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转帖]广西黑衣壮族及当地汉族的分子人类学 [打印本页]

作者: 路    时间: 2010-10-26 13:44
标题: [转帖]广西黑衣壮族及当地汉族的分子人类学

广西黑衣壮族及当地汉族的分子人类学

作者:赵青,潘尚领 分类:病理生理学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8-16 字体:【

那坡县地处中越边境,滇桂交界地区,交通闭塞,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生活着壮族、汉族、瑶族、苗族、彝族、仫佬族等民族。其中以生活在大石山区的黑衣壮族及当地汉族与外界隔离最甚,因而倍受外界关注。为了解长期与主流族群隔离的黑衣壮族及当地汉族的内部遗传结构,本文从父系遗传Y染色体及母系遗传mtDNA入手,对大石山区的黑衣壮族及当地汉族做了分子遗传学分析。根据东亚人群特异的18个Y-染色体双等位标记,5个Y-STR标记及mtDNA HVSⅠ区对黑衣壮人群及当地汉族的DNA样本进行DNA测序、荧光PCR鉴定SNP等实验并进行主成份分析、分子方差等详尽的遗传学分析,调查了黑衣壮及当地汉族的DNA多样性,分别确定其Y-SNP、Y-STR、mtDNA单倍群(单倍型),揭示了黑衣壮及当地汉族的内部遗传结构。结果发现:黑衣壮族与当地汉族的Y染色体单倍群均具有高频的南方原住民族单倍型O1a *, O2a*;在mtDNA单倍群分型方面,黑衣壮族的高频单倍群是4,R9c,M*,M7b*,B4a;当地汉族的是:M7b*,M*,M7*,R9b和F1*,与其周边原住民族和南方少数民族尤其是侗台语系高频单倍型很接近。根据与汉族各支系及壮族的其他支系和东亚其他民族群体的Y染色体和mtDNA单倍群数据所绘制的主成分分析图、网络结构图分析结果显示:那坡汉族在遗传结构上更接近南方少数民族,与其他汉族相距最远,黑衣壮族的遗传结构也不同于其他壮族支系。通过对黑衣壮族及其它壮族支系及壮傣族群Y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尤其是地形图和网络结构图显示:黑衣壮族是壮傣族群南迁途中留下的一支。因此,我们认为:那坡汉族的遗传结构已被南方少数民族同化,黑衣壮族是壮傣南迁途中留下的一支,且其遗传结构有异于其他壮族支系。
同主题文章
. 何毛堂. 黑衣壮文化如何物化为现实生产力' [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5.(01)
. 农敏坚. 千山万弄中的黑衣壮' [J]. 中国民族. 2001.(11)
. 欧卫军. 黑衣壮的审美人类学考察' [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 陈静,刘萍. “走进”与“走出”的境遇——全球化趋势下的黑衣壮文化保护与开发' [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
. 何毛堂. 黑衣壮人类学田野考察历史使命之探究──《黑衣壮的人类学考察》绪论' [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1999.(03)
. 黄振南. 再读《黑衣壮的人类学考察》' [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3)
. 李玉田. 那坡县黑衣壮反贫困战略的选择——黑衣壮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之二' [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0.(01)
. 黄振南. 初读《黑衣壮的人类学考察》' [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0.(01)
. 何毛堂. 黑衣壮文化传统的吸纳性与排他性——黑衣壮文化特质研究之一' [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0.(02)
. 何毛堂. 黑衣壮族群的性格特征及其文化成因——黑衣壮文化特质研究之三' [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0.(04)

作者: 路    时间: 2010-10-26 13:50

[转帖]广西那坡黑衣壮族是泰老民族南迁途中的遗留群体

广西那坡黑衣壮族是泰老民族南迁途中的遗留群体

赵青 ,潘尚领 ,覃振东 ,蔡晓云 ,陆艳 ,徐杰舜 ,尹瑞兴 ,李士林 ,金力 ,李辉

1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南宁 530021;2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433;3 广西民族大
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南宁 530006

摘要:中南半岛的泰老民族被认为是中国广西的壮傣族群南迁形成的。那坡县地处中越边境滇桂交界地区,
泰老民族南迁可能经过该地。那坡县的黑衣壮族是现在壮族群体中保留传统最多的,很可能是壮傣群体南迁
途中遗留的群体。本文研究了黑衣壮族的 Y 染色体和线粒体多样性。结果发现,黑衣壮是典型的壮傣群体,
但又有一些来源复杂的成分。从广西东部往西南,通过那坡,一直到老挝,Y 染色体的多样性基本呈现降低
趋势,证实了壮傣的南迁。而黑衣壮族与老挝群体共享许多STR单倍群,支持黑衣壮族是泰老民族南迁途中
遗留群体的观点。
关键词:黑衣壮族;壮傣族群;Y染色体;线粒体

在中国南部数省和中南半岛数国分布着侗傣语系的上百个民族。同一个语系的民族群体往往被认为有着相同的血统,也就是遗传上的同源,但也可能是不同起源的民族群体在语言上被同化的结果。侗傣语系中的大部分民族已被证明在遗传上是同源的。语言学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结果也都表明,中国的壮族和中南半岛的泰-老族群原是同族,来自于百越分支的西瓯,后因政治与自然环境的变化,逐渐向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滇南等地移民,在与孟高棉语族群竞争中占了优势,渐渐在东南亚繁衍开来,形成现在的泰族、老龙族等等。那坡县地处中越边境,滇桂交界地区,为泰老民族南迁所经之地。所以那坡本地的壮族是研究壮傣族群南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用分子人类学的方法对那坡县的壮
族支系——黑衣壮的内部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以期了解黑衣壮是否为壮傣南迁中留下的一支。

原文发表于现代人类学通讯》第四卷e4篇 第22-26页 ,原文链接:http://comonca.org.cn/Abs/2010/004.htm

全文链接 Full text: [PDF]


作者: 僚园星火    时间: 2010-10-26 22:20
这个我也发现了,不过下载不了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