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在粤、湘、桂三省(区)交界处,有壮族人口近5万。这里的壮族人节日很多,“七月香”戏水节便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已流传上千年。
戏水节这天,壮家人不请客也不务农事,而是要下吉水河戏水、沐浴。传说此日天上银河水与吉水河水汇流,河里流的都是圣水。人沐浴后可消炎、除毒、驱邪、润肤,益寿延年。
七月初七这天,天空晴朗,绿水清澈。吉水河两岸山歌嘹亮,锣鼓喧天,万众欢呼,山鸣谷应。上午9时,随着粗犷的牛角号声响起,身着法衣、手持法器的壮家师公带着40名壮家法徒,从戏水场石墩处鱼贯而出。至主祭台,一番焚香燃烛,祈祷河水洁净,人民平安吉祥、幸福安康。祭祀刚落,竹排上的姑娘与小伙开始对唱,传情达意;而在水上舞台,近百名壮家姑娘穿着节日盛装踏歌起舞,艳如一缕红霞。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游客与美丽的壮家姑娘、健壮的壮族小伙欢聚一堂,戏水对歌。
随着隆隆的礼炮声,吉水河两岸欢腾起来。河岸的拱桥上,美丽的壮族姑娘把绣球抛向河心,数十个壮家小伙子从四周奋力向河中心的绣球游去,都想最先把绣球抢到手。抢毕绣球,载着壮家少女的10多张竹排溯江而上,穿过上吉桥前往戏水区。一路上,竹排里锣鼓喧天,两岸男女山歌对唱,此起彼伏。
到达戏水区,水上舞台的壮家傩神高举各色旗幡,伴随着咚咚鼓声隆重出场,众傩神跳起原始粗犷的壮家傩神舞。壮家“七仙女”翩然降临,“山姑戏水”、“耍水歌舞”……情意浓浓的山歌,壮家姑娘优美的舞姿,陶醉了两岸游客。手捧圣水的“七仙女”走入吉水河,将寓意喜庆幸福的圣水倒入河中。圣水汇入吉水河,泼在戏水的游人身上,带去吉祥快乐的美好祝愿。
戏水节期间,举行山歌对唱活动,是壮族最具特色的风俗之一,电影《刘三姐》就是反映壮族对歌的代表作。壮族民间以对歌斗歌作乐,相互倾诉内心情怀。内容多为以物托情、以物觅情、猜谜、谈情说爱等。对歌时先以全过山调高喊“吆得”后,接之用旋律简朴、歌声清脆流畅的快调唱之。赛歌时,男女歌手各为一方,用旋律优美、节奏自由的慢调对唱。男女双方均有出口成歌的“歌师”、“歌娇”作参谋,以便唱胜对方。开场规定由男方邀请女方开唱,对歌结束前,对方以歌道谢。若是相约再唱,最后齐唱“还有好多唱有了,约定明晚再来开”。
戏水节的对歌斗歌在吉水河边进行。两岸人们特别是青年男女,用自己的歌声,唱出自己的心声。对歌会上人们以水传情,戏水狂欢;以歌会友,高潮迭起。醉人的欢笑,无穷的快乐,构成一幅万人狂欢、万民同乐的河心戏水图。壮族的“七月香”戏水节充满了情趣和浪漫色彩。
连山县民俗学者陆上来说,壮族“七月香”戏水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是根据汉族“七夕”中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演变而来。与传统的凄美传说不同,连山县的“版本”更寄托了壮家儿女祈求幸福美满生活的憧憬。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