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壮语的变化 [打印本页]

作者: 郁水啸翁    时间: 2003-8-23 13:42
标题: 壮语的变化
壮语跟其他语言一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壮语在词汇方面的变化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转变
   baeg (累+喘)--- baegcwz
   gaenj (牢固)--- gaenjcaenq
   saemq (重申)--- saemqdaemh
   sat (结束)--- satsoq    

二、民族词向汉语借词转变
   bat (盘子)--- buenz
   diuh (保留)--- louz
   gyaeng (关押)--- gven
   rok (漏斗)--- louhdouj    

三、旧借词向新借词转变
   ceuj (炒)--- cauj
   faenjbit (粉笔)--- faenjbiz
   ingjsiengq (照相)--- cauqsiengq
   oigyaq (衣架)--- ihgya

实际上,壮语中的汉语借词在不断增多,这是壮语进步的表现。如果没有这些借词,壮语的表达能力是难以想象的。壮语借词再多,只要符合壮语的借词规律,按照壮语音系进行改装,那壮语依然是壮语。但是,如果按照“新借词规范”,把 nungznez 说成 nungzyez,那么,壮语确实有发展成为汉语方言的可能。


作者: 红棉树    时间: 2003-8-24 00:36
对于老翁先生提出的第一点,我保留异议。壮语的单音节词汇是否有向双音节词汇转变的倾向,从本族语词汇上来看,我觉得还没有这个明显的倾向,至少上述的第一项的四个例词,在我的母语德保话里都只能是单音节词汇,不知道德保话是不是属于少数的例外。

壮语的汉语借词不断增多,我认为既不是进步,也不是退步,只能表明壮语的词汇系统正在转变当中。这是壮族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在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日益加强的今天,壮族缺少一个强有力的政令去推行她的标准语,所以必然会向强势的汉语去吸收现代词汇来适应这个社会。如果没有这些借词,壮语的表达能力是不是会难以想象,那已经是离开了壮族所处的社会现实去想象了。如果可以假设的话,我觉得壮语没有汉语借词的话也是完全可以表达它想表达的东西的,与壮语同源异流的泰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壮语从汉语直接借入了“电”和“水力发电”等词汇的时候,泰国人则用了本族语Faez Fax(天火)去表达“电”,用 Naemx doek ok faez fax(水落出天火)去表达“水力发电”,所以,如果缺乏汉语借词(这种情况只能假设没有汉族的强势地位)的话,壮语也还是会保持她的表达能力的,这种表达能力也许会是利用本族词汇去创造(假如壮族有自己的强大政权),或者是从汉语之外的另外一个民族的语言去借入大量借词而达到(假如壮族被另外一个民族统治),不过这一切只能是假设而已。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03-8-24 02:13
同意红棉树的意见。我的家乡话也没有“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转变”的明显倾向,我家乡话的单音节词带附加成分只是为了丰富表达,如表示程度不同、状态不同、感情色彩不同等等,并没有取代单音节词的趋向。

壮语像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一样,从汉语大量借入词汇,是地缘政治史、民族交往史的限性使然,历史不可以重来,所以才“难以想象”离开了汉语借词的情形。


作者: 郁水啸翁    时间: 2003-8-24 17:33
谢谢两位贝侬的回应。看了两个跟帖,发觉自己从头至尾使用“转变”一词可能引起了歧义,也许使用别的词可能就不会产生“取代”的印象。

其实,在我的家乡,大量的单音节词在使用中“衍生”出对应的双音节词,这两种词汇并没有互相取代的趋势,相反,它们因使用场合不同、修辞效果不同而造就了不同的言语风格。我认为,这是壮语进步的表现。由于这种进步,以口语为主的壮语就具备了发展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的基础。

事实还表明,由于壮语方言的分布广泛而复杂,因此,一个地方的语言现象跟另一个地方大有不同。如有的地方的单音节词已经衍生出双音节词,而别的地方还没有这种现象。所以,在使用“壮语”和“壮文”的时候,可能要冠以地名为宜,以免产生以局部代替全局的错觉。

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个办法,是查壮文字典,用“规范字”,但是,讲了一辈子壮话的人要写自己的语言,非查字典不可,这个程序,特别是导致这个程序的原因,确实太令人痛苦了。

过去日语借汉字,后来汉语也借日语词汇,如干部、写真等。再后来日语又大量借用英语词汇,如圆珠笔、电视等。有位语言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哪个语言是自给自足的,因此,“借”无论从表面还是从深层来看,都有进步的意味。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