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岷江话是「古巴蜀语遗存」? [打印本页]

作者: 使君子    时间: 2010-8-14 18:41
标题: 岷江话是「古巴蜀语遗存」?

-


http://zh.wikipedia.org/zh-cn/%E5%B2%B7%E6%B1%9F%E5%B0%8F%E7%89%87




岷江话,又称为岷江小片,是巴蜀官话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蜀盆地西南部岷江流域及长江两岸,同时在盆地中部分布有一个由西充盐亭射洪三县组成的方言岛。岷江话的主要特征是入声保留(喉塞音韵尾),独立成调,拥有一套仅用于入声字的紧元音韵母卷舌声母仅出现于入声字,这些特点并不符合「入声归阳平」「无卷舌声母」这些《语言地图集》中划定西南官话的标准。在《语言地图集》中,部分学者因其除入声外的声调调值与成渝片相近而仍将其划入西南官话。但也有学者认为,岷江小片是由古巴蜀语发展而成,与主要源自两湖移民的西南官话是不同的起源。


巴蜀地区在「湖广填四川」大移文混动中,人口构成发生巨变。在明代,元之前流行于巴蜀地区的巴蜀语自蜀盆地东北部开始,向盆地西南部(今岷江话流行区域)逐步萎缩,并且与移民带来的语言相互影响,现今巴蜀官话,包括受移民语言影响相对较小的岷江小片和影响巨大的成渝片都在这种背景下开始逐步形成。今岷江话分布地区,特别是核心的乐山一带,受战乱影响十分轻微,巴蜀土著居民存留较多,因而语言受「湖广填四川」带来的移民语言影响较少。以乐山西郊苏稽话为例,其拥有宋代巴蜀语「歌豪通押」、「鱼豪通押」、「家麻与皆来通押」、「『关』、『上』押家麻」等众多特征,可能是中古巴蜀语在现代的孑遗。


由于这种特殊的形成背景,从岷江小片核心区的乐山郊区苏稽话,到乐山话,到岷江小片边缘区成都郊区新津话,再到成渝片的成都话,语音中的巴蜀语成分逐渐减少,官话成分逐渐增多。以非入声韵为例,我们可以观察到一条较为完整的语音偏移轨迹,部分例字如下表所示。









岷江话的调类总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类,保留有入声韵尾,全部为喉塞音[-ʔ]。岷江话除入声外,其余调值与成渝片高度一致,阴平一般为高平或半高平(55或44),阳平一般为低降(21或31),上声一般为高降或全降(53或51),去声一般为低升、中升或降升(13、24或213)。而岷江话的入声调值一般为中平、高平或半高平(33、55或44)。部分岷江方言代表点的音调调值如下表所示。









岷江话内部声母有两种情况,大多数县市拥有与成都话相同的21个声母,另有都江堰彭州郫县新都什邡西充等6个县市区拥有25个声母,较成都话多出[tʂ](dh)、[tʂʰ](ch)、[ʂ](sh)、[ʐ](zh)四个卷舌声母,但这四个卷舌声母只能与入声韵母[ə](西充为[ɿ])相拼,因而只能用在入声字当中。


岷江话的韵母与以成渝片为代表的其它西南官话拥有很大差异。首先,其拥有一套独立的仅用于入声的紧元音韵母来取代入声塞音韵尾,即便是部分喉塞音消失的岷江话也可以利用主要元音的松紧对立来区分入声与舒声字。岷江话的入声韵母包括[iæ]、[uæ]、[ʊ]、[ɘ]、[ɐ]、[iɐ]、[uɐ]、[c]、[yʊ]、[yɵ]等,这些韵母有紧喉作用,在发音时喉头肌肉和口腔肌肉紧张,从而使整个音节表现出一种粗硬紧促的状态。其次,岷江话中舒声韵母的归派也与成渝片拥有极其大的差异,有元音高化、咸山摄鼻音脱落等现象,尤以乐山西郊苏稽安谷冠英一带为最。


与其它巴蜀方言不同,岷江话的生存环境并非仅仅因为推广普通话的原因而面临危机,其一直以来也受到相对强势的成渝片的强烈冲击,从而流行区域不断萎缩。成都郊区话,据中央研究院《巴蜀方言调查报告》,其入声直到1940年代都还未完全消失。岷江话的使用者在对外交流时往往都会将语音尽量向成渝片特别是成都市区话重庆市区话等中心城市方言靠拢,因而内部语音越是靠近成渝两地,受成渝片影响越是严重,自身语音特色保留越少。在成都近郊的温江新都郫县双流等地,岷江话已经有消失的危险。同时,近年来的「推广普通话」政策也对岷江话产生了巨大影响,部分语音亦开始向普通话靠拢。






http://zh.wikipedia.org/zh-cn/%E5%B7%B4%E8%9C%80%E8%AF%AD


巴蜀语形成于西汉时期,由华语跟巴蜀土著的古蜀语古巴语融合而成,最初被称为「梁益方言」,与秦晋方言较为相近。由于蜀盆地较为封闭内向的自然条件,至宋代巴蜀地区便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语言区,与巴蜀地区以外的语言较难沟通。范成大旅居蜀地时在《石湖诗集》卷十七《丙申元日安福寺礼塔》诗注中有如下记载:「蜀人乡音极难解,其为京洛音,辄谓之『虏语』。或是僭伪时以中国自居,循习至今不改也,既又讳之,改作『鲁语』。」从中可以看出巴蜀与中原语音完全两异。有学者通过对包括苏轼苏辙苏洵在内的宋代巴蜀文人的诗词用韵进行分析后,得出了宋代巴蜀语家麻与皆来通押、「关、上」押家麻、「亩」押东钟、阳声韵不同韵尾通押、阳声韵寒先部的「言」字读人真文部、药铎部的「祈」读与屋烛部的「秃」相同、有合口化倾向等音韵特征。还有学者指出,巴蜀语跟闽语有相似的形成过程


巴蜀语拥有大量特有词汇,如「百丈」(牵船绳)、「溉」(江边道路)、「块」(坟墓)、「秃」(砍)等,其中部分仍然存留于今天的巴蜀官话中。将文献中记录的上古、中古时期巴蜀语特有词在现今巴蜀官话中的存留情况进行统计,可以看出上古文献中收录的巴蜀语特有词汇约有一成保留于今巴蜀官话中,同时中古文献中收录的巴蜀语特有词汇则有较为可观的三成得到保留,包括「坝」(平地)、 「偏涷雨」(夏日暴雨)、「腊子鱼」(鲟鱼)在内的众多词汇仍在现今巴蜀官话中使用。



作者: 使君子    时间: 2010-8-14 18:42
表格无法正常显示,看这里:

http://bbs.cantonese.asia/viewthread.php?action=printable&tid=26124

作者: 土著虎尾    时间: 2010-8-23 17:23

巴蜀语成分逐渐减少,官话成分逐渐增多。

说明已经变了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