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壮泰语同源词典的构想 [打印本页]

作者: heavenchris    时间: 2011-5-8 20:48
标题: 壮泰语同源词典的构想

现在想编写一本壮泰语支同源词的字典,包括收录泰语、傣语、壮语等共同的语料,能够将壮泰语共同语(即古越语)分化情况和脉络理清,从辅音、元音的对比中整理出同源词的音系对应,从而对古越语的语音做出构拟,以作为壮泰同源的语料根据。现在我收录的有明显语音对应的词汇大概有1500个左右,主要为泰语和壮语(右江土语),还缺少傣语、北部方言等语料,希望各地不同方言的贝侬可以提供语料,共同完善壮泰语同源词典。注意:本词典只收录民族词(方言、土语内部亦可),或者是壮泰语相同的借词,不收录现代汉语借词,各地将要消失的属于濒危的词汇亦可。

附:古越语用的是类似语古汉语的拉丁式拟音,泰语、壮语、傣语用的是国际音标标注。

古越语拟音        泰语                  壮语              傣语          汉译

gronk               krong 2\1           hong1            hong2      笼子

groem              krom1                hom1               kom2     盖、覆

gruoy               kruoi  2\1            tsuoi4             koi6        竹筐

graem            kram5                  kam5               kam5     紫色

 gluonk            kluong2\1           tsuong6           kong6    空心的

gluoy               kluoi3                  tsuoi 2              koi3      芭蕉

glonk              klo:ng2\1             tsong6              kong6    鼓

glaen             klan3                    tsan2                 kan3    忍受

gluar              klua2\1                 kho⁴                  ko⁶    害怕

glank             kla:ng¹                  ka:ng⁶               ka:ng⁶   中间

glaur              kla:u⁵                   na:u²                  ka:u⁵     说、告诉

gleurn            klɯn²\¹                  nən²                   ən⁶       吞咽

gleep             kli:p9                     ki:p9                ki:p9        花瓣

gleb               klep7                    kep7                kep7         鱼鳞    

gleuar           klɯa²\¹                   tsɯa⁶               kə⁶          盐

ɡlep              klɛp⁹                       tsep⁷               kep⁹        米糠

ɡlemn           klɛ:m³                       tsam²              em³         下(酒、饭的菜)

ɡley              klai³                         tshai²               kai³          近的

ɡlae             klai²\¹                        kai⁶                kai⁶          远的

ɡlar              kla³                           tsa²                  ka³         秧苗

今天先到这里,,,,,,后续。。。。。

          

              

       

      


作者: 那迷    时间: 2011-5-8 20:51

支持,,,

壮族吧曾有贝侬收集整理过


作者: heavenchris    时间: 2011-5-8 20:54

那更好,可以发个链接吗?


作者: 土人香草    时间: 2011-5-8 21:33

强烈支持,多发动一些比侬来参加呀。


作者: 广西西    时间: 2011-5-8 21:43

我们的方言,gyongz笼

gyum盖 

gyong鼓 

 lau怕 

gyang中间

naeuz诉说

lwnh告诉

ndwnj咽 

gu盐

gyawj近

gyae远

gyaj秧

其他的不说了,这不多

 
楼主,近远都是glae吧,没标调,可以不用h的,脖子hoz,koz,不用把h加到里面了 kho不是多此一举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8 22:18:44编辑过]

作者: wenliqan    时间: 2011-5-8 22:03
非常好的主意,但这应该是大工程,得长时间才能完成吧。
作者: 布曼    时间: 2011-5-8 22:56

支持 ~. !!!!

努力!!!

加油 !!!


作者: heavenchris    时间: 2011-5-9 09:46
请问一般贝侬那里gy开头的字读为【ky】还是【ts】国际音标?我这里的加h表示送气音。。。。
作者: 伤疤好咯    时间: 2011-5-9 10:00
标题: 回复:(heavenchris)请问一般贝侬那里gy开头的字读为...
前者,亦即[kj]...........
作者: 使君子    时间: 2011-5-9 10:19
白话的“盖、掩”也读kom2
作者: 伤疤好咯    时间: 2011-5-9 10:24
标题: 回复:(使君子)白话的“盖、掩”也读kom2
这个音倒是没听过,一般来说是aemj这个音。
作者: EWEI    时间: 2011-5-9 11:27
乐观的话做这个工程要3年最底,不乐观的话........其实我都想帮,可惜我除了在RMB上会看那几个壮文外其他的就.......
作者: heavenchris    时间: 2011-5-9 13:18

这两三年来我断断续续的收录了大约2000个左右吧,基本都是在资料书上看到的,小部分在学泰文时候回想起来的,其中有些词汇都快没有人用了,或者义项已经发生了转移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11-5-9 22:34
泼点冷水,虽然觉得贝侬们精神可嘉,但我很清楚这基本上意义不大。

原始台语的构拟,前人早已做过很多工作了,李方桂的《比较台语手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后来的国际台语支研究专家也做过相当多的补充。就国内来说,90年代出版的《侗台语研究》、《壮语方言研究》也涉及这些内容。这些最基本的原始台语构拟材料都没看过,就要做所谓的壮泰语同源词典,从何谈起呢?

我所说的意义不大,主要是因为这样的各地记音工作,没有最基本的语言学功底,特别是语音学、音位学、历史语言学的知识,是做不来的,而大多数人都没有参加过这样严肃的培训,甚至连最基本的语言学常识都没有,用各自的方式和有限的理解能力,做出来的成果一来不可能严谨,二来不可能正确,三来更不可能得到学界的承认。

作者: 伤疤好咯    时间: 2011-5-9 23:14
等我们的站长做了民语委主席(任)再来领导这一工作吧  呵呵
作者: heavenchris    时间: 2011-5-14 00:25
这个我也知道,我也看过他们专著,但是很多都是从汉民族的角度去写的,这个我不太接受,且也疏漏了很多词汇,尤其是濒危词汇,我首先就不脏赞同国内大部分学者以维护民族团结把壮语归类入汉藏语西里,通过思瓦迪士基本词汇对比发,壮语两百个基本词汇和汉语近似率仅为2%不到,而着2%也显而易见是借词...................
作者: vcc`    时间: 2011-5-22 16:38

在此我也泼一下冷水~

什么才是严谨,什么才是正确,什么才得到学术界的承认?我认为也是有争议的。如果单从国内学术界的角度去看,只有符合和顺应一定利益集体的观点才是严谨的正确的,才得到“学术界”的“承认”。以一定利益集体为基础的多数人说你“正确”你就正确,说你“严谨”你就严谨,这是多数压倒少数的一种现象。而这些学术研究多少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也会带有主观色彩的。

我不认为语言学是学术界或专家的专利,壮语有其自身特点,壮族人研究壮语同样应当有自己的语言学,因此壮语言学名词含义可以与汉语言学名词有所不同。什么声母、韵母、阴调阳调、上声去声,是汉语言学者研究汉语而定义出来的,研究壮语不应完全照搬研究汉语用的学术名词。有些人喜欢把汉语的什么阴、阳调之类的套用到壮语上来(估计是思维定势了),这些概念只会把壮语的声调研究搞得复杂化,壮族人没必要去学这些东西再来研究壮语。研究壮语言的壮族人(哪怕是平民),不管用什么方式去表述,都可以称得上是壮语言学家。研究壮语,也不一定要迷信什么什么语言学上的东西,否则思维只会受限制和受先入为主干扰。

所以我认为楼主要研究此课题,不要被这种现象所左右,应当坚持自己的观点并继续研究下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2 19:42:35编辑过]

作者: 王峒淦    时间: 2011-5-22 17:50

持续关注中。楼主精神可嘉。弃汉方向尤为可贵。

只要确保信息准确可靠,无须过多考虑所谓学术的条条框框。

对大部分人有帮助、让大部分普通人认可,这才是判断项目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准。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