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ZT我国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打印本页]

作者: luomaren    时间: 2004-2-24 20:12
标题: ZT我国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这个贴子最后由luomaren在 2004/02/24 08:13pm 编辑]

我国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2003年12月31日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范涛

  在日前举行的汉语拼音颁布45周年座谈会上,有关方面透露:新中国成立以来,利用汉语拼音,我国政府已经帮助12个少数民族创制出16种文字。

  语言文字工作者——那些现代“仓颉”们是如何帮助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呢?本报记  
者采访了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原副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均先生,请他介绍了这项在汉语使用地区鲜为人知的工程。

  1帮12个少数民族创制16种文字

  今年81岁高龄的王均先生,目前还担任着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之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语言文字调查,曾先后参与了帮助壮族、黎族、侗族创建文字的工作,是国内利用汉语拼音创制少数民族文字的专家。

  王均先生告诉记者,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最基本原则,而语言平等则是民族平等的重要体现,正如列宁所说:“谁不承认和不维护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不同一切民族压迫或不平等现象作斗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甚至也不是民主主义者,这是毫无疑义的。”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13条就规定:各少数民族均有其发展语言文字的自由。这条充分体现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定更是在以后被写入《宪法》。

  几十年来,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一直是“自愿自择,积极帮助”。这八个字的含义是,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要求,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创制或改革、改进文字的问题,对于国家帮助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少数民族群众有权决定是否使用。

  “自愿自择,积极帮助”的政策,得到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解放后,许多地域较广、人口较多、有一定民族自觉的少数民族向国家提出帮助本民族创建文字的要求。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一直使用汉语文字、满族在近代转用汉语文字以外,其他53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先后帮助壮族、布依族、彝族、苗族、哈尼族、傈僳族、纳西族、侗族、佤族、黎族、景颇族、土族12个民族创制了16种文字。其中,有一些少数民族根据地域不同创制了一种以上的文字。

  此外,我国政府还帮助维吾尔、哈萨克两个民族改革了文字系统,将原来的阿拉伯字母文字改为拉丁字母文字。帮助羌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

  彝族后来改用了本族固有文字,黎族因方言分歧放弃了黎文。维吾尔、哈萨克后又按照本民族意愿,改用原有文字。

  王均先生介绍,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的工作主要集中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而创制土族文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完成的。

  2新创文字都是表音文字

  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的事情,为什么会在纪念汉语拼音颁布的座谈会上被提及呢?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政府帮助少数民族所创制的文字都是表音文字,而在表达语音的形式上,全部采用了跟汉语拼音相同的拉丁字母。

  王均先生讲,目前全世界的文字系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表音文字,另一类是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即文字标示着这个语词的语言发音,比如英、法、德、日文。表音文字可以比较容易读出来,但文字所代表的意义需要通过语音转码才能知道。

  理解表意文字的过程则与表音文字相反,表意文字一眼就可以看出文字所代表的意义,但其读音却要通过意音的转码才能知道。

  举例来说,大部分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对于学习汉字的人来讲,当他看到汉字时,他可能看到“日”字知道是代表太阳、“月”是代表月亮,但从“日”、“月”的字形不一定能读得出正确发音。而学英文的人,虽然能够知道“sun”、“moon”怎么读,但却不一定知道这个单词的意思,只有通过进一步了解“sun”、“moon”的读音含义,才能知道这个字的意思。

  表音文字是建立在发音,也就是说话的基础上的,会表音文字的人面对一串表音文字,一结合平时说话,就会在头脑中反映出此串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因此,相对于表意文字,表音文字要简单一些,也更容易理解。所以在文字的发展过程中,表音文字逐渐成为人类流行采用的创建文字的方法。

  为少数民族新创文字之所以采用表音方法,也是基于表音文字简单易学的优点。

  3选用拉丁字母为新创文字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提出了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改革文字的任务。国家提出的原则是:新创和改革文字,需要另外用字母系统的,尽量使用跟汉语拼音相同的字母;与汉语相同的少数民族语音,尽量使用与汉语拼音相同的字母来表示;汉语里没有的语音,可以用两个汉语拼音字母或字母加符号来表示。

  汉语拼音所使用的字母,是拉丁字母,所以说,拉丁字母构成了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形式基础。由于英文也是使用拉丁字母,所以,可以用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来形容对新创少数民族文字的印象——看上去很像是英文,而与汉字似乎一点关系都没有。

  王均先生表示,国家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新创文字形式基础的原则是非常有远见的。一方面,拉丁字母笔画简单,构形清晰,便于书写,是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是国际上公用的文字符号,这使得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印刷等诸多方面无需再动用新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汉语拼音是汉语的表音文字,而少数民族文字又是利用汉语拼音生成的表音文字,所以学习过新创文字的少数民族群众,能够比较容易理解汉语拼音,学习汉语也更容易。现在,许多少数民族群众都是通过本民族文字和汉语进行双语教育,进一步学习汉字。

  王均说,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新创文字过程中,关于采用拉丁字母作基础,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往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有前苏联的语言文字专家来到中国充当顾问。这位专家以老大哥的姿态,在各方面“指点”新中国的语言文字工作者,不但包括汉语拼音方案,也涉及创建少数民族文字。当时该专家力主创制少数民族文字采用俄文字母,他说,俄文有30多个字母,比拉丁字母丰富,有新的语音可以新创字母,做到字母与语音一一对应。

  但中国语言文字工作者分析了整个国际利用字母的情况,以及汉语和中国少数民族语音的特点,认为没有必要使用俄文字母。

  汉语只有22个声母,35个韵母;而在少数民族语言中,有的方言声母、韵母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如,羌语的声母包括单纯的和复合的有90个,韵母包括单纯和复合的更多达244个,是汉语的好多倍。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语言千差万别,如果每个民族语言出现的新发音都要新创字母,那么全加起来,新创字母将是一个大数字。

  重要的是,汉语拼音的字母资源已经很丰富,进一步组合还可以表达很多新的语音,而且汉语拼音中的拉丁字母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熟悉,如果弃之不用,启用新的,不但浪费了原有资源,而且还会造成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沟通困难。虽然当时没有考虑到今天信息处理时的键盘问题,但打字机的应用问题已被考虑进创建少数民族文字的具体操作中。

  在到底应用哪种字母的问题上,据说前苏联政府还曾专门派遣一位高官来华,企图说服中国政府。结果,我国政府以拉丁字母为国际通用字母,有利于开展国际交往为由,拒绝了他们的“好意”。

  事实证明,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新创文字的基础,不但最大限度地延展了汉语拼音的功能,而且为少数民族群众共享文字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4新文字如何造出来?

  那么,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者是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新文字的呢?王均先生向记者详细讲解了整个过程。

  语言文字工作者首先要运用语言学的办法,深入到最基层,记录少数民族地区方言的发音,这是创制文字所做的第一项工作,被称为“田野调查”。

  1954年,在广西,王均与同事们一共走访了居住着壮族群众的50多个县、约60多个点,进行“田野调查”。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拿着写有几千个词的调查本让群众来念,把群众的读音详细记录下来。

  语言工作者对语音的识别力特别强,他们必须能够分辨、记录下这些语音,这是进行语言和方言调查的必要条件。他们不但能够分解出构成这个词句发音的音素,而且要能够分辨出音调的高低、元音的长短或松紧。

  比如说,同一个音素,由于发音部位的不同,发音部位用力程度的不同,所发出的语音是不一样的。同样是“a”这个音,从喉部通过口腔发出来的音和从口、鼻腔中发出来的就不一样;同样是“i”这个音,轻松地从喉部发出来和紧迫地从喉部发出来的也不一样。

  汉语发音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而很多少数民族方言的音调都会超过4个。比如壮族和傣族,光舒声就有6个声调,侗族更是多达9个。同时,这些少数民族语言还有2到6个入声调。

  这些发音上的细小变化,常人不易察觉,却逃不过语言工作者的耳朵。他们会用自己专业领域内的特殊符号——国际音标进行标注。

  如果是外人看到语音记录,肯定会不明其意。那是一些由国际音标加上诸如“”、“_”等符号和表示音高(声调)的阿拉伯数字,混合起来的记录方式。但对于语言工作者来讲,每个符号和数字都有着明确的语音含义。比如,“”是表示鼻音,“_”是表示紧音;人的声调分为5度,“21”是表示声调从2度“走”到1度,意为低降调;“45”是表示高升调……如果一个词的音标以及它周围的符号和数字很多,就表明这个读音很复杂。

  调查了各方言的语音后,语言工作者就要对所记录的素材进行分类归纳。

  王均先生回忆,当年,他是把每一个调查点上所记录的语词记在一张张小卡片上,每个词记一张卡片,然后分别按声母、韵母、声调的类别进行整理排列。回到驻地,大家再把一天内收集到的所有卡片集中到一处,分别归类,整理出调查点的语音系统和语法规则等。

  创制文字的第二步,就是为创制文字确定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点。

  所谓基础方言就是代表该民族多数人的方言区,好比北方话是汉语的基础方言一样。所谓标准音,就是能够为多数人所接受的语音,“点”就是操这种语音的地点,它比基础方言的区域小,比如北京话是汉语的标准音点。

  没有这个基准点,统一文字也就没有基础。因为在同一个少数民族中,由于居住地域方言分歧或受外民族语言影响不同,其内部语音也存在差异。比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在区内不同地方的壮族群众,南北方言的语音就不相同。

  王均他们1955年为壮族创制文字时,选择了壮语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标准音点选在自治区首府南宁市附近的武鸣。

  完成了前两项工作,第三步才是根据基础方言和标准音设计文字方案。通俗地讲,就是设计用什么字母表示什么语音,规定拼写规则。

  由于文字跟读音是统一的,所以整合过程不太复杂,一般来讲,一个字由声母和韵母或辅音和元音构成。有声调的语言,最后一个字母表示这个字读音声调的高低。

  比如,汉字里“饭”这个字,在壮族文字中为“haux”。“hau”表示这个字的读音,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发音近似于汉语的“号”音,“x”表示此字的壮语标准音是读中降调。

  5新创文字改变落后文化

  国家积极帮助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极大地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王均先生讲,文字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文字,就谈不上什么文化教育,一个民族就会停滞不前。当年语言文字工作者深入少数民族基层时,虽然已经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但许多少数民族还停留在比较原始落后的农业社会。有的少数民族群众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农业水平,生产力极为低下,如海南一部分黎族,还用牛踩田的方式,让牛把地踩松软了再放水插秧。这种生产方式至少落后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上千年。还有的少数民族采用结绳记事,或在木头上刻个符号来代表契约。

  自从拥有了自己的文字,少数民族群众可以接受文化教育了,可以通过知识来改变落后的面貌。通过自己的文字,少数民族群众与外界进行交流,提高了生产力水平,融入了祖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进程中。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办起了自己的出版社和报社、电台、电视台,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文章出处:北京日报
本网发布时间:2003-12-31 13:25:46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http://www.cass.net.cn/webnew/file/2003123111923.html


作者: zzhc    时间: 2004-2-25 09:29
“黎族因方言分歧放弃了黎文。....听说只推行了几年就被黎族拒绝了,壮族是否也应该向黎族学习呢?
作者: 壮族万岁    时间: 2004-2-25 10:41
下面引用由zzhc2004/02/25 09:29am 发表的内容:
“黎族因方言分歧放弃了黎文。....听说只推行了几年就被黎族拒绝了,壮族是否也应该向黎族学习呢?

壮族为什么要学不好的一面,不学好的一面呢?壮族学的应该普及本民族语文教育的朝鲜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壮族当然应该学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促进以壮语为主要语言的壮族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作者: zzhc    时间: 2004-2-25 15:21
朝鲜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方言上的分岐没壮族、黎族的差别大!
作者: 壮族万岁    时间: 2004-2-25 15:23
壮语方言的分歧远比汉语、苗语、瑶语、彝语方言差距小,藏族的两大方言之间根本不能通话,请问为什么上述民族为什么还要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
作者: 胡屠虫    时间: 2004-2-25 15:44
现在人民生活普遍还不好,有钱去给人民创造和推行新文字,不如拿来给人民发展经济。
藏族的文字嘛,人家用了几百年了,西藏许多人能人藏文不能认汉文,广西壮族正好相反。
黎族的做法是很明智和实用的,不拘泥于文字上的面子和义气之争,那笔用于推广黎族文字的教育经费省下来反而可以用来发展其他教育项目。
作者: 壮族万岁    时间: 2004-2-25 16:00
看看黎族的民族文化面临土崩瓦解的发展现状就知道他们明智不明智了。

人民生活普遍不好,更需要学习统一的民族文字来全面促进本民族经济的发展,创造和推行民族语文,正是有这个长远的考虑。


作者: Is-peiq    时间: 2004-2-25 17:16
頂樓這篇文章很有意思。其中關於前蘇聯影響的一段,我覺得特別有趣。事實上老拼音壯文中就有借用俄文字母。
作者: 闻多    时间: 2004-2-25 19:26
按照6楼的说法,干吗还用那钱去发展经济呢?不如发给大家拿去喝几餐更实在。
作者: aro    时间: 2004-2-25 21:39
民族文字是民族的最大财富之一,怎么能把发展民族文字的开支当作浪费呢?而且,连自己民族的文化都不重视,还有什么其他的教育项目值得投资呢?我倒认为投资在民族文化教育的资金是太少了。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04-2-26 21:52
像朝鲜语的方言就不见得差别不大吧?他们的文字还不是只有几百年的历史,还不是以汉城地方语音为基准靠一两个人搞出来的?不用怎么知道用不成呢?哪能随随便便就放弃属于自己民族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东西呢。
现在的壮文再不好,她也是人民币上的法定文字之一,别的民族文字想上去还不一定得呢!这难道不令族人深思吗?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