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原创][讨论]壮语解说节目,深度挖掘我族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河池红水河    时间: 2010-2-22 03:28
标题: [原创][讨论]壮语解说节目,深度挖掘我族文化

看过壮语新闻的贝侬大部分都会埋怨说夹汉太严重,形同虚设。确实,不论是壮语,还是我们壮族的身份,都处在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壮语新闻里边的壮语原味率其实可能只占20%左右。这是说的尴尬。写出来的壮文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可以不用汉字写。另外,假如我们在创作一篇文章,我们的第一感觉往往先从汉字的角度去构思立意,然后再通过所剩无几的壮味和借汉转换为壮文,其实这已经不算是壮文了,是一种混血文字。这种混血文字如果按其纯度比例,根本不是壮文,而是汉文。这是最大的尴尬。

平常里,我们说一句话,很多时候如果不借助汉语,我们根本无法表达完整。这是语言的滞后发展造成的。壮语不仅滞后发展,而且其元素也日甚一日地消失。我们的语言需要创新,需要原汁原味化。不要像现在处于不伦不类的窘境。我也知道有总比没有好,所以,尽管这样我也在学标准壮文。壮语新闻尽管我听不懂多少,但我还是希望她在那里播放。不管怎么样,她确实是挂上我们语言的标签。没办法,只能顺着目前的形势去摸索新的生机。

上面说我们的语言没有创新,如果创新了,能用吗?是的,创新了谁用?媒体没有播放,贝侬们从哪里去接受创新的壮话/文。所以,就算是创新了,也没有生命力。你创新你的,我创新我的,结果都没有生命力。

再说,我们很多贝侬都有各自为主的特点,所以,壮语想统一标准化也很难。所谓的标准壮语其实都没有什么权威性和先进性。导致现在不仅语言有多个版本,文字亦有不少的版本。看起来似乎我们的贝侬都是语言的天才,都有创造文字的能力。可是干嘛不早一点创造啊,等到标准壮文出来以后大家七手八脚又搞了那么多版本出来。所以,现在我们的文字也处在一个很混乱的局面。

综上所述,挽救壮语的唯一可能是标准化,创新化,普及化。希望大家都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否则壮语可能就在大家的左右折腾中销声匿迹了。

壮语要标准化,创新化和普及化得依赖于大众媒介。我觉得要么新增一个壮语解说电视节目,要么就废掉现在的壮语新闻而让壮语解说节目取代(如果能设立壮语电视台更好,可后期进行)。壮语解说节目的宗旨是把壮语标准化,创新分享化和普及化。节目的解说语言可以为普通话,但题材要含有壮语的那三个元素。比如我们可以寻找各个地方的方言差异,然后进行解说。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甚至一个故事或一篇文章的解说。这是对壮文化的深层挖掘。

因为有了解说,我们可以大胆启用很多方言里边比较原汁原味的壮话;因为有了解说,我们可以大胆创新有特色的壮语词汇。就拿我们东兰方言来说吧。“碗”我们叫dwix,而标准壮语叫vanj,这是汉化词了。“过”标准是gvaq,我们东兰是vaij.哪一种比较原味呢?大家都明白。当然,我这里是以东兰方言为例,不管标准定哪里的方言为准,我都支持,只要有方言字尽量不要用借汉字。

通过解说,大家都明白差异在哪里,那样大家壮族之间的沟通起来就容易多了,就算不会说标准壮语,可是通过对解说的了解,各方言之间的交流障碍会减小很多。就拿上面的那个gvaq字来说吧,我们东兰是没有这样说的,我学壮文的时候这些字是很难理解的,只能死记硬背。可是有一天,我们在东莞聚会的时候,有来自各地的贝侬参加,期间通过交流,我知道他们读的音就是gvaq,我就完全明白了,也就永远记住了。所以,彼此了解各地方言的差异,不仅对学习壮文有利,对与不同区域的贝侬交流也更容易。

另外,曾经听说,武鸣双桥音不南不北,有点中性,所以当时选这个音为标准,后来南北不讨好。我觉得如果真是这样,标准音可以改,改为最多数贝侬使用的那个音。但是标准壮文不变,其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适当调整。我想这些没有什么不可以吧,不合适就应该改,能发展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也是经常改动的。

壮语解说节目后面必须有一个壮语权威的小组,这个小组以壮语的发展为宗旨,是壮语壮文标准的唯一制定者与发布者。努力对现行标准壮文适时适处进行改版。改版的主旨是原味化,标准化,大众化和创新化。

我们壮族自古以来是一个比较和谐的民族,国家在我们壮乡的治理成本远比其他一些较大的民族地区低得多。我们没有什么宗教,也不需要什么高度自治,我们唯一想诉求的就是我们的语言文化的发展。在法律层面,我们的这种诉求应该是完全合法的;在情感与德理层面,我们的这种诉求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国家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吗?

众贝侬讨论讨论,这壮语解说节目可行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22 4:13:39编辑过]

作者: 河池红水河    时间: 2010-2-22 03:29
不管这个民族多么的软弱,但我时刻记住自己的民族。三更半夜想到她的时候,我不得不爬起来了。民族啊,我愿意为你尽力。
作者: 伤疤好咯    时间: 2010-2-22 08:59
特别支持!讲得太对了。特红太有心了。..........
作者: 僚园星火    时间: 2010-2-22 14:50

其实我觉得最缺少的也是对其他地方的壮语的了解,

你对其他地方的壮语也了解的话,不管它标准与否都较容易接受。

小时候我误以为圩上都有是讲汉白话的呢,也有些看不起邕宁的壮yaeq(我们说是yaengz)。

还拿邕宁的gwn gaeuj(吃饭) 来笑话,说是吃头(人头),太幼稚了,当时。


作者: 度莫    时间: 2010-2-22 20:04
其实,俺猜想如果在借词(无论是借汉还是借英借泰借……)上,南北壮族是统一的标准,那么南北壮语交流应该不是问题。
作者: cyberengli    时间: 2010-2-22 20:14
鼓励已经掌握或者没有掌握壮语的比侬学习泰语,把泰语当成标准语。现在泰语的网上资源很丰富,基本上每个单词通过互联网都能找到标准泰语的读音。泰文字母表面上看起来很难,但是接触多了,也不觉得难,而且它分高中低声母,还是相当成熟科学的。要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要读的话,只需要几个月的学习,基本上就能拼读了,加上每个单词都有读音,文章,对话的音频也很容易找到,坐在家里能学习标准泰语其实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作者: cyberengli    时间: 2010-2-22 20:23
其实学习泰语也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学习壮语其目的是为了交流,或者那份民族感情。泰语虽然交流的机会少一些,但是还是很有用处的,看泰国的电影,电视剧懂泰语还是很有意思的,看懂泰文,上上泰国的网站,其实也是一种交流,这种交流也是很有意义的。再说了,泰语也算百越系民族里最成熟,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我们贝侬学习有优势,也有亲切感。
作者: jywei38    时间: 2010-2-22 22:29
楼主的文章写得很好,我完全支持。据老人说我老家一个屯大约在300多年前从东兰的“goreux sam nga gomyaz san loep"下来的,我们现在讲“过”也是“gvaq","碗”也是“vanj".壮文按现在就很不错了,现在壮文也可以不用标准的武鸣音来念嘛!汉字也不各地汉人都用北京标准音来读啊!
作者: jywei38    时间: 2010-2-22 22:32
上面写的“loep"应该是“luep".
作者: 毛毛虫    时间: 2010-2-22 23:50

作者: qinkebiao    时间: 2010-2-28 16:54

我学韩语就知道状语中的GVAQ是汉借词,教科书中的科在柳州话中读GOX,还有其他的同音字在韩国语中读GVAQ,豆腐的腐读BUH,我们衣服读BUH=服=腐,韩国语没有声调的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