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报与三月三杂志社组团向兄弟自治区民族文字报刊取经
“壮文一报一刊”赴内蒙古学习考察满载而归
本报讯(本报赴内蒙古学习考察记者组集体采写)为进一步学习兄弟自治区民族文字报刊的成功经验,促进广西壮文报刊健康发展,
10月13日下午,考察团到内蒙古日报社参观学习。
内蒙古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惊海热情接见了考察团成员,并在报社举行的隆重招待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广西‘壮文一报一刊’考察团的到来,标志着壮蒙报刊亲密交往迈出了崭新的一步,体现了全国民族文字报刊亲如一家的情谊。希望双方今后长期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在工作交流、互派记者异地采访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为提高民族文字报刊办报水平,促进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报社召开的座谈会上,内蒙古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吴海龙出席座谈会并介绍了内蒙古日报(蒙文版)的情况。当考察团成员了解到内蒙古日报(蒙文版)在机构完善、编制健全、经费保障、出版周期紧凑以及发行量稳定,如编制定员为150人、经费由财政每年定额拨款1785万、出版周期为日报等情况时,无不为蒙古文报纸的发展壮大感到由衷的钦佩与为之自豪。
出席座谈会的还有内蒙古日报社蒙编编委、总编室主任、《新闻论坛》(蒙文版)总编辑乌日吐那斯图,内蒙古日报社蒙编编委、出版部主任哈达朝鲁,内蒙古日报社蒙编编委、网络部主任、《中国蒙古语新闻网》总编辑乌仁高娃,内蒙古生活周报总编辑章 嘎,内蒙古日报社蒙总编室副主任包文学、内蒙古日报社蒙总编室副主任苏布达,《索伦嘎》(蒙古语“彩虹“之意——本报注)网总编辑金 山,《新闻论坛》(蒙文版)常务副总编辑哈斯巴特尔等。内蒙古日报社还派多名记者对座谈会进行了现场采访。会上,内蒙古日报社领导给考察团每一位成员献上哈达、赠送蒙文样报和样刊。
本报总编辑潘朝阳和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副总编辑覃祥周在座谈会上分别介绍了《广西民族报》(壮文版)和《三月三》杂志(壮文版)的社情和出版发行情况,引起了内蒙古日报社同仁的关注,同时,考察团给内蒙古日报社领导和编辑记者敬献绣球、赠送壮文报纸杂志。接着,考察团来到内蒙古日报社蒙文报编辑平台及网站编辑室,认真观看蒙文报纸的输入、编辑、排版等流程及网站工作流程,之后内蒙古日报的领导、编辑记者与考察团成员在报社大门口合影留念。整个座谈会、参观考察、招待宴会都在融洽欢乐的气氛中进行,体现了蒙壮民族文字报刊人员的兄弟情谊。为了表达考察团对内蒙古日报社的谢意,在宴会会上,身穿壮族服装的考察团副团长覃祥周和考察团成员韦愿娜情不自禁用壮汉两种语言即兴唱起了壮族山歌《壮蒙同胞来相会》,内蒙古日报社的同志听了山歌之后很感动,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为期7天的学习考察中,考察团深入草原牧区牧民家进行考察。在革命老区武川县,考察团了解蒙古族群众使用的民族语言文化使用情况,一位年近50岁的蒙古族汉子告诉大家,他有两个孩子,均使用蒙汉两种语言文字。他还高兴地说,在党和政府关心下,蒙古族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比如他家在草原里,过去过的是游牧生活,如今既放牧又搞旅游,不但建起了崭新的房子,还有稳定可观的收入。考察团在考察中还发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城乡的大街小巷,不但党政机关牌匾使用蒙汉两种文字书写,连小吃店甚至美容美发店都写上两种文字。
通过几天的学习考察,考察团深深感觉到,内蒙古的蒙文报刊编辑出版发行工作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民族语文推行工作都做得很好,为广大的蒙古族同胞服务,深受蒙古族同胞的拥护和欢迎,很值得广西学习和借鉴。
(原载《广西民族报》
内蒙古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惊海热情接见了考察团成员,并在报社举行的隆重招待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内蒙古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吴海龙出席座谈会并介绍了内蒙古日报(蒙文版)的情况。
广西民族报总编辑潘朝阳在座谈会上介绍了《广西民族报》(壮文版)的出版发行情况。
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副总编辑覃祥周在座谈会上介绍《《三月三》杂志的社情和出版发行情况。
内蒙古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吴海龙(左)向考察团成员赠送珍贵的礼品。
内蒙古日报社蒙编编委、总编室主任、《新闻论坛》(蒙文版)总编辑乌日吐那斯图(右)与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副总编覃祥周互赠民族文字样刊。
十分正规、非常认真的座谈会。
参观蒙古文编辑室。
观看蒙古文报纸排版流程。
壮文报刊四大美女编辑。美中不足是没有穿上民族服装。
蒙古族美女和壮家美女合影
壮蒙编辑记者亲如一家人
壮文和蒙古文工作者一见如故
壮族服装和蒙古族服装交相辉映
壮家敬酒要唱歌,山歌出口暖心窝;杯中有酒先喝酒,一点一滴也不落。
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又献哈达又敬酒,广西壮族同胞感动得捧起美酒一饮而尽。
“壮文一报一刊”参观考察的消息,迅速被中国内蒙古新闻网报道。 据中国蒙古语新闻网
考察结束,内蒙古日报社领导与考察团全体成员在报社大门前合影留念。 毕力格图 摄蒙古族同胞服装漂亮,歌喉嘹亮。
覃老师的服装好看,蒙古族同胞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那天我们到内蒙古日报社蒙文报参观学习,见我们有穿民族服装的,蒙古族兄弟马上也换上民族服装!
有一点蒙古族兄弟比我们做得更好——民族服装就放在办公室里。
而我们一行12人,只有覃老师和另一位女士有壮族服装。其他人都还没买
内蒙古日报共办了3个蒙古语网站!
有同感!不如直接开播壮语广播、卫视,益于壮民。
有同感!不如直接开播壮语广播、卫视,益于壮民。
这样的行动,对普及壮文是有益处的。
有同感!不如直接开播壮语广播、卫视,益于壮民。
这样的行动,对普及壮文是有益处的。
如果没对壮族群众进行壮文扫盲教育,印发再多的壮文报刊也只能形式一下而已,根基不稳的壮语文大厦很难往高处建了。
不管怎么说,这样做对于推介我们广西还有“壮文的火种”,乃至推介我们壮民族,还是有一点点益处的。
正如内蒙古日报社的领导在酒酣之时私下说:你们壮族人口多在少数民族里面是“老大哥”,但壮文推广却不怎么样,若不是你们来,我还真不怎么了解壮文的情况~~~~
人家一个正厅干部都来接待咱们啵!民族兄弟情浓啊!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