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方块壮字如何规范? [打印本页]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02-7-27 22:26
标题: 方块壮字如何规范?
壮语方言多,方块壮字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如何规范让大家都看得懂呢?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2-7-28 00:45
古壮字如果要成为壮族的真正法定文字,首先要进行统一规范化。这实在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红棉树手头上有几本关于古壮字的书籍,包括一本《古壮字字典》(90年代出版),已经初步将当时搜集到的几万个古壮字整理和进行标准字选择。但是我觉得很多字选择得都不科学,有的字也没有代表性,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没有将各个方言的同源字统一成一个字,仍旧保留了发音不同的方言字。
比如说,“吃”这个词,在北部壮语里的发音大部分是“gwn[kwn1]”,而南部壮语里的发音大部分是“gien[kin1]”,明显是一个同源字,按照同源则同字的道理,只能规范成一个字,但是那本古壮字字典却将两个字分开规范,我觉得这恰恰抹杀了方块字统一方言的功能。
还有,古壮字还有一个缺点,因为大部分方块壮字是形声字,也就是说大部分字都是形旁加声旁组成,增加了学习和书写的麻烦和认字的困难度。这方面红棉树认为应该参照日语音训读双轨制的办法,大胆直接采用必要的汉字来代替某些不必要的古壮字。
这个话题在红棉树正在编辑的《央语漫谈和现代僚语文规范刍议》一书里有详细的论述。希望到时候各位贝侬多加指教。
作者: 芒果树下 时间: 2002-7-28 10:48
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字来表示嘛,为什么非要一个有其独立的意思呢。汉语就是这样啊,北京话的“吃”和广东话的“食”,“喝”和“饮”,都是同一个意思。这是异形同义字!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2-7-28 12:23
拜托!你说的“食”和“吃”、“喝”和“饮”在汉语里只是意思有点相近,但绝对不是一个同源字。你没有理解同源字的意思。“食”在北京话里读shi[ζγ],在广州话里读[sik],但来源于同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所以只用一个“食”字。同理,“饮”在北京话里是yin,在广州话里是yam[jam],但因为是同源的,所以只采用了一个汉字“饮”,并非因为其音值不同而用两个不同的汉字表示。来源一样,但在不同方言里读音不同的字才叫做“同源字”,而并非两个汉字。而“吃”“喝”也一样,在普通话和广州话里都不一样,但都用了同一个字。
而“吃”与“食”、“喝”与“饮”,来源不一样,意思也不能完全重合,这种只能叫做同义或近意词。当然采用了不同的汉字。
吃,在北壮里的[kшn]和南壮里的[kin],都是来源于古代壮泰语的同一个词汇,所以应该采用同一个方块壮字来统一它,当然在不同方言里读音是可以不同的。而又比如说“游玩”,在北壮里是[liu],南壮的很多方言里是[lin],从音韵学原理来证明,这两个读音就不是同源的,所以当然要采用两个不同的字,[liu]和[lin]就象“吃”和“食”,不能用同一个字来表示,这样规范的话,方言词汇也可以互借,也丰富了壮语的词汇。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2-7-28 15:32
红棉树提到的“大部分方块壮字是形声字”的问题,确实值得重视,不过,若如日本那样夹用表意不表音的汉字,未来的壮文就会成为一种新的日式或韩式文字,是否可行?是否有必要?
曾有人提倡创制一种较为通用的壮语拼音方案,供壮语各方言区的人们学习、使用,这样可以暂时回避各方言区对“标准壮语”的不熟悉、不认同,逐渐培养属于全体壮族人甚至是全体“僚人”的共通语、标准语。我认为这个倡议很有价值,我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2-7-28 16:04
这些方案我也听说过,也有人还在想给汉语设计一种各种方言区都通用的拼音汉语,可是有必要么?拼音壮文在某种程度上是很方便的,因为输入电脑来说是占优势的。但是真要设计出一套各个方言土语都通用的拼音壮文来,拼音采用的字母是不是会多出很多?壮族人在心理上是接受方块字还是拼音文字?这些争论恐怕永远不会结束。不管怎么说,我只希望壮族真的有一天会实现全民族语文的统一和普及,即使是用我并不喜欢的拼音文。
作者: zzhc 时间: 2002-9-19 14:42
将精力空消耗在这些无用的方块壮字,倒不好学好英语。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2-9-19 15:23
[这个贴子最后由红棉树在 2002/09/20 00:42am 编辑]
这位贝侬的论调实在有些偏颇。不论从民族感情来说,还是从保护一种文化的角度来说,壮族人学习壮族的文字绝对是必要的。从对自己民族语言的情感和对待民族这个概念的态度来看,这位贝侬可算是典型的粤化壮人。作为站长,我是不应该出面去指责任何贝侬,但是,给贝侬一个提醒式的建议有时候是很必要的。这位贝侬是站在一个壮族散居区(广东西部)的壮族人的立场上去看待我们的民族,但是不要忘记,壮族人真正的聚居区是广西西部、云南东部,所以,站在你的立场上去评判这个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大族,最好要照顾到这整个民族的感情,而不应该一味地从广东人的优越感去对待自己的民族同胞。壮族文化真正的可贵之处,贝侬到底有多少理解?换句话说,对待文化的多元性的重要性,贝侬你是如何去理解的?我尊重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这些文化的载体(民族),之所以这样,我觉得自己民族文化更应该传承并屹立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里。我想,尊重自己的民族,才可以赢得别的民族的尊重,而珍惜壮民族的文化,而且要为维护这种文化的传承而努力,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有民族意识和责任感的壮族年轻人。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2-9-19 21:42
红棉树的以上说法,请zzhc贝侬不要太介意,论坛嘛,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地方,是可以而且应该容纳各种立场各种论调的。有道是,“真理不辩不明”,再有就是,“事实胜于雄辩”,有什么事实有什么道理各位贝侬尽可以摆出来,相信大家都还是有“兼听”的度量和辨别真伪能力的。过几天我可能到南宁一次,顺便买几本《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概论》,zzhc贝侬如果还需要,我愿寄给您一本。相信这本书能解答您的不少疑惑。
作者: zzhc 时间: 2002-9-26 18:03
沙南曼森贝侬:
首先谢谢您!由于我这几天太忙,所以没有上网,直到今天才看到您的邮件,不论有没有这本书,我都非常感激您。在国庆节期间,我可能到广州游玩,到时会到广州购书中心寻找这本书的。
作者: 浪人 时间: 2002-9-27 13:51
可我觉得拼音文字更好。
作者: aro 时间: 2003-12-17 20:14
我支持对于借用的汉字,可以直接书写汉字,因为汉字作为国语,全国都已经通用,当我们借用的时候,不妨直接书写汉字。如果采用我所说的笔画式字母文字体系,形成方块的字体,那么夹杂着汉字的时候,也就不会显得难看。当然,也可以采用本系统的文字来表达。这样就有点像日语的使用方法了,既可以用字母拼写借用汉字,也可以直接书写汉字,显得比较灵活。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3-12-17 21:02
[这个贴子最后由红棉树在 2003/12/17 09:05pm 编辑]
没想到这个帖子在隔了一年多之后才得以提出来讨论,看着自己一年多之前的口吻,似乎不是很象自己,没想到自己一年多过去了不论是文风还是对待事物的态度变了许多,呵呵。现在我认为,任何有益的想法,都可以试试,只要对僚语文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现在从我本人来说,是比较倾向于改良拉丁拼音壮文、拼音布依文,使之达到拼写规律统一化,进而达到拼写统一化。从现有应用工具和学习难度来看,拉丁拼音是有着其独特的优势的。
作者: icylake 时间: 2003-12-18 18:28
[这个贴子最后由icylake在 2003/12/19 02:51pm 编辑]
韓字(한;;;글;;;)是15世紀由學者按照'音韻學'的基礎上創製出來的. 在硏制之際, 學者men參照了'洪武正韻'在內的hen多韻書, 梵字, 八思巴文字的原理等諸方面的資料而制的, 如此政策性的創造的文字還保留生命力的例子, 可說是擧世罕見. 但文字的生命力bing非取結於該文字的科學性, 合理性與否, 而得力於民間語言空間里的需要, 卽使是不太科學, 不合里, 不合情的文字, 但一旦約定俗成就會保留其生命力. 日語的音訓系統就是典型的例子. 還有, 比較科學的八思巴文字不被廣大的蒙古言衆所接納, 而被回紇文字所取代的就是其反例.
韓字之所以能guo保持生命力也是歸功於民間社會里不斷的使用, 改良韓字的事實. 雖然正式的士大夫階層大部分使用漢文文言. 但尨大的民間小說, 戱曲, 說唱大部分用韓文紀錄, 加上婦女之間的書簡(韓國叫'內簡')也用韓字, 形成獨成一格, 富有精雅氣質的'內簡體文學'系統. 政府也不斷的將'朱子家禮', '農書', '小學', '童蒙啓蒙, 訓蒙書', '內訓'等等的敎化色彩濃厚的書籍飜成韓文推廣到民間里面去,
士大夫也賦漢詩之餘, 也作韓國特有的韻文'時調'而將之廣爲流傳, 在如此過程當中, 韓文逐漸擴大其社會基礎, 累積了尨大的文獻資料, 同時在社會里自然而然進行改良, 修改, 結果沿變成現在我men所看到的形態. 作爲外人, 不知是否冒昧, 但本人覺得, 文字的形態固然重要, 但在生活里, 擴大壯文的使用範圍更爲重要. 增加壯語刊物, 從壯民族本身起, 寫信, 對話的時候多用壯語, 壯文, 珍惜得來不易的現成壯文, 增加壯語, 壯文的市場的話, 壯文應該有發揚光大之日(當然, 從hen多文章上可見hen多貝農都爲了這mo一天而奮鬪, 令人佩服!)如有帖子當中, 有冒犯錯誤之處, 敬請指正!(- -) (_ _)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3-12-18 21:32
icylake贝侬是通过用韩文输入法一个一个汉字来输入的吧?辛苦你了。我同意你的观点,一种文字要保持住生命力,是离不开民间的自发使用的。笔画繁多、比汉字更不科学的古壮字能够保持住其生命力并在壮族民间不断流传使用,而比较科学的拼音壮文却只能够在书本上束之高阁的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一个有效的途径使得民间产生对拼音壮文的使用需求,拼音壮文永远无法普及开来。因此,我正在探求一条改良拼音壮文、使之适应各地方音,并通过有效途径让民间习得拼音壮文、最终自发产生对拼音壮文使用需求的道路。
作者: 想家的人 时间: 2004-1-16 07:09
下面引用由icylake在 2003/12/18 06:28pm 发表的内容:
....但本人覺得, 文字的形態固然重要, 但在生活里, 擴大壯文的使用範圍更爲重要. 增加壯語刊物, 從壯民族本身起, 寫信, 對話的時候多用壯語, 壯文, 珍惜得來不易的現成壯文, 增加壯語, 壯文的市場的話, 壯文應該有發揚光大之日.....
icylake说得真是很中肯,如果现有的都不利用好真的就太可惜了。如果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壮文使用平台,那就事半功倍得多了。
作者: 儒家弟子 时间: 2005-4-16 14:34
以下是引用想家的人在2004-1-16 7:09:52的发言:
如果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壮文使用平台,那就事半功倍得多了。
这可难说。当年政府在新疆推行拉丁化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新文字也下了不少工夫:在学校里教学,出版新文字的报刊,但最后还是放弃了(现在仅仅作为一种拉丁字母转写方案使用)
这里的关键在于:你们用壮文能表达多少东西?
作者: 山谷散人 时间: 2005-4-17 17:16
以下是引用儒家弟子在2005-4-16 14:34:09的发言:
这可难说。当年政府在新疆推行拉丁化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新文字也下了不少工夫:在学校里教学,出版新文字的报刊,但最后还是放弃了(现在仅仅作为一种拉丁字母转写方案使用)
这里的关键在于:你们用壮文能表达多少东西?
《布骆驼》是用壮文写的!
作者: 儒家弟子 时间: 2005-4-18 12:09
以下是引用沙南曼森在2002-7-28 15:32:09的发言:
红棉树提到的“大部分方块壮字是形声字”的问题,确实值得重视,不过,若如日本那样夹用表意不表音的汉字,未来的壮文就会成为一种新的日式或韩式文字,是否可行?是否有必要?
曾有人提倡创制一种较为通用的壮语拼音方案,供壮语各方言区的人们学习、使用,这样可以暂时回避各方言区对“标准壮语”的不熟悉、不认同,逐渐培养属于全体壮族人甚至是全体“僚人”的共通语、标准语。我认为这个倡议很有价值,我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日文使用汉字有两种办法,即“音读”和“训读”。所谓“音读”,指将汉字抽去表意功能,将它单纯地当作一种表音符号;所谓“讯读”,指直接利用汉字的含义来表示意思,读音另外规定。我认为,这两种办法都不适合壮文中借用汉字(如果要用的话)。壮文中使用汉字的比较理想的办法是“原样照搬”,就是在借用汉语词汇的同时,把相应的汉字词汇的书写形式也一并搬过来使用,实现文字和读音的统一。
至于“通用的拼音方案”,汉语中曾有人做过类似的试验,结论是:虽然从理论上可行,但这需要制定极为复杂的变读规则,学起来极为困难,因而缺少使用价值。
作者: vaiz 时间: 2007-2-11 13:08
以下是引用红棉树在2002-9-19 15:23:00的发言:
[这个贴子最后由红棉树在 2002/09/20 00:42am 编辑]
这位贝侬的论调实在有些偏颇。不论从民族感情来说,还是从保护一种文化的角度来说,壮族人学习壮族的文字绝对是必要的。从对自己民族语言的情感和对待民族这个概念的态度来看,这位贝侬可算是典型的粤化壮人。作为站长,我是不应该出面去指责任何贝侬,但是,给贝侬一个提醒式的建议有时候是很必要的。这位贝侬是站在一个壮族散居区(广东西部)的壮族人的立场上去看待我们的民族,但是不要忘记,壮族人真正的聚居区是广西西部、云南东部,所以,站在你的立场上去评判这个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大族,最好要照顾到这整个民族的感情,而不应该一味地从广东人的优越感去对待自己的民族同胞。壮族文化真正的可贵之处,贝侬到底有多少理解?换句话说,对待文化的多元性的重要性,贝侬你是如何去理解的?我尊重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这些文化的载体(民族),之所以这样,我觉得自己民族文化更应该传承并屹立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里。我想,尊重自己的民族,才可以赢得别的民族的尊重,而珍惜壮民族的文化,而且要为维护这种文化的传承而努力,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有民族意识和责任感的壮族年轻人。
可以看出,红棉树贝侬有生气的样子,呵呵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