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链接 http://www.rauz.net.cn/bbs/dispbbs_22_197563_37695_skin0_1_2.html
看视频听写的样稿,有些词听不清,附加播放时间标签,不清楚讲课的是哪位学者。
http://www.tudou.com/v/wl0wyhgJOVo/v.swf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l0wyhgJOVo/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选择武鸣做标准音点?
创制一套文字,必须要考虑的是词汇、语音问题,这个规范问题不解决好,会导致很多不良的影响,选择得好了,有很多问题可以轻松的得到解决,因为我们的壮语分有南北两大方言。专家和学者,还有壮族的领导们曾经费了好大的?(00:38)功夫来考虑这个问题。
南北方言主要差异在于南部方言有一套送气音,北部方言有一个独立的“a”音位,也就是 林? 燃?【谐音】(00:53)的声母,南北方言她的这个 “a”的对应不一样,北部方言的这个“a”它都是一整套的对应,它到那都是这一套,你比方说有些地方的银?燃?(01:13),有的地方或者银?(升调)燃?(升调)(01:18),所以到了南边,她就分成了T、N、L(拼音),分成好几个那个不同的音。
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时与会讨论,有的人认为是做两套文字;做两套文字呢,对北部方言来说有很大的好处,很容易规范,很容易统一;但是对南部方言而言,她就不那么好说了,南部有三个地区,你用哪一个来做文字方案?她两边另外的那个方言区要学这一个,她的难度并不亚于学北边这一套。
所以,当时的领导人考虑这个北部方言土语之间可以通话,这是有利的一面,而南部方言的各个土语之间,她本身还不能直接通话,所以你制造一套文字方案有利整个民族的团结,有利于这个工作的展开;所以从全局来考虑问题,还有从文字经济的那个原则来考虑问题,最后领导人拍板,只做一套文字方案。
这样南部方言区学习(标准)壮文就比较困难一些,但从纵览全局的角度来权衡利弊,做一套文字方案是最佳的选择,这是最佳的选择。
决定做一套文字方案后,就面临一个问题,选择标准音点的着落?(03:10)。这个也大费周折,这个问题是按苏联专家的意见来决定的。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当时有一个专家叫格.谢尔久琴科(音),这个教授来华担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学院的顾问,他还带来了一个研究生叫瓦廖沙,这个瓦廖沙是莫斯科大学东方语言系的一个研究生。我觉得(瓦廖沙)好像年纪并不大,据说走的时候才28岁。
他们认为,创立文字要以某个方言来做基础(04:03)而不选择一个点来做基础。标准音点要选择文化条件高,政治条件好,经济条件还有交通条件相对比较发达比较理想的地方。
后来人们都误传,认为苏联专家来帮我们来制造这个壮文,就从这一点发生误会!
其实,苏联专家来帮助的,只是一个?(04:39)怎么选择基本音点的选择???(04:43)仅仅在上面一个文件?,其实他们起的作用都是比较少,真正建议选择武鸣来做标准音点的是--后来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均如先生,梁敏先生的夫人,我们壮族的媳妇。
张均如先生认为,武鸣的地位,是从她靠近这个南宁,是南北两大方言的交接之首?(05:22),是北部方言的最南端,而且与南部方言有很多相似的音素,就像个小孩,又像爸又像妈。按照她这个意见,国内的专家学者和领导们反复研究,最终敲定了以武鸣为标准音点。
因为武鸣是壮族地方经济?(05:51)比较发达的地方,最靠近南宁市,相当方便,更为重要的是武鸣的音系比较简单。
你们如果把那个壮语音系的?原样来翻译?(06:05),就会发觉武鸣的这个音系是比较简单,简单了就比较容易学;再一个,武鸣不像柳江土语有那么多的唇外音,也不像红水河土语区那么多的清辅音?(06:25),不少词汇她直接就和南部方言一致;所以选择武鸣为标准音点可以兼顾南北两大方言,再三权衡之下,领导们就选择了武鸣。
1950年?(06:45),南部方言区壮族人口是三百万,而这个北部方言是六百万,按照从众的原则,所以北部方言就被当作基础方言。这就是当时的情况。
北部方言被选作基础方言之后,武鸣被定做是标准音点之后,就选择了武鸣县城旁边的双桥城厢(城乡)一带的壮语音作为标准音。当然,专家并不按照双桥一带的那个语音来全盘当作这个壮文的语音,他们不是?(07:34)全部照搬武鸣壮语那个语音的?位(07:37)。
当时复杂的时候,壮语这个复杂工作都选了六个代表点,一个是武鸣,一个是来宾,一个是田阳,一个是邕宁,还有那个龙州、宜山(宜州);另外还选了靖西、崇左、凌云、乐业,当时合称凌乐,还有河池四个作为附(副)点。
这六个代表点,四个附点,就从里头选一致的词作为推荐词,六个代表点都一致的词就作为大家公用的词汇,另外有一些词是南北互有交叉,当时(08:34)是那么选的,凡北部方言四个点都一致的词也推荐使用,南部两个代表点一致跟另外任何一个附点相同的词也推荐使用,两个北部点和一个南部点一致的那就也要推荐使用,这样子词汇的选择上就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所以不知道这些缘由的人,以为学壮文就是学武鸣话,那是一种误解。
其实壮文是一种相当科学的文字。不论哪个方言区的壮族人,只要你用心,只要你用心,认真的学上三个月,壮文绝对不比汉文难学,她比英语更好学,假如不信,你们可以用三个月试试!
武鸣壮话为北部壮语之标准音也,非我等南部壮语之标准音!
南部壮语标准音当以龙州、德靖土语为准!是为实事求是。
有分歧就有讨论,是边推行边改革,还是先改革后推行,这个讨论都是应该的,只有讨论才能取得共识,搁置争议。
壮语各个方言区的词汇都是民族的财富,保护方言和推行标准壮文也并不相悖,就像粤语和普通话之争一样,但标准壮文的推行和普及程度远远不能与普通话相比,民间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也不如粤语区那般团结抗争。
所以目前的重点应该是,着重于在各个方言区加大宣传,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尤其是已经丧失了民族意识或不能用民族语言交流的个体、群体。这个才是最紧要的,只有意识到才能去行动,去推动教育和改革!无论用壮文方案还是方言区的语音方案都可以,只要能唤起重视民族文化的意识,都是好事情。
砖家当然有砖家的说法!!
咱心里明白就行!!!别理会那些砖家!!
想要做到保护聊语言和文化,壮文 布依文的推广很重要
但要挽救这个局面只有广西整个区和全国各个僚人聚集区各自的僚语卫星电视台能快点确立。
僚人才不能忘记自己的母语,这将才真正地有利于僚语言文化的发展
楼上的比侬说得太极端了
这也是会伤害到所有贝侬的
武鸣腔作为北部壮语的标准音,其“优点”那位砖家说过了,在此我提一下其不足之处。所谓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看问题。
其最大之不足之处就是缺少ptkj这四个声母,这四个声母在绝大多数语言当中都会有的。然而现代壮语有太多的借词。这样就使得武鸣壮语在处理外来词汇时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了,因为声母不足!
比如借于桂柳话的ptkj声母时,一般处理为bdgc声母。本来bdgc在固有词当中就已经很普遍,加上借词后,bdgc声母负担就很重,到处都是以这四个声母开头,让人听起来很腻烦。如:老是把桂柳话的“ji ci”(支持)念成“ci ci”;把“tong dao”(通道)念成“dong dao”(东道),难道“通道”和“东道”是一样的吗??还有,把桂柳话的“kang fu”(康复)念成“gang fu”(缸复)等等。几乎每几句话就有这种现象。到底是故意这样念还是懒音形成,在下也不得而知。既然是借自桂柳话的词就应按桂柳话的读法,而不要另搞一套。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