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 金城有江——廖庆堂 [打印本页]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4-3-18 15:24
标题: □ 金城有江——廖庆堂
(这原本是作者在壮族在线文学篇里的一个投稿,因主题符合僚人家园相应版块,特此转载——红棉树) □ 金城有江——廖庆堂 金城江蜚声古今,遐尔闻名。而金城江的鼻祖老街却退避三舍,鲜为人知。听传宋朝初年金家和陈家不知从何而来择定“老街”临就龙江而居,当时此地荒无人烟,两家子携手披荆斩棘,白手立家置业,遂取名“金陈江”。斗转星移,寒来暑往,渐渐地人多成集
,买卖成圩,老街成街,老街变城,又易名“金城江”!
我实在孤陋寡闻,只能以传闻当真。
其实,百年老街,老街未老,老街无街。
从不同的嘴里获悉,老街早先是一处繁华的码头村。在乾隆年间,从广东梅县或者从北国移迁的百来户客民,彼此不问出处,凭借肩挑背驮,日积月累,铺设了两三里石街,宽有四五米,歪歪斜斜起起伏伏趴向龙江边的几处码头。窄小巷道的两侧,斑驳陆离而缺少古色古香的长方直桶老屋,依山而建,户户相挨,任由高高低低的石街串就,连成沉甸甸的古镇人家。白云千载,风雨沧桑,置身其中,你会顿生穿越历史时空的感觉。
老街长者娓娓叙说,金城江依山傍水,古时水陆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人来船往,周边诸县的地下矿产、油盐米面悉经此地运输外埠,好不热闹。这个不大不小的港口,既传递货物,传递笑脸,传递友情,也传递信息。直至1940年黔桂铁路修通后,在圩东北建立了金城江火车站,水上船运让位了火车运输,闹市从老街的“下街”逐渐向火车站转移,老街从此而冷清了。风水轮流转,老街人直面现实,坦然自若,没有骚动不安,没有怨天尤人!而今,老街的几处码头尚在,拾级而上光滑的石阶尚存,码头也依然是昨天的码头,天空还是昨天的天空,百年老榕仍旧相依相伴,荡然无存的仅是昨天车水马龙人船穿梭的喧闹光景。徜徉老街码头,你会为老街人曾经为金城江打开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口而涌起自豪和骄傲之情感!
后来的后来,白马街独占金城江鳌头,自然而然地成了金城江顶尖的商贸街,成了都市生活的亮点,时尚用品琳琅满目,摊点小吃馨香扑鼻。而烤玉米、烤牛肉、墨粽子成了白马街的三大美食,每逢节庆喜日,我都想一饱口福,吃下它们,就算把节日吃在嘴里吞在肚里了。曾经听着,山里几位老农相邀溜达白马街,小吃摊个个喊吃饭,老农好不为他们的热情感动,说是比我们山里还热情,不认识也照样叫吃饭,佩服得五体投地。也是,白马街竟成了山里老人熟悉的陌生面孔,变成不可思议而又神思奇想的地方。
如今的金城江并非是当年偏于一隅的老街了,城区数倍数十倍地长大,街道有名有姓横七竖八的也有四五十条了,楼房鳞次栉比,广场火树银花,人流车往如潮,道路四通八达。也许,再过三年五载,老街的青石路隐姓埋名,知趣隐退,那旧时的模样就会人去楼空,只能在想象的天空寻找或喜或忧或明或暗的影子罢了。
金城江蹒跚踉跄地从昨天一路走来,曾经兴盛,曾经彷徨,沾有过宋朝设置金城洲的亮丽光环,也品尝过元设金城县、明清置金城巡检司、民国立金城江镇公所日落长河的滋味,时起时伏,朝涨夕落,饱含人情世故。屈指道来,金城江的福份是浅薄的,泱泱千年古国,竟然没有一朝皇帝垂青于此,与古城古都无缘非故;也没有顶级的文人墨客青睐而大笔得笔,留下千古诗文而名振四方。陈毅的“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只留给桂林;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只馈赠于西湖。难怪乎不少信男善女抱怨金城江历史文化积淀太浅太薄,名胜古迹太少太白。慢来思忖,细嚼慢咽,言之于理,想必也是。但古往今来,哪真有天然的心想事成不想也成
的美事?于是,你又怎能忍心责怪于她呢?金城江是要变老的,人总是是要作古的,一代人一代事,试问谁能填补如此千年缺憾?
尽管金城江沧海桑田,沉沉浮浮,或是显赫,或是尴尬,惟有龙江河依然故我总是一往情深一厢情愿地厮守,一江春水默默伴随逝水年华,无怨无悔伴随天长地久……

(河池市政协)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4-12-2 14:07

呵呵!

好啊!

我转到红豆河池论坛去!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