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绚丽多彩的八桂文化 广西日报 2011-06-29 ■ 张燕玲 看到11位广西作家挥就的12卷《广西世居民族文化丛书》(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年10月版),我即刻就想到作家韩少功的名篇《文学的根》。1985年热血沸腾的韩少功劈头问来:“绚丽的楚文化到哪里去了?”并以此引领了中国的寻根文学大潮。彼时,广西的文学界也在寻根“绚丽的百越文化到哪里去了”?作家们以文学作品实践着“百越境界”,却没有在学术上对各民族进行文化寻根。25年后的今天,广西作家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因而丛书的出版,是广西文化的一种寻根之举、复兴之举,也是理性自觉之举。 其一,丛书的出版体现了复兴广西文化的理性自觉,出版者明白当代传承不能文化失忆,明白必须真诚对待广西拥有的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并传播,这是对广西文化储存量的发现和释放,是广西当下迫切的文化自觉。于是,11位广西作家系统而深入地寻觅绚丽多彩的八桂文化,寻觅中国文化的传统,寻觅自己的民族之根,并表现与传播出去,希望在更广大的范围获得更多的文化认同。我以为,文化的认同就是最大的文化产业;丛书寻根之举的文化自觉,正是丛书最大的文化价值。 其次丛书的学术性。12本世居民族长卷,11位广西著名作家,汇成了12幅绚丽多彩的国画:《壮行天下.壮族卷》(严风华)、《岭外汉风.汉族卷》(容本镇)、《瑶风鸣翠.瑶族卷》(冯艺)、《风起苗舞.苗族卷》(严风华)、《侗情如歌.侗族卷》(蒙飞)、《南国回风.回族卷》(海力洪)、《京色海岸.京族卷》(包晓泉)、《彝风异俗.彝族卷》(黄佩华)、《水秀南方.水族卷》(包晓泉)、《凤兮仫佬.仫佬族卷》(何述强)、《本色毛南.毛南族卷》(李甜芬)、《仡佬风存.仡佬族卷》(郭亮、李金兰),绚丽多彩,却立足于各民族的特殊性与民族传统。我们知道世居民族是指世代居住在某一区域内并形成村庄、街道等居民聚落的民族。广西是壮族自治区,但同时,广西还世居着另外11个民族。每个民族对世界的认识各有不同的集体记忆,这种认识渗透到他们文化的各个领域,世代相传,并成为坚不可破的传统,成为精神维系和凝聚的元素。本丛书便是忠实于12个世居民族的传统,忠实于他们的地理分布、自然环境、历史来源、传统经济生活、语言、文化艺术、生活习俗、民间宗教信仰等民族生存要素的基础上,挖掘其文化内涵与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以及当下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文化的发展乃至变异,信而有征,并具现代意识。同时,广西的文化多样性在丛书得到了清晰的呈现。壮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的最主要居住地就是广西。而京族则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濒海而居的跨境民族之一。因而山地文化、江河文化、海洋文化、陆地文化等,广西的多民族文化形象得以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可见丛书颇具学术含量、档案性与文化价值。 第三,丛书的文学性。作家的身份决定了丛书的文学视角与审美价值,决定了他们在透视各民族生存与发展中,注入更多的人文情怀与感性笔墨,更多关注原生态民族文化。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就像深藏的地下水,滋养着一方水土一方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潜移默化一如民族基因,塑造养育了那方水土上民族的独特气质与风土人情。因为人的根系是与风土人情相连的,“南方风土劳君问”,丛书12卷岂不知?于是,作家们把笔触深入绚丽多彩的各民族文化生存,展现了各个民族依然鲜活的特殊存在、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比如广西的苗、瑶、水民族是在千年的迁徙中与山为伴,《风起苗舞》,生生不息;都说南岭无山没有瑶,那些迁徙中分化出来的众多支系,文化生机依然蓬蓬勃勃,真所谓《瑶风鸣翠》;而住在山峰轮廓里的水族,《水秀南方》倾诉了他们从未忘记来自水之滨的先祖;《侗情如歌》不仅在于侗族依山傍水而居,还在于盛产能工巧匠,在于吊脚楼、风雨桥、鼓楼,还有大歌,一一吟唱着这个诗意栖居的民族之风;《凤兮仫佬》则以顶礼凤凰来展现这个智慧民族的坚强个性;同样坚强,还有停住南行脚步成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广西回民,《南国回风》沉静地描述了这个静穆民族形成与发展的秘密等等,作家们潜入民族内里,一一表现了各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活力。而且,文学的感性语言更赋予了丛书丰赡敏感的美学意义,12个扣紧民族特色又文美意丰的书名,便是绚丽多彩的12幅风情画:或豪迈沉雄或雅正清远或妖娆灵秀,壮丽旖旎中一一显现了作家们的文思彩笔,以及不可复制的民族文化所散发的生命之魂,有精美与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与文相应的图片则相生出绚丽多彩与丰富可感的人文意蕴,美文美图便使本丛书既是文化著作,又是生动可读、耐人寻味的文化散文。 作家们如此深情的现代演绎,谁能不与之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是民族文化的共鸣,也是人类文化的共鸣。于是,《广西世居民族文化丛书》就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了认同,这是一种对广西文化的认同。而在今天,文化认同就是最大的文化产业。 |
土著人是指在殖民者从其他地方来到之前,就住在他们土地上的人民。澳洲、美洲、非洲等殖民地有“土著”,但中国不是别国的殖民地,中国国内不使用“土著”这样的称呼。中国大陆没有“土著”之称,但有“世居民族”,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就有壮族、汉族、瑶族、侗族等12个“世居民族”。中国台湾也没有“土著”之称,但有“原住民”,台湾原住民被台湾当局分为泰雅族、布农族、排湾族等十几个民族。何谓“土著人”,据说国际上至今尚无定论。但1993年12月第48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每年的8月9日定为“国际土著人日”,以便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地帮助各国土著人解决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教育和医疗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土著人是指在殖民者从其他地方来到之前,就住在他们土地上的人民。澳洲、美洲、非洲等殖民地有“土著”,但中国不是别国的殖民地,中国国内不使用“土著”这样的称呼。中国大陆没有“土著”之称,但有“世居民族”,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就有壮族、汉族、瑶族、侗族等12个“世居民族”。中国台湾也没有“土著”之称,但有“原住民”,台湾原住民被台湾当局分为泰雅族、布农族、排湾族等十几个民族。何谓“土著人”,据说国际上至今尚无定论。但1993年12月第48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每年的8月9日定为“国际土著人日”,以便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地帮助各国土著人解决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教育和医疗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这么说,美国和加拿大已经独立了,不是英国的殖民地了,就没有土著了。
世界土著人国际年和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
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1993年定为“世界土著人国际年”(又称“国际土著人年”,International Decade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其宗旨是:为解决土著人面临的问题加强国际合作,并通过各种活动增加公众对土著人权利和文化的了解。
何谓“土著人”,目前国际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土著人系指在外来的种族到来之前,那些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他们由于外来者的入侵及文化“同化”,沦为很不利的境地,如美洲的印第安人、大洋洲的毛利人和靠近北极圈的因纽特人等。据联合国有关机构估计,在全世界五大洲大约70个国家中,生活着5000多个土著人团体,超过3.7亿名土著居民。由于长期受到歧视,许多土著居民的生活非常贫困,有些土著人团体的文化已经濒临灭绝。
1993年6月18日,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人权大会举行“世界土著人国际年”大会,呼吁国际社会重视世界各国土著居民的存在,尊重其历史、文化和传统,并保障他们平等生存的权利。同年12月9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1995年到2004年10年间为“世界土著人国际十年”,12月23日,第48届联大将每年的8月9日定为“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以便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地帮助各国土著人解决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教育和医疗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2006年6月29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了《土著人民权利宣言》。2007年9月13日,第61届联大通过投票,以决议的形式通过了《土著人民权利宣言》,呼吁国际社会保障全世界大约3.7亿土著人的各项权利。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7/01/content_947703.htm
联大通过《土著人民权利宣言》 |
2007年09月14日 04:47:43 来源:新华网 |
【收看新华手机报】 |
新华网联合国9月13日电(记者 王湘江 刘历彬) 第61届联合国大会13日通过投票,以决议的形式通过了《土著人民权利宣言》,呼吁国际社会保障全世界大约3.7亿土著人的各项权利。 《土著人民权利宣言》强调保障土著人民保持和加强自身制度、文化和传统以及按照自身需要和愿望选择发展道路的各项权利,并保护土著人不受歧视。 当天的投票结果是:143票赞成、4票反对和11票弃权。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投了反对票。联大决议对成员国不具有强制约束力,但有道义上的影响力。 加拿大常驻联合国代表麦克尼说,宣言中有关土地和资源的语言过于宽泛、模糊,容易造成各种解读,从而与以前通过的相关协议产生矛盾,因此加拿大投了反对票。 联大主席阿勒哈利法对宣言获得通过表示欢迎。阿勒哈利法说,这份宣言对土著人民乃至推动整个人权事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她同时警告说,尽管宣言的通过是一个进步,但土著人民仍然面临着被边缘化和极端贫困等挑战,他们经常被迫卷入冲突和土地争端,其生活方式乃至生存都受到威胁。 20多年前,联合国成立工作组专门研究如何改善土著人的状况。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已经在去年6月29日通过了《土著人民权利宣言》。 |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