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PP 真实!震撼!一个千人红瑶寨子的变迁 [打印本页]

作者: pcy109    时间: 2010-6-25 17:31
标题: PP 真实!震撼!一个千人红瑶寨子的变迁

2001年,本报记者艰难跋涉走进这个红瑶寨子,通过深入采访到写下长篇报道《走进白云山上的红瑶寨子》,真实反映了当年红瑶同胞贫穷的生活以及浓郁奇特的民族风情,该文获得广西报纸副刊年度好作品二等奖。时隔9年之后,今年51516日,记者再次走进这个红瑶寨子作回访,见证了——          
    

一个千人红瑶寨子的变迁
     

    

本报记者  
   

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乡红邓屯,是一个有1901008人却少为人知的红瑶寨子。
   

红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又是瑶族里最落后的一个群体。2001年,记者采访这个寨子时发现:尽管同属瑶族,但红瑶与别的瑶族在语言、习俗等方面完全不同,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更是全面落后:当年全寨人口近千人,却没有一个人外出务工,没有一个女子嫁给外族人,没有一家人有电视机,更没有手机、摩托车、电冰箱、电脑……2001年全寨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
   

这次记者再度采访红邓瑶寨,心里担忧的是:红瑶同胞这些年来过得还好吗?
   

瑶寨的路已经“小变”
    

红邓瑶寨,位于海拔近千米的崇山峻岭之上。
   

从大浪乡政府到红邓约30公里,须先驱车到大浪塘村停下,这里距离仍未通车的瑶寨最近。
   

下车后被一条大河拦住去路,这里原本只是一条小溪,因下游建麻石电站形成宽约200多米的水面,须乘小舟或走铁索桥渡过对岸。也因此,造成大浪乡尚有4个少数民族村委未通公路,共12000多群众生产生活极不便利。
   

到了对岸,脚下是一条新开不久、通往红邓瑶寨约20公里的“公路”:沿着山坡、山崖边延伸向远山,最窄处不足2米多、最宽处约3米,汽车、拖拉机无法通行,摩托车则需要“勇敢”的车手才敢上路。
   

2001年初次采访红邓,记者步行4小时才攀爬到寨子。这次再度回访,记者改为“大胆”搭乘摩的。摩的司机是经过挑选的“老司机”,记者搭在后座尽管胆战心惊,却没见他车头歪过一下。当然,哪怕就歪那么一下,采访就可能“夭折”。记者算了时间,仅用40分钟即到寨口。前来迎接记者的村主任陈忠桥见面就说:“现在出行方便多了,摩托车开得快半个小时到大浪塘。”
   

听陈忠桥介绍得知,这条“公路”是寨里人自筹资金14万元,加上上级资助10万元建成,可见红邓人迫切希望早日结束出门靠肩挑步行的历史。
   

然而,通往瑶寨的路,仅有这点“小变”还远远不够,甚至还是“危险的”。记者次日返程便遇到了“凶险”:摩的行至一悬崖边,因下过雨道路泥泞,车头突然飘忽拐向崖边,司机猛拐车头,摩托车像脱缰的野马被拽住马头,一头栽在“公路”靠山一侧,司机和记者被摩托车压倒在山墙上,记者左手臂挂彩见红,司机左脚踝严重受伤。
   

“没得事呢!摔不下山的!”司机一瘸一瘸地发动摩托还想继续前行,记者却再也没那个“勇敢”了。待闻讯赶来的陈忠桥见到记者“挂彩”后,他一面深表歉意一面请记者转达瑶寨人的呼吁:红邓的路仍期盼“大变”!
   

为何不将道路拓宽使农用车、汽车可通行?原来,问题出在上面提到建麻石电站后,库区将瑶寨与外界隔绝。除了红邓瑶寨,同时被隔断的还有苗族、汉族村屯共12000多人口。必须尽快架设一座桥梁,让各族村寨之路早日通达外界。不少关心红瑶及其他库区群众的部门和爱心人士已经大力呼吁,但架桥所需近900万经费至今仍无处落实。
   

红瑶风情产生“微变”
    

2001年记者采访红邓时发现,红瑶最让外人好奇之处在于:民族风情特别浓郁奇特,民族传统不改,世代从不与外族通婚。
   

    如今,红瑶在礼俗上依然不变:走进瑶寨,不论遇到大人或小孩,也不论你是熟人或陌生人,瑶寨人都会说:“来啦?进我家啊!”而你随便进哪家,都会受到打油茶的热情款待。
   

2001年,红邓人仍从未与外族通婚。如今,已经有20余位红瑶女子嫁给汉族或苗族小伙子。“不过,至今仍没有红瑶小伙子娶外族女子。”村主任陈忠桥说,这与红瑶人外出打工地点过于集中、交往面窄有关。
   

红瑶在服饰上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红瑶男女日常生活都穿本民族服装,如今男子只有在过大节时才穿,女子如今上身已穿“汉装”,唯有下身仍穿本民族世袭的“百褶裙”。
   

陈忠桥说,寨里老一辈担忧却无法改变的是,说不准过不了多久,红瑶女子就要改成一身“洋装”。到那时,只有等待寨子开发成旅游点后,为了吸引外人眼球,才故意套上道具服装。
   

红瑶生活发生“巨变”
    

15日下午,记者到达红邓后立刻走村串户进行走访,发现寨子里虽然建了不少新楼,但依然全部是木质吊脚楼。瑶族同胞家里有电、有水、有沼气灶等。当晚,记者入住村民陈清良家,发现他家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陈清良说,他家在寨里属于中上生活水平。
    

当晚,有16位村民应邀前来陈清良家共进晚餐。把酒言欢中,大家纷纷向记者描述9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当年寨里无人外出打工,如今中青年人几乎都外出;当年寨里没有摩托车,如今全寨有近200余辆;当年没有一户有电视机、碾米机,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了;当年瑶族汉子夜晚相邀喝酒,要寨头叫到寨尾,如今成年男子个个都有手机;当年瑶族同胞辛勤耕作一年下来仍吃不饱肚子,如今随着政府有关部门手把手教他们改种“杂优种苗”及引导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家里的粮食已经吃不完;当年寨里谁家攒有千儿八百块钱过年,就会笑得嘴巴歪了,如今外出打工者揣几万块钱回家过年已不稀奇……据陈忠桥介绍,去年红邓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2000元,比9年钱增加了4倍。
    

陈忠桥说,红邓瑶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全靠党和政府及爱心人士给予的特殊关怀和扶助:有史以来,红瑶恪守“女不读书”传统,是“春蕾计划”使红邓在2003年出了“红瑶第一个女大学生”;2008年经《广西民族报》社牵线搭桥,上级有关部门拨给13万元引水工程款,使红邓家家户户用上了甘甜且永远免费的自来水;政府帮助修建沼气池,使红瑶同胞不再大量砍伐森林当柴火; 9年前,红邓人仍不愿外出务工,是政府有关部门耐心引导他们才逐渐走出大山;2005年,香港环保助学团捐资42万元建成了崭新的红邓小学教学楼;今年,国家又投巨资修建防火水池,让瑶家人远离火灾风险……
    

记者此时插话说:在红邓唯独不见有电脑,网络在这里还是一片空白世界?
   

陈忠桥连连点头说:“红瑶的生活有点改变,但整体文化素质还是很低的。”接着,他代表大伙说出了一个共同的担忧:政府过去对红瑶实行特殊照顾政策,使红邓有了参军的、当干部的、读大学的人才,而今,考公务员实行“一刀切”,红邓等边远高寒山区少数民族寨子很难再有人能“当干部”了。因为,将世世代代文化落后的群体与发达的民族摆在同一起跑线上竞技,既是不公平的,也不能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特殊少数民族的照顾政策。
     原载《广西民族报.2010年6月25日第8版
    

白云深处有人家。蜿蜒而上的小道尽头,便是记者再次采访的红邓瑶寨
麻石水电站形成的库区把瑶寨通往山外的路拦断,过渡只有这座摇摇晃晃的铁索桥
3 摩托车手“大胆”行走在这样的“公路”上.JPG
前往红邓沿途风光优美,但摩托车不小心冲下沟去可不好玩
尽管通了摩托车路,但至今仍没一个红瑶女子会骑摩托
我在进寨子前留影
红瑶同胞十分热情好客,不论是熟人或陌生人进寨,都会热情地招呼你。图为一妇女从吊脚楼里伸出头来,招呼记者

[带孩子走路去赶街的红瑶妇女。

9 红瑶吊脚楼大多建在陡峭的山坡上。据说此楼已建有50年之久,可见瑶家建筑技艺之高超10 红瑶女子世代用自制的淘米水洗发,再用清泉洗净,这般天然养发护发的效果比高档洗发精更好
11 香港环保助学团捐资42万元修建的红邓小学,由香港中文大学师生设计,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同时,创造了新的建筑形体
小学教学楼副楼与寨子相映成趣13 红邓小学没有球场,没有运动设施,唯一的“体育设施”就是这几个木桩

14 丈夫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红瑶母女 父母外出打工,这是“留守在家”跟爷爷奶奶的儿子,已经忘记父母了。依然穿一身瑶装的老奶奶。

17 红瑶人不变的传统:外出远地做工,将饭筒挂在树上,不用看管无人乱动18 瑶寨山头长着野杨梅,随便摘,但味道有点酸
红瑶寨子里清溪绿水,但若想开发成漂流有点难,因为地势陡峭落差过大,危险。
20 瑶族老人出门做工,肩上少不了背一个鸟笼
壮年男子外出打工,妇女扛起家中的活路,这位妇女傍晚还在外面做工。
挑柴火回家的妇女。
23 试挑起红瑶妇女挑的柴担,走不了几步哦
24 放牛归来的老人
25 政府帮助建起沼气池,红邓家家用上了沼气
26 虽然有政府帮建的沼气设施,但红邓人偶尔还在火塘里烧柴,据说用柴火烧成的饭菜更香
27 红瑶同胞夜里盛情款待客人
29 2008年经楼主牵线搭桥,上级有关部门拨给13万元引水工程款,使红邓家家户户用上了甘甜而且永远免费的自来水

30 正在修建的巨大防火水池,使全部为木质建筑的瑶寨防火有了保障
31 由于摩托车只能开到寨底,所以运往寨顶用以修建防火水池的水泥只能靠人工扛。次日清晨,红瑶寨子被迷雾笼罩着。

[33 沉睡一夜的红瑶寨子在雄鸡的啼叫中又一次醒来

35 政府免费给红瑶人架设电缆,使红瑶人家夜里亮堂起来
[36 红瑶吊脚楼、背篓、竹筒

37 打工得到不少钱回来新建的吊脚楼38瑶山的会鸡飞上屋顶的
39粮仓几十年不倒

[42 别看栏里的猪挺脏,猪肉可是很土很好吃的
43 红瑶人随意放置在路边的柴火,从不担心被人偷走
红瑶吊脚楼
红瑶寨子梯田风光,天然的美丽。
绿树掩映中有一座庙,过去红邓人步行去赶街,到此小憩。9年前,记者第一次采访红邓途径此庙曾作小憩,当时见到了传说中的“飞蛇”——一种会飞起来咬人脖子的毒蛇。其实,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恐怖,只是一种大若小指,在树上飞跃且不触犯它,它决不主动攻击人。可惜,这次搭乘摩托不再在庙里停留。
44 返程当中,搭载记者翻车后,这位脚踝受伤的车手到沟里清洗伤口
45 深山里的天气转瞬就变。5月16日早上返程,刚搭上摩托车时还晴朗清爽,到半途却突降阵雨,使此行快乐之行以“落荒而逃”告终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7 9:54:18编辑过]

作者: 大溪連山    时间: 2010-6-25 20:59
没见过真正的闭塞
作者: 人生土长    时间: 2010-6-25 22:49
没有优惠政策了不能报怨政府不照顾。
作者: mcvince    时间: 2010-6-25 23:33
心理的感情很复杂了……
作者: pcy109    时间: 2010-6-26 15:00
红瑶是瑶族中的一个支系,但它又是瑶族里最贫困、最落后的一族。与我们壮族相比,红瑶的确落后很多,也在语言、风俗及传统方便又特色很多。
作者: 度莫    时间: 2010-6-26 15:54
很好的纪实pp.是贝侬原创的吗?
作者: 山级公路    时间: 2010-6-26 15: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cy109    时间: 2010-6-26 20:15

回5楼:是原创的!

    楼主为了采访这个红瑶寨子,回程时差点出事——搭乘的摩托车翻车,幸好是翻向山墙而不是翻往路外侧的悬崖!

    楼主左臂受伤“见红”了,可惜当时没想到拍张“挂彩”照留念。

    如今的“妓者”,大多等着别人安排好食宿,还要有车接送,稿件要有备好的通稿。像楼主这次“深入”的不多啦

  再发图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6 20:17:05编辑过]

作者: 粤西土著    时间: 2010-6-27 13:12

本月上旬,我也刚陪同领导去桂林出差,顺便去桂北海拔850米、猫儿山附近的塘洞村走了一遭,桂北山区独特的民居、淳朴好客的山民、良好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植被茂盛潺潺溪流一路相随)给人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我去的寨子是苗寨,楼主去的是瑶寨。不过,情形大体类同。只是去时山上的野杨梅还很青很酸,楼主去时居然已经红了。

但愿苗瑶同胞都能过上好日子。


作者: 土人香草    时间: 2010-6-27 20:18
楼主真了不起,能够深入到这么边远的山区为我们展示红瑶的情况.
作者: pcy109    时间: 2010-6-29 10:17
瑶寨浓雾弥漫的早晨
作者: pcy109    时间: 2010-6-29 10:21

红瑶寨子浓雾弥漫的早晨红瑶寨里可谓“地无三尺平”,瞧,全寨千人共用的芦笙坪,竟然只有这么丁点大。逢年过节,寨人蜂拥而聚吹芦笙,这巴掌大的地方能容下多少人?
绿树掩映的吊脚楼
瑶寨吊脚楼一栋贴近一栋,屋檐紧挨屋檐。

作者: 桂西布依    时间: 2010-6-29 20:19

这些建筑也许就是僚人祖先的文化遗产啊

外族学到后保存得比僚人还要完好

心痛啊


作者: AVaz    时间: 2010-6-30 21:25

很美的地方。关注。


作者: pcy109    时间: 2010-7-1 08:29

肥而不腻的白切肉
红瑶人的菜地,这里可没有人“偷菜”哟。
远山含黛
竹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 8:31:42编辑过]

作者: 度莫    时间: 2010-7-1 13:05

现在像楼主贝侬这样的“妓者”不多啊。

敬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 13:05:35编辑过]

作者: 好好瑟1001    时间: 2010-7-3 16: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山顶的小伙    时间: 2010-7-3 21:41

相当的原生态。


作者: pcy109    时间: 2010-7-7 17:37

的确是“相当的原生态”,但路不好走,“妓者”回程时候,搭摩托车挨翻车,手都受伤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7 17:43:40编辑过]

作者: 好好瑟1001    时间: 2010-7-7 17: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cy109    时间: 2010-7-11 15:05

第20楼“好瑟瑟1001”为啥“用户已被锁定”???


作者: 好好瑟1002    时间: 2010-7-13 22: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土著虎尾    时间: 2010-7-19 17:21
红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又是瑶族里最落后的一个群体。这句话过于武断,过于绝对化,不可信。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