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于古滇部落博客:http://blog.sina.com.cn/gudianbuluo
一个与水为伴的部落,他们傍水而居、依“那”(稻田)而作、靠树护村……那里生活的每个细节有太多不解的密码
飘落在滇东边缘的黑尔文化
特约记者 田昌维 图/文
黑尔,一个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正如一叶浮萍飘落在曲靖、文山、红河三市州交界的南盘江岸,如果没人提起,谁也不会想到,那里聚居着一群来自于远古的部落——古越人的后裔。千百年来,他们一直自称“布越”(壮语“越人”意思),从来没有间断过。古越人,一支繁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庞大族系,几千年来,由于战争、灾荒等诸多原因,他们不断南迁西移,在迁徙过程中,一部分融入民族融合的大海洋,一部分继续南移西迁到桂、黔、滇甚至于到达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形成了壮、布依、傣、岱、泰、侬、佬、普、掸等二十多个称谓不同的壮侗语系民族,黑尔部落如同民族迁移大浪中的一小朵浪花,漂泊到滇东师宗的大山深处。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有着特殊经历的黑尔部落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尔文化。
“那”——稻作民族的文化符号
“那”是黑尔壮语“稻田”的意思。壮族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早在大约8000多年前,古越人发源地之一河姆渡人就已经种水稻、住杆栏(吊脚楼)。黑尔部落居住的黑尔槽溪流纵横,阡陌相通,良田万亩,以盛产水稻为主,他们以“那”的形状、位置、性质、归属来命名村落、地名。黑尔槽的14个村落中,以“那”命名的村落就有7个,然而以“那”来命名地点更是多达100余处。黑耳人据“那”而作、凭“那”而居、赖“那”而食、靠“那”而穿、依“那”而乐,哪里有“那”,他们哪里安家扎寨。河床低了,部落先民们河里打桩扎坝建水车、开凿沟渠引水灌农田; 面对布满密林、芦苇的大山,先民们披霜露、斩荆棘,开垦出层层梯田。作为农耕民族,在原始自然农业条件下,部落先民们通过观天看物来安排农作,“榕树发芽好撒秧”“青蛙叫雨水到”等此类口诀,先民们背得滚跨烂熟。改土归流后,特别到了明末清初,随着汉族的大量迁入滇东,黑尔部落开始接受汉文化,部分黑尔人逐步改取汉姓,应用“天干地支”来观气象、识季节,来进行安排农业耕作。距今,黑尔还流传着许多与稻作文化相关的风俗,过节先喂狗,说是狗给人类带来谷种,六月包粽子喂牛,说是牛对稻作农业贡献最大;正月“祭田坝”、六月“叫谷魂”,七月“吃新米”,祈求神灵保佑稻谷免遭病虫灾害、颗粒饱满、庆祝丰收。
“竜”——原始古朴的自然崇拜
“竜”是黑尔壮语“森林”的意思。在自然经济时代,面对着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人类显得更加渺小与脆弱。黑尔部落先民们也不例外,在历经了无数个疾病、瘟疫、自然灾害等洗礼后,面对着庄稼一次次绝收、房屋一间间倒塌、瘟疫夺去一条条人命时,他们将免除疾病、瘟疫、自然灾害的希望寄托于“树神”,深信只有“竜”才能保家护寨。如今,黑尔还保留着祭“竜”的远古习俗,他们以村或大家族为单位,划山养树,认树为“神”,把太阳神、布洛陀神、始祖神、冰雹神等都封在古树林木上,正月十五,辞旧迎新,为保人丁兴旺、禽畜满圈祭树神;三月三,正值插秧时节,为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山神;平时出门遇事求平安祭布洛陀神树保佑……虽然时光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现代的黑尔人生了病自然就会打针吃药,种植水稻用上化肥农药,出行收看中央台天气预报,他们的生活处处在享受着现代人的文明成果,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把消灾消难的希望寄托于山神树林,但是黑耳人对“竜”崇拜和敬畏依然没有改变,一直视树林为保家镇寨之宝,尤其对房前屋后的大树更是爱护有加。对于山神里的树林管理,族人都会自觉去遵守,任其树木枯荣与腐朽,也不会有人去动它。这种祭祀树林的虔诚以及保护树林的认真程度,实为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造就了黑尔人爱护树林、保护生态的行为习惯。时至2009年12月7日,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各国正为如何遏制气候变暖问题上争论不休时,其实黑尔人早已把爱护树林、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贯彻了几千年。
“宁”——敲响部落古今情怀
黑尔人称“铜鼓”为“宁”。铜鼓是我国南方古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之瑰宝,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黑尔人继承古越人遗风,青铜冶炼技术发达,虽然制作铜鼓的秘籍已经失传,但是黑尔人制作刀具等冶炼技术依然延传至今。黑尔人把铜鼓作为族人的传家宝,十分敬奉,并视其如神,平时不准随便乱敲,必须珍藏在家供奉,祈求它驱除邪恶,保佑人口平安、六畜兴旺。在古代,铜鼓并不是家家都有的资产,在黑尔人的心目中它是代表权力和地位,具有发号施令的作用,一般都是存放在栏光(族长家)和各支长房。即便遇到逢年过节和特殊日子,也要先用酒、肉祭献,把铜鼓“请”出来方可击其,“锵锵,呜…锵锵,呜…呜午吾…”铜鼓发出的声音动听悦耳,在整个河谷中荡漾。黑尔铜鼓虽受文革时期“破三旧”、“大炼钢铁”的洗劫,但至今仍然存有铜鼓6面,尤其以雨龙村李奉回家置存的雄雌鼓最为精致,历史最久远。鼓面有4只立体青蛙、太阳纹、翔鹭纹等,鼓壁有4耳、羽人、赛龙舟、羽人手巾舞蹈、犀牛等造型图案。如今,铜鼓在黑尔人心目中已经失去了发号施令的战鼓功能,但千百年来,所伴随着它的许多传说,依然披上神秘的面纱,备受黑尔人敬仰。
“新”——节庆文化异彩纷呈
“新”是黑尔壮语“节日”的意思。黑尔部落节庆文化丰富多彩,异彩纷呈,她串联了黑尔部落的历史与现在,构筑了整个黑尔文化的框架体系。从黑尔人过节中的每个生活细节、举行的仪式以及相关的口头传说,可以从中解开一个个黑尔文化的密码。黑尔人崇尚大自然、崇尚生命,他们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节庆安排,他们正月初一祭铜鼓、招牛魂、挑新水;正月第一个亥日祭田坝、祭农具,预计开春可耙田;正月十五冲糍粑、祭天神;正月三十过小年;三月要插秧,当月第一个巳日祭山神,预祝来年风调雨顺谷满仓;四月底,秧插完,农忙过,最后那天父亲节(男人节);五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杀鸡宰羊染花饭;六月份,稻抽穗,第一个亥日母亲节(妇女节);七月份,收新米,过“吃新节”;八月十五,谷收完,冲着糍粑庆丰年。节日期间,黑尔村村寨寨庆祝活动丰富多彩,他们击铜鼓、跳碗舞;小丫(小姑娘)小抱(小伙子)成群结队,相约述情长;家家户户冲糍粑、染花饭、油炸糯米粑、包粽子等,糯食文化特色鲜明。
[新闻链接]师宗县龙庆彝族壮族乡黑尔壮族村委会位于曲靖、文山、红河三市州交界处,辖属14村民小组,人口4000余人,是纯壮族的村委会,民风淳朴,历史文化悠久。黑尔俗称黑尔槽,槽中良田万亩、溪河丛横、瀑布连台、梯田垒垒。土特产以黑尔糯米、糍粑、民族刺绣等闻名县内外。
2010年8月27日《珠江晚刊》人文地理刊载,与原文略有变动。链接地址:http://epaper.qjrb.cn/html/2010-08/27/node_13.htm
给《云南画报》提供参考的设计版面
我们称铜鼓为“盐”。
nyenz [方]gyongdoengz;nyienz 铜鼓
明显不对。云南壮族学者喜欢用“竜”来表示 ndoeng,壮语里“森林”、“树林”之意。
明显不对。云南壮族学者喜欢用“竜”来表示 ndoeng,壮语里“森林”、“树林”之意。
这个不是汉字吗?是不是方块字?我用拼音打不出来啊?!
百度的说法:
竜l髇g
竜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立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五笔86:UJNB 五笔98:UJNB 仓颉:YTWU
笔顺编号:4143125115 四角号码:00716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ADC
基本字义
1.
古同“龙”。
不是沙人吗?看衣服有点象
想不到云南还有这么一个独特的壮族群落,有机会一定去走一走看一看。
百度的说法:
竜l髇g
竜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立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五笔86:UJNB 五笔98:UJNB 仓颉:YTWU
笔顺编号:4143125115 四角号码:00716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ADC
基本字义
1.
古同“龙”。
这个字的拼音怎么打?
百度的说法:
竜l髇g
竜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立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五笔86:UJNB 五笔98:UJNB 仓颉:YTWU
笔顺编号:4143125115 四角号码:00716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ADC
基本字义
1.
古同“龙”。
这个字的拼音怎么打?
long,翻多几页就见了
这个字的拼音怎么打?
long,翻多几页就见了
竜,,,用"全拼"终于打到了,,,
"标准"好象不行,,怪了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