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唐代西原地区黄乾曜、黄少卿起义 [打印本页]

作者: 香草    时间: 2011-4-21 22:28
标题: 唐代西原地区黄乾曜、黄少卿起义

节选自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第一卷第164至169页

——————————————————————————

隋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不断发展,封建统治者进一步加强了对广西各族人民的统治,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朝廷与地方各族首领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当时中央委派到广西的地方官员,多贪婪暴虐,常常以兵戚对各族人民,引起人民的反抗。少数民族首领趁机借用人民的力量,与朝廷展开激烈斗争,甚至公开起兵反抗。其中唐代西原州少数民族人民大起义,延续时间最持久,影响也最为深远。

唐代中后期,由于封建政府对岭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征敛日益加重,“竖立色目,妄配乱征”,特别是派到那里的地方官员,更是残酷地搜刮当地百姓,并对少数民族采取歧视政策,汉族官员把西原少数民族视为“蛮”人,称为“禽兽”、“虺蜮”、“群盗”、“山贼”,使得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终于导致西原州各族人民大起义的爆发。唐至德元年(756年)春,西原黄洞(今左江一带)人民在首领黄乾曜、真崇郁领导下,联合陆州(今钦州西南)、武阳(今罗城县北)、朱兰(今东兰)等100余洞,共20万人,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军置官署设官员,建立政权。起义义所占区哉,跨壤连州,“方圆数千里,控带十八州。”起义军攻打官府,杀死官员,打开仓库,将玉帛分给贫苦人民,深受各族群众的欢迎。唐王朝调兵遗将残酷镇压,起义军英勇战斗,宁死不屈。经过200多天苦战,最后黄乾曜等英勇牺牲。贞元十年(794年),少数民族首领黄少卿又领导黄洞人民,掀起了更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他们进攻了唐王朝在广西统治的重镇邕州,相继攻下钦(今钦州东北)、横(今横县)、浔(今桂平)、贵(今贵港西南)4州。黄少卿儿子黄昌沔更是英勇善战,前后攻下13个州。第二年,黄少卿诈降,唐朝廷封他为归顺州(今靖西)刺史。不久,黄少卿再次举起起义大旗,继续领导人民起义。起义军占领了广西西部、广西南部18个州。由于唐王朝采取剿抚手段,加之于起义带有较大的自发性,互相联系不足,最后失败。

    西原少数民族大起义,是唐代岭南地区一次大规模的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起义坚持了100多年,参加人数达几十万人之众,起义军活动地区,东到广东,北达湖南,西至云南、贵州,南抵交趾,影响很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广西少数民族斗争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作者: 使君子    时间: 2011-4-22 00:08
互相缺乏联系,无谋无略,最后失败。
作者: 南虎    时间: 2011-4-22 16:18
西原少数民族大起义是唐代岭南地区一次大规模的反对殖民统治、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
作者: 僚园星火    时间: 2011-4-22 22:54

为什么我们老是被捞人一次次用“以夷制夷”和“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打败?

部分族人成了中原王朝的走狗,对自己的越族同胞兴起大刀。

我们太善良了,太好“客”了,忘记了祖先的仇恨。

没能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作者: Dacky    时间: 2011-4-23 12:03

其实历史上我们民族经常反抗异族的野蛮统治。主要还是没有强有力领导者统领起义。


作者: 那迷    时间: 2011-4-23 17:51
QUOTE:
以下是引用Dacky在2011-4-23 12:03:25的发言:

其实历史上我们民族经常反抗异族的野蛮统治。主要还是没有强有力领导者统领起义。

僚人战斗力不比汉人差,有时要强不少,,,,

我们就是没有汉人奸诈,说难听就是笨卵!

比如侬智高大意,让狄青轻易度过昆仑关;都掌蛮轻易奔赴汉人的鸿门宴,王守仁用计以夷制夷,,,等等

另外,汉人的优势兵力也是战争胜利的主要法宝之一。

还有就是经济实力,搞消耗战,拖垮对手,比如秦对西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23 17:55:19编辑过]

作者: obnobn    时间: 2011-4-25 18:54

不少人对封建统治者抱有幻想,人心不齐,组织松散,有内奸。不然20万就是对付200万也会很轻松。


作者: 土著虎尾    时间: 2011-4-25 23:56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广西少数民族斗争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这句话好熟悉啊


作者: 陆梁地痞    时间: 2013-12-10 10:43
黄少卿(生卒年不详),壮族,唐朝西原州黄橙峒(今广西左右江一带)人。因不堪受唐王朝繁重剥削和民族压迫,继承父辈黄朝曜等武装反抗斗争,于唐贞元十年(794) 5月,领导西原人民起义,攻邕管, 围攻经略使孙公器,响应的遍及左右江各地。长庆十一年(831),被唐王朝分化瓦解,归于失败。
黄少卿(生卒年不详),壮族,唐朝西原州黄橙峒(今广西左右江一带)人。因不堪受唐王朝繁重剥削和民族压迫,继承父辈黄朝曜等武装反抗斗争,于唐贞元十年(794) 5月,领导西原人民起义,攻邕管, 围攻经略使孙公器,响应的遍及左右江各地。7月,又攻陷钦(今钦州)、横(今横县)、浔(今桂平)、贵(今贵港)四州直逼桂东经略使驻地容州(今容县),其子黄昌沔统率的一支队伍,先后攻占十三州地,威震岭南,唐王朝急派唐州刺史阳曼为容管招抚经略使率兵镇压,黄少卿英勇抗击,每日六七次激战,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受到挫折。元和二年(807) 2月,起义军声势复盛,与邕管经略使路恕战于邕州,黄少卿重要部将黄承庆被俘,起义军退走。元和三年(808)6月,黄少卿为了休整队伍,对唐王朝诈降,受封为归顺州(今靖西县)刺史,其弟黄少高为有州刺史。但不久,黄少卿又率部再举义旗,向唐王朝开展新的斗争。元和十一年(816)8月,黄少卿黄少高联合黄少度、黄昌欢二部,攻占宾州(今宾阳) 、峦州(今横县峦城),接着挥军南下,攻打钦、横二州。11月,起义军又与来犯的邕管经略使韦悦率领的唐军多次交战,后主动放弃宾、峦二州,挥师北上,纵横于桂南一带。12月,攻占岩州(今来宾县地)。时唐王朝内部出现对黄少卿讨、抚两派斗争,桂管经略使斐行立和容管经略使阳曼争请讨伐,岭南节度使孔戣主张“招抚”。唐宪宗皇帝排除“抚派”,批准讨伐,大发江西、湖南、湖北兵马,会同桂、容二管唐军,对黄少卿领导的起义军进攻,历时二年,不但没有镇压下去,而官军长途跋涉,加上水土不服和战斗伤亡之外,死于疾病者不可胜计。唐军主帅斐行立和阳曼却妄奏“斩获二万”欺骗皇帝以推脱责任。元和十五年(820)8月,黄少卿起义军在邕州与容管经略使留后严公素战于神步,起义军以游动作战,灵活机动地到处打击唐王朝封建统治者。长庆元年(821) 容管经略使留后严公素再次上表请讨黄少卿,唐皇朝内部又出现招、抚两派斗争,兵部侍郎韩愈则主张以“抚”为主,并建议复置邕经略使(贞元十五年废邕管,由容管经略使兼领) ,容州改置刺史。但唐穆宗皇帝不采纳韩愈的主张。致有次年五月邕州刺史李元宗以邕州人不乐属容管而引兵100人, 持州印投奔起义军黄少度。长庆三年(823)7月,黄少卿起义军进攻邕州,破左江镇,同时下钦州破千金镇,刺史杨屿奔石南镇。长庆四年(824)1月,黄少卿等又会攻钦州,11月攻陷陆州杀刺史葛维,占领了广西东南部和广东南部的一十八州地。长庆十一年(831),被唐王朝分化瓦解,归于失败。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