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条大江,同发源于青藏高原。它们在云南西北部平行南下,最近处的直线距离仅60余公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以它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税晓洁/FP
盐井县地处 卫藏地区东部,昌都地区东南部,现辟有盐井自然保护区。澜沧江两岸卤水丰富,呈自然泉涌状而出。人们在各泉眼处垒石固水,形成一处井盐,然后背取卤水至江边低平处,同样地围成田,让日光蒸晒,水尽后便是粗盐,盐井式的晒盐方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王凡/FP
在我们知道的时间之前的时间中,某一次,造物主或者别的什么神灵,把地球上今天喜马拉雅这个部位抓了一把,大地就像一块桌布那样耸起来,黑暗的内部被撕开,地质运动像一场革命那样爆发,火山喷涌,岩浆溢出,板块错位,地幔剧烈沉降或者上升,峡谷深切,巨石、泥土、洪流,挟带着未来的高山、平原、峡谷、河流、森林、温泉、坝子、洞穴,滚滚而下,一直滚到大海中,苍茫大地面目全非。说是一次,其实那是在无数时间中无数次运动的结果,那时间漫长到任何人类的历史都只是弹指一挥。
在地质学上,这个运动叫做喜马拉雅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是新生代地壳运动的总称,因为这个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而得名,这一运动对亚洲地理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科学界认为,在上新世末期,更新世初期,在印度板块的强大推挤下,东亚大陆和印度之间的古地中海消失,青藏高原整体强烈上升,隆起为世界最高的高原,产生了无数新的峡谷、河流,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地貌格局。
山河各得其所,天空了无痕迹,大地被完成了。大地是什么意思呢,没有意思,就是这样,你第一次看到的这样,老子说,天地无德。2006年的秋天,我在澜沧江大峡谷中漫游,河流在高原的底部沉闷地响着,很难看见它,它只是在刀背一样笔直切下的褐色山脊的裂缝里偶尔闪一下鳞光。忽然,一块巨石如囚徒越狱般地脱离了山体,一跃,向着峡谷滚去,带起一溜黄灰,滚了很久。以为会听见石块砸进河水的声音,却像流星划过宇宙那般哑然了。在遥远的童年时代,朦胧中我经常感觉到遥远群山后面有流动者的声音传来,来自西方的风中似乎藏着滚滚车马。那时候我不知道群山深处藏着一条河流。而现在,这河流就在我脚下的地缝里,我们的越野车停在碎石辚辚的公路上,我们将前往这河流的源头。
当我在地图上查找澜沧江源头的时候,我发现我无法在纸上看出它的源头,在它的开始之地,安多地区的扎多县境内,这河流像掌纹一样呈现于高原,无数的细线。我们习惯为事物确定它的核心、主流、中央、开始。我查阅了科学界的报告,发现直到现在,关于澜沧江的源头一直是个悬案。在地理学界,世界著名的大河源头的确定一直被视为重大的地理发现。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末,包括法国国家地理学会、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在内的国际著名机构资助和支持了十几支探险队进入澜沧江一湄公河河源区,寻找源头。1866年,六个法国人出发去寻找澜沧江一湄公河源头,他们跨越了近4000公里的旅程,最后被无数的水源和恶劣的气候弄得晕头转向,千头万绪,根本找不到源头。1997年,已进入古稀之年的英国著名探险家米歇尔?佩塞尔(Michel.Peissel)出版了《最后一片荒蛮之地》,在书中他自称在58岁的时候找到了澜沧江源头。他宣布澜沧江一湄公河发源于海拔4975米的鲁布萨山口,以注册世界探险纪录闻名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接受了佩塞尔的说法,但佩塞尔对他找到的源头的精确位置的地理坐标却语焉不详,而地图上也找不到「鲁布萨山口」。在过去的130多年里,至少有12起人们前往寻找澜沧江一湄公河的源头,各种资料上记载的关于源头的所在有十几种,而以不同源头为起点的河流长度也有多种,估测的长度从4000公里到最长4880公里不等。
1999年6月,有两支科学考察队先后出发:一支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关志华教授带队的德祥澜沧江考察队,德祥澜沧江考察队测定的澜沧江源头数据为东经94度41分44秒、北纬33度42分31秒,在海拔5224米的拉赛贡玛的功德木扎山上。另一支是遥感所的刘少创的澜沧江考察队,这个考察队其实就是他和几个带路的当地牧民,三次考察后,他确定澜沧江的源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扎多县吉富山,海拔5200米,地理坐标是东经94度40分52秒、北纬33度45分48秒。如从这里算起,澜沧江一湄公河的长度是4909公里。刘少创的考察是科学界对澜沧江源头考察的迄今为止的最后数据。
在科学界看来,这里也许算不上是澜沧江的源头,因为它并不是河源地区众多水源最长最远的那一个。可在当地人看来,这就是源头。科学家的源头是科学家的源头,当地人的源头是当地人的源头。当地人确定的源头比科学家早很多年,在科学还没有出世的黑暗时代,这源头就已经存在了。这个源头是万物有灵的产物,这是黑暗时代的光,给人类启示,人类通过它意识到生,它是大地母亲的一个胎盘。神是什么,就是那种能够生的东西,许多生的迹象隐匿了,但水源敞开着。神灵在此栖居,这就够了,人们立了一座寺庙,并没有像科学界那样大惊小怪,所有的神迹它们都要侍奉。出水的岩石上靠着一块石片,上面用红色油漆写着几个笨拙的字「澜沧江源头,青海省旅游局探险队立」。油漆还没有干透,队员们刚刚发现这里,大喜过望,一个旅游资源!开着吉普车一溜烟跑回单位报告去了。源头,当地人立的是一个神庙,后来者立的是一个单位标志以及随后的开发计划,这是古代和现代的区别。
澜沧江源头有多股,西边的两股是扎那曲和扎阿曲,从扎那日根山一带流出,这两源与东边的日阿东拉山流出的布当曲在扎多附近汇合成一股,叫做扎曲。藏族人把河流的源头叫做扎曲,澜沧江的源头是扎曲,长江、黄河的源头也是扎曲。扎曲的意思就是「从山岩中流出的水」。各源头相距几十公里,从此源到彼源就是开车也得走上几天。源头当然不止这些,许多是地图上看不见的,没有名字,只是有水冒出来。
科普电影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大河源头都藏在杳无人迹的地区,地老天荒或者冰封雪冻,普通人是永远去不到的,去到的那就是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所以当我站在澜沧江的一个源头旁的时候,真有些不敢相信,虽然也在路上折腾了十多天,但到达这大河的源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艰辛,是吃了些苦,可还没有辛苦到可以撰写丰功伟绩的地步。我在两年前就已经到过湄公河的出海口,当我乘着一艘越南快艇顺着湄公河驶向南海的时候,曾经回首遥望远方,云深地阔,心中茫然,也许我是永远也到不了这大河的开始之地吧。可现在,就那么不起眼的一块石头下冒出的水,人家说这就是大河源头。很难相信,就这么一点点哭泣般的细流,到后来会成为那样的滔滔滚滚的大河。而且眼前这场面与我期待的是多么不同,当我们走向源头的时候,后面跟着一群来看热闹的藏人,大人少年,呼前涌后。他们搭了帐篷住在那个小寺庙旁边,正在为嘎萨寺刻玛尼石。玛尼石,就是刻了佛教经文的各种石头。有人摸了摸我穿着的彩条毛衣,回头看,却是一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中年汉子,正咧嘴笑呢。贾赛洛翻译说,这位是村党支部书记,这些为自己转世前来刻玛尼石的藏人,就是他领队的。不过,此地的居民也就这七八个人而已,世界的尽头再没有别人了,陌生人的到来那就是节日。我很费力地捧起一些水,水很浅,捧得太过就要搅动泥沙,喝了一口,很凉。
是哦!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