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红豆社区·思辨广西》
作者:王福堂 主题类号:H1/语言文字学 ffice
ffice" />
【原文出处】《方言》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102
【原刊页号】107~118
【分 类 号】H1
【分 类 名】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109
【 标 题 】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的归属
【英文标题】Classification of Pinghua and Tuhua in Southern Hu'nan andNorthern GuangdongWang Futang
【 作 者 】王福堂
【作者简介】王福堂,1934年4月出生,浙江绍兴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 100871
【内容提要】本文以为广西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是同一种方言。平话主要的语音特点是古全浊声母清化后塞音塞擦音不送气,一些土话在这方面的不同表现只是壮侗族语言和其他汉语方言影响的结果。目前平话不宜成为独立的大方言,也不宜归入其他方言(如白话),而宜作为一个特殊的土语暂不处理。
【英文摘要】This thesis suggests that Pinghua in Guangxi shares a commonancestor with Tuhua in southern Hu'nan and northern Guangdong.Pinhua's major phonological feature is that its ancient voicedobstruent and affrivcate initials have changed into voiceless unaspirate ones.The difference in this aspect in other varietiesof Tuhua is a result of the influence from the languages of theminority ethnic groups of Zhuang-Dong and other Chinese dialects.The thesis holds that currently Pinghua ought to be treated as aspecial type of vernacular rather than as an independent dialectalgroup or as belonging to the other Chinese dialectal groups,suchas Baihua.
【关 键 词】广西平话/湘南土话/粤北土话/归属Pinghua in Guangxi/Tuhua in southern Hu'nan/Tuhua in northernGuangdong/Classification
【 正 文 】
零 引言
五十年代末进行的汉语方言普查,发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为汉语方言分区提供了新的依据。当时根据普查材料编写的《广西汉语方言概况》(初稿,1960)首次介绍了平话。但由于未作充分论述,平话没有成为学界方言分区考虑的对象。直到1982年张均如撰文指出,广西壮语中的老借词并非借自粤语,而是借自平话,平话是不同于粤语的一种汉语方言,这才引起学界的关注。
八十年代中,《中国语言地图集》在编写过程中提出了多种以往方言分区中未曾讨论过的方言,其中包括平话、湘南土话和韶州土话(现称粤北土话)。鉴于当时这些方言还很少有详细的调查记录,李荣在《汉语方言的分区》一文中说,《中国语言地图集》只是“画出通常说的平话分布的范围,留待以后核实”,“湘南土话与韶州土话的关系”及“系属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近年来,对平话、湘南土话、粤北土话的调查已经全面启动。目前已经有多种单点多点的描写性论著问世。有关这些方言归属问题的讨论也已经开始,意见不尽一致。如1996年梁敏、张均如认为桂北平话和湖南南部的土话(平话)是同一种方言;1998年张双庆、万波认为粤北土话和湘南土话有密切的关系;而1995年刘村汉认为桂南平话接近粤语,应该归属粤语;1997年梁金荣认为桂北平话也接近粤语,平话应该整个归属于粤语;1998年李连进则反过来把粤语勾漏片中玉林、北流、容县、藤县等方言归入平话,等等。本文准备根据所见论著中的材料,讨论这些方言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方言分区中的归属问题。为行文方便起见,本文所用语料的出处不随文逐一加注,只在文后的“语料来源”中列出。
壹 平话
1.1 平话的分布 平话主要分布在广西地区铁路、河流等交通线附近的城市郊区、集镇和农村,城区一般没有集中的分布(只有个别小城市例外,如宾阳城内多数人说平话)。从桂林以北的灵川向南,沿铁路(古官道路线)到南宁形成主轴线,鹿寨以上为北段,柳州以下为南段。北段从桂林、临桂经龙胜、永福、阳朔、平乐到富川、钟山、贺县一带,是桂北平话的分布地区。南段南端从南宁由水路分出三支,右江支到百色(再远至云南富宁),左江支到龙州,邕江支到横县,是桂南平话的主要分布地区。南段北端从柳州、柳江沿融江北上,经柳城、罗城到融水、融安一带,虽然在广西北部,语音上另有特点,仍可归属桂南平话。平话在各地有不同称呼,如百姓话、土拐话、蔗园话、客话(不同于客家话)、某某(地名)土话等等,平话是统称。平话的使用人口估计不下三四百万,其中以桂南为多。除汉族外,也还有个别地区的瑶族、壮族、mù@①佬族、侗族使用平话。
1.2 平话的语音特点 各地平话有一个共同的语音特点,即古全浊声母清化后塞音塞擦音大多不送气,和全清声母合流。以灵川三街话(桂北平话)和南宁心墟话(桂南平话)为例:
附图{图}
各地平话有或大或小的差别。桂北平话内部分歧较大,桂南平话内部一致性较高。桂北平话主要的语音特点有:
附图{图}
桂南平话主要的语音特点有:
附图{图}
1.3 平话和官话、白话的关系 广西地区的汉语方言有平话、官话(西南官话)、白话(粤语)、客家话和湘语等数种。就使用人口来说,平话居第四位。平话分布面积不大,又主要在集镇和农村地区,没有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方言。就目前情况看,平话受西南官话和白话影响较大。
桂北平话的分布地区大多也分布有西南官话。在官话的影响下,桂北平话的字音多有文白异读,文读音接近官话。如临桂五通平话:附图{图}。桂北平话区属双方言区,平话多在本地人之间或家庭内部使用,正式场合或对外交际使用西南官话。
广西白话的分布在桂东南较为集中,在桂南平话区则主要分布在城市,显得零散。桂南平话和当地的白话有一些共同特点,语音面貌相近。如:
附图{图}
根据以上情况,不少人主张把平话,或至少是桂南平话归入白话。
不过桂南平话和当地白话的区别还是相当明显的。如:
附图{图}
根据以上情况,至少就目前阶段来看,平话还应当是一种不同于白话的方言。
贰 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
2.1 湘南土话 湘南土话主要分布在湖南南部永州、郴州地区。这里也是双方言区。其中冷水滩、东安、双牌、道县、江永、江华、蓝山、宁远、新田、资兴、永兴、桂东、桂阳、嘉禾、临武、宜章、汝城以及湘西南的通道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汉族居民,本地人之间或家庭内部使用土话,对外交际使用西南官话。
湘南土话复杂难懂,内部分歧大,但仍有以下共同的语音特点。例如:
附图{图}
附图{图}
2.2 粤北土话 粤北土话分布在广东北部韶关地区的乐昌、曲江、仁化、乳源、南雄、韶关、武江、北江、浈江和粤西北的连州、连南等市县区。这里也是一个多方言的地区,有些地方的本地人对内使用土话,对外使用客家话或粤语,个别也使用西南官话。
粤北土话有以下语音特点:
(一)古全浊声母清化后塞音塞擦音送气与否有多种相关的情况。下面以南雄(城区)、曲江白沙、乐昌皈塘、连州星子、乐昌长来(以上例①)和南雄百顺(例②)等土话为例:
附图{图}
从以上例字可见,古全浊声母清化后塞音塞擦音在南雄(城区)土话全部不送气,曲江白沙以及仁化石塘、南雄乌迳等土话全部送气,南雄百顺土话平声字不送气,仄声字送气。其他土话中送气与否和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有关。如乐昌皈塘黄圃、连州星子保安、连南三江(石蛤塘)等土话中bìng@②定母(包括音值为塞音的奉澄母)不送气,其他声母送气。其中乐昌长来、乳源桂头、曲江犁市等土话中bìng@②定母(包括音值为塞音的奉澄母)上声字口语音也送气,如乐昌长来土话:附图{图}
粤北土话的语音特点大多和湘南土话相同。据了解,乐昌市皈塘、黄圃等地的土话和相邻湖南宜章土话的日常用语也比较接近。鉴于粤北土话和湘南土话的分布地区相连,语音特点又很相似,应该把它们看作是同一种方言。(为方便起见,下文有时把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合称土话。)
2.3 河南土话、粤北土话和平话的关系 据上所述,多数土话古全浊声母清化后塞音塞擦音不送气、和全清声母合流的特点和平话相同,阳声韵转为阴声韵和浊入归阳去的特点和桂北平话相同。湘南土话、粤北土话在语言交际方面和西南官话有关系也和桂北平话有共同点。河南土话和桂北平话在地理分布上也是相连的。湖南宁远、道县、通道等地的土话甚至本地人就自称为平话。看来,湘南土话、粤北土话和桂北平话也应该属于同一种方言。
湘南土话、粤北土话归入平话后,各地的语音分歧将可以用相邻不同方言的影响来解释。如桂南平话保持鼻音韵尾[-m]和塞音韵尾[-p -t -k],平上去入各分阴阳,和邻近白话的韵母及声调系统近古有关;桂北平话和湘南土话、粤北土话中韵母系统简化、层次多、调类分派复杂,也和周围方言和语言的多重影响有关,等等。
(待续)
ffice" />
鲍厚星.东安土话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崔振华.桂东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1997,(1).
范峻军.湖南桂阳县敖泉土话同音字汇[J].方言.2000,(1).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广西汉语方言概要(初稿)(未刊).1960.
李未.广西灵川平话的特点[J].方言.1987,(4).
李永明.临武方言[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梁金荣.临桂两江平话的声韵调[J].方言.1994,(1).
林立芳、邝永辉、庄初升.韶关市近郊“虱婆声”的初步研究[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沈若云.宜章土话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王力.汉越语研究[M].原载《岭南学报》9卷第1期,本文引自《王力文集》第18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张均如.记南宁心墟平话[J].方言.1987,(4).
张晓勤.宁远平话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郑张尚芳.浙南和上海方言中紧喉浊塞音声母附图{图}初探[J].载《吴语论丛》,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吴语研究室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周先义.湖南道县小甲土话同音字汇[J].方言.1994,(3).
庄初升、林立芳.粤北土话中古全浊声母今读的类型[J].语文研究.2000,(2)。
鲍厚星,颜森.湖南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6,(4).
李连进.平话音韵研究[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李荣.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9,(4).
李永明.湖南双方言区概况及声调[A].陈恩泉.双语双方言(二)[C].彩虹出版社.
梁金荣.桂北平话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博士论文(未刊).1997.
梁敏、张均如:广西平话概论[J].方言.1999,(1).
梁猷刚.广东省北部汉语方言的分布[J].方言.1985,(2).
林立芳、庄初升.粤北地区汉语方言概况[J].方言.2000,(2).
刘村汉.桂南平话——粤方言的一个分支[J].第五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未刊).1995.
倪大白.侗台语概论[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王本瑛.湘南土话之比较研究[D].台湾清华大学语言所博士论文(未刊).1997.
韦树关.试论平话在汉语方言中的地位[J].语言研究.1996,(2).
熊正辉.广东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7,(3).
杨焕典,梁振仕,李谱英,刘村汉.广西的汉语方言(稿)[J].方言.1985,(3).
张均如.广西中南部地区壮语中的老借词源于汉语“古平话”考[J].语言研究.1982,(1).
张均如、梁敏.广西平话[J].广西民族研究.1996,(2),(3),(4).
张双庆、万波.乐昌(长来)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音的考察[J].方言.1998,(3).
赵元任.中国方言当中爆发音的种类[J].史语所集刊.五本四分.1935.
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7,1989.|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