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家园

标题: [原创]我们用汉姓都是满清官僚逼迫的! [打印本页]

作者: 南粤孤客    时间: 2010-1-6 09:37
标题: [原创]我们用汉姓都是满清官僚逼迫的!

我们用汉姓都是满清官僚逼迫的!

——田玉隆先生研究发现

 

 

 

“贵州土官的民族成分,史书记载矛盾很大,如元、明至清初的史书记载贵州的土官几乎都是贵州人、少数民族。清末修的史志,记载贵州土官几乎是外省人、汉族。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查遍了目前人所能见到的史书,终于在《清实录》和清中叶在贵州当巡抚等官的著作中发现:

清朝中央政府和地方官规定:一、土官们不填汉姓、为汉族,不准承袭先人世职;二、贵州土官识汉字的人很少,‘宗支图册’或履历,或写不出、或前后矛盾、或不简明,屡被驳回重写,否则不准继承父祖职务。土官们为了能获准承袭父祖官职,只好请流官代写,流官们就以自己的籍贯和民族成分为土官的籍贯和民族成分。所以,在晚清修的史、志中,关于贵州土官几乎成了外省人、汉族,杜撰他们的先祖在‘平苗’中留在贵州为官,久之被‘苗化’。许多少数民族群众也跟土官这样说:他们不是当地少数民族,是从外省到贵州,被‘苗化’了,如1956年前后,建立地方自治,这种意见比较突出。……”

 

(田玉隆等著《贵州土司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下册第744页。)

 


作者: 南粤孤客    时间: 2010-1-6 09:48

田先生为贵州田氏土司后裔。元代有句谚语:播州田、杨,广西岑、黄。播州是指今天以贵州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东北地区,覆盖今天的遵义、铜仁两地区。田氏的势力主要是在今天的铜仁地区,跟遵义杨氏一起,自唐代中期开始影响贵州政坛,直至清末。

田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北京读大学,在高人指点下开始悄悄研究贵州土司。其成果于1980年代末已成熟,到本世纪才得以面世。在贵州土司史的研究上独树一帜!


作者: 土人香草    时间: 2010-1-6 09:50
布依人都说自己是江西来的
作者: 度莫    时间: 2010-1-6 09:50

在历史上,汉族因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强势,自然成为各民族羡慕的对象。汉族的“华夷”观念的长期教育,也让非“华”自卑感萌生。

所以,我们用汉姓不都满清官僚逼迫的。而是自动或被动的都有存在。俺觉得主动的更多。


作者: 南粤孤客    时间: 2010-1-6 10:43

土官纷纷就范以后,平民就主动跟随了!


作者: 越裔引强    时间: 2010-1-6 12:20

姓氏原本对少数民族没什么意义 ,不过使用的时间长了,成为了同一血亲的识别工具。但是,许多人又把这种识别范围给扩大化了,什么同姓几百年前是一家!我们许多人有姓氏的时间都不到几百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6 12:21:18编辑过]

作者: maniachhz    时间: 2010-1-6 12:57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粤孤客在2010-1-6 10:43:47的发言:

土官纷纷就范以后,平民就主动跟随了!

这个原因影响巨大.


作者: 土人香草    时间: 2010-1-6 13:22
QUOTE:
以下是引用maniachhz在2010-1-6 12:57:41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粤孤客在2010-1-6 10:43:47的发言:

土官纷纷就范以后,平民就主动跟随了!

这个原因影响巨大.

本人的姓氏就是一个代表

我们是随土司姓的


作者: 土著虎尾    时间: 2010-1-6 15:23
普通僚人跟随土司姓,而土司则取汉姓。土司杜撰家谱,普通僚人跟随土司杜撰家谱。结果,是民族意识弱化。
作者: 毛毛虫    时间: 2010-1-6 23:36

作者: 好好瑟    时间: 2010-1-7 02:37
清朝以前我们应该就有姓了的吧。。。。。。。。。。。
作者: 贝侬班    时间: 2010-1-7 09:23

当了解了这些后,每次搞得我回家看到神龛上的“江西福主”字样,总觉得不舒服,只好安慰自己说:江西不也是咱扬越于越人的祖居地么,说不准咱祖先真在江西呆过,这样感觉好些了,哈,是不是很阿Q?不过自此后我再也没在人前说我们原籍江西吉安了。


作者: 称最    时间: 2010-1-11 10:50
我们家族似乎没有“外来”之说,香火堂上是供奉“莫一大王”的。
作者: 南雁    时间: 2010-1-11 22:31

壮族的姓氏好象只在外交上用,现在我所知壮乡内的称呼一般都不用姓氏,一个人生下来,父母给取个名。小时候是本名加父名,即那个人的儿子(或女儿);成家有子后本名也少用,只用爸(或妈)+长子(无子则长女)名,就是谁的爸(或妈);有孙子后就是公+长孙名。其他亲戚也按这规律称呼。本名只有在同辈中相互称呼,而且是在有儿女前。估计这就是壮族最古老的姓氏。后随着社会发展,人们交往范围扩大,这种称呼不适应了,现代姓氏也就产生了。但原始的称呼还是完整地保留下来了。


作者: 南粤孤客    时间: 2010-4-7 16:16
QUOTE:
以下是引用称最在2010-1-11 10:50:21的发言:
我们家族似乎没有“外来”之说,香火堂上是供奉“莫一大王”的。

莫氏跟岑氏是僚人之雄!


作者: 古榕    时间: 2010-4-10 02:39

壮族用汉姓就象香港很多人都有英文名一样,这是文化的影响,有些华侨连中文名都没有了,这也很正常,我记得我小时候很多人是到了上学才起名字,之前都会用壮语叫的小名,老年人也是这样,都公什么,咩什么的。


作者: 大西瓜    时间: 2010-4-10 17:41
在壮语地区,汉姓名我真不知道除了各种登记和在学校填写姓名时候有用之外,还有什么其他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讲壮语一般是不会叫别人的汉语名字的,因为我们都有自己的壮语名字,除非是不熟悉的陌生人只知道他的汉语名字,刚出生的时候父母最先给我们起的是我们壮族传统的壮语名字,一般到学校读书的时候才想到起个汉语名字,要不然不能登记,平时熟人亲戚朋友都是直呼壮语名字,这是我们那的习惯。我自己都想象一下哪天我的亲戚或者小时候的伙伴用我的汉语名字称呼我,那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作者: 西粤人    时间: 2010-4-11 01:16
壮族人用汉姓要像越南和韩国人用汉姓那样的心态才是健康的!!!
作者: mcvince    时间: 2010-6-7 11:47
我觉得我们家族谱是骗人的
作者: Savage5    时间: 2010-6-9 21:58
QUOTE:
QUOTE:
以下是引用度莫在2010-1-6 9:50:41的发言:

在历史上,汉族因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强势,自然成为各民族羡慕的对象。汉族的“华夷”观念的长期教育,也让非“华”自卑感萌生。

所以,我们用汉姓不都满清官僚逼迫的。而是自动或被动的都有存在。俺觉得主动的更多。

QUOTE:
以下是引用土著虎尾在2010-1-6 15:23:00的发言:
普通僚人跟随土司姓,而土司则取汉姓。土司杜撰家谱,普通僚人跟随土司杜撰家谱。结果,是民族意识弱化。
             你们说得真好!真佩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9 22:00:59编辑过]

作者: busai    时间: 2010-6-19 02:44
到底我们5000年前姓什么?
作者: Mfm1992    时间: 2010-6-19 09:27

500年前都不一定有姓,更别说5000年前了。姓氏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传播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姓又叫家族名(family name),世界上至今还有许多民族不习惯使用家族名,即有名无姓。在中国,有名无姓就会被视为野孩子或野蛮人,所以历史上大家纷纷效仿中原人给自己的家族取姓。僚人历史上不是完全地没有“姓(家族名)”,只是没有普遍使用汉式姓氏而已。在僚人传统社会,比如村里,家族名一直都是有的,比如某家有个小孩叫“宋”,他的父母就被称为波宋、乜宋,他的爷爷奶奶就被称为公宋、婆宋,“宋”在很长一个阶段里就成了这个家庭的特定称呼。或许,家庭名跟家族名还有一定差距。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是实的,家族是虚的。现在,我们务实,我们也玩虚的,我们跟中原人相差无几了,呵呵。


作者: 百越后裔    时间: 2011-5-18 13:36
QUOTE:
以下是引用土人香草在2010-1-6 9:50:35的发言:
布依人都说自己是江西来的

确实,我们那里很多人都是这样说的,说是被捆来的。不过都是瞎说而已!


作者: 百越后裔    时间: 2011-5-18 13:38
QUOTE:
以下是引用土人香草在2010-1-6 9:50:35的发言:
布依人都说自己是江西来的

QUOTE:
以下是引用越裔引强在2010-1-6 12:20:51的发言:

姓氏原本对少数民族没什么意义 ,不过使用的时间长了,成为了同一血亲的识别工具。但是,许多人又把这种识别范围给扩大化了,什么同姓几百年前是一家!我们许多人有姓氏的时间都不到几百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6 12:21:18编辑过]

说的在理!


作者: lw109    时间: 2011-5-25 09:34
姓和氏在先秦时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在给混淆了,现在的姓其实是先秦时代的氏。姓从字形上来讲就是“女生”,是指一个人出生的母系氏族部落(常见的有姬、姜、嬴、子、姚等,多带女子旁),氏就是“底”,是贵族的分家,往往与一个人的官职、爵位、封国有关,表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在先秦姓氏是和当时的贵族封建制度密切相关的,姓用以别婚姻,多采用同姓不婚的制度(同姓往往意味着他们处于同一母系氏族部落,包含原始优生观点,又是诸侯、贵族之间血缘联系的纽带),氏是别贵贱的,例如在周天子和诸侯的诸子之中确立为太子的才能继承乃父的的氏和君位,其余诸子就要别氏,与太子一支分开(简单地说就是分家),例如周武王在即位为周王以后,他的弟弟旦就被封到了周人的发源地周原一代,又由于他在周朝廷任职三公之一的太宰(爵位是公),所以正式名字应该是周公旦(姬旦、姬发、姜尚、嬴政之类的名字在当时都是不正确的),而他们在婚姻的时候才用到姓,而且姓只在女子名字中出现(如南子、文姜、孟嬴、王姬等,喜妹、妲己、褒姒也属这类名字,南子就不能嫁给宋国国君,文姜不能嫁给齐国国君,因为他们都是同姓的);到战国时期姓氏开始合流,婚姻不那么讲究姓了(如秦始皇的父母,异人和赵姬就违反了同姓不婚的原则,而且赵姬的名字也不对),到了东汉基本不存在了开始出项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姓氏,王莽夫妻就是史有明载的最后按先秦的婚姻制度的案例。
作者: lw109    时间: 2011-5-25 09:40
通过楼上有些网友的发言来看,僚人还没有自发的进入过贵族、阶级社会,没有出现过有真正社会意义的姓氏,在社会发展到需要用姓氏的时候,只能借用汉族的姓。
作者: lw109    时间: 2011-5-25 09:45
周边受汉文化辐射的国家和地区中朝鲜、越南直接借用汉人的姓,只有日本的姓氏是独立发展起来的,现日本的姓相当于古代日本的苗字(也是贵族的分家、封地、官职什么的),而古代日本的姓(只有橘、松、平、源、藤原等几个)和中国的姓一样已经不是原来的含义了。
作者: lw109    时间: 2011-5-25 10:04
纠正一个错误,金、昔、朴是三韩的本土起源,而崔、卢、李、郑等不是。
作者: lw109    时间: 2011-5-25 10:07
另外问一下网友,僚人土语中有没有如“姓”、“甥”等在汉语中的母系氏族社会的记忆存留
作者: lw109    时间: 2011-5-31 08:35
没有人回复吗?僚人土语中有没有如“姓”、“甥”等在汉语中的母系氏族社会的记忆存留
作者: wenliqan    时间: 2011-5-31 13:46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粤孤客在2010-1-6 10:43:47的发言:

土官纷纷就范以后,平民就主动跟随了!

首先是地方部落首长使用汉姓,而后来朝庭给各地土司民上户也就统一使用了其地首领姓了,使用汉姓开始是被迫接受,习惯后是主动接受。


作者: lw109    时间: 2011-6-20 10:07

首先是地方部落首长使用汉姓,而后来朝庭给各地土司民上户也就统一使用了其地首领姓了,使用汉姓开始是被迫接受,习惯后是主动接受。

这就不能说是满清的官僚逼的


作者: Luegviet    时间: 2011-6-20 13:55
好像没有陆姓的土司或部落首领(就我所知的),那陆这个姓怎么来的,而且人数也不算少啊
作者: 沙南曼森    时间: 2011-6-21 06:11
QUOTE:
以下是引用Luegviet在2011-6-20 13:55:23的发言:
好像没有陆姓的土司或部落首领(就我所知的),那陆这个姓怎么来的,而且人数也不算少啊

布洛陀又叫“陆陀公”。也就是说,布洛陀姓陆。呵呵


作者: 伤疤好咯    时间: 2011-6-21 18:49
标题: 回复:(沙南曼森)以下是引用Luegviet在2011-6-20 13...

姓“梁”和姓“黄”都是同一个姓,黄色旗部落。

姓“宁”是红色旗部落。

“欧”是蓝色旗部落。

“蒙”是灰色旗部落。

岭南四旗,比关外八旗少一半,因此未能一统中原。


作者: 远洋    时间: 2011-6-22 00:46

姓和名如同代号,汉姓也好,不汉姓也好。我认为看自己个人吧!如果不喜欢姓什么“张、王、李、杨”,也可以改性“布什”、“布朗”或是“罗纳尔多”,甚至“山田”、“秋山”都可以。

随便说句,如果嫌自己改姓名麻烦,就给孩子那代改自己喜欢的姓嘛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