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黄桂秋,男,壮族,籍贯广西横县,出生于广西武鸣县。现为广西师范学院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民俗学、宗教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少数民族语文学会副会长,广西壮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理事,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出版专著:《水族故事研究》、《壮族麽文化研究》、《壮族社会民间信仰研究》、《壮族仪式歌谣与民俗文化》,《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调查与研究》(合著)、《布洛陀寻踪》(合著)。主持翻译整理《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1-8卷)、《仫佬族古歌 》。主持国家社科课题“广西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与社会和谐研究”,广西社科课题“壮族巫文化考察与研究”。著作先后荣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成果佳作奖、广西刘三姐民间文艺奖学术著作奖、广西人民政府铜鼓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奖项。
目 录
序 过 伟
第一辑 民族文学与民间文艺
论韦其麟《凤凰歌》的民族特色
大山的泪与笑
——读农冠品的大山诗
谈壮族排歌“排”的艺术
试论壮族民间文学中的妇女形象
山水传说美学初探
壮族师公戏传统剧目中的土俗神
壮族师公戏传统剧目人文特色论
刘三姐文化的人类学解读
壮族巫辞的传承形态与宗教语言特征
第二辑 壮族布洛陀文化与民间信仰
壮族民间麽教与布洛陀文化
论壮族麽教主神布洛陀
布洛陀文化保护开发与壮族和谐社会的构建
句町古国宗教信仰文化初论
壮族巫师的信仰世界
镇安故地壮族巫、麽、道信仰考察
广西大新下雷壮族道公加冠仪式考察
第三辑 桂海越裔文化及其他
寻找缤纷的绣球
——当代壮族婚姻文化变异报告
桂海越裔族群文化集萃
永远的嘹歌
踏歌三月春晓岩
从刘三姐到“尼的呀”
金龙峒:中越边境一道风景线
桂西大山里的少数“汉族”
崇左归龙塔及其民间传说
壮族岩洞情结的人类学分析
象州壮族一代儒宗郑献甫
爱的信仰伴随他辛勤耕耘收获一生
——壮学先驱徐松石诞辰105周年
南宁武鸣起凤山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与对策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障碍及消除对策
第四辑 民族古籍整理的理论与实践
新时期壮族古籍整理回顾
壮族古籍整理中古壮语词汇的译注问题
云南富宁壮族“坡芽歌书”图画文字初步探讨
彩云之南采霞归
——广西民族古籍办赴云南考察记
壮族远古文化的百科全书
壮族古籍译注选粹
1.哭娅王(巫辞)
2.乜渌甲(古歌)
3.赎魂歌(情歌)
第五辑 评价文章辑录
论黄桂秋的民族文化研究 过 伟
黄桂秋《水族故事研究》浅评 韦苏文、农学冠
《壮族麽文化研究》序 梁庭望
壮族麽文化开垦第一犁 过 伟
《壮族社会民间信仰研究》序 牟钟鉴
田野调查中提炼理论 理论指导下田野调查
——读黄桂秋《壮族社会民间信仰研究》 过 伟
后记
后 记
本集子是我学习民族民间文化至今将近三十年,在各级各类报刊及出版物上发表过的各种文字的结集。因集子中的文章内容范围基本上是在广西区域内的越裔族群文化,所以书名就称之为《桂海越裔文化钩沉》。
从前,老一辈的人们喜欢用“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来形容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表达他们对新一代的无比羡慕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不再被忽悠之后,回眸细想,倒是有一种既历经沧桑、惊心动魄,又幸庆冥冥之中得到命运眷顾、机遇垂青之感。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触,是因为我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遍布中国的反右派、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北京六.四风波等等,我都有幸地经历过。伴随着国家动荡的,还有我的命运。小时候,父母亲以及邻居的长辈们,聚在一起的时候,经常谈起我儿时的故事,说我刚生下不久,就得了一种民间叫“疳积”的病,治疗了很久,最后靠吃了不少浸泡在尿缸里的塘角鱼,才捡回一条小命。因为体弱多病,经常哭闹,被邻居们起了奶名叫“特央”(央,在壮语里是吵闹的意思)。还说我三岁才会讲话,五岁才会走路,直到九岁才上学读书。小学阶段,因为体弱,常常被同龄的孩子们欺负,印象最深的是,晚上吃完晚饭后,嘴里还要偷偷地含上一块肉,拿出去吐出来给同街的孩子王吃,才能够跟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到我上学读书的时候,从1966年起读小学到1975年高中毕业,都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荒唐阶段。
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1977年初担任生产队长,这一年国家恢复高考。以前在中学读书的时候,成绩还可以,所以,中学的老师及领导都叫我回校脱产复习,但是,大队党支部不同意,于是在家里自己复习,当年也去参加高考,结果没有考上。因为恢复了高考,我们当地学校的民办老师有不少人考上了大学,于是学校老师紧缺,1978年4月,我有幸去填补
1983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位于崇左的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虽然不尽人意,但我牢记毕业座谈会上过伟教授给我题写的“贵在坚持”留言,教学之余,继续在民族民间文化领域耕耘。因为有恩师过伟教授的指点,1991年11月,我的第一部著作《水族故事研究》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年6月,第二部著作《壮族仪式歌谣与民俗文化》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尽管这部著作的出版没有得到国内有关部门的认可,毕竟对于本人来说也是学步阶段的一个脚印。由于祖上三代雇农,没人做官帮忙,加上本人生性愚笨,没能考上硕士、博士,因此,直到1999年9月,我人生路上遇到了另一个贵人,时任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主任的罗宾研究员。是他爱惜人才,事先在没有得到上级部门同意的情况下,亲自去到我所在的学校要求把我借调去,因为这件事,上级主管领导要他写了一份检讨。回头算来,我在崇左南地二师整整呆了16年。
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是自治区民委管辖下的民族古籍整理研究机构,负责对广西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翻译整理出版规划工作。本人是壮族,会讲壮话,熟悉古壮字和拼音壮文,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第一次接触到那么多的壮族古籍文献原始资料,对于我研究的领域来说真可谓如鱼得水。可以说,在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工作的这个阶段,是我治学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由于种种原因,2006年10月我离开古籍办回到我原先读大学的母校广西师范学院。感谢母校提供给我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让我远离尘世的喧嚣静心治学。回到母校的这几年,我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广西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一项,出版了50万字的专著1部,还有一部书稿《壮族巫信仰研究与右江巫辞译注》已经列入“壮学丛书”2011年的出版计划。现在的这一部《桂海越裔文化钩沉》,算是本人治学多年的论文结集,目的是留下我学习研究民族民间文化30年来的成长轨迹。
本集子共分五辑:第一辑“民族文学与民间文艺”,收入论及少数民族作家作品评论以及民间文艺理论研究的文章9篇,大部分是早期完成的;第二辑“壮族布洛陀文化与民间信仰”,收入研究壮族布洛陀文化及民间宗教信仰的文章7篇,这些文章有一些已经在我的专著中出现过,但这一领域是目前本人研究的重点;第三辑“桂海越裔文化及其他”,前半部分是随笔式的文化考察,后半部分文章不好归类,又不舍放弃,就叫“其他”吧;第四辑“民族古籍的理论与实践”,前半部分主要是少数民族古籍翻译整理的理论思考,后半部分是采录于田野的壮族古籍口承经典作品汉译,是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的第一手资料;第五辑“评价文章辑录”,包括综论、书评和序言共6篇,老师、学者和专家的溢美之言,我终生难忘,永远是鼓励鞭策我前行的力量。为了如实记录本人治学的轨迹,各辑文稿均保留发表的原样,基本上不作文字上的改动。
感谢上苍赐给我相对充裕的时间和安定的生活环境,感谢我们的越裔先祖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感
特别感谢恩
黄桂秋
2010.12.30于邕江之滨黄泥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