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的史料!
拜读了!
有图片就更完美了
多谢各位贝侬的意见!有关照片发过一些了,担心重复,就没有配发。看来,我应该再找些角度不同的来配合书面文字。
大坡寨的儿童
河池的南丹与天峨之间的红水河两岸地区,即唐代的那州等地确实是僚人族群中罗氏家族一个最重要的聚集与分支的中继站。从这里往北,红水河北岸支流,贵州境内的蒙江和曹渡河两岸,居住的僚人均以罗氏居多,其中的聚集点自南往北有罗甸的茂井镇、沫阳镇是在同一条河流上,惠水县的羡塘乡、定里(公社)、抵麻乡等也基本是在同一河流上,罗甸的罗沙乡和惠水的长安乡、芦山镇是在蒙江流域的相邻的支流上,平塘县的平里乡、掌布乡是在同一河流上,贵定县的平伐(云雾镇)、龙里县的羊场镇等是在同一河流的邻近支流上,等等,都是布依族罗氏的聚居区。这种同族同宗沿一河流定居的格局,表明他们有共同的渊源。可见,僚人罗氏的迁徙主要是渐进式的,属于因人口增长而导致的扩张性分流。当然,其中也夹杂有因反抗官府专制统治而举族逃难的人群。
布依的狗肉很有名,看到狗肉我流口水了……呵呵……别笑……我只是喜欢狗肉!
还达不到它的学术要求啊!
这是我正在编写的《牛场布依族罗氏家谱》(家族志)中的一节,希望得到贝侬的支持!在僚网呆了这么久,我想民族历史的梳理能否换一个角度,即从家族史起步,往上追溯,建立起一套发展链条,这样民族史的体系才有个稳固扎实的基础。假如僚人中的十几个大姓的家族历史链条都能这样建立起来了,那么整个僚人的历史体系就相当完善了。
但这不是我个人的力量能做成的,目前是从编写自己的新家谱入手,进行尝试,相信多少都会有收获的。
很好的田野资料!
有能力的贝侬,是应该 “从家族史起步,往上追溯,建立起一套发展链条”。
我觉得追溯家族历史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是贵州安顺的布依族,我们村子也是聚族而居,不过家谱说是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调北征南来的。之后的历史都有记载,可信,可是之前的历史就值得怀疑了。我觉得江西,应该是某条江的西面,而不是现在的江西省。我回家跟家乡人说这事,除了自己比较亲的长辈相信外,那些比较远的就不相信我的说法了,他们都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你说不是就不是啊?
那我问他们,我们祖先是汉人还是布依族人,我说江西明清时候已经没有布依族人了,他们说祖先是汉人来贵州以后变成布依族人的。那我问他们,既然祖先是汉人,那为什么我们家谱记载祖先来的地方是布依语,la ou,bo song,而且我们村居住的地方也不是布依族聚居之地,四周都是汉族村寨,我觉得汉人变成布依族的可能性非常小。
不管怎么说,他们还是表示难以理解不是从江西来的。
通过上僚人家园网学到的相关知识,我觉得我的祖先应该是从某条江的西面来的,而不是现在的江西省。最有可能的是来自广西壮族地区。真是调北征南来的话,祖先很可能是军队里来自广西籍的士兵。
不过最近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另外一种可能是来自澜沧江以西。我比较倾向于南诏大理政权为越人政权,泰老掸地区的越人是南诏大理时期大规模迁到中南半岛的说法。泰老掸等人国破家亡之际能逃难到数千里之外的中南半岛,那部分人逃难到广西贵州,海南也是正常不过的事了;另外我觉得朱元璋革大理文化的命主要还是针对越人,所以今天大理地区的越人几乎逃光了。逃到贵州和广西的部分越人为了自保不惜的编造家谱江西说和山东白马说。所以我觉得族谱的伪造跟科举考试有一定原因,但不是主要的。这个主要是从语言上来考察,比如南壮还有南诏的“诏”音等,临高人的我们hao跟傣族一样。我觉得越人南诏大理时期主要是两大群体,一个是建立了政权的在云南,没有建立政权的在广西。语言的分化也主要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所以从语言考察,也许能找到族人的一些来历,但是由于没有文字记载,以史来书写家谱就有一定难度了。
所以我觉得我家谱明以前的历史要书写还是很有难度的。
……
通过上僚人家园网学到的相关知识,我觉得我的祖先应该是从某条江的西面来的,而不是现在的江西省。最有可能的是来自广西壮族地区。真是调北征南来的话,祖先很可能是军队里来自广西籍的士兵。
……
广西土兵征黔史料
唐—唐五代(公元618-907-960)
▲唐代安南兵入黔。
南诏陷播州第二年(即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安南都护李鄠“复取播州”。而南诏则乘虚攻打安南。李鄠收复播州这件事,《通鉴》卷二五零,胡三省注谓:“播州属黔中道,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为云南所陷,此非安南巡属也,李鄠越境收复,欲以为功,而不知蛮兵乘虚已陷安南也。”……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五月,(《资治通鉴》):“南诏寇西川,又寇黔南。黔中经略使秦匡谋兵少不敌,弃城本荆南,荆南节度使杜棕囚而奏之。”(《贵州通史》(五卷本),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卷第307页)
宋代(公元960-1279)
▲广西田、王、黄、侬、岑氏族谱记载入黔事迹。
据《田州岑氏源流谱》、《世袭三槐堂宗谱》、《黄氏历代宗谱》和《侬氏宗谱遗记》等文献记载,岑氏原为浙江大姓,随狄青平侬智高后,留守泗城。其部将潘显、许必达、李逵、杨廉贞、王初、王旦、黄慧等人分兵把守,逐步向四周扩散,潘、许二姓分守路程八甲,覃、杨二姓分守上林八甲,李姓分守天峨四甲。而王、黄二姓则向红水河以北地区发展,占领罗斛、桑郎、长坝即今贵州罗甸、贞丰、望模、册亨一带,形成所谓“上江黄、下江王”的局面。于是,今黔西南一带,遂以王、黄二姓为主,岑、侬、陆、周各大姓皆分地而治,分亭设甲,用军事力量统治当地各族,以后更发展为以亭目制为特征的军事封建领主制,对当地布依族先民等民族的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贵州通史》(五卷本),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卷第371页)
元代(公元1271-1368)
▲广西土兵入黔镇压罗甸王乃起义。
1、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白龙寨(今属龙坪镇)布依族农民王乃摔众起义,波及平塘、独山、惠水、贞丰、望谟及广西的南丹、天峨、乐业等地,动摇了元朝封建统治。明洪武三十一年(1388年)终因力量悬殊,义军失败。(《罗甸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2页)
2、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布依族农民首领王乃,以仙女山为根据地聚众举起反压迫、反剥削的旗帜,率领各族人民起义。波及平塘、独山、惠水、贞丰、望谟及广西的乐业、天峨、南丹等地。冬,广西泗城土州派谐里守将黄朝率兵由广西进军罗斛,攻打王乃起义军,仙女山被占领。(《罗甸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2页)
明代(公元1368-1644)
▲洪武初年以岑善忠知泗城州事,又令其部将王初、王旦、黄慧等人越过红水河而入今贵州境,势力达于镇宁、永宁、普安边界。(《贵州通史》(五卷本),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2卷第29页)
▲公元1376年(洪武九年),罗甸的布依族人民在王乃的领导下起义,占据罗甸,并以罗甸对门大山——仙女山为营垒,各县各族人民纷纷响应。独山、平塘、惠水、安龙和广西南丹等处,均在起义军势力范围之内,声势十分浩大。他们一直坚持斗争达五年之久,直到公元1381年(洪武十四年)才在贵州、广西两省的官军和土司联合镇压下失败。(黄义仁著《布依族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163页)
▲公元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今罗甸县境爆发布依族起义,首领王乃以仙女山(今县城北侧王乃屯)为基地聚众反抗压迫。起义波及今平塘、独山、惠水、贞丰、望谟及广西的乐业、天峨、南丹等地。到冬月,广西泗城土州受命派遣谐里守将黄朝率领桂北土兵进军罗甸,攻打王乃起义军。第二年,黄朝军队撤离。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黄朝次子黄毅率军再次渡红水河围剿王乃部。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黄毅于木星关中箭不久死亡,遂撤军返回谐里。至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泗城土官再派属将王初、王旦和黄毅之子黄慧再次率兵征讨白龙寨(今县城)王乃义军。
▲《明实录》又载:“(天顺二年八月丙子(1458年)先是,广西总兵官武进伯朱瑛等奏,乞调征进贵州总兵等官与己协同杀贼。不从。至是,贵州总兵等官南和侯方瑛等移文广西起调泗城等州狼兵。瑛等以闻。兵部议请命两处总兵各将所部军马,剪除所在贼寇,毋得互相推调。从之。(《明实录》之《英宗天顺实录》卷294)。(翟玉前、孙俊编著,罗康隆审订:《明史.贵州土司列传考证》,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84页)
▲弘治三年(1490年),泗城州土官岑应派兵入贵州,占领红水河以北之地,遂领有今贞丰、册亨、望谟、罗甸及安龙的一部分。(《贵州通史》(五卷本),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2卷第180页)
▲弘治十一年(1498年),普安龙土官之妻彝族妇女米鲁率众反明,明朝调云南“广南土官侬泰”和广西“泗城土官岑辉率富户王、陆、周三姓戡乱有功,裂龙氏属地为土司”(任可澄《贵州通志.土司志》)。罗俊超《册亨乡土志略》载云南侬泰和广西岑凤英分龙氏之地说:“将各插草为标识之处,使五姓自行开辟,各自管业”。前后到达黔西南的“卜侬”、“仲家”汇聚一起,经过长期发展,形成黔西南州人熟最多的少数民族。因此,安龙、贞丰、册亨等县土官,我多定为布依族。(田玉隆等著《贵州土司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76、287-288页)
▲天启二年(1622年),安邦彦、奢崇明反明。
二月,贵州水西土官奢崇明、安邦彦率领川南、黔西、滇东北等地彝族先民各部,联合黔中地区的宋氏土官反明。根据《明史》卷249《张橒传》记载,安邦彦等叛军统领“罗鬼、苗、仲数万,东渡陆广河,直趋贵阳”。先后占毕节,破安顺、平坝、龙里,围攻贵阳十月余。有关贵阳被围困情形,《明史.贵州土司》写到:“外援既绝,功益急,城中粮尽,人相食”。贵阳城通常住户10万,被围困300天,仅仅留存1000多人。这次反叛坚持了将近10年,明王朝调集周边邻省官军数万镇压,直至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才大致平定。根据《明熹宗实录》卷29记载,其间,广西巡抚何士晋奉朝廷之命,派遣泗城土官岑云汉、田州土官岑懋仁等率领土兵(壮族先民)进军贵州助剿。广西岑氏在明代多次受命“助剿”贵州土民反叛,与其他镇压反叛的官军不同,岑氏土官往往乘机侵占地盘,移民填北,于是有不广西籍土兵留居贵州,成为今贵州黔南与黔西南布依族的重要来源。但往次“助剿”多是进入红水河北岸的罗甸及其北盘江流域的望谟、册亨、安龙、兴义、贞丰、镇宁、关岭一带,惟本次“助剿”远达贵州中部的贵阳附近。本次岑氏官兵进军贵州中部参与平叛结束后,有一些士卒留居黔南腹地。今雅水镇为岑氏最为集中的地方,很可能为这个时候迁徙而来。此后,再也没有泗城岑氏入黔“助剿”事件发生,贵州布依族定居格局于明末清初就已经大体定型。
▲
清代(公元1644-1911)
根据南粤孤客贝侬提供的资料,结合我家谱入黔的时间,估计就跟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安邦彦、奢崇明反明”这个事件有关。老人说当时到贵州对土地也是插标为记。
我们是伍氏家谱,不知道广西那边有这个姓吗?广西这个姓的主要居住在广西什么地方?贵州布依族姓伍的到不少,但族谱都是“江西说”。
另外根据这段史料,反叛者也有布依族人,征服者来自广西,也是同族人,所以也难以分辨。
不过也可以这么说,如果广西那边没有我村这个姓,也可以推断我们是属于反叛者的一方,以前就一直居住在贵州,只不过在附近100公里之内迁移,借历史事件调北征南编造家谱而已。所以,很难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内容很详实,赞一个。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