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
本学科教师:
姓名 |
出生年月 |
职称 |
任教课程 |
覃国生 |
1940、2 |
教授(硕导) |
壮侗语 |
张晓勤 |
1959、9 |
教授 |
现代汉语 |
朱文雄 |
1941、2 |
教授(硕导) |
现代汉语 |
韦 达 |
1943、11 |
教授(硕导) |
壮语 |
陶 红 |
1942、5 |
教授(硕导) |
对外汉语 |
王宗孟 |
1940、3 |
教授 |
古代汉语 |
韦树关 |
1965、11 |
副教授 |
语言学 |
张增业 |
1943、12 |
副教授 |
壮语 |
海柳文 |
1950、1 |
副教授 |
古代汉语 |
韦茂繁 |
1959、10 |
副教授 |
语言学 |
覃盛发 |
1943、2 |
副教授 |
现代汉语 |
黎曙光 |
1950、5 |
副教授 |
古代汉语 |
朱峻之 |
1943、6 |
副教授 |
古代汉语 |
张小克 |
1954、5 |
副教授 |
语言学 |
张景霓 |
1964、10 |
副教授 |
古代汉语 |
熊 琦 |
1957、9 |
副教授 |
对外汉语 |
翟 红 |
1966、11 |
副教授 |
对外汉语 |
韦顺莉 |
1969、7 |
讲师 |
古代汉语 |
韦翠梅 |
1965、8 |
讲师 |
对外汉语 |
盘美花 |
1965、8 |
讲师 |
瑶语 |
卢勇斌 |
1964、9 |
讲师 |
壮语 |
吕晓燕 |
1968、5 |
助教 |
对外汉语 |
重要学术著作:
书 名 |
出 版 社 |
作 者 |
壮语方言概论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覃国生 |
壮语概论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覃国生 |
南宁市志·方言志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覃国生 |
宁远平话研究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张晓勤 |
零陵地区方言概说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张晓勤 |
宁远县志·方言志 |
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张晓勤 |
新田县志·方言志 |
新华出版社 |
张晓勤 |
汉语语法教学论纲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朱文雄 |
现代汉语(教材)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朱文雄 |
汉壮翻译理论与技巧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韦 达 |
老汉词典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陶 红 |
南宁平话词典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覃远雄 韦树关 |
壮汉语比较简论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张增业 |
说话艺术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韦茂繁 |
语言文字原理(教材) |
岳麓书社 |
张小克(副主编) |
荀子集解点校 |
团结出版社 |
张小克 |
字义源流详释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朱峻之 |
壮语志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覃国生 |
平果县志·方言志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韦树关 |
田东县志·方言志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韦树关 |
第二页
课题名称 |
课题来源 |
负责人姓名 |
关于提高教师壮汉双语教学的研究 | 教育部 | 覃国生 |
国家教委jg35号课题 | 教育部 | 韦 达 |
湖南方言研究 | 湖南省 | 张晓勤 |
湖南方言语法研究系列 | 澳大利亚默尔本大学 | 张晓勤 |
对越·泰汉语语法教学研究 | 区教育厅 | 朱文雄 陶 红 |
壮语方言调查 | 自治区 | 覃国生 |
老挝语言调查 | 教育部 | 陶 红 |
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 | 自治区 | 覃国生 |
高栏人语言调查 | 自治区 | 覃国生 |
南宁平话词语调查 | 国家级课题子课题 | 韦树关 |
△学院重点课题从略
科研获奖情况:
获奖人 |
课题及论著名称 |
等级 |
覃国生 | 教师双语教学研究 | 教育部二等奖 |
覃国生 | 壮语概论 | 区教育厅二等奖 |
覃国生 | 壮语方言概论 | 区社科三等奖 |
张晓勤 | 扎扎实实搞好学校推普工作 | 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张晓勤 | 宁远平话研究 | 区社科三等奖 |
张晓勤 | 论语言教学 | 省教委二等奖 |
韦 达 | 汉壮翻译理论与技巧 | 区教育厅三等奖 |
韦树关 | 南宁平话词典 | 区社科三等奖 |
张增业 | 壮汉语比较简论 | 区教育厅二等奖 |
朱峻之 | 字义源流详释 | 区社科三等奖 |
朱峻之 | 字义源流详释 | 区教育厅二等奖 |
△学院科研奖从略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高等学校: 广西民族学院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称
承担项目建设的主要二级学科(限填5个)
序号(代码) YYH ;名称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学位授予权:硕士
YYF 应用语言学
YYG 汉语研究
YYB 比较语言学
本项目主要学术研究方向(限填5个)
1、壮侗语研究
2、壮语与东南亚语言比较研究
3、汉语方言
4、汉语史
5、对外汉语
一、学术带头人
1、学术带头人(限填5人)
姓名 覃国生 职称 教授 学历 本科 是否国家级、省部级专家(称号)
姓名 张晓勤 职称 教授 学历 研究生 是否国家级、省部级专家(称号)
姓名 朱文雄 职称 教授 学历 本科 是否国家级、省部级专家(称号)
姓名 韦树关 职称 副教授 学历 博士 是否国家级、省部级专家(称号)
姓名 韦达 职称 教授 学历 本科 是否国家级、省部级专家(称号)
2、在国际学术团体或国内一级学术团体任主席(理事长)、副主席(副理事长) 人
3、作为第一导师培养并获学位的博士 人;硕士 4 人
二、学术梯队(包括带头人)
1、学术梯队(教学、科研人员数)
合计2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11人;
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5人;
应邀出国讲学2人;进修1人;合作研究3人
2、梯队年龄情况
61岁以上2人;51-60岁4人;41-50岁7人;40岁以下9人
3、国外人员来本学科点讲学2人;合作研究1人
4、区外人员来本学科点讲学9人;合作研究1人
5、三级学位中有一学位非本校获得18人
6、1996年以来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累计0人
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累计0人
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累计0人
列入教育部骨干教师累积0人
列入自治区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累计0人
列入广西高校“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累计2人,
7、出版教材2册;其中获国家级奖 项;其中获省部级奖1项
8、出版专著12本;其中获国家级奖0项;其中获省部级奖6项
三、人才培养
1、在校生人数 约1400 人
博士0人;硕士5人;本专科1400人;留学生88人;博士后0人
2、授予博士学位0人;硕士学位3人
四、科学研究方面
1、本年度科研总经费(包括横向和纵向科研经费)
合计12万元;其中国家攻关项目0万元;863项目0万元
国防科研项目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万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万元;攀登项目0万元
2、本年度与国外合作科研项目0项;与国内合作项目1个
3、1996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项;二等奖 项;三等奖0项;四等奖0项
4、1996年以来获国家发明奖
一等奖0项;二等奖0项;三等奖0项;四等奖0项
5、1996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特等奖0项;一等奖0项;二等奖0项;三等奖0项
6、1996年以来获国家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0项;二等奖0项;三等奖0项;四等奖0项
7、1996年以来获国家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0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0项;四等奖0项
8、1996年以来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0项;二等奖0项;三等奖0项;四等奖0项
9、1996年以来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0项;二等奖0项;三等奖6项
10、1996年以来获广西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0项;二等奖0项;三等奖0项
11、1996年以来获广西高校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0项;二等奖0项;三等奖0项
12、1996年以来获广西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0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
13、1996年以来获广西优秀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0项;二等奖0项;三等奖0项
14、1996年以来获其它省、部级奖
一等奖0项;二等奖0项;三等奖0项
15、1996年以来获其它厅、局级奖
一等奖0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16、本年度收录论文:SCI 篇;EI 篇;ISTP 篇
17、本年度出版专著(除教材外)1册,其中六大出版社出版0册
18、主办国际学术会议0次
19、本学科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0种
20、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2次
21、本年度授权专利0个,申请专利0个
22、本年度技术转让金额0万元
23、目前本学科孵化的高新技术产业0个,正在孵化的高新技术产业0个
五、工作条件
1、仪器设备值20万元
2、是否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是否建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是否建有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是否建有专业和部门开放实验室
3、本学科实验室、阅览室、资料室等教学科研用房面积120m2
4、本学科图书的藏书 约5000册;国内、外期刊数(包括校图书馆藏书)种
5、本学科开出的本科生课程11门;研究生课程14门
6、本学科计算机70台
7、本学科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课程3门
注:本表填报的数据除特指外,其余均填报2000年度本学科点的实有发生数据。
第三页
姓名 |
出生年月 |
职称 |
任教课程 |
覃国生 | 1940、2 |
教授(硕导) |
壮侗语 |
张晓勤 | 1959、9 |
教授 |
现代汉语 |
朱文雄 | 1941、2 |
教授(硕导) |
现代汉语 |
韦 达 | 1943、11 |
教授(硕导) |
壮语 |
陶 红 | 1942、5 |
教授(硕导) |
对外汉语 |
王宗孟 | 1940、3 |
教授 |
古代汉语 |
韦树关 | 1965、11 |
副教授 |
语言学 |
张增业 | 1943、12 |
副教授 |
壮语 |
海柳文 | 1950、1 |
副教授 |
古代汉语 |
韦茂繁 | 1959、10 |
副教授 |
语言学 |
覃盛发 | 1943、2 |
副教授 |
现代汉语 |
黎曙光 | 1950、5 |
副教授 |
古代汉语 |
朱峻之 | 1943、6 |
副教授 |
古代汉语 |
张小克 | 1954、5 |
副教授 |
语言学 |
张景霓 | 1964、10 |
副教授 |
古代汉语 |
熊 琦 | 1957、9 |
副教授 |
对外汉语 |
翟 红 | 1966、11 |
副教授 |
对外汉语 |
韦顺莉 | 1969、7 |
讲师 |
古代汉语 |
韦翠梅 | 1965、8 |
讲师 |
对外汉语 |
盘美花 | 1966、8 |
讲师 |
瑶语 |
卢勇斌 | 1964、9 |
讲师 |
壮语 |
吕晓燕 | 1968、5 |
助教 |
对外汉语 |
农学冠 | 1936、4 |
教授(硕导) |
民族文学 |
朱慧珍 | 1936、12 |
教授(硕导) |
民族文学美论 |
黄秉生 | 1950、11 |
副教授 |
民族文学理论 |
杨宁宁 | 1961、3 |
副教授 |
民族文学比较 |
吴盛枝 | 1955、2 |
副教授 |
民族文学 |
陆凌霄 | 1960、12 |
副教授 |
民族古籍 |
黄可兴 | 1966、5 |
讲师 |
现代民族文学 |
韦丽珣 | 1966、9 |
讲师 |
壮语 |
王 芳 | 1977、8 |
助教 |
民族文学 |
书名 |
出版社 |
作者 |
壮族方言概论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覃国生 |
壮语概论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覃国生 |
南宁市志方言志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覃国生 |
百色市志语言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覃国生 |
来宾县志语言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覃国生 |
壮语简志(合作) |
民族出版社 |
覃国生 |
壮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韦 达 |
南宁平话词典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覃远雄、韦树关 |
壮汉语比较简论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张增业 |
平果县志·语言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韦树关 |
田东县志·语言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韦树关 |
壮语言文学概要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农学冠 |
瑶族文学史(合作)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农学冠 |
盘瓠神话新探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农学冠 |
民族民间文学原理(合作) |
广西师大出版社 |
农学冠 |
岭南神话解读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农学冠 |
广西民俗志·民俗研究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农学冠 |
侗族民间文学美论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朱慧珍 |
广西苗族文学评论集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朱慧珍 |
民族风情与审美 |
红旗出版社 |
朱慧珍 |
广西百科全书(合作)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朱慧珍 |
美学理论基础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朱慧珍 |
文艺欣赏心理学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黄秉生 |
仫佬族文学史(合作)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吴盛枝 |
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意识论纲(合作) |
青海文艺出版社 |
黄秉生 |
宁远平话研究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张晓勤 |
零陵地区方言概说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张晓勤 |
宁远县志·方言志 |
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张晓勤 |
书名 |
出版社 |
作者 |
壮族方言概论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覃国生 |
壮语概论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覃国生 |
南宁市志方言志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覃国生 |
百色市志语言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覃国生 |
来宾县志语言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覃国生 |
壮语简志(合作) |
民族出版社 |
覃国生 |
壮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韦 达 |
南宁平话词典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覃远雄、韦树关 |
壮汉语比较简论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张增业 |
平果县志·语言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韦树关 |
田东县志·语言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韦树关 |
壮语言文学概要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农学冠 |
瑶族文学史(合作)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农学冠 |
盘瓠神话新探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农学冠 |
民族民间文学原理(合作) |
广西师大出版社 |
农学冠 |
岭南文化解读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农学冠 |
广西民俗志·民俗研究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农学冠 |
侗族民间文学理论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朱慧珍 |
广西苗族文学评论集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朱慧珍 |
民族风情与审美 |
红旗出版社 |
朱慧珍 |
广西百科全书(合作) |
中国大百科出版社 |
朱慧珍 |
美学理论基础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朱慧珍 |
文艺欣赏心理学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黄秉生 |
仫佬族文学史(合作)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吴盛枝 |
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意识论纲(合作) |
青海文艺出版社 |
黄秉生 |
新田县志·方言志 |
新华出版社 |
张晓勤 |
汉语语法教学论纲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朱文雄 |
现代汉语(教材)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朱文雄 |
老汉词典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陶 红 |
说话艺术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韦茂繁 |
语言文字原理(教材) |
岳麓书社 |
张小克(副主编) |
荀子集解点校 |
团结出版社 |
张小克 |
字义源流详释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朱峻之 |
宁远平话研究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张晓勤 |
零陵地区方言概说 |
广西民族出版社 |
张晓勤 |
宁远县志·方言志 |
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张晓勤 |
新田县志·方言志 |
新华出版社 |
张晓勤 |
课题名称 |
课题来源 |
负责人姓名 |
壮侗语新材料调查 | 上海师范大学 | 韦树关、张增业 |
广西壮语调查 | 美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 | 覃国生、韦 达 |
广西南部巫见公文调查 | 日本东亚文化文化研究会 | 吴盛枝 |
瑶族文学史修订本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之一 | 农学冠 |
西南各民族文化互动关系 | 申报国家主题课题 | 朱慧珍 |
西南各民族文化原型与文化根据 | 申报国家主题课题 | 黄秉生 |
中原汉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互动关系 | 申报国家主题课题 | 杨宁宁 |
关于提高教师壮汉双语教学的研究 | 教育部 | 覃国生 |
国家教委j g35号课题 | 教育部 | 韦 达 |
湖南方言研究 | 湖南省 | 张晓勤 |
湖南方言语法研究系列 | 澳大利亚默尔本大学 | 张晓勤 |
对越·泰汉语语法教学研究 | 区教育厅 | 朱文雄 陶红 |
壮语方言调查 | 自治区 | 覃国生 |
老挝语言调查 | 教育部 | 陶 红 |
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 | 自治区 | 覃国生 |
高栏人语言调查 | 自治区 | 覃国生 |
南宁平话词语调查 | 国家级课题子课题 | 韦树关 |
关于提高教师壮汉双语教学的研究 | 教育部 | 覃国生 |
课题及论著名称 |
获奖人 |
颁奖单位及奖级 |
教师双语教学研究 |
覃国生 |
教育部二等奖 |
壮语概论 |
覃国生 |
区教委二等奖 |
壮语方言概论 |
覃国生 |
区社科联三等奖 |
柳江壮语调查 |
韦 达 |
区社科联三等奖 |
汉壮翻译理论与技巧 |
韦树关 |
区社科联三等奖 |
南宁平话词典 |
张增业 |
区教育厅三等奖 |
壮汉语比较简论 |
农学冠 |
区社科联三等奖 |
瑶族文学史 |
农学冠 |
区文艺铜鼓奖 |
壮族文概要 |
农学冠 |
国家民委教材三等奖 |
盘瓠神话新探 |
吴盛枝 |
区教委社科三等奖 |
仫佬族文字史(合作) |
朱慧珍 |
区社科联三等奖 |
侗族民间文学美论 |
朱慧珍 |
区社科联三等奖 |
美学理论基础 |
张晓勤 |
区社科联三等奖 |
扎扎实实搞好学校推普工作 |
张晓勤 |
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宁远平话研究 |
张晓勤 |
区社科三等奖 |
论语言教学 |
张晓勤 |
省教委二等奖 |
字义源流详释 |
朱峻之 |
区社科三等奖 |
字义源流详释 |
朱峻之 |
区教育厅二等奖 |
努力吧
成功的话,教育部会分两次给1000万
哈哈哈
其实广西高等教育最糟的地方是缺少优秀的理工类院校,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号称中国四大电子工业高校之一,但你看看它和其他三个电子工业学校差多远,天差地别!!连个博士点都没有。我一个同学就说:“要我上桂林电子工业学院,还不如跳邕江算了。"理工类人才才是振兴壮乡的主力军。区政府说广西重工业不行,要发展重工业,但你人材造血能力不足你怎么发展。 至于对民族教育的资金投入我的看法是广西的所有院校都是培养八桂子弟的学府,同样也是培养壮族子弟的学府。只要对广西各大专院校的投入也是对民族教育的投入。 广西民院其实汉族的学生最多,美女也多,但很多都去旁大款,估计卖淫的也不在少数。因为很多人是靠关系或靠钱进去的(并非专指任何民族的学生),所以民院的生源很差。说一个学校烂,不单指硬件烂,也指学风烂。
不對。廣西民院算是可以的。真正爛的我知道不少,看他們的學報就知道了。不過就沒必要在這裏開名了。
廣西民院不一定每個都好,但肯定有一批真正的專家在裏面。你不知就裏就根據道聽途說否定一切,很不負責任。
你不知就裏就根據道聽途說否定一切,很不負責任。
我是南宁的我还不知道,这可不是道听途说。
我是南宁的我还不知道,这可不是道听途说。
你这样说,就是道听途说,就是很不负责任。你是壮族的,你了解壮族几分呢?就说壮语吧,你能够说几句?所以说你是南宁的又怎么样,你根本是不了解广西民院。
我承认我不会壮语,但也没有必要抹黑家乡啊。我平果老家的阿公阿伯们又对自己民族了解多少呢?和
这没关系吧。版主是广西民院的吧。说“多”是太过分了,但这种事,别说广西民院,西大都有,更别
说艺术学院了。而专门收钱的机动招生指标早就是中国绝大多数高校的不公开的事实。广西民院当然有
自己的优势,例如小语种,但一个学院更看重的是整体水平。广西民院在区内是不错,可根外省比就差
了。广西教育落后,是无奈的事实,外省的民院都纷纷改成综合性大学的时候,广西民院何去何从。版
主既然热爱自己的学校,那就为建设广西民院努力奋斗吧,也好为广西贡献更多的优秀人才。
我承认我不会壮语,但也没有必要抹黑家乡啊。我平果老家的阿公阿伯们又对自己民族了解多少呢?和这没关系吧。版主是广西民院的吧。说“多”是太过分了,但这种事,别说广西民院,西大都有,更别说艺术学院了。而专门收钱的机动招生指标早就是中国绝大多数高校的不公开的事实。广西民院当然有自己的优势,例如小语种,但一个学院更看重的是整体水平。广西民院在区内是不错,可根外省比就差了。广西教育落后,是无奈的事实,外省的民院都纷纷改成综合性大学的时候,广西民院何去何从。版主既然热爱自己的学校,那就为建设广西民院努力奋斗吧,也好为广西贡献更多的优秀人才。
你平果的阿公阿伯纵然对壮族没有概括性的了解,但是绝对有细腻的了解,从他们从小说到老的母语里,他们用他们的身心体会到了自己民族的语言精髓。这点你是永远也不能够体会到的。
我没有在广西民院上过学,我也是在外省上的大学,但是我尊重广西民院在本民族文化教育上的地位,我也认识不少广西民院的教师和学生,我认为他们都是很又水平的可爱可敬的人。没有广西民院的许多教职工人员和研究生为壮族的研究所做出的努力甚至艰辛,就不会有现在世人对壮族的诸多认识,你我也无从在这里高谈壮族的历史和文化了吧。
广西的许多人,都是看不起本地的一切。这点是好是坏,我不想评述。好比我认识的一些南宁年轻人吧,总是看不起自己的城市,千方百计地要谋求离开南宁到外地发展(我当然不反对他们到外地发展因为我也是外地谋生大军的一员,但是我认为他们不该轻视自己的城市)。他们甚至看不起自己城市的母语,使得南宁大小街头都充满了有点肉酸的“南普”,却失去了昔日“粤语城市”的影子,南宁在20多年来的普通话普及之成功,成功到摧残了一个城市的母语,这在全国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吧。当然,不止是南宁,许多壮族城镇地区放弃母语(壮语)的势头也是愈演愈烈了。从这点上,我也不知道广西人对本地本族东西的排斥是好是坏。
要问政府,他们做了什么?他们真正为少数民族的发展做过多少实事.
丢,别说了,你看看区政府里面有多少广西人,有多少热爱家乡的,我看外省的来镀金的多。南宁这几年卖地皮搞房地产得了不少钱,把南宁刷得光光亮,但你钱用完了怎么办,现在上海的房价已经下跌了,在那边引发了地震,我还真担心南宁像当时的北海那样,到处烂尾楼啊。政府什么时候目光才能长远点呢? 以前南宁人对区政府大楼有一句评价:“歪门邪道黑心肠。”你去看看就知道了,形象得要死。
丢,别说了,你看看区政府里面有多少广西人,有多少热爱家乡的,我看外省的来镀金的多。南宁这几年卖地皮搞房地产得了不少钱,把南宁刷得光光亮,但你钱用完了怎么办,现在上海的房价已经下跌了,在那边引发了地震,我还真担心南宁像当时的北海那样,到处烂尾楼啊。政府什么时候目光才能长远点呢? 以前南宁人对区政府大楼有一句评价:“歪门邪道黑心肠。”你去看看就知道了,形象得要死。
自治区政府大院、大楼确实不耐看,但以前的建筑风格跟现在的人的行为风格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吧?
你说广西区政府里“外省来镀金的多”,这话有一定道理。倘若仅仅来“镀金”也就罢了,就怕不仅仅如此。
赞同有为青年的观点.
既然在教育研究部门工作,出一些成果太应该了.一个学校里肯定有一些出色的老师和学者,这没什么奇怪.问题是民院综合地来比就落后了,学风不好也是事实。
我在民院有几个拜把兄弟,前几天一朋友汇1万到某兄弟帐上,让他搞定其亲戚小孩进民院,不成钱可退。
另外,说不了壮语不用排斥人家吧,我也不会说啊,多了是。难道你剥夺我作壮族人的权利?务实一点吧。
我不同意“白话在南宁很强势”的说法,事实上白话的语言活力在南宁已经严重萎缩,80年代后在南宁出生长大的年轻一代,不会说白话的大有人在。广西的普通话推广远远比广东好,也比其他南方、西南的省份好得多,可没见这个对广西就有多大的好处。我并不反对普通话的推广,但是我反对因为推普而丢了母语,应该两者并重。
至于广西民院,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广西民院是广西很重要的学府,对壮学以及其他民族的学问的进步作为了卓越的贡献,纵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不能否定其地位和作用。至于太一郎说的那种贿赂的事情,那就太可笑了,这难道是广西民院特有的现象么?从重点高中到大学,你能够说民院这样的事情么?这只能说明中国教育体制的黑暗,去调查下来,恐怕别的“重点大学”要比广西民院要黑得多。
我绝对不排斥不会说壮语的人,而且只要他们有一棵壮民族的心,我同样把他们看成是我的同胞,因为这不是他们的错,只是他们的遗憾而已。
以下是引用越色僚人在2004-7-17 18:45:02的发言:他们甚至看不起自己城市的母语,使得南宁大小街头都充满了有点肉酸的“南普”,却失去了昔日“粤语城市”的影子,南宁在20多年来的普通话普及之成功,成功到摧残了一个城市的母语,这在全国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吧。当然,不止是南宁,许多壮族城镇地区放弃母语(壮语)的势头也是愈演愈烈了。从这点上,我也不知道广西人对本地本族东西的排斥是好是坏。
本来白话在南宁占主流的历史也不过百年,49年时城区.也不过9万人口,当时还有许多人说官话.时代在发展,南宁已变为移民城市被普通话取代是潮流.没什么可遗憾的,就象当初白话取代其他话一样.
但对于壮语就不同,因为这是一个民族的语言而不是方言.确实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民院送钱的事,我也没说他独有,你自己理解的吧,说一下而已.
壮族绝大多数在广西,那民院在壮学方面出成绩是应该的,难道还要别人帮你来搞?至于为人怎样,我只能从人性的角度说,"好人"占多.所以态度是另一回事,水平又是另一回事.
以下是引用有为青年在2004-7-16 10:03:37的发言: 上中学时我们老师说,全国的民院中,广西的最烂。
师资是比较差的我想
其它还可以吧
以下是引用有为青年在2004-7-16 17:42:22的发言:其实广西高等教育最糟的地方是缺少优秀的理工类院校,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号称中国四大电子工业高校之一,但你看看它和其他三个电子工业学校差多远,天差地别!!连个博士点都没有。我一个同学就说:“要我上桂林电子工业学院,还不如跳邕江算了。"理工类人才才是振兴壮乡的主力军。区政府说广西重工业不行,要发展重工业,但你人材造血能力不足你怎么发展。 至于对民族教育的资金投入我的看法是广西的所有院校都是培养八桂子弟的学府,同样也是培养壮族子弟的学府。只要对广西各大专院校的投入也是对民族教育的投入。 广西民院其实汉族的学生最多,美女也多,但很多都去旁大款,估计卖淫的也不在少数。因为很多人是靠关系或靠钱进去的(并非专指任何民族的学生),所以民院的生源很差。说一个学校烂,不单指硬件烂,也指学风烂。
好象说得太偏颇了吧
我就是从那里出来的
还说什么很多人靠关系进去,这更离谱了
烂学校还有人挤进去?
用什么卖淫之类的词来形容那里的学生太多份了吧
我是很不开心地离开那个学校的,师资确实是太弱了。
不过这个学校的学生很多是很朴实的,多是少数民族嘛。人情味也比较重。不至于很烂了
我以前一直以为南宁很差
这几年走了一些地方后才觉得家还是很不错的
南宁应该说是一个较长历史的城市
但是我喜欢南宁很小家碧玉的感觉
小而COZY
从小到大哪都没能去......走得最远的就是一次去崇左出差了......从读书到工作一直呆在南宁几年了.......感觉南宁的变化还真的蛮快......呵呵.....越来越喜欢南宁了......
以下是引用[I]lannie1013[/I]在2004-7-18 13:38:00的发言:[BR]我完全同意18楼越色僚人比侬的观点,现在壮语的地位为什么越来越低,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关键在乎许多壮族人都睢不起自己的出身。整个广西都有这种风气。
甚至看不起自己城市的母语,使得南宁大小街头都充满了有点肉酸的“南普”,却失去了昔日“粤语城市”的影子
其实,南宁的最初的母语 应该是壮语的吧 南宁是经过了好多年才接受粤语的
我要努力
胡说,广西民族大学的小语种在全国都是很有名的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