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技艺是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小时候包着你的一根普通背带,因精巧的手工制作技艺、传递族群的文化特性而成为了不起的人类文化遗产哦。
(图片未经摄影者同意请勿用于任何商业及转载于任何媒体)
在靖西经常见的还是壮锦背带。但现在孩子少了,也用不着背带了。
普通的日常用品,真的要成为遗产了。
发扬光大才是................
应该是赞叹先辈智慧,没有必要惋惜。今是什么社会了?不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东西就应该主动改变。世界上有很多民族也曾经有这样值得赞叹和骄傲的东西,可为了发展人家大胆、毫不犹豫地改变了,而后才有技术的革新,我想我们也应该多一些那种精神。继承但更要超越前辈,而不要总惋惜。
“慢工出细活”。推崇工业文明、快餐文化的现代人已经不好理解这句话所代表的生活状态。
沙南曼森贝侬,“慢工出细活”这话你也只是当艺术一样来看看而已,你不会让自己或家人把宝贵时间放在“慢工出细活”上的。很现实的东西嘛,我们得去承认,不要抱着民族感情说伪善的话(有点严厉了,见谅)。
传统的东西,好的,我们要留,但我绝对不推崇“慢工出细活”,生产的方式是一定要变的。我们不要因为感情而对民族中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不加思考的大加赞赏。
对民族性的东西,如果保留和传承是采用原始、传统的方式去完成,我想久而久之,他人看待我们时会是怎么样的眼光呢?答案可能是-----原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壮民族的特点,手法生产、人工涂染黑色的粗布衣服是壮民族的服制等等。
如果这样,壮民族如何能跟得上时代?人民印象中我们就是原始的。
对待传统的东西,我们应该多运用“变”的思维去看、去想。以前我见有人竟然说,我们平时穿的服制是汉化的表现,差点晕死我了。我觉得这是对待传统思维不变的结果。
给LS看看这个博客,看会打毛线,衣车过不过时。心灵手巧,我好些朋友很聪明,读书自然是最优秀的,厨艺,手艺也很棒。http://by50.blogbus.com/
对民族性的东西,如果保留和传承是采用原始、传统的方式去完成,我想久而久之,他人看待我们时会是怎么样的眼光呢?答案可能是-----原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壮民族的特点,手法生产、人工涂染黑色的粗布衣服是壮民族的服制等等。
如果这样,壮民族如何能跟得上时代?人民印象中我们就是原始的。
对待传统的东西,我们应该多运用“变”的思维去看、去想。以前我见有人竟然说,我们平时穿的服制是汉化的表现,差点晕死我了。我觉得这是对待传统思维不变的结果。
我无语了。
回"我是大学生"与"力量我的精神"
照你们的逻辑
我们何必还要用手来一笔一笔地画画呢?现在的照相机和PS技术完全可以真实地反映某个场景;
我们也何必把一块肉蒸了又煮,煎了又炸,直接塞个汉堡包就可以吃饱了
用干细胞就可以让你直接繁殖后代了,你何必又讨个老婆来生呢?
有日本学者到咱们壮乡,把我们丢弃的石磨、织布机等等一车车带回日本,难道他们是发神经吗?
就算买电脑,我们也按自己的喜欢好来挑选颜色、形状
我们就喜欢妈妈自己做的饭菜,有时候不远千里地带着家乡做的小吃到学校和其它地方的同学吃,为什么非得这么来呢?因为我们体会到每一件物品后的情感、审美、文化含量等等。
土人香草,你说的也在理。但是,我有个疑问是:从事那些传统活儿的人,他们的收入如何?如果他们愿意那么做,我不反对,还为他们行为而感动呢。
你坐在办公室,看着他人在“传承”,你当然高兴(也相信你也在传承,但和低收入无关)。可是,他们微薄收入却没有引起你的思考?你只看到人家传承东西的成果,却不关心背后的艰辛!机器化也可以生产民族特色的东西,并非只有手工才有那个能力。
有些人似乎很民族,似乎是卫士,但其实不然。真正关心民族的人,一要看到传承的一面,同时还更应该主动改变传承的生产方式,主张传承却反对改变生产方式的传承,其实是不理解进步和不同情他人疾苦。是啊,看着他人艰辛的手工成果,视之,赏之,品之,那当然有味。
有些人有这样的癖好:欣赏原始的东西,过瘾,那才是货真价值。殊不知------
手工的东西,确实是多了一份感情,但那份感情的存在是有前提的,那是亲人做了并送给一个特定的人。我觉得某某人手工做了一样东西,这东西被卖给不特定的A,那就不因为是手工产品而有了感情的,而是含着辛酸。有些贝侬,不加区别,盲目肯定,其实是不理解手工作坊者的辛酸。(希望你们不要提某某豪华车是手工做的例子)
道貌岸然,希望各位贝侬不要让我有这样的感觉。
“发展是硬道理”,这道理对哪个民族的发展,对任何只有发展才能强大的事物都是真理(排除石头之类的东西,它们发展了就可能是风化的结果,哈哈)。除非有贝侬认为壮民族特色东西不适合“发展”,原始才能保证其本质,如果这样,我就没有话说了。
按照某些贝侬的理解,那些热衷徒步旅游、自行车旅行的现代人必然是荒唐可笑的了。
“慢工”的心理体验,不是每个现代人都不需要的。
按照某些贝侬的理解,那些热衷徒步旅游、自行车旅行的现代人必然是荒唐可笑的了。
“慢工”的心理体验,不是每个现代人都不需要的。
能用徒步旅游、自行车旅行来简单比较吗?
我觉得要比较之前,应该学会分析一下,比如:何人喜欢徒步旅游、自行车旅行;这样的旅游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他们这样旅游的目的和兴趣点在哪里?等等。
如此,你也许看出这样的旅游对这样的人有何利弊,而后理解他们。
再回到前些回复的内容,再谈手工细作的民族工艺品。你再分析一下,谁在从事这些事;他们有多么热爱这些东西;做这些东西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或者问他们从这里得到的回报能不能较大改善自己的生活)。
进一步想,假如他们改变生产方式,他们的付出和回报又如何?
又做一个反思,他们那么做,可你做了吗?如果很好的话,你为何不做,而光口头肯定、赞扬?如果一个人有点良心的话,也许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伪善。
有时候真想不明白,改变生产方式的传承竟然有这么大的反对声音。到底错在哪里,谁错了?
一,关于艺术价值的问题。误区之处:不是手工才能体现艺术价值。机器化生产也有艺术价值的,但有一个前提也是不能回避的,那是得设计好。
二,关于机器化生产的民族工艺品销路问题。这个我也不敢乱言,这个得有客观需求来定。但有个问题要提出:就是壮民族服装,我个人觉得它设计不好看,布料也差,这样再加上手工增加成本,销路就更加不乐观。我有这样一个想法,还没有说之前,我就想一定会有人要骂我了,呵呵。-----我想我们民族服装应该重新设计,你看看戏台上那劣质的服制,颜色花花绿绿的,帽子大而不美观(个人感觉那有损壮民族形象);还有很多关于那坡黑衣壮的图片,那服制虽然很特色,但总感觉有点土。我们在民族服制上不妨借鉴汉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晚会上独舞的那女所穿,据说是汉服,这是针对女服装而言),既要保持传统黑色的基调,同时添加现代的因素,布料不再用那手工粗布了,舞台上不能再出现花花绿绿的所谓代表壮民族的服制。男的服制同样以黑色为基调,可以防播求上台常穿的战袍(有那么一点感觉就行,当然不能做成战袍了,哈哈),以体现庄重、生猛带点霸气。这只是初步想法,具体还没有细想过,如果哪位贝侬有兴趣的话,那可以说说看法。
背带,aemhnda!
每个人看到某件事物后的感受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可能是一样的,但是我觉得轻易否定和轻视某种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就是一种狭隘的表现!
现代社会人的个性和需求更需要多元共存,不可能让所有不同价值观和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用同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所以学会包容和学会去发现别人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原则和前提。
否定别人的存在往往就是在否定自己的存在,更何况我们是在讨论一种文化现象!而讨论这种文化现象的最基本方式应该是建设性的,而不是离开文化现象本身来偏谈偏论,逞一时口舌之快!
先感谢楼主的图,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收藏了先。
虽然我是个很怀旧的人,我还是同意"我是大学生"与"力量我的精神"的大部分论点。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阻挡不了它的步伐。我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喜欢到偏远的地方旅行,怀念古老的悠闲生活方式。但我知道这些地方随着外来旅游者的到来,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也会慢慢改变。我觉得很正常。包括丽江的商业化,我也能理解,只不过理解归理解,我不会再去罢了。但是我就见不得有些人一提到丽江,就一副优越者的姿态说:那地方已经不能去了!那里的人们一点都不淳朴了!——凭什么人家就一定要游离于时代之外呢?凭什么人家就一定要热情好客呢?人家热情好客的时候那是我们的幸运,我们要感恩;别人不热情好客,我们也不必耿耿于怀。将心比心,多问问自己是不是也能做到我们想要人家做的事?
我在大理旅行的时候,在大理古城菜市给两个卖菜的彝族姑娘拍照,她们问我要了一人5块钱,虽然我很意外,因为在大理我还没有碰到拍照的时候被索要钱的,但是我也很愉快地给她们了。我的朋友在旁边打抱不平,说:“唉,这里的人已经不淳朴了。”我说,你要想想,如果别人扛个相机给你拍照,你愿不愿意给人家拍?你脑子里肯定会想:“他为什么要给我拍?他拍了去要干什么?会不会拿去乱用?”既然你自己也不淳朴了,凭什么要求人家一定要淳朴呢?她们愿意让我给她们拍照,想通过这个换取一点收入,没有什么可耻的,5块钱并不过分呀!我觉得她们很淳朴,很单纯!
呵呵,刚才好像扯远了呢。
我很喜欢香草发的这些背带,喜欢所有手工做出来的古老的东西。倒不是因为它比现代的工艺品更漂亮,而是感触于时光的流逝。现代工业做出来的东西不是不美,而是它还没有来得及承载时间。——我在南宁的文物苑看见绣球的时候,我没有买下来,也并不觉得它很美——文物苑的绣球据说是从靖西来的。但是当我到了靖西旧州,流连在镇上,看着满街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在厅堂里,在树荫下,在墙根的阳光下一针一线地缝绣球,小孩子们在旁边打打闹闹。看过了这些场景,再看绣球,越看越觉得它漂亮了。那12个精巧的小花瓣,花瓣上寥寥几针勾出了一棵草,一只小鸟儿;配了彩穗儿挂着。难道他们不是为我们绣的吗?从前绣绣球,是绣入了对爱情的憧憬,现在绣绣球,也并不全是为了钱吧,假如一个人不爱这个世界,不爱这世上的人,我想他做出来的绣球肯定是没有那么漂亮的。所以我买东西的时候我会看人买——这又是题外话了,呵呵。
靖西旧州买的最小的绣球
旧州买的小鞋子,跟最小的绣球差不多大,好小好小的
我讲一点别的
我们家在南宁 父亲是政府的工程师 母亲是教师
我小时候的背带是我母亲自己用衣车车的 图案也是她自己设计的 不过由于大体上仿造她见过的背带的图样 所以仍可以算是壮族的图案吧 (内容有花卉 飘带 葫芦 动物等 不仅是中心区图案 还包括带子上加固用的车线组成的花纹)
我讲一点别的
我们家在南宁 父亲是政府的工程师 母亲是教师
我小时候的背带是我母亲自己用衣车车的 图案也是她自己设计的 不过由于大体上仿造她见过的背带的图样 所以仍可以算是壮族的图案吧 (内容有花卉 飘带 葫芦 动物等 不仅是中心区图案 还包括带子上加固用的车线组成的花纹)
贴图出来给大家欣赏下喂
虽然我是个很怀旧的人,我还是同意"我是大学生"与"力量我的精神"的大部分论点。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阻挡不了它的步伐。我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喜欢到偏远的地方旅行,怀念古老的悠闲生活方式。但我知道这些地方随着外来旅游者的到来,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也会慢慢改变。我觉得很正常。包括丽江的商业化,我也能理解,只不过理解归理解,我不会再去罢了。但是我就见不得有些人一提到丽江,就一副优越者的姿态说:那地方已经不能去了!那里的人们一点都不淳朴了!——凭什么人家就一定要游离于时代之外呢?凭什么人家就一定要热情好客呢?人家热情好客的时候那是我们的幸运,我们要感恩;别人不热情好客,我们也不必耿耿于怀。将心比心,多问问自己是不是也能做到我们想要人家做的事?
我在大理旅行的时候,在大理古城菜市给两个卖菜的彝族姑娘拍照,她们问我要了一人5块钱,虽然我很意外,因为在大理我还没有碰到拍照的时候被索要钱的,但是我也很愉快地给她们了。我的朋友在旁边打抱不平,说:“唉,这里的人已经不淳朴了。”我说,你要想想,如果别人扛个相机给你拍照,你愿不愿意给人家拍?你脑子里肯定会想:“他为什么要给我拍?他拍了去要干什么?会不会拿去乱用?”既然你自己也不淳朴了,凭什么要求人家一定要淳朴呢?她们愿意让我给她们拍照,想通过这个换取一点收入,没有什么可耻的,5块钱并不过分呀!我觉得她们很淳朴,很单纯!
不记得了,很久很久以前听到这样的观点,我非常认同。
欢迎光临 僚人家园 (http://bbs.rauz.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