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谭壮满
河池地处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是一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壮族歌仙刘三姐故乡”、“红七军和韦拔群故乡”的美称。明代大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曾来到这里考察。河池又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腹地,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等领导红七军组织百色起义,开辟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地方。发展红色旅游,加快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对进一步发挥旅游业的特殊功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从河池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踏过,留下了许许多多值得铭记的印迹。目前,河池的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主要有:东兰县革命烈士陵园、红七军前委旧址——魁星楼、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韦拔群烈士故居、红七军第三纵队指挥部旧址、韦拔群牺牲地——香刷洞、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红军岩、红七军二十一师三门海秘密指挥所及兵工厂旧址、?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旧址。
东兰县革命烈士陵园
作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腹地,东兰县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全国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拨款,在东兰县城西面的更闹坡上修建东兰革命烈士陵园。陵园由农军战斗群雕、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石雕、烈士纪念塔、韦拔群烈士墓五大部分组成。其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着东兰县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剿匪、抗美援朝和自卫反击战争等战争中抗击敌人使用的大刀、长矛、粉枪、土炮等武器及先烈们的遗物,有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种文物、照片、文献、图表等,还有邓小平、张云逸为纪念韦拔群牺牲30周年的题词。自开放以来,纪念馆已接待了国内外参观者近40万人,中央领导人乔石、张云逸、韦国清等曾到此瞻仰。(东兰革命烈士陵园,1963年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七军前委旧址——魁星楼
在东兰县武篆镇政府内屹立着一座雄伟庄严的六角塔,这座六角塔就是魁星楼。红色的楼身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追溯,1930年春夏,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前敌委员会设在这里,前委书记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就在楼上办公和住宿,领导右江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这期间,邓小平在魁星楼上彻夜挑灯编写《土地革命政策和口号》、《党的问题》、《苏维埃的组织和任务》3本教材书。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同志经常在楼上召开重要会议,运筹革命大计,魁星楼的灯火成为右江革命人民心中的指路明灯。至今,魁星楼仍然作为革命精神和力量的象征,鼓舞着革命老区人民为建设美好的家园奋斗不息。(1963年,魁星楼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
在东兰县武篆镇巴学村有一个特殊的天然岩洞,说它特殊,是因为革命先烈曾经在里面培养革命人才,传播革命真理。这个石洞,就是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关于列宁岩,有这样的一段历史:1922年3月,韦拔群在这里组织革命同盟,发表《敬告同胞书》。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传播马列主义,培养右江东兰、凤山、百色、凌云、恩隆、思林、果德、河池、都安等县农运骨干276人。结业后,学员们返回各地,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使右江农民运动迅猛发展,为创建设右江革命根据地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列宁岩,1962年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韦拔群烈士故居 韦拔群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广西农民运动的领袖,右江革命根据地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的故居位于武篆镇东里村东里屯特牙山腰上。韦拨群故居内置韦拔群半身塑像,四壁有韦拔群烈士生前革命活动简介。这里是当年韦拔群接待革命同志来往开会、研究工作和住宿的地方。1930年,邓小平、韦拔群等在这里领导试办“共耕社”,开设农民政治夜校,推动了右江地区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在距韦拔群故居不远的地方,有韦拔群祖父母、父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姐妹等烈士的墓地,其家属共有17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2009年5月,韦拔群烈士故居遗址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韦拔群烈士故居
韦拔群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广西农民运动的领袖,右江革命根据地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的故居位于武篆镇东里村东里屯特牙山腰上。韦拨群故居内置韦拔群半身塑像,四壁有韦拔群烈士生前革命活动简介。这里是当年韦拔群接待革命同志来往开会、研究工作和住宿的地方。1930年,邓小平、韦拔群等在这里领导试办“共耕社”,开设农民政治夜校,推动了右江地区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在距韦拔群故居不远的地方,有韦拔群祖父母、父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姐妹等烈士的墓地,其家属共有17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2009年5月,韦拔群烈士故居遗址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韦拔群烈士故居
韦拔群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广西农民运动的领袖,右江革命根据地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的故居位于武篆镇东里村东里屯特牙山腰上。韦拨群故居内置韦拔群半身塑像,四壁有韦拔群烈士生前革命活动简介。这里是当年韦拔群接待革命同志来往开会、研究工作和住宿的地方。1930年,邓小平、韦拔群等在这里领导试办“共耕社”,开设农民政治夜校,推动了右江地区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在距韦拔群故居不远的地方,有韦拔群祖父母、父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姐妹等烈士的墓地,其家属共有17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2009年5月,韦拔群烈士故居遗址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红七军第三纵队指挥部旧址
红七军第三纵队指挥部旧址位于东兰县城虎头山下的东兰县劳动小学院内,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四合庭院式建筑。原为“东兰小学堂”,1921年更名为“东兰高等小学堂”。建校初期,韦拔群、韦国清、覃健、覃士冕、覃应机等我党我军高级将领和高级干部曾在此就读。1926年,农民自卫军进攻东兰县城,赶走伪县官,县农民协会在此办公。1929年12月,韦拔群等领导人民闹革命取得胜利,在此召开东兰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苏维埃政府”,将校名改为“东兰县劳动小学”。1930年,红七军第三纵队指挥部曾设在这里,红七军领导人邓小平、韦拔群、陈洪涛曾在此办公。1930年4月,邓小平第一次走进东兰,曾在操场上对全体师生和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及一千多名群众进行革命演讲。旧址共有10间房,内设有邓小平、韦拔群办公旧址和革命传统教育室,张挂劳动小学简史,以及曾在该校就读的韦国清等领导人的照片和生平。东兰县劳动小学也因此被列为“全国百所名校”之一。(2009年5月,红七军第三纵队指挥部旧址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韦拔群烈牺牲地——香刷洞
在巴马瑶族自治县平洞乡弄烈村东北部有一个山洞,这个山洞就是韦拔群烈士牺牲的地方,名为香刷洞。说到这里,人们会产生疑问,韦拔群为什么在香刷洞里牺牲呢?这不得不提到77年前的一段历史。1932年8月,桂系军阀调集万人武装,对西山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斗争极其残酷。10月中旬,韦拔群同志为革命奔波积劳成疾,在这个洞中隐蔽。19日的晚上,当韦拔群同志昏睡时,遭到叛徒韦昂杀害,时年38岁。香刷洞见证了领袖当年遇害的过程,如今,它以无声的语言控诉叛徒的罪恶行径,讲述曾经的烽火岁月。(2009年5月,韦拔群烈士牺牲地——香刷洞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
上个世纪30年代,革命风云变幻无常,斗争形势十分严峻。1930年,红七军奉命北上,为巩固右江革命根据地和发展革命形势,红七军前委在河池整编时决定由韦拔群、陈洪涛、黄松坚等同志在右江组建二十一师。二十一师成立后,桂系军阀多次派遣重兵围剿右江革命根据地。1931年3月,红七军二十一师将师部及中共右江特委、右江苏维埃政府迁到巴马西山的弄索办公。在韦拔群、陈洪涛、黄松坚同志的领导下,二十一师全体指战员依靠群众,利用山区有利地形,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展了长期的游击战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1978年,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红 军 岩
中国的革命史波澜壮阔,其中有不少悲壮的片断,在凤山县境内的恒里岩就曾经有一段悲壮的历史。1931年初,红军主力北上后,根据地的革命武装力量减弱,形势非常险恶,留守在凤山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恒里屯的100多名红军、赤卫军携同革命群众1100多人撤到恒里岩据守。
红七军二十一师三门海秘密指挥所及兵工厂旧址
红七军二十一师三门海秘密指挥所及兵工厂旧址位于凤山县袍里乡坡心村三门海景区内。红七军二十一师三门海秘密指挥所旧址作为攻打县城的临时前线指挥部,韦拔群、黄文通、黄明春等农军领导人,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共商歼敌大计。1929年9月,广西地下党通过俞作柏委任中共党员李植华为凤山县长。李植华赴任时被伪民团武装阻拦。韦拔群得知消息,便于同年12月初在盘阳召开了武装占领凤城的军事会议,把三门海作为农军攻打凤山县城的临时前线指挥部,之后韦拔群、黄文通、黄明春等农军领导人指挥三路农军占领凤山县城。几天后,李植华宣布就任凤山县长,同时宣布恢复凤山县农民协会,至此,凤山全县各级农民协会组织得到了全面恢复,农民运动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右江革命根据地和红七军的建立准备条件。红七军二十一师兵工厂原名勉俄兵工厂,兵工设备较齐全,系邓小平、张云逸从南宁筹送。1931年3月,二十一师迁到弄索,兵工厂随迁到这里继续生产。同年11月,桂系军阀大规模围攻西山,兵工厂被迫分组转移生产,在材料极缺、生活艰苦的情况下,兵工人员仍想方设法坚持生产,为反“围剿”斗争做出了贡献。1932年8月,兵工厂遭到敌人的血腥洗劫。兵工生产作为部队的后勤保障至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2009年5月,红七军二十一师兵工厂遗址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旧址
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旧址
1930年,根据革命的需要,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率领红七军进驻河池镇,把军部设在一幢民房里。红七军领导人曾在这里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研究红七军北上及韦拔群留下重建二十一师、坚持右江根据斗争等问题。红七军在河池宿营和休整时间,广泛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各种革命群众团体,使整个河池镇闹得红红火火,充满了革命的气氛,其中在这幢房的楼上楼下留下红书写标语55条,漫画6幅,书写面积98多平方米。标语详尽宣传共产党的性质、纲领、革命任务、革命对象、革命前途以及红军的性质和纪律等等。标语楼的标语是目前全国保存得最好、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反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标语。除原有的标语外,楼里还陈列有大量的红七军革命文物。自旧址开放以来,参观人数累计10万多人。(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旧址,1979年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