是越人后裔,也不能得出这99%壮族人口都是广西土著或都是岭南土著的结论。
西原蛮黄氏是否也为岭北南下的呢?
感觉布壮支系分布的地区多为受汉族影响较深的地方。
在岭南与岭北之间
在壮学中,我们必须把壮族放到更为广阔的背景中加以考量。而所谓这个“广阔的背景”指的就是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民族学概念上的南岭民族走廊”。所以,费孝通先生指出把“民族与民族之间分开来研究,很难把情况真正了解清楚”,因而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民族之间的关系及“各民族间的往来变动”。由此,笔者认为,把壮族放在费先生所提出的“南岭民族走廊”来加以考量:现代的壮族是由古代的越人发展而来,可见,壮族先民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时间应该上溯到越人时代,空间应该包括古代越人活动的金沙江、长江流域以南,一直到上东南亚一带,以及更广泛的傣、掸、泰、老等族体活动的亚洲东南部、次大陆东北部等。如此,我们会得出全然不同的结论。
在各民族文化交往与碰撞日益频繁的今天,每个民族都在力求从本民族文化的“根”中寻找在世界上的角色与定位。在壮族面向世界,要世界充分认识壮族人的真实面貌,壮族首先要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要做到文化自觉,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骄矜。
有鉴于此,本文认为,要把壮族先民及其后裔的地理分布搞清楚,必须要对壮族的族群结构弄清楚。壮族不是铁板一块,壮族族群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凭主观判断和人为地划分出来的。但如何较为准确地反映这一客观存在的事物?笔者认为必须从壮族的自称入手。壮族自己内部有自己对本民族的称呼方法,所以族群的名称要以自称为主。这样通过科学鉴别、归类,加上现实的民族学考察,是能够把壮族的族群结构分清楚的。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探讨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它将有助于提升人们对壮族自身的认识。
关于壮族的自称,在壮学中,对之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不多。在张声震主编的《壮族通史》有过介绍,但不是很详细,仅大致列出各种自称的人分布在哪里哪里。由范宏贵和顾有识等著的《壮族历史与文化》用表格的形式把壮族的各种自称详细列了出来。外覃乃昌的文章《从族群认同走向民族认同——20世纪中后期广西的民族识别研究之三》,对此问题也有贡献。
梁敏于1996年发表在《民族研究》第三期的一篇文章《论西瓯骆越的地理位置及壮族的形成》,在揭示壮族各种自称方面贡献最大,他把壮族的几大自称的人口占壮族总人口的比例与分布地点列了出来:自称布壮的多分布在广西北部地区,约占壮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强,自称布依的多分布在广西西北部(李甫春认为分布在红水河流域,以南丹、宜州、都安话为样板(11),占壮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弱;自称布土(分布在广西中部和南部,布土,李甫春认为应该为“布僚”,以百色、田阳话为标准音(11)和布侬(分布在广西西部和云南东部,李甫春认为分布在左江流域,以靖西、龙州话为代表(11)的合起来也占壮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弱; 这四部分自称的人口总数合起来占了壮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了。另外再加上自称布傣、布岱的(仅有几万人),壮族的五大自称的人口数占了壮族人口数的大部分,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壮族五大自称的民众其交际用语与汉族人使用的汉语差异巨大,但是在壮族五大自称内部的民众在语音、词汇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语法结构、基本词汇大体一致,相互间可以互相通话:壮族五大自称的人员都是同一样的人种,有着相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一个相同的区域内也会有共同的历史境遇,正是这些因素孕育和造就了他们相似的文化特征。所有这些因素为壮族的认同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壮族族称中的“壮”字,则来自壮族自称中地域分布最广、人口总数占壮族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强的布壮。
由于族群结构不同,历史的迁徙方向也不同。布壮族群主要由五岭北部往五岭南部迁徙。布土族群、布依族群主要从五岭南部的北边、中部往南迁往从邕江一带直至现代的中越边境一带,有一部分又迁往越南。另外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布土族群、布依族群迁往西南部的云南文山一带,然后经经版纳迁往泰国、老挝。布傣(岱)族群主要从岭南中部迁往越南,经越南后迁往中国的云南,以及国外的老挝、泰国等。布侬族群主要从五岭南部的中部往西南部迁往桂西的河池,以及西南部的云南文山一带。
在那坡县等地方,壮族的各个支系都自称布土。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